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CR检测鸡毒霉形体和鸡滑液囊霉形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禽霉形体16S rRNA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用这对引物对鸡霉素形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和鸡滑液囊霉形体(Mycoplasma synoviae,MS)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了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580bp的PCR产物,而这对引物对其他畜病病原DNA或RNA模板的扩增结果为阴性,PCR方法对MG和MS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2pg和3pg,应用已建立的PCR方法检测MG人工感染样品和临床样品,从人工感染样品中均检测到MG,临床样品的MG阳性检出率为10.25%,高于常规分离培养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3.
4.
5.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鸡毒霉形体和滑液霉形形体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利用鸡毒霉形体与滑液霉形体基因一定区域互补的序列,合成能分别对MG和MS目的基因的2对引物。和这2对引物对10个国际标准的MG与MS菌株DNA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均得到与预期大小相一 的约732bp(MG)和207bp(MS)的PCR产物。  相似文献   

6.
根据鸡毒霉形体(MG)、滑液霉形体(MS)的基因文库,设计并合成了分别与MG、MS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两对引物,用这两对引物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同时检测MG与MS。当样品中同时含有MG和MS的目的模板DNA时,同时得到2条大小与试验设计相符的732bp(MG)和207bp(MS)的PCR扩增带;而对其它8种禽病病原的扩增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多重PCR技术最低能同时检出100fg的MG、MS  相似文献   

7.
用核酸探针诊断鸡败血霉形体和滑液霉表体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鸡败血霉形体和滑液霉形体种特异性核酸探针检测临床样品,不但能检出霉形体感染,还能对MG感染和MS感染进行鉴别诊断。对三种鸡非致病性霉形体进行检表明,没有核酸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8.
鸡源霉形体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乌鲁木齐市2个大型鸡场鸡毒霉形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滑液囊霉形体(M.synoviae,MS)感染情况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SPA)进行了血清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凝集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6.92%和35.90%,其中商品鸡场MG和MS的阳性率分别为82.50%和52.50%。从凝似MG、MS感染鸡的气管、肺、气囊、鼻裂和跗关节腔分离到19株分离物。经初步鉴定,分离物均为霉形体属成员。用生化和血清学及其他生物学方法,对这些分离物进行了鉴定。结果6株为MG,3株为MS,其余10株也属于霉形体。  相似文献   

9.
用 ELISA 检测鸡毒霉形体和滑液霉形体抗体,试验结果表明:用滑液霉形体抗原对人工感染的31份滑液霉形体阳性血清进行 ELISA 检测,结果全为阳性反应,用鸡毒霉形体抗原对18份鸡毒霉形体阳性血清进行 ELISA 检测也全为阳性反应;滑液霉形体和鸡毒霉形体两种抗原对20份鸡毒霉形体和滑液霉形体阴性血清的 ELISA 检测结果皆为阴性反应。符合率为100%。用鸡毒霉形体抗原对野外收集的60份鸡血清进行了检测,33份呈阳性反应,占55%;27份为阴性反应,占45%,用滑液霉形体抗原对63份鸡血清进行检测,37份呈阳性反应,占59%;26份为阴性反应,占41%。用7份人工感染的滑液霉形体阳性血清进行ELISA 与血凝抑制试验的比较结果表明:ELISA 的灵敏度比血凝抑制试验的高4—16倍。在本试验中,用霉形体的菌体抗原和用 SDS 溶解菌体后提纯的膜抗原均得到了相同的结果,本报告主要是报道菌体抗原的结果。作者同时用此法对鸡毒霉形体和滑液霉形体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筛选,同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不足的是,在进行 ELISA 检测时,鸡毒霉形体和滑液霉形体之间存在有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0.
鸡滑液囊霉形体病又称鸡传染性滑膜炎,是由滑液囊霉形体引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机体消瘦,特征主要是关节炎、滑液囊炎。本病可垂直传播、水平传播,呈慢性经过,发病率、死亡率不高,但影响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致使影响产蛋高峰。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猪球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虫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重庆市猪场球虫感染情况。方法选取重庆市9个县14个猎场作为采样点,对被检猪采用直肠取粪法或采集猪刚排出的新鲜粪便,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收集卵囊,镜检观察。对收集到的卵囊进行培养,待其孢子化后进行种类鉴定。结果14个猪场均感染了球虫,球虫的平均感染率为33.83%,阳性率最高的场为76.09%;仔猪感染率为41.87%,后备猪感染率为26.33%,种猪感染率为67.80%。发现8种艾美耳属球虫和1种等孢属球虫,分别是猪艾美耳球虫(检出率13.56%),豚艾美耳球虫(检出率41.59%),有刺艾美耳球虫(检出率12.84%),平滑艾美耳球虫(检出率4.70%),新蒂氏艾美耳球虫(检出率10.49%),蒂氏艾美耳球虫(检出率11.03%),粗糙艾美耳球虫(检出率2.35%),极细艾美耳球虫(检出率3.07%),及猪等孢球虫(检出率0.36%)。结论重庆市猪球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猪球虫病的防制。  相似文献   

12.
13.
14.
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是由鸡卡氏住白细胞虫寄生于鸡的血细胞和一些内脏器官中所引起的一种血孢子虫病 ,俗称白冠病。本病在我国南方常呈地方性流行 ,最近几年本病在我省流行也很严重 ,尤其是在1 996年 ,由于雨水较大 ,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当时各地治疗本病的药物销售一空 ,造成  相似文献   

15.
布氏艾美耳球虫感染后鸡血清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5日龄公雏作为试验对象,利用TECHNICONRA-100SYSTEM血液生化分析仪,研究了鸡在人工感染E.brunetti(41500个孢子化卵囊/只)后3、5、 7、9和11d时其血清中葡萄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氨酶、淀粉酶、尿酸、总蛋白、白蛋白、钙和镁的变化。结果表明:E.brunetti感染鸡后其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血清白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肃南县草地治蝗灭鼠工作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肃南县1955年以来草原治蝗灭鼠为单一人工药物防治发展到生物新技术与新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治理经验,提出了今后科技力量,开展多渠道,多学科,多部门协作防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应用蠕虫学完全剖检法,并结合粪检等方法在全市开展了羊寄生虫区系调查,剖检羊34只,收集虫体样本12236条,经形态学分类鉴定,有31种,隶属于5纲19科21属。根据调查资料,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方案,用丙硫咪唑、盐酸左旋咪唑等驱虫药在全市开展社会化、规模化驱虫,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时盲肠中氧化-还原电位和PH值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鸡在感染球虫后第7、10、14d时盲肠中的PH值呈显著下降,且氧化-还原电位显著地向氧化相移动 。结果表明: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所引起的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增强现象可能至少与球虫感染时的氧化还原电位和pH值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19.
利用240只5—8周龄的罗曼×星布罗杂交肉仔鸡,在环境温度控制室内进行了两次试验,研究六种环境温度:32、27、23、17、12和7℃对其生产性能、体成分、营养物质沉积及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温度对日增重有明显的影响,日增重效果以27℃和23℃最高,分别为37.31克和38.80克;7℃最低,仅24.61克。并且在日增重(Y)与温度(X)之间有一定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其中在公鸡为:Y=4.7450+2.9348X-0.0617X~2(P<0.10);在母鸡为:Y=8.9259+2.1105X-0.0457X~2(P<0.10)。2.高温和低温对饲料利用率均有明显的影响,27℃和23℃单位增重的耗料量最少,7℃最多;并且在饲料效率(y)和温度(x)之间有极显著的倒二次抛物线关系,其中在公鸡为:y=3.8541-0.1 12 5x+0.002 4x~2(P<0.01)母鸡为:y=4.06-0.1153x+0.0024x~2(P<0.01)。因此,根据试验结果综合,可以认为温度在23-24.5℃时,鸡的日增重和饲料效率较好。3.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胴体的发热量和脂肪含量增加,蛋白质和水分含量减少,4.能量、脂肪和蛋白质的沉积量在23—27℃时最多,7℃时最少。5.随温度的升高,肉仔鸡对饲粮 ME 和 CP 的利用率提高,27℃时达最高值,高于27℃,两者的利用率均下降。  相似文献   

20.
利用血清3型鸭疫里氏杆菌制备兔抗高免血清和平板凝集诊断抗原,对收集的2010年3月~10月来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动物医院就诊的鸭传染性浆膜炎疑似病例进行血清3型鸭疫里氏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同时,采集山东养殖量较大的9个县、市、区的13个养殖场372份鸭血清,利用平板凝集试验对3型鸭疫里氏杆菌的流行情况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39株鸭疫里氏杆菌,且19株为血清3型,占鸭疫里氏杆菌总数的48.7%;在采集的血清样本中,3型鸭疫里氏杆菌阳性率为21.7%。可见,3型鸭疫里氏杆菌在山东上述地区感染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