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水灌区指标体系与总效益评价方法探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节水灌区建设规模日益增大,针对节水灌区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效益的方法研究也在进一步深入。本文所介绍的方法是对灌区监测得到的信息及人为调查得来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合专家群决策以及AHP方法来确定权重系数,从而通过计算可得到评价指标和评价效益相对应的评价数据,进而确定节水灌区建设及效益的满意程度。通过实例进行计算分析,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可为灌区的策略性发展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型灌区面源污染现状调研及成因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灌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规模化生产基地和商品粮、棉、油基地,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为提高灌区生产能力,人们大量施用农药、化肥,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问题.在对我国典型大型灌区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以肥料为例分析大型灌区面源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根据监测结果并结合调研所收集资料分析了河套灌区化肥、农药施用残余童的发生强度及变化规律,并归纳总结了灌区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大型灌区主要面源污染物(化肥、农药等主要污染源)的防控技术措施,并从行政干预、法律法规约束、经济激励等方面提出大型灌区面源污染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四川省207个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面源污染认知和环保生产意愿的问卷调查,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四川省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认知程度、危害认知程度和环保生产意愿总体较好。农业经营主体的年龄、学历、是否为村干部、是否为党员、是否为农业院校毕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认知程度、危害认知程度和环保生产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针对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特征,可进一步细化相关宣传手段和相关扶持政策,以便进一步降低四川省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4.
鉴于我国传统的灌排模式及粗放型水稻种植方式,未经任何处理的稻田排水携带高浓度氮磷元素直接排入下游,引起水质恶化,造成水稻灌区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基于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现状,构建了由田间水肥综合调控-田间草沟-湿地-骨干生态沟"四道防线"组成的净化农田排水的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为验证该系统的净化效果,在广西桂林市青狮潭灌区及桂林灌溉试验中心站开展对比试验研究。试验表明,氮磷排放负荷指标沿程逐级下降,通过"四道防线"后,总氮、铵态氮、总磷负荷分别削减了70.4%、83.5%、61.0%,净化效果明显。研究内容不仅丰富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控制方法和管理措施,也对我国南方水稻灌区面源污染治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灌区农田排水沟塘湿地系统的构建和运行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生态型灌区是灌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针对传统灌区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总结了当前利用农田排水沟渠塘堰系统去除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减污型农田排水沟渠塘堰湿地系统的构建方法,其基本特征包括:水利工程属性(排渍排涝及水流的不冲不淤要求),沟塘末端修建控制排水闸(低坝),种植优势植被,生态护岸(护底)工程,排水闸(退水闸)等水工建筑物减污型工况设计。分析了该系统的运行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化肥面源污染检测和治理措施,采用大田土壤淋溶试验,分析了河套灌区农田在保水材料处理下,玉米生育期内土壤硝态氮、铵态氮累积量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保水材料处理玉米苗期土壤NO_3~--N累积量平均提高20.49%,收获期平均降低13.98%;苗期土壤NH_4~+-N累积量平均提高35.21%,收获期平均降低28.93%。保水材料有效地抑制了氮素的淋溶损失,提高了氮素利用率,同时保证了玉米生育后期有效氮的供应,避免短时间内氮素的大量累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化肥面源污染,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合理制定管理策略改善灌溉水质。【方法】以黑龙江省2017年5—8月295个测点的16项水质监测指标为基础,以《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GB 3838—2002)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为依据进行等级分类,采用Office以及ArcGIS软件分析了黑龙江省灌溉水质(主要指地表水)指标时空变化特征。【结果】①黑龙江省灌溉用水的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污染物类(BOD5、COD和高锰酸盐指数)和面源污染类(氨氮、TN和TP)指标,其中仅有60.9%~76.7%和68.6%~78.3%测点的灌溉水质中COD和高锰酸盐指数能够达到III类标准以上;而面源污染类指标的表现较差,且TN和TP指标的超标问题较为严重;②时间变化方面,随着生育季的进行,有机物和面源污染类指标的劣类水测点均呈现逐渐增多趋势,且这一现象在TN和TP指标上表现更为明显;③空间变化方面,农业面源污染类指标的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佳木斯和七台河市,涉及的灌区主要包括鹤立河灌区、金沙灌区、三合灌区、孟家岗灌区和万家灌区。【结论】黑龙江省灌溉水质主要受农业面源污染类指标影响,且以TN、TP为主。制定合理的水肥管理策略是改善黑龙江省灌溉水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水稻灌区农业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水稻灌区中非自然水文过程及其驱动下的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对了解水稻灌区面源污染形成机理以及污染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水稻灌区水文过程分为陆面水文过程和排水沟道水文过程,采用均衡法模拟陆面水文过程中稻田深层渗漏水量以及氨氮(NH4~+)、硝氮(NO_3~-)和磷酸根(PO_4~(3-))的渗漏通量,在此基础上,基于非稳定饱和渗流方程计算稻田深层渗漏过程所形成的侧向排水过程,作为排水沟道水文过程的输入项,基于动力波方程和一阶动力学方程描述了水稻灌区排水网络下的面源污染物运移和转化过程,提出了水稻灌区农业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根据前郭灌区2008—2009年的监测数据对模型渗流过程、主要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参数进行率定,采用2010年的监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所提出的方法模拟了稻田和排水沟道2个水文过程中NH4~+,NO_3~-和PO_4~(3-)的质量浓度峰值过程的差异,实现了水稻灌区陆面水文和排水沟水文过程的耦合。稻田水层中模拟NH4~+,NO_3~-和PO_4~(3-)的Nash-Sutcliffe系数分别为0.772、0.758和0.709,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42、0.050和0.071,排水系统中模拟NH4~+、NO_3~-和PO_4~(3-)污染物的Nash-Sutcliffe系数分别为0.645、0.704和0.854,相对均方根误差(r RMSE)分别为0.072、0.060和0.031。所提出的方法可有效地模拟稻田渗流过程和排水过程中的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引黄灌区规模化发展滴灌投资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黄灌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战略地位与作用。然而,黄灌区用水矛盾加剧、水肥利用效率普遍低以及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必须大力发展滴灌技术,提高对作物供水保障程度,促进绿色高效农业发展。黄灌区发展滴灌面临水源调控、泥沙过滤以及滴头抗堵技术难题,从而引发滴灌工程投资加大。以内蒙古科技与水利重大专项技术成果为基础,分析了上述几项因素对滴灌工程投资影响,并分析了降低滴灌投资途径,论述了黄灌区发展滴灌所产生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可为黄灌区大面积推广滴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起  余国新 《南方农机》2022,(2):42-44,68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威胁着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生态环境安全,推广使用有机肥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产品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河南省375份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认知和外部环境的角度,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对化肥过量施用危害认知、政策认知、技术获取便利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