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需求,我国茶叶加工技术装备正处于快速更新、升级转型中,工业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是产业发展的趋势。笔者分析总结了我国茶叶加工技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结合我国茶叶科研现状,通过共性问题分析,提出发展建议,以期对中国茶叶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茶叶是世界上三大无酒精饲料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即将加入WTO,给国内茶叶生产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同时对茶叶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汝城白毛茶是湖南珍贵野生茶树资源之一,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扬长避短,调整汝城县的茶叶产业结构,发展有机茶,迎接WTO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2008年出口茶叶卫生标准新动态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世界茶叶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我国茶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力.出口茶叶的卫生情况自2000年开始实施严格控制,这八年来茶叶中农残水平有明显下降.但进口国不断提高对我国出口茶叶的准入标准,制约着我国茶叶的出口.因此及时了解各主要茶叶进口国最新的卫生标准,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及时了解情况,提出相应应对措施,突破绿色壁垒,促进茶叶出口.  相似文献   

4.
以陕西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采用钻石理论模型,主要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企业结构、相关产业、政府与机遇方面分析了商洛茶叶产业竞争力.结果表明,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和相关产业方面都有优势,但在企业类型和抵御市场风险上不具备优势,产业集聚的雏形基本形成.进而提出了立足生产基础发挥自然禀赋优势、依据市场需求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扶持力度加快产业标准化进程、把握战略结构助推茶叶品牌建设、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创新产业发展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我国茶叶对外贸易正面临着越来越严苛的国际市场绿色贸易壁垒,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国际市场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茶叶外贸存在着正面以及负面两种影响。具体来说,绿色壁垒会对我国茶业造成一定压力,不过却会促进茶叶质量的提升。不仅如此,绿色壁垒还能够推动我国茶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完善。另一方面,绿色壁垒也会导致我国茶叶的国际市场份额以及竞争力的下降。而要想消除绿色壁垒带给我国茶叶外贸的负面影响,我国就需要大力提升大众以及茶叶企业的绿色观念,并且对相关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有效确保茶叶生产以及加工的质量,让其达到国际市场标准,打破国际市场绿色壁垒带来的限制。本文对国际市场绿色壁垒下的我国茶叶的外贸对策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殷可嘉 《福建茶叶》2016,(10):41-42
随着每年我国茶叶出口量的增加,茶叶出口贸易已经成为推动我国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维持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稳定与提高,就需要对当今的世界市场需求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影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主要原因,进而为我国改变相应的茶叶出口贸易策略提供指导,最终实现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茶叶最早起源于中国,我国茶叶种类比较丰富,不同的地区生产不同的茶叶,我国消费者经常饮用的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其他茶类。目前我国茶叶市场需求比较广泛。随着对外贸易的深入发展,茶叶出口到英美等国家,这些国家也形成了自身的茶文化。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当前对茶叶名称的英译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通过探讨茶叶名称策略,有利于提升茶叶名称翻译水平,推动国家之间茶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龙晓辉 《福建茶叶》2016,(10):44-45
通过对当前我国茶叶贸易状况进行研究,不难发现,由于我们所实施的贸易管理模式不仅未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大大加到了区域内茶叶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而这些不必要的竞争活动,造成了大量浪费,同时更阻碍了整个茶叶行业的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在当前人们庞大的茶叶消费需求缺口下,不仅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不适应产业发展要求,因此必须从经济效应背景下,深入研究适合区域茶叶发展建设的贸易管理模式和思路。本文拟从当前区域茶叶贸易开展状况及问题入手,结合分析经济效应下的区域茶叶贸易环境,从而深入分析经济效应下的区域茶叶贸易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茶叶对外贸易中,出口什么茶,出多少,主要取决于国内生产现状和国际市场需求。中小叶种是我国红碎茶重要组成部分,在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今后红碎茶出口中,中小叶种必将继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振  赵洋  梁国强  杨阳 《茶叶通讯》2010,37(3):21-23,27
茶叶标准对于促进茶叶生产、规范茶叶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扩大茶叶出口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茶叶标准现状的研究,探讨了我国茶叶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苏祝成  童启庆 《茶叶》2001,27(3):35-37
茶叶需求对收入的反映表现logistic曲线特征,本文对不同时期我国国内市场茶叶需求弹性特点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其结论对研究我国茶叶市场乃至于茶产生发展等问题具有实证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叶在摩洛哥市场的价格及需求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咏梅  苏祝成 《茶叶》2006,32(4):212-214
摩洛哥是中国茶叶的第一大进口国,本文分析了中国茶叶出口摩洛哥市场的价格状况,在此基础上对需求弹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茶叶垄断了摩洛哥市场,主导着摩洛哥茶叶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产业2020年发展规模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总结分析了21世纪以来我国茶产业取得的成就和发展特点;对今后5~10年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供给能力与茶叶需求的变化进行了预测,认为我国未来茶产业发展虽受市场需求、生产要素双重制约,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只要能正视问题、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我国茶产业仍能实现稳步发展。到2015年我国茶产业发展规模预计为178.5万t,2020年预计为220万t。  相似文献   

14.
拍卖市场拥有完整的、详尽的整套制度安排,茶叶拍卖已成为国际茶场上最主要的贸易方式。世界茶叶拍卖市场交易中心主要集中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产茶国,中国作为产茶大国,急需改变国内茶叶销售方式,建立国家茶叶拍卖市场,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茶叶经济关系的突破口,促进茶叶贸易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莉 《茶叶科学技术》2012,(1):31-34,38
通过对山东省茶叶产业基本状况、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包括效率、规模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国际市场上,山东省茶叶产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但存在一定的波动;在国内市场上,山东省茶叶产业竞争力单产效率不高、规模优势不明显,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的主体角度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山东省茶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茶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运用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了影响我国茶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因素与制约因素。优势因素在于:自然资源、劳动力等初级生产要素资源丰富,强劲的国内市场需求是我国茶业迅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国内外两大市场的需求互补提高了茶业效益。制约因素主要是:生产要素利用效率较低,上游产业处于劣势,劳动者素质和产业组织程度低,政府提供的制度环境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7.
裘孟荣 《茶叶》2008,34(1):56-5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茶叶生产经营者必须重视茶叶营销。由于茶叶营销在我国刚刚起步时间不长,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生产者市场营销意识不强,市场营销策略运用不充分等等。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政府、茶叶生产者和市场中介组织合力解决。  相似文献   

18.
高思青  杨培迪  禹利君 《茶叶》2009,35(2):70-73
花茶是茶叶消费中的一个主要品类,但近年来花茶消费市场呈现出低迷状态。本文着眼于茶、花的深厚文化底蕴及药用保健功能,提出结合茶、花的特征优势,丰富花茶的文化内涵,拓展花茶的药用保健功能,以促进湖南花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菲  管曦  朱荣军 《茶叶科学》2021,41(3):430-438
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运用37个代表性国家和地区2001—2017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与贸易效率。结果显示,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效率呈现随时间递增的趋势,但是总体上我国茶叶出口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且呈现区域不平衡,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贸易效率相对较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茶叶贸易效率比较低;我国茶叶出口效率无法完全实现主要是由于技术效率损失;国内供给增加、进口市场容量扩大以及贸易成本降低均对茶叶贸易效率有促进作用;进口市场营商环境改善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消贸易非效率的影响,提升我国茶叶出口效率;自由贸易协定对于我国茶叶出口尚未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真空冷冻干燥对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清香型乌龙茶干燥工序(冻干茶),与冷冻茶和烘干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冻干茶的芳樟醇、香橙烯、β-石竹烯、异戊酸苯乙酯、β-杜松烯、橙花叔醇、法呢醇含量高于冷冻茶和烘干茶;真空冷冻干燥可有效地保护乌龙茶的“色”、“香”、“味”,表现为香气馥郁清高、花香显、汤有香、味醇厚;与冷冻茶和烘干茶比较,具有综合品质优、贮藏期长、运输及销售方便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