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豫麦34(原名郑农7号)是由郑州市农科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1994年经河南省审定命名。1998年通过国审定名为GS豫麦34,是目前河南省生产上利用时间最长、品质稳定、商家认可程度最好的优质麦品种。豫麦34(原名郑农7号)是由郑州市农科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1994年经河南省审定命名。1998年通过国审定名为GS豫麦34,是目前河南省生产上利用时间最长、品质稳定、商家认可程度最好的优质麦品种。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弱春性、多穗大粒、分蘖力中等,株高80cm左右,长芒、白壳、子粒白色、角质,穗粒数32粒左右,…  相似文献   

2.
豫麦34号(原名郑农7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1982年以矮孟牛为母本,豫麦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于一体的小麦品种.该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达到强筋小麦国家标准,综合抗性好,适宜在黄淮冬麦区中晚茬地种植,199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育成在国内率先解决了小麦育种工作中"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矛盾,为我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和品质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品种支撑,是我国小麦品质育种的技术跨越.在该品种的推广过程中,率先实施跨行业联合,实行订单农业,按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模式运作,累计推广超过400万hm2.2002年该品种作为我国食用小麦出口的主导品种之一,实现了中国食用小麦出口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郑农16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并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项目,2005年被科技部列入“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目前,郑农16是黄淮冬麦区强筋小麦的主栽品种之一,因此,搞好郑农16的田间管理,对强筋小麦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果果 《种业导刊》2010,(10):23-24
郑农花7号是郑州市农科所于1995年以8636-96M为母本、以82105—2-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选择的方法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2007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工作实践为基础,系统总结了郑农花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优质面包小麦新品种郑农33郑农33是我所以8603(豫麦28号)为母本、硬粒小麦W02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河南省1993~1994年度组织的18个全国优质小麦品种比较试验中,郑农33亩产443kg,居第3位,较对照品种1豫麦18号增产16%;较对...  相似文献   

6.
玉米新品种郑农7278是由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以郑2158作母本、昌7选6作父本组配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中晚熟玉米单交种.2007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07013号.  相似文献   

7.
许农5号是许昌市农科所选育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2005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麦2005005;2007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国审麦2007010。在河南省及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生产试验中均比当前黄淮麦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对照品种产量高出5%以上.增产效果显著.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郑农17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以豫麦51为母本,优繁5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筋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强,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郑农17被列入河南省和郑州市政府良种补贴项目.郑农17种植面积不断加大,用种量逐年增加.为确保郑农17原种生产基地的种子生产加工质量及郑农17开发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我们根据国家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和国家地方种子质量检验标准,严格郑农17三圃田的建设,尤其是郑农17株行圃的建设,确保郑农17育种家种子的源头和根本.  相似文献   

9.
成丰2号系甘肃省成县种子管理站庙湾试验点以N-斯特拉姆潘列小麦为母本、自育小麦品系9517为父本杂交,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种。2019年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190013号。介绍了成丰2号的选育经过、品种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适宜加工优质馒头的小麦品种,将36个我国北方主栽小麦品种集中种植.对其理化、流变学特性以及馒头加工品质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36个小麦品种中,评分在80分以上、适宜制作优质馒头的有11个。分别是豫麦18、豫麦47、郑优6号、偃展4110、小偃22、郑农7号、郑农16、温6、百农64、中优9507、皖麦38等。馒头总评分与面粉白度、弱化度、衰减值呈正相关。与其他品质指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选育出高产稳产、品质优异,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小麦新品种,以‘冀935-352’为母本,‘济南17’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在不同土质和生产条件下异地交替定向选择。在高肥条件下,前期足水供应,促营养体充分发育,后期干旱胁迫,在逆境条件下筛选生产能力强的个体以提高品种的抗旱性、节水性、抗逆性、适应性等;选种方向上注重选择产量因素协调的个体;高代品系采用跨区域多点风土适应性鉴定筛选的方法,使高产稳产与抗逆广适达到高度结合;同时,从F3代进行实验室品质同步选择。成功选育出小麦新品种‘石优20 号’。该品种集高产、优质、抗旱、耐瘠、节水等特点于一体,于2009 年通过河北省优质组审定,2011年又通过了国家审定。其遗传基础丰富、性状良好,可作为高产优质种质利用。  相似文献   

12.
寒地水稻优质稻米抗稻瘟病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接种和自然感病两种方法,共鉴定寒地水稻新品种(系)292份(次),鉴定出高抗新品种(系)22份,适合寒地稻区种植的优质、抗病、农艺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系)7份,扩大和充实了抗病基因库。  相似文献   

13.
济薯22号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北京553作母本、放任授粉获得的实生种子中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鲜食型甘薯新品种。全国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济薯22号具有品质好、适应性广、抗根腐病能力强、增产潜力大等特点,适宜在全国以鲜食和加工为主的甘薯产区推广种植。栽培上应注意控制黑斑病,防止徒长,贮藏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  相似文献   

14.
高产优质甘薯新品种‘榕薯153’选育及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早熟、高产、优质,综合性状优良的‘金山57’为母本,以高抗、高干材料‘B1’为父本经定向杂交、多点综合鉴定选育获得高产优质甘薯新品种‘榕薯153’。对‘榕薯153’的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生产力、适应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榕薯153’萌芽性中等,全生育期生长势稳定。2013—2014年福建省甘薯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产量41.39 t/h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5.26%;平均干物率27.68%,比对照‘金山57’高1.43个百分点;平均出粉率17.72%,比‘金山57’高1.27个百分点;食味评分80.2分,比‘金山57’高0.2分;外观评分80.5分,比‘金山57’高0.5分;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耐贮性好。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福建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薯2016003),适合作为鲜食或加工薯广地域栽培。  相似文献   

15.
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毕单10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单10号是毕节地区农科所于1993年用自选玉米自交系W260作母本、自选玉米自交系411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 2000年12月经毕节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7月21日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1999~2002年示范推广25733.3hm2,增产玉米1676.21万kg,增值1609.16万元,社会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上育418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95从日本引入的水稻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早熟、耐寒、适应性广等特点。已在黑龙江省水稻育种和生产中得到有效利用,是一优异的水稻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潍花8号是潍坊市农科院以“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为育种目标,以(79266/莱农13号)F1与莱农13号回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植株综合性状好,抗旱性强,适应范围广,耐储性强,口味佳,符合食品加工和大花生出口要求,在山东省和全国区试中,籽仁分别比鲁花11号增产14.41%和11.13%,高产示范单产达9015kg/hm2,2003年通过山东省审定,2004年通过国家鉴定。  相似文献   

18.
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育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才林  张亚东  朱镇  赵凌  陈涛 《作物学报》2008,34(3):530-533
利用日本育成的抗条纹叶枯病优质粳稻品种,与江苏高产品种杂交,将其条纹叶枯病抗性导入江苏高产粳稻品种,达到有利基因的聚合,改良现有粳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结果表明,在充分发病的自然条件下对条纹叶枯病抗性选择的效果十分明显,只要具有一定的选择压,很容易选择到抗性好的株系。关东194是一个优良的条纹叶枯病抗源亲本,在粳稻条纹叶枯病抗性改良和品质改良中值得加以利用。通过连续3年的定向选择,已经获得一批抗条纹叶枯病的优良品种(系)。其中“宁4009”已于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定名为“南粳44”。  相似文献   

19.
优质鲜食型甘薯新品种济薯22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薯22号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北京553作母本、放任授粉获得的实生种子中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鲜食型甘薯新品种.全国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济薯22号具有品质好、适应性广、抗根腐病能力强、增产潜力大等特点,适宜在全国以鲜食和加工为主的甘薯产区推广种植.栽培上应注意控制黑斑病,防止徒长,贮藏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  相似文献   

20.
高产优质抗病甘薯品种龙薯1号选育及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157-157
龙薯1号(原系号C3-2)是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2年以岩粉1号为母本,龙岩7-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集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甘薯品种。200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全国农作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的育成较好地解决了“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矛盾。为中国南方薯区甘薯品种和品质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品种支撑。在该品种的推广过程中,实施跨行业联合,走贸工农一体化路子,按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模式运作,2001年至今累计推广种植15.85万hm2,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