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棉EB004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在2019―2020年河南省夏棉区域试验和黄河流域棉区早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中综合性状表现为早熟、稳产,吐絮畅,易收摘,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于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中棉EB004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中棉所141于2021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早熟性好,丰产性突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在介绍中棉所141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中棉EB00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创棉518于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简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及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创棉518在西北内陆棉区春播生育期118 d,株型紧凑,株高73.05 cm,第一果枝节位5.1;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20年生产试验中,创棉518每666.7 m2平均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94.5 kg、186.2 kg、176.7 kg。纤维品质达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Ⅱ型品种要求。  相似文献   

5.
《江西棉花》1997,(6):40-40
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培育的优良品种“泗棉3号”,1993、1994年分别通过江苏省与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并被定为全国长江流域及苏、皖、赣等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最近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1996年已是进入省级(1990)以上试验的第七年,在全国长江流域区试中,皮棉产量仍居各参试品种之首,比其它7个参试品种平均增产9.56%。“泗棉3号”1989年育成以来在各级各类试验中比其它常规棉及抗病棉高产品种均表现有较大的增产优势。1992年江苏省生产试验,比高产品种“泗棉2号”增9.68%;比抗病棉高产品种“盐棉48”增产18.53%c1…  相似文献   

6.
中棉所88(原代号中292185)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品系293为母本、以奥3503为父本培育的杂交组合。该组合2010—2011年参加甘肃省早熟棉品种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甘肃省早熟棉生产试验,2013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中棉所88,审定编号为甘审棉2013003。  相似文献   

7.
创棉512于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主要介绍其特征特性、产量和纤维品质及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棉所9C02为转cry1Ab/cry1Ac基因抗棉铃虫早熟常规棉品种,2019―2020年和2021年先后参加长江流域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长江流域棉区夏播生育期104 d,株高97.5 cm,第一果枝节位6.6,单株结铃12.6个,铃重5.1 g,衣分38.9%,霜前花率95.1%,耐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棉铃虫,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Ⅲ型品种标准;2年区域试验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08.6 kg、81.1 kg和77.5 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8.8%、9.5%和8.9%。基于中棉所9C02在长江流域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表现,主要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新塔棉4号于2022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定。新塔棉4号全生育期129 d左右,果枝为Ⅱ式,单株结铃6.45个,铃重5.85 g,衣分42.10%,霜前花率96.60%。抗枯萎病,感黄萎病,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Ⅱ型标准;2018―2019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 708.3 kg、2 409.7 kg和2 330.4 kg。基于新塔棉4号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陆地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表现,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有徐杂6号、金杂棉3号、同杂棉8号等11个棉花新品种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通过对这些审定品种在区试的表现,从产量、品质、抗病性、适应性、产量构成因素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