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梨园使用性信息素迷向丝条件下,不同杀虫剂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差异。我们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捕捉梨小食心虫以监测其虫量变化动态,指导药剂防治适期,调查迷向率和蛀果率,确定不同杀虫剂对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差异。结果表明,迷向丝和杀虫剂联合使用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优于单一使用迷向丝的防效,迷向丝+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4 000倍二次施药和迷向丝+9%甲维·茚虫威2 000倍二次施药处理的迷向率分别达到96.9%、98.4%,蛀果率防效分别为92.3%、92.1%,均显著优于单一迷向丝、迷向丝+10%高效氯氟氰菊酯3 000倍二次施药及迷向丝+31%甲维·灭幼脲1 500倍二次施药处理。因此,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4 000倍和9%甲维·茚虫威2 000倍结合迷向丝的使用可高效防治嘉兴梨园梨小食心虫,可为当地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梨小食心虫在不同果园的发生动态及性信息素迷向技术的防控作用,为性信息素迷向技术的使用及梨小食心虫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在陕西省咸阳地区选取苹果园、梨园和桃园,采用性信息素诱捕方法调查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动态;通过迷向率、桃树折梢率和果实蛀果率等指标衡量悬挂迷向丝对果园梨小食心虫发生的防治效果。【结果】梨小食心虫在桃园和梨园发生量相对较大,在苹果园相对较少;桃园梨小食心虫在5月中下旬出现成虫发生高峰期,平均诱蛾量为11.75头/个诱捕器;梨园分别在7月下旬和8月下旬出现明显的成虫发生高峰,以7月下旬诱蛾量最高,平均诱蛾量为18.67头/个诱捕器;苹果园7月底至8月初达最高,平均诱蛾量30头/个诱捕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丝的迷向效果显著,苹果园、梨园和桃园的迷向率分别为99.06%、98.43%和97.04%;梨小食心虫幼虫折梢危害仅发生在桃园,折梢率均呈迷向处理区对照(常规化学防治)区,折梢防效达98%以上;梨小食心虫对不同种类果园具有选择危害特性,对照区蛀果率为5.32%~10.18%,呈苹果园桃园梨园,迷向处理区蛀果率为0.23%~0.75%,呈桃园苹果园梨园,均以梨园的蛀果率最高;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丝对苹果、梨和桃的蛀果防效分别是91.75%、97.11%和92.63%。【结论】梨小食心虫在桃园和梨园发生量相对较大,在苹果园相对较少,性信息素迷向丝对果园梨小食心虫具有明显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练新雄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1):161-162
广东翁源县三华李受桔小实蝇危害严重。采用在倒挂的塑杯内壁喷猎蝇铒剂诱杀桔小实蝇雌雄成虫、悬挂有复合诱虫混剂粘胶的黄色板诱粘桔小实蝇雌雄成虫,以及在果树下复盖果园专用塑胶膜和果树行间排水沟防虫塑网,切断桔小实蝇幼虫必须入土化蛹的生繁链等无公害防治技术措施防治桔小实蝇,不仅使无公害防治区的三华李虫果率压低至2.37%、防治效果达96.27%(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的虫果率为7.51%、防治效果88.18%),还确保了无公害防治区内的三华李果实成为全程不接触化学农药、没有农药残留的无公害果品。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性信息素迷向剂对灵武长枣桃小食心虫的迷向效果,在灵武长枣园中开展性信息素迷向剂不同密度、不同悬挂高度的诱虫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迷向剂可以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的危害,不同密度迷向剂处理下的诱蛾量及蛀果率不同,且不同处理间迷向率差异显著;80个/667 m2迷向剂密度处理的诱蛾量仅为4头,蛀果率仅为0.2%,迷向率高达90.01%,蛀果率下降91.30%;60个/667 m2迷向剂密度处理、40个/667 m2迷向剂密度处理的蛀果率分别下降78.26%和69.57%;诱捕器悬挂高度在2.0 m处对桃小食心虫的诱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于2021年对武冈市晚稻二化螟进行了防治。通过对各处理二化螟成虫诱捕量、枯鞘率、枯心率及产量的调查,评价其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能显著降低二化螟成虫诱捕量(P <0.05),性信息素安装后0~42 d干扰率达95.28%~97.17%,安装42 d后干扰效果有所下降;在第42天更换1次性信息素后能持续起效,更新后干扰率可达92.52%及以上;从枯鞘率来看,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性信息素处理区的枯鞘率较低,表明其对防止二化螟为害有一定效果,其中8月24日和9月7日,仅用性信息素防治的处理防效达31.03%~40.22%;从枯心率来看,性信息素的防效与农药防效相当,但二者结合使用效果更好、更稳定,成熟期防效达62.34%;使用性信息素的处理能间接增加水稻产量,增产率在10.00%以上。由此可知,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干扰二化螟成虫交配,防治效果明显,结合1~2次农药防治,能有效防治二化螟为害。  相似文献   

6.
为推广以虫治虫绿色防控技术,减少水稻田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赤眼蜂释放效率,降低防治成本。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和二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完成了不同放蜂量、放蜂器投放数量、放蜂量和放蜂器投放数量组合3个试验,调查卵块寄生率、校正寄生率、相对防效和产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应用植保无人机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释放量45万头/hm2,放蜂器投放数量90个/hm2,分3次平均释放,每次释放间隔5 d,卵块寄生率62.8%,校正寄生率60.0%,防治效果67.7%,产量和挽回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1 186.4 kg/hm2和6.0%。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对桃园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的防治效果和合理的使用密度,于2018年采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在江苏省句容市桃园进行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50、600、990根/hm~2处理对梨小食心虫均有较好的防效,且高密度处理迷向效果更佳;梨小食心虫折梢率和蛀果率均低于对照桃园,450、600、990根/hm~2处理折梢防治效果分别为94.79%、96.58%和96.90%,蛀果防治效果分别为92.55%、96.09%和97.51%。综合防效和成本考虑,桃园中性信息素环境浓度以600根/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梨小食心虫是我省危害果树最严重的柱果类害虫。在民和县桃园开展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对照区,性信息素迷向区防治效果显著,诱虫量下降316.5头,折梢率下降18.5%,虫果率下降4.7%,迷向率达88.9%。  相似文献   

9.
张煜  李虎  张莉 《现代农业科技》2012,(18):104-105
进行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技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苹果蠹蛾越冬代羽化高峰期,性信息迷向剂与性诱剂均可诱集到苹果蠹蛾成虫,迷向剂干扰了成虫交配,减少了成虫产卵数量从而降低第1、2代幼虫发生,相应地减少了蛀果率,其防治效果较常规综合防治好。  相似文献   

10.
在伊犁地区进行迷向丝、微胶囊制剂的性信息素迷向剂防治苹果蠹蛾试验,研究2种不同类型制剂的防治效果。分别设置迷向丝、微胶囊迷向剂处理试验区,并设立常规防治对照区,通过调查成虫诱集数量和蛀果率、分析试验数据,比较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迷向丝试验区平均诱蛾量为1.5头/周,平均蛀果率为0.64%;微胶囊试验区平均诱蛾量为0.98头/周,平均蛀果率为0.30%;常规防治对照区平均诱蛾量为4.4头/周,平均蛀果率为5.81%。迷向剂防治效果优于常规防治,微胶囊迷向剂相对迷向丝防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利用阿维菌素可溶液剂药肥兼顾的优点,采用灌根的方法,开展其对保护地番茄生长及根结线虫防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90、75、60 L·hm-23个施用量下,0.5%的阿维菌素可溶液剂药肥均对番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株高、茎粗、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其中90 L·hm-2施用量的促生作用接近于20%噻唑膦水乳剂11.25 L·hm-2+含腐植酸大量元素水溶肥(CK2)的。该药肥均对根结线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处理35 d时,3个施用量下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1.38%、65.70%、60%;处理65 d后防治效果分别为65%、40%、30.70%。90 L·hm-2的施用量较其他2个用药量对根结线虫防治效果最好,与CK2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因此,0.5%阿维菌素可溶液剂药肥90 L·hm-2的施用量符合生产上推广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库尔勒地区香梨园食心虫(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和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消长动态,评价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香梨园食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为库尔勒香梨食心虫的绿色防控和农药减施增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诱剂诱集法监测香梨园食心虫消长动态,利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治香梨园食心虫,以虫口减退率、迷向率等指标综合评价迷向防治效果。【结果】梨小食心虫在香梨园1 a发生4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上、中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苹果蠹蛾在香梨园1 a发生3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均存在世代重叠;迷向防治技术对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显著,迷向率和防治效果均能达到99%以上。【结论】库尔勒不同地区香梨园食心虫发生动态基本一致,梨小食心虫1 a发生4代,苹果蠹蛾1 a发生3代,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技术对香梨园食心虫,尤其是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控制杞柳瘿蚊危害,筛选出防治杞柳瘿蚊的理想药剂和最佳的施药剂量,本试验采用茎叶喷雾法研究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及其与3种化学混合农药对杞柳瘿蚊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单剂及其与3种农药混合对杞柳瘿蚊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525 mL/hm2对杞柳瘿蚊的综合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375 mL/hm2和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150 mL/hm2+40%毒死蜱乳油750 g/hm2。从生产成本、防治效果等因素综合考虑,推荐使用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375 mL/hm2或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150 mL/hm2+40%毒死蜱乳油750 g/hm2防治杞柳瘿蚊。  相似文献   

14.
广西番石榴园桔小实蝇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广西南宁地区桔小实蝇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方法]在番石榴园采用定点系统调查法,以实蝇引诱剂为材料对桔小实蝇成虫发生动态进行调查;研究诱蝇剂、果实套袋、清园捡拾落果、适时喷药等方法对该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桔小实蝇在广西南宁有2个为害高峰期(5~6月、8~9月)。诱蝇剂诱杀雄虫、适时喷药、套袋、清园捡拾落果等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后,番石榴园的虫口密度大幅下降;2008年6月桔小实蝇为害高峰期,科研基地番石榴为害率仅为6.67%~7.33%,而对照区为90.53%~98.00%,防治效果显著。[结论]研究结果不仅初步挽回了番石榴产量的损失,也为在该地区制定防治桔小实蝇的整体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减轻玉米穗虫危害,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提高玉米籽粒品质,筛选效果较好的玉米穗虫的绿色防控措施,依托玉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通过设置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性诱捕器、喷施生物食诱剂和化学药剂甲维·茚虫威悬浮剂处理,开展防治玉米穗虫的性信息素、生物食诱剂和化学防治等措施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5%甲维·茚虫威悬浮剂20 mL/亩防效最好,保穗效果和杀虫效果均优于其他处理,玉米生长中后期建议在玉米授粉后3~5 d选用高效低毒杀虫剂防治玉米穗虫;根据虫害预测资料并结合天气预报推广生物食诱防治技术适时开展生物防治;同时改进性信息素成虫诱捕技术,根据需要将多种靶标昆虫信息素合成使用,降低使用成本,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防治草莓灰霉病高效的药剂,本试验选择11种杀菌剂,设计17个处理进行防治效果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基于施药频次的增加防治效果则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供试药剂在第3次施药后7d,防治效果均达至最高值,防效为53.6%~88.8%;第3次施药后15d,防治效果略有下降,防效为55.6%~83.2%。表明供试药剂50%咯菌腈SC93.75mL/hm2、50%异菌脲SC750mL/hm2、25%啶菌噁唑EC400mL/hm2、38%唑醚·啶酰菌胺WG342g/hm2、42.4%唑醚·氟酰胺SC150mL/hm2处理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在80%以上,可作为防治草莓灰霉病首选药剂。1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作为生物菌剂,对环境友好,无农药残留隐患,但防治效果较为缓慢,随着施药频次增加防治效果显著提升,防效最高可达71.2%;其它供试药剂均可以作为防治灰霉病备选药剂来使用,以延缓灰霉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rdel)是重要的检疫性果蔬害虫,采用实验室内饲养技术提供龄期一致的试虫是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以及抗药性机制的重要前提。为提高桔小实蝇室内饲养效率与规范性,以天然寄主果实与人工饲料饲喂桔小实蝇,观察记录桔小实蝇的孵化、羽化、取食、产卵等行为,摸索出卵、幼虫、蛹、成虫各个虫期的饲养流程及其技术要点。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桔小实蝇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并构建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和寄主果实饲养2种模式下,桔小实蝇的净增殖率R0分别为262.29、278.30,平均世代历期T分别为59.37、53.18,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12、0.13,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02、1.21,种群倍增时间DT分别为8.33、9.21。因此,寄主果实和人工饲料对桔小实蝇的饲养效果接近,且均有利于桔小实蝇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8.
利用性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的研究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进行防治研究,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晋中地区1年发生4代,可在成虫高峰期进行化学防治;15个/hm2诱盆用于梨小食心虫大量诱捕试验中,可在72d内平均每盆诱虫900头;1050,750个/hm2诱芯的迷向处理迷向率极显著,迷向率分别为97.43%和81.83%,防治效果为74.72%和56.43%。并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国产迷向丝和进口迷向丝对梨园梨小食心虫迷向防治效果,2016~2017年连续2 a对河北省赵县梨园内的梨小食心虫进行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比较了国产迷向丝与进口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迷向能有效防治梨园中的梨小食心虫,其中,2016年2种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均达到了95%,2017年二者的迷向率均升高至97%以上。国产迷向丝和进口迷向丝均对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二者的迷向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0.
迷向性信息素田间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万洪  周巍  汤义 《吉林农业》2011,(8):58+60-58,60
2010年在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部分中稻使用了信越二化螟信息素进行了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试验,并且与纽康诱杀型性诱刺进行了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各处理区螟害率都控制在防治标准(196以下)以内,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都达90%以上,其中速向性信息素区防效为91.11%,迷向性信息素配合化学农药区防效达95.56%,与纽康诱杀型性诱剂配合化学农药防治区比较增加防效3.56%。比常规用药区增加防效7.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