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硬粒小麦品种不同磨粉样品和不同类型间的淀粉品质特性,测定了2个硬粒小麦品种4种不同磨粉样品的膨胀势和5个不同类型品种的膨胀势和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2个硬粒小麦品种不同磨粉样品的膨胀势均以淀粉最高;缺失4A型和7A型的硬粒小麦品种具有膨胀势高、直链淀粉含量低的特性。文中还对我国硬粒小麦品质改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鉴于软粒小麦品种在生产上往往会丧失其抗锈特性,因而对该作物必须赋予更加稳定的免锈特性。远缘杂交是一种创造抗锈品种的方法,而今该法业已在软粒小麦的育种上获得广泛运用。例如品种和就是育自提莫菲维小麦(Triticum timopheevi),虽然这两个品种中还含有硬粒小麦的普通基因,但却未含有提莫菲维小麦的基因。在品种形成过程中,有小伞  相似文献   

3.
我国小麦穗粒数及多粒种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小麦品种穗粒数的分布、变化和近年多粒种质资源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总结。我国小麦穗粒数平均为32.5粒,70%的品种在25-40粒之间。穗粒数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分布。总的趋势是南多北少,东低西高。不同时期穗粒水平不一样,80年代全国穗粒数平均为36.3粒,较50年代增加了约6粒,增长了19%。多粒品种的系谱分析表明:多粒源有国内品种、国外引进品种和小麦近缘种属材料等,其中国外品种比例较大。阿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小麦群体结构特征与氮利用效率的相关性,以江苏省推介使用的6个半冬性小麦品种和9个春性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两类型小麦间群体特征及氮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时,半冬性小麦群体植株平均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前期低于春性小麦,生育后期高于春性小麦,茎蘖数在全生育期均高于春性小麦,平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粒叶比均高于春性小麦。同一类型小麦中不同品种间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也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类型小麦各品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茎蘖成穗率、总结实粒数、粒叶比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叶面积指数下降速率与产量呈线性负相关。半冬性和春性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与氮肥生产效率(NGPE)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春性小麦的粒叶比与NGPE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面积指数下降速率与NGPE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茎蘖成穗率与氮肥吸收效率(NUEa)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半冬性小麦粒叶比与氮肥农学效率(NAE)呈显著正相关。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是两种类型小麦群体NGPE的共性调控特征表现,粒叶比可作为春性小麦NGPE、半冬性小麦NAE差异的评价指标,茎蘖成穗率可作为春性小麦NUEa的调控指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小麦穗粒数及多粒种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小麦品种穗粒数的分布、变化和近年来多粒种质资源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总结。我国小麦穗粒数平均为32.5粒,70%的品种在25-40粒之间。穗粒数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分布。总的趋势是南多北少,东低西高。不同时期穗粒水平不一样,80年代全国穗粒数平均为36.3粒,较50年代增加了约6粒,增长了19%。多粒品种的系谱分析表明:多粒源有国内品种、国外引进品种和小麦近缘种属材料等,其中国外品种比例较大。阿勃、阿夫、欧柔、亥恩·亥德和郑引l号等我国著名的矮源、大粒源、抗病源也是重要的多粒源。本文从我国小麦品种穗粒数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多粒育种宜在现有水平上增加3-4粒的穗粒指标及今后多粒种质鉴定、创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对128个硬粒及软粒小麦品种的无性繁殖系的乙醇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及谷氨酸-草酰乙酸酯转移酶进行了酯酶同功酶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硬粒小麦,还是软粒小麦的酯酶同功酶都存在变异性。软粒小麦品AД20/47的高频高于硬粒小麦品种KЫЗЫЛ ЪУΥДa的。染色体分裂中期用ΦeЛЪreH染色分析证明了基因和染色体组的突变不存在。本文对无性繁殖系变异性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意大利近年来小麦主要推广品种(80个硬粒小麦品种和7 3个面包小麦品种)1992-1996年在田间对白粉病的成株抗性情况,和13个意大利硬粒小麦和20个面包小麦品种及11个中国小麦品种(系)用意大利10个主要菌系进行的苗期抗性鉴定情况。在田间成株抗性监测中,12.2%和58.9%的硬粒小麦品种和面包小麦器分别表现抗病或中抗;在苗期抗性鉴定中,参试的很多中国品种(系)对大部分意大利菌株表现免疫、近免疫或高抗。由于意大利小麦品种或含有其亲本血缘的中国品种曾经在我国小麦育种和生产中起过比较重要的作用,因此希望这些信息对育种和植病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对128个硬粒及软粒小麦品种的无性繁殖系的乙醇脱氢酶(AT)、谷氨酸脱氢酶(T)及谷氨酸-草酰乙酸酯转移酶(OT)进行了酯酶同功酶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硬粒小麦.还是软粒小麦的酯酶同功酶(Est—5)都存在变异性.软粒小麦品系A20/47的变频高手硬粒小麦品种的。染色体分裂中期用染色分析证明了基因和染色体组的突变不存在。本文对无性繁殖系变异性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引自21个国家的硬粒小麦品种54份,分别种植在哈尔滨、北京、争川和西宁。分析硬粒小麦蛋白质含量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小麦蛋白质含量与灌浆期日均气温呈正相关,与生育期、灌浆期天数、千粒重呈负相关,引自西班牙的D152编号品种在4个生态点上蛋白质含量均高达18%以上,筛选出一些适应性广的高蛋白含是珠硬粒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测定单个小麦籽粒中酶氨酸酶及石碳酸氧化酶的活性水平,提出了一个定量比色微滴定盘分析法,将籽粒在酶氨酸溶液中孵育2.5h,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可溶性色素的光学密度,对85个硬粒小麦和55个普通小麦品种进行了检测。多数硬粒麦品种的酶氨酶活性水平较低,而大多数六倍体小麦品种的活水平较高。但是,两类品种的活性范围有所重叠,因此不是总能将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区分开。这一方法简便而又无而粉碎籽粒,适合于在以改良  相似文献   

11.
新消息     
新消息0274硬粒小麦收获前穗发芽抗性的变异──收获前穗发芽会降低加工品质,因而成为一项重要的小麦市场分级标准。有一些关于硬粒小麦抗收获前穗发芽的遗传变异资料,但仅仅是试图从软红粒小麦转移的抗性基因以培育抗收获前穗发芽硬粒小麦品种。由于硬粒小麦种质内...  相似文献   

12.
对高产小麦品种重要农艺质量与生产能力进行总结与分析,可为小麦高产超高产技术研究提供参考。对6个小麦高产品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产量超过600 kg/667 m~2的小麦品种,其穗数均大于30万/667 m~2,6个小麦高产品种平均穗粒数达47.5粒/穗,平均千粒质量达41.5 g;6个高产品种的株高变幅为70.2~93.4 cm,平均为79.9 cm;穗长、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倒5节间长在株高组成中分别占11.4%、36.1%、23.1%、14.7%、9.4%、5.3%;同时发现,6个高产小麦品种同一植株的各项株高构成指数趋近于"黄金分割"值——0.618 0。  相似文献   

13.
黑粒小麦一般是种子颜色呈深紫、深蓝、紫黑品种的统称,它比白粒或红粒小麦的蛋白质和赖氨酸以及钙、铁、锌、硒等元素含量高。我国的小麦育种专家在多年的远缘杂交育种中,选育出了一些黑粒小麦.既具有较高的单产,又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但是其抗逆性差、抗病性弱.尤其是抗条锈病品种缺乏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4.
由于缺少类似于六倍体小麦所拥有的合适细胞遗传原种,因此,限制了四倍体小麦的遗传研究进展,四倍体小麦作为一个种群,很少受到科学家的注意,这是因为四倍体小麦的种植面积只占世界小麦生产总面积的一小部分,而且其面包食品生产中用途有限。然而,有一种四倍体硬粒小麦品种在通心面制品的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几套硬粒小麦非整倍体遗传原种的生产,以及开发利用这些原种的方法上。硬粒品种Landgo  相似文献   

15.
为了测定单个小麦籽粒中酪氨酸酶及石碳酸氧化酶的活性水平,提出了一个定量比色微滴定盘分析法。将籽粒在酪氨酸溶液中孵育2.5h,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可溶性色素的光学密度。对85个硬粒小麦和55个普通小麦品种进行了检测。多数硬粒小麦品种的酪氨酸酶活性水平较低,而大多数六倍体小麦品种的活性水平较高。但是,两类品种的活性范围有所重叠,因此不是总能将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区分开。这一方法简便而又无需粉碎籽粒,适合于在以改良面条(noddle)和通心粉(pasta)品质为目的育种项目中检测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6.
四川多粒多小穗小麦品种选育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现有高产品种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单穗重是四川小麦产量的限制因素,四川生态条件有利于小麦单穗重的形成,尤其是有利于小穗、小花的分化发育.因此,四川小麦育种应把提高单穗重作为一个主要目标.提高单出重主要靠增加穗粒数,而增加穗粒数又主要走增加小穗数的途径.并对育种上选育多小穗品种的可能性和四川多粒多小穗品种选育的主要成就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克字号小麦品种的更替,产量大幅度提高,其产量性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单株产量、株粒数、千粒重增加,株高变矮;品质性状呈现高低高的“V”型变化趋势。说明90年代我所在品种选育上基本实现了高产和优质的结合。从克字号小麦品种演进规律和关联度分析可以明确,今后克字号小麦高产育种的目标为:在保持千粒重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或在保持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18.
硬粒小麦抗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硬粒小麦抗倒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以9份高产型硬粒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节间形态及其与抗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节间壁厚、髓腔直径及实心度与硬粒小麦的倒伏率密切相关,实际倒伏率与节间壁厚及实心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髓腔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基部第2节间的健壮程度与倒伏的关系最为密切。在硬粒小麦抗倒伏育种中应着重提高基部第2节间的质量,选择茎粗适中、实心度较高的类型,提高抗折力,改良抗倒伏能力。品种倒伏指数可作为硬粒小麦抗倒伏性能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青海黑小麦种皮色泽的初步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黑粒小麦种皮色泽的遗传特性,配制了青海黑小麦与2个红粒小麦品种及2个白粒小麦品种的正反交共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F2植株上籽粒种皮色泽的表现.分析结果表明,籽粒种皮黑色为细胞核遗传,黑种皮对红种皮和白种皮呈显性.黑粒与红粒杂交F2分离符合9黑:7红,说明黑种皮受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黑粒与白粒杂交F2分离呈13黑:3白和55黑:9白两种模式,说明黑粒与白粒之间存在2~3对基因的差异,其中有1对起抑制作用.最后就黑粒小麦新品种选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克字号小麦品种性状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克字号小麦品种的更替,产量大幅度提高,其产量性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单株产量,株粒数,千粒重增加,株高变矮;品质性状呈现高低高的“V”型变化趋势,说明90年代我所在品种选育上基本实现了高产和优质的结合,从克字号小麦品种演进规律和关联度分析可以明显,今后克字号小麦高产育种的目标为:在保持千粒重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或在保持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