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对甜瓜镶嵌花叶病的病因进行了初探。此病在大田发生频率约1/6万以下,但个别材料却高达66.7%,其病状与病毒病引起花叶相似。经直接镜检,分离培养,滤液检查,在病株中未发现有真菌、细菌和线虫。擦伤接种,桃蚜接种未引起发病,但病株种子可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02,(7):26-26
<正> 1、病状 黑星病在北京地区夏秋季节最易流行。月季病株叶片上出现直径3~4毫米黑褐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叶片脱落,发病严重时月季植株只剩下枝条及染病嫩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潍坊一些果园调查发现 ,苹果小叶病发病株率在 2 0 %左右 ,少数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病株率高达 80 %。发病树营养生长不良 ,叶面积减小 ,光和作用降低 ,使花芽形成量减少 ,座果率低 ,果实发育不正常 ,发病严重的植株几乎丧失结果能力。有些病株 ,因生长势弱 ,抗性差 ,还会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并提出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摘除病株、药剂防治等内容,以期指导也生产。  相似文献   

5.
唐菖蒲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临洮县唐菖蒲栽培中主要病虫害及发病症状,从选择晴天采挖并充分晾晒球茎;轮作倒茬,平衡施肥;药剂浸种,土壤处理;拔除病株,药剂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其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2004年我县隆化、西闫等谷子产区白发病发生较重,发病株率一般为20%,严重地块达50%,使谷农遭受巨大损失。现把谷子白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1.枯萎病。幼苗期至收获期发生,尤以伸蔓期到结瓜期发病严重。苗期发病,秧苗上部呈水渍状,基部收缩变成褐色,子叶萎蔫下垂;结果期发病,植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过早发黄。发病后植株萎蔫,数天后枯死。防治方法:①拔除病株。②在病株周围浇灌石灰乳或5%代森锌400倍液。③用60%多菌灵400倍或7%托布津500~1000倍液浇灌根部。  相似文献   

8.
发病症状 各生育期均可发病。幼苗期受害,首先心叶叶脉失绿透明(称“明脉”),沿脉退绿,继而呈花叶及皱缩并变脆,心叶扭曲畸形。成株期受害,轻病株花叶或半边皱缩;一般病株畸形矮缩,有时叶片上密集褐色小环斑.病株根系不发达,须根少。根内部瘦浅褐色;重病株叶片皱缩成团,叶硬脆,上有许多褐色斑点,叶背叶脉上亦有褐色坏死条斑,并出现裂痕,病株严重矮化、畸形、不结球。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阐述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发病症状、病原菌、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并提出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摘除病株、药剂防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山西枣黑顶病的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山西省晋中地区5个有代表性的枣园,系统调查了枣园枣黑顶病的症状、病果的分布型以及发病规律。结果显示:枣黑顶病在四卦、里美庄、王村、东崖、南流等枣区普遍发生,以四卦发病最重,主栽品种壶瓶枣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分别达73.6%、63.45。发病症状为果实顶部失水萎缩,坏死,但不腐烂,果实病斑处味苦涩,病果无食用及商品价值。枣黑顶病在枣果膨大期、白熟期和成熟期均可发病,首先在果实顶部出现淡黄色的小病斑,随后斑块逐渐变大,呈黑褐色,皱缩。枣黑顶病的发病规律是树顶重于树下,外缘重于内膛;在病区内黑顶病病株呈均匀分布,不存在中心病株和中心病区;离砖厂距离近的区域发病重,远离砖厂的区域发病轻或者不发病。枣黑顶病的发病符合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11.
孟新云 《农村科技》2013,(10):37-37
一、发病特征染病豆角幼苗期一般不表现发病症状,至现蕾后才出现病症。发病时,病株下部叶片首先沿叶片边缘尤其是叶片尖端出现不规则褪绿,如水渍状斑,后叶片变为黄色至黄褐色、枯萎,触动叶片容易脱落,最后整个叶片焦枯自行脱落。病情由下部叶片向上慢慢延伸,使上部叶片也枯黄脱落,最后整株豆角干枯死亡。病株根系不发达,容易拔起,根茎部皮层常开裂,一侧或全部维管束变为黄褐色或褐色,根部变色腐烂,导  相似文献   

12.
棉花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棉花已进入发病高峰期,棉花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枯、黄病日趋严重,为尽早防治、减少危害,就几种病害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枯萎病1.1病症。病株矮化,叶色发灰绿色,脆硬,茎秆弯曲,茎节缩短,顶心下降。茎秆内维管束变成灰褐色或浅黑色。  相似文献   

13.
病毒病是白菜三大病害(另有霜霉病、软腐病)中发病最早的一种。幼苗发病后,心叶出现明脉及沿脉褪绿,产生淡绿与浓绿相间的花叶,叶片皱缩,生长缓慢,停滞,重者枯死。病株叶片皱缩成团,叶背叶脉有褐色斑点或条斑,以致出现裂痕。有时叶片弯曲畸形,菜株停止生长,不能包心。病株的根系发育不良,须根少。受病较晚的轻病株,虽株形正常,并能包心,但内部叶片有许多灰褐色坏死小斑点,贮藏中容易腐烂。  相似文献   

14.
玉米顶腐病发生严重,发病重的地块,发病株率为30%,死苗率为5%,发病轻的田块发病株率也达到5%左右。  相似文献   

15.
在农业生产中,白芝麻青枯病非常常见,严重降低白芝麻的产量和品质。其发病特点及防治技术如下:一、发病条件白芝麻青枯病,主要是由田间土壤湿度过大引起的。病菌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流水或农事操作传播。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油葵市场价格看好,农民重茬种植非常严重,导致油葵菌核病、白锈病、霜霉病、褐斑病等病害发生严重。2004年田间调查,油葵菌核病平均发病株率20~30%,严重地块47.7%;油葵白锈病发病株率96%;油葵褐斑病发病株率98%;油葵霜霉病发病株率0.2%。  相似文献   

17.
一、发病症状玉米粗缩病一般3叶期前未表现出明显发病症状,出现发病症状一般在5~6叶期,在玉米心叶基部中脉两侧呈现虚线状褪绿条纹,病株叶背呈现蜡白色条状凸起,即脉突,叶片变短增厚,叶色浓绿,顶部叶片呈簇生状,病株严重矮化,根系变少,发病轻的病株雄穗花粉少,散粉能力差,雌穗花丝较少,且玉米棒短小,结籽率低。发病严重的植株雄穗难抽出,或者抽出后不无花粉,不能进行受精,花而不实或籽粒较少。  相似文献   

18.
1.枯萎病 初期病株叶片萎蔫下垂,早晚恢复,后期叶片萎蔫不再恢复,全株枯死。茎部呈黄褐色纵裂,病株长出白色或粉红色霉菌,维管束变为褐色。病菌适宜气温28℃,土温25℃。湿度大,重茬地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19.
<正>一、菌核病1.发病症状主要侵染植株茎部。田间多见植株上部叶片萎蔫变褐枯死,茎部断续发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状菌丝体和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而成为菌核。切开病株茎部可见有黑色鼠粪状或圆柱状菌核。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茎中空,皮层呈丝状。荚上病斑褐色,易枯死不能结荚,豆类易腐烂。  相似文献   

20.
司玉芹  程辉 《北京农业》2007,(19):12-13
<正>1菜豆根腐病发病症状主要表现在根部和茎基部,早期症状不明显,植株矮小,开花结荚后,症状明显,病株下部叶片枯黄,从叶片边缘开始枯萎,但不脱落。拔出病株,可见主根上部和茎地下部变黑褐色,病部稍凹陷,有时开裂或深入到皮层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