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模拟田间小麦籽粒受雨害情况,培养了不同萌动时间的小麦籽粒,培养时间分别为8h、16h和24h,3个培养时间段的小麦籽粒分别以整体混合比例45%和24%与未萌动籽粒混合进行重力分选试验。结果表明,3个培养时间段的小麦籽粒以一定混合比例与未萌动籽粒混合后,重力分选效果与各培养时间段的混合比例及培养时间有关,培养时间越长,分选效果越好;混合比例越小,分选效果的趋势越好,但效率将越低。对萌动小麦进行二次重力分选的试验表明,二次重力分选仍然具有分选效果,但各口分选效果有差异。从各分选口获选率结果分析表明,各种分选情况下各口分选物的获选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获知重力式清选机有效分选的三个前提条件是:(1)筛网应具有将籽粒沿振动方向向上推移的运动工况;(2)经过筛网向上输送的气流应能使籽粒处于悬浮状态;(3)筛网上的种子量应足以成层。 作者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振动筛网的纵向倾角、横向倾角、振幅和频率以及重力清选机的气流速度对小麦、水稻和玉米分选质量的影响,还采用了所谓“百分差加权处理法”评定分选质量。  相似文献   

3.
小麦籽粒的压缩破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个品种小麦籽粒为试验材料,在材料力学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压缩破碎试验,分析了在不同含水率、不同压缩型式下小麦籽粒的力学性质.试验结果表明:破碎负载随籽粒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小麦籽粒在不同压缩型式下的破碎负载有显著差异,在同一含水率下,B型压缩时破碎负载最大,L型压缩时次之,H型压缩时最小;在同一压缩型式下,不同品种小麦籽粒破碎负载不同,其原因与籽粒的内部结构、形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临猗县在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同时,采用氮肥后移技术措施,将施肥比例后移、春季追肥时间后移并选择适宜的氮素适用量。经过大面积示范推广调查,采用氮肥后移技术可提高成穗率10%~15%,增加穗粒3~5粒,较传统施肥增产8%~12%,并可明显改善小麦的籽粒品质,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显著改善小麦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由升降平台、升降驱动装置、给料装置、传感器安装平台等构成的籽粒损失监测传感器标定试验台;选取饱满小麦籽粒、不饱满小麦籽粒和不同长度茎秆等物料运用标定试验台对籽粒损失监测传感器在不同安装高度及不同安装角度情况下进行实验室内标定.室内试验表明,针对含水率不同的小麦样品籽粒损失监测传感器的测量误差能限制在4.8%以内;根据室内试验标定结果确定了籽粒损失监测传感器在监测夹带损失时的安装位置,田间试验表明,夹带损失最大监测误差为3.40%.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小麦种子进行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确定了介电分选参数组合.通过试验,获得了小麦种子的最佳分选电压和分选滚筒转速.  相似文献   

7.
1.5XZ-5.0型种肥机具正压重力式种子分选机由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研究所(佳木斯市友谊路50号,邮编154O04)生产,用于粮食及种子的精选和分级.该机主要工作部件是风机和往复振动的工作台,在气流和振动作用下,按种子重力进行分选。主要技术参数:生产率st/h配套功率11kw外形尺寸(长、宽/高)3400XI500XI800(mm)情选后净度9入5%获选率99.l%转来除净率100/2·SZX一七.0型重力筛选机由甘肃省酒泉种子机械厂《酒泉市西大街88号,邮:735000)生产,用于小麦、水稻、高粱、玉米、大豆等作物种子的重力筛选。该机由筛…  相似文献   

8.
面粉加工时的小麦出粉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 ,现在大部分面粉加工企业都是用粉麸比来计算的。在保证面粉质量的前提下 ,出粉率越高 ,生产成本越低 ,加工企业获得的利润就越大。因此 ,在生产比较稳定的情况下 ,应当尽量提高小麦的出粉率 ,这是制粉行业始终追求的目标。影响出粉率的因素很多 ,几乎每个生产环节都跟出粉率有关。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1 原料质量和着水润麦容重是小麦质量最重要的指标 ,每一类型的小麦都有不同的容重。容重大的小麦出粉率高 ,籽粒呈椭圆且腹沟浅的小麦比籽粒细长且腹沟深的小麦容重值高 ,出粉…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间歇式厌氧消化毒性试验对有机毒物(NN—二乙基苯胺,1000mg/L)在不同污泥浓度下的毒性大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有机毒物,在相同浓度下,消化液污泥浓度越高,毒物对厌氧消化系统显示出的毒性越小。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的干燥条件下进行3批小麦平床深层干燥,研究了不同层厚处小麦的温度和含不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小麦厚层干燥时,其温度和含水率沿层厚方向呈明显的分层现象,且小麦的初始含水率越高,分层现象越明显。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干燥过程中对小麦进行一次翻动,分层现象没有显著改善。经济性分析显示,3批试验每除去1%水分的平均能耗是5982kJ/kg;按降5%水分计算,平远运行成本为0.2185元/kg。  相似文献   

11.
甘蔗收割机单圆盘切割器工作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蔗切割综合试验台,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方法,对影响甘蔗切割破头率的因素进行了室内物理模拟试验研究,建立了不同工况下切割器结构因素及地面不平度引起的振动因素对工作性能指标影响的数学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及优化技术,在频率、振幅取最小值和不同工况条件下,对结构因素进行了优化,同时进行了综合优化。结果表明,频率与振幅对破头率影响大,优化后的切割器工作参数降低了破头率。  相似文献   

12.
微型小麦联合收获机旋风分离清选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自制清选系统试验台,选择影响清选性能指标的5个主要参数,分离筒上锥角、筒体高度、导向片数量、吸杂风机转速和扬谷器转速作为设计变量,通过正交试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和优化设计,得出了各参数的最优组合,为微型小麦联合收获机清选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测定厌氧发酵气组分优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翔  张伟  刘金盾  张浩勤 《农机化研究》2007,(7):199-201,207
甲烷、氢气是厌氧发酵的主要产物,及时、快速和准确地测定其含量是监测厌氧发酵运行情况的重要手段.实验利用气相色谱GC-122对发酵气组分及其含量进行了测定,优化了测试条件,同时验证了此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对厌氧发酵气进行测试,测试时间短,准确度高,回收率大于95.0%,分离效果、重复性好,变异系数小于2.0%.  相似文献   

14.
锥面导流水平盘式小麦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小麦低播量精密播种,提高小麦精密排种器播种精度,提出了一种锥面导流水平盘式小麦排种器,对关键参数进行了设计和理论分析,通过EDEM离散元软件完成了导条型式、型孔个数、锥盘转速、锥盘锥角对充种性能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锥盘转速、种层厚度和型孔长度为试验因素进行了多元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并应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回归模型和因素对指标影响关系,确定了对单粒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锥盘转速、型孔长度和种层厚度;对合格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锥盘转速、种层厚度和型孔长度,转速和种层厚度、种层厚度和型孔长度间存在交互作用。基于回归模型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并对最优组合参数进行排种性能的台架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转速19r/min、型孔长度8mm、种层厚度为8mm时排种合格率为90.13%、漏充率为9.87%、单粒率为49.50%,与仿真优化结果相吻合,验证了仿真优化结果的可靠性。与原锥盘排种器的性能对比试验表明,设计的锥面导流水平盘式排种器在速度为3、4、5km/h时,合格率分别提高了3.4、2.1、1.9个百分点,3km/h时破碎率降低了0.2个百分点,无论排种性能还是破碎率指标均优于原锥盘排种器。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挖掘机升运分离过程块茎损伤机理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马铃薯挖掘机升运过程马铃薯块茎机械损伤严重的问题,通过对马铃薯升运过程进行运动学分析和撞击过程能量学分析,建立了损伤能量的数学模型,确定了影响马铃薯机械损伤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试验取值范围。以损伤综合指数和伤薯率为评价指标,以跌落高度、二级升运链倾角和二级升运链线速度为试验因素,进行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建立各指标与因素间的回归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根据回归模型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当二级升运链线速度1.42 m/s、二级升运链倾角27°、跌落高度220 mm时,损伤综合指数为0.43,伤薯率为3.6%,明显低于未经参数优化的马铃薯挖掘机薯块机械损伤情况,满足马铃薯收获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油菜联合收割机都是利用原有的稻麦联合收割机进行改进而来,存在损失率高和脱粒不净等问题.为此,分析了影响物料脱粒分离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并选取试验研究因子,将其按照正交试验原则进行油菜脱粒分离装置的设计.对由不同脱粒分离部件组合的脱粒分离装置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出了最佳工作参数,优选出最佳脱粒分离装置,为油菜联合收割机脱粒分离系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绿州灌区麦田节水高产适宜土壤水分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适宜指标是节水高产栽培的基础。本文采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麦田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水分生理因子的相关性,认为0~60cm 是影响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层次,并与叶水势、蒸腾强度和气孔阻力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产量高于12000kg/hm 2 和水分生产率大于12.45kg/m m .hm 2 时不同生育阶段适宜土壤水分下限指标。经示范印证,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的牧草揉丝机效率低、揉丝质量差、对高含水率牧草不适用等问题,以苜蓿为加工对象设计了一种铡切揉碎协同式牧草揉丝机。对铡切和揉碎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设计计算确定了揉丝机的总体结构和关键部件结构参数。以生产率、丝化率为性能评价指标,进行了以电机输出转速、筛孔直径、喂入量、含水率为试验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将含水率为65%的苜蓿作为加工对象,进行了以电机输出转速、筛孔直径、喂入量为试验因素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试验因素的取值范围,探究了揉丝机对不同含水率苜蓿的揉丝效果。通过Design-Expert 12.0软件对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响应曲面分析、回归分析及目标优化,得到了试验因素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以生产率和丝化率同时最大化为目标,对电机输出转速、筛孔直径、喂入量进行多目标寻优求解,确定最优参数组合为:电机输出转速443.77 r/min、筛孔直径14 mm、喂入量1.27 kg/s,揉丝验证试验表明,生产率为5 065.98 kg/h、丝化率为94.87%;该装置揉丝效率高、质量好,而且能够揉丝高含水率牧草,满足牧草揉丝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4LQZ-6型切纵流联合收获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4LQZ-6型切纵流联合收获机的收获工艺和总体结构,论述了切流脱粒分离装置、强制喂入装置、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和风筛式清选装置等主要工作部件的结构与设计参数。田间性能测试表明:该机收获产量6605 kg/hm2小麦时总损失率为0.2%,破碎率和含杂率均为0.1%,机具生产率为1.47 hm2/h;收获产量8021 kg/hm2水稻时总损失率为1.7%,破碎率和含杂率分别为0.9%和0.8%,机具生产率为2.27 hm2/h,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