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86年开始,针对明溪县中低产田土壤障碍因素,实行因土改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因土施肥,氮、磷、钾和中、微肥配合施用;因土种植,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实行垄畦栽培和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一套规范化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为了进一步摸清土壤底细,挖掘土壤的增产潜力,找出限制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土壤因素,以便实行科学种田,因土耕作、因土种植、因土改良和因土施肥,使土壤工作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服务,河南省农林科学院于1976年5月9-18日,在长葛县老城公社举办全省第一期土壤普查与诊断训练班。  相似文献   

3.
昭平县中低产田的主要障碍因素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莫华忠  黄庆裕 《土壤》2001,33(3):150-153,162
昭平县中低产田主要类型有浅 (粘 )瘠型、冷浸型、沙漏型、缺素型和酸碱型等 ,其障碍因素是多方面的 ,可以归纳为环境、物理和化学性障碍因素。根据多年的实践和研究 ,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因地布局 ,优化良种搭配 ;因土改良 ,克服土壤障碍因素 ;诊土施肥 ,保持养分供需平衡 ;以及调节土壤酸碱度等。实施中做到物理、化学、生态等多项措施有机结合 ,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稻田土壤表层管理对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培立  黄东迈  张振华  朱宗武  张仁 《土壤》1991,23(6):291-295,301
在变性土性水稻土上,利用15N同位素研究了在稻麦轮作并长期实行免耕或耕作的条件下,晒垡及粘闭等措施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耕作改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长期定位监测的基础上,研究了耕作改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改制后,肥料投入明显增加,养分平衡朝着有利于提高肥力的方向发展;因土、因作物进行配方施肥,并实行秸秆还田,则改制后土壤肥力能得到提高;合理耕作轮作,有利于解决地力矛盾和季节矛盾,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主要的土壤类型有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白浆土、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沼泽土和泥炭土、盐碱土及风沙土 ,不同的土壤类型有其适生的植被类型。在分析土壤类型与植被类型相互因果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不同区域实施生态修复的建议。在人口分布较少的地区 ,应主要实行生态的自我修复 ,可适当采取必要的人为干预 ;在人口密集的农林牧业区 ,应以防为主 ,重点防止陡坡开荒 ,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大力营造农田、草原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 ,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土流失典型区土壤溅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我国水土流失典型区代表性土样的溅蚀特征,探讨了溅蚀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溅蚀量明显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黑土土样因团聚体含量及稳定性高,溅蚀量最低;采自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市的黄土土样因砂粒含量(易被溅蚀的颗粒范围)高,溅蚀量最高;其它黄土土样、红壤土样及紫色土土样或因粉粒含量为主或因团聚体稳定性差而导致溅蚀量居中.模拟降雨条件下,除黑土土样和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市的黄土土样外,其它土样均发育表土结皮,导致溅蚀率呈现波动态势.  相似文献   

8.
范俊方  熊振民 《土壤》1961,4(1):29-30,26
万物土中生",土是基础。不同作物对土壤有不同的要求;同时不同土壤对作物亦有不同反应。所以,我们在农业生产中,首先应该做到因土种植,以满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土壤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紫色丘陵区采集了因水分状况影响而形成的4种类型紫色水稻土土样,利用湿筛法获得不同粒径的团聚体,分析了其有机碳和不同土壤发生层中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水溶性碳含量。结果表明,A层土壤中>2 mm的团聚体以潜育型水稻土和渗育型水稻土最高,分别占76.65%和75.92%,其次是潴育型水稻土占43.86%,淹育型水稻土只有13.10%;不同土壤发生层间土壤团聚体的组成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除潴育型水稻土的P层外,其余各层土壤的有机碳53.7%~96.2%均分布在>0.25 mm团聚体中;潜育型水稻土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易氧化碳含量在4种水稻土中最高,分别为282.5 mg kg-1和6.59 g kg-1,水溶性有机碳则以渗育型水稻土最高;有机碳含量与>2 mm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0.25 mm微团聚体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十溴联苯醚对两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付玲芳  李妙玲  秦华明  尹华  莫测辉 《土壤》2014,46(4):689-696
以十溴联苯醚(BDE-209)作为外加污染源,测定不同浓度的污染物(1、10、50、200、500 mg/kg)在1~115天处理期对水稻土和菜田土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BDE-209处理对水稻土和菜田土中3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在水稻土中,第1天时BDE-209处理即对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产生了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酸性磷酸酶活性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在菜田土中,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在处理后的第14天;在1~50 mg/kg浓度围内,BDE-209处理对水稻土和菜田土酶活性的促进/抑制作用基本随着BDE-209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而在200、500 mg/kg浓度处理下,作用不明显;在水稻土中各处理脲酶与酸性磷酸酶活性动态变化相关性显著,在菜田土中各处理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动态变化相关性显著。因此,BDE-209对不同土壤酶的作用因土壤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应根据不同土壤选择恰当的土壤酶作为土壤BDE-209污染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土壤引黄灌溉固碳效应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宁夏引黄灌区实地调查、采样与分析,研究5种类型土壤在不同灌溉耕作时间序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的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土壤对引黄灌溉耕作固碳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灌溉耕作引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因土壤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相同的灌溉耕作时间下,5种类型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大小顺序为:灌淤土>潮土>新积土>风沙土>淡灰钙土;与同类型未灌溉耕作的土壤比较,灌溉耕作使各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相同的灌溉耕作时间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幅排列次序为:风沙土>潮土>灌淤土>淡灰钙土>新积土。宁夏引黄灌区的土壤固碳效应因土壤类型的不同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室内模拟和化学方法研究了广东几种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的钾素的固定与释放特性。结果表明,砂页岩、珠江三角洲沉积物、石灰岩和玄武岩发育的水稻土的固钾量均随钾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但花岗岩发育的水稻土却相反;砂页岩、花岗岩和玄武岩发育的水稻土的固钾量在淹水时最高,而沉积物和石灰岩发育的水稻土则在恒湿时最高;沉积物发育的水稻土的非交换性钾累计释放量和平均释放速率显著高于其它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施钾肥对非交换性钾释放的影响因土壤所含粘土矿物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丘陵山区水土治理的核心是变跑水、跑肥、跑土为集水、集肥、集土,简称变“三跑”为“三集”。“三集”的关键是蓄水,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工程、生物、耕作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合理配置。提出了不同类型“三集”田的建设模式与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何羣  陈家坊 《土壤学报》1964,12(1):55-62
赣中丘陵地区广泛分布着由第四纪红土发育的水稻土,它是重要的产粮地区,也是低产田分布较广的地区。提高低产的红壤性水稻土的肥力,一向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各有关单位做了不少的研究。关于红壤性水稻土的结构特性及胶结物质等曾有研究[1,9],但对结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微团聚体的特性及其与农业措施的关系,研究较少。土壤微团聚体质和量的研究,可分别土壤肥力的高低,也可阐明輪作、耕作和施肥等措施在培肥中的作用。作者[4,6]曾进行中性水稻土有机矿质复合体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拟就红壤性水稻土中微团聚体1)的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作一初步了解,为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5.
泥浆的排水固结变化对水坠坝筑坝过程中坝体排水系统的合理布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将中粉质壤土以1∶1,1.5∶1和2∶1的土水比制成泥浆,并将制得泥浆分别填充在高度为50,100,150和200cm的聚乙烯波纹管中,对其排水量、上析水量、下渗水量和固结沉陷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土水比的泥浆,上述指标随着泥浆填充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泥浆填充高度,上述指标随着土水比的增大而减小。泥浆的排水量、固结沉陷量主要集中于前24h,排水量最大可占总排水量的89.48%,固结沉陷量最大可占总固结沉陷量的93.24%。因此,在实际筑坝过程中土水比较小时,应注重坝体泥浆的前期排水,并加强表层排水;土水比较大,充填高度较小时,可考虑不布设坝体泥浆表层排水措施,而要加强下渗水的排水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水稻土有机碳与全氮的时空变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与2008年采样数据对四川盆地水稻土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水平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1982年和2008年3种水稻土亚类有机碳含量均呈现潜育型水稻土显著高于淹育型和潴育型水稻土。研究区1982年3种水稻土亚类全氮含量呈现潜育型水稻土显著高于淹育型水稻土,2008年则为潜育型水稻土显著高于淹育型和潴育型水稻土。26年间水稻土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均增长明显,且淹育型与潜育型两种水稻土的增长幅度高于潴育型水稻土。1982年至2008年,平坝、冲沟和坡脚稻田中有机碳及全氮含量增长明显,且大致呈从平坝、冲沟到坡中上部递减;冲积物和泥岩发育的水稻土有机碳及全氮因易于积累而含量更高;质地黏重的土壤有机碳与全氮的含量较高,同时也比质地偏轻的土壤更利于碳、氮的积累;冬水田与稻–油轮作的农田土壤有机碳与全氮的含量与增长幅度显著高于稻–麦轮作田。  相似文献   

17.
<正> 隔坡水平沟,是坡耕地改造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具有修建方法简单、速度快、投工少的特点,而且保水保土保肥和增产效益十分显著,深受群众欢迎。 一、修建方法 经试验,隔坡水平沟的规格以隔坡宽为1.5~2.0m、水平沟宽为0.8m,沟内活土层厚大于0.5m,修好后沟深为0.3m为宜。但由于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隔坡的宽度也应因地制宜。如人少地多的地区,因劳力少,需改造的  相似文献   

18.
<正>耕地保护问题是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命题。"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重庆直辖以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与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重庆市耕地资源总量少,且后备资源匮乏,开发难度大,耕地保护仍面临着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因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对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街道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的施肥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偏施化肥,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微肥用量很少,造成土壤缺素;配方施肥使用少"等问题。大量偏施化肥,已造成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提出合理施肥,需要解决好作物营养特性、土壤性质、气候条件、肥料性质、农业技术措施的关系,实行测土施肥、平衡施肥、配方施肥、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等各种施肥方法和措施;大力提高配方施肥比例,大力发展太阳能、沼气、风力发电、水电站等清洁能源,保持土壤中水、热、气、肥的正常合理循环,实现农业生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低锌旱地施锌方式对小麦产量和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西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旱地低锌区。本文选择黄土高原中部两个典型地点,通过田间试验,在两个施氮水平下,研究了不施锌、 土施锌、 叶喷锌和土施+叶喷锌4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 锌的吸收和累积以及锌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锌方式对小麦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均提高了小麦子粒锌含量,提高幅度因施锌方式而异。与不施锌相比,叶喷和土施+叶喷锌肥可使小麦子粒锌含量提高40%左右,平均达到 40 mg/kg;单独土施锌肥虽使土壤有效锌提高3倍左右,但子粒锌含量无显著变化。叶喷锌肥的锌利用效率远高于土施和土施+叶喷处理,每公顷喷施1 kg锌可使小麦子粒锌含量提高6.70~13.04 mg/kg;子粒锌利用率为6.02%~9.40%, 达到土施锌肥的80倍左右;总锌利用率为19.78%~30.91%,是土施锌肥的132~221倍。施氮水平对小麦产量及锌肥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影响。可见,在旱地低锌区,与土施锌相比,叶喷是更加经济有效、 环境友好的锌肥施用方式,是提高小麦锌营养品质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