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适宜在衢州市柯城区种植的优良鲜食大豆品种,以加快推进旱粮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方法]以八月白、衢鲜1号、衢鲜5号、六月半(对照)为参试品种,开展鲜食大豆引进试种与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衢鲜1号和衢鲜5号2个鲜食大豆品种的商品性较好,其鲜荚产量均比当地品种六月半增产极显著。[结论]衢鲜1号和衢鲜5号适宜在柯城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
大豆衢鲜5号     
衢鲜5号(浙审豆2011003)系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秋季菜用大豆。该品种表现耐肥抗倒,丰产性好,适宜在浙江省作秋季菜用大豆种植,生产上注意防治病毒病栽培时适期播种(7月10日至8月15),迟播适当增加密度(667 m2最高不超过15 000株)。  相似文献   

3.
为了选育更适合于湖南省栽培条件下种植的春大豆高产优质品种,用丰产性较好、中熟偏早的春大豆品种湘春豆12号与早熟、优质春大豆品种湘春豆17号杂交,经多代选择、产量鉴定、品比试验及省内多点试验,于2006年育成了比普通早熟品种早熟6 d以上,且丰产稳产性好,适合湖南及南方类似地区种植,蛋白质、脂肪双高的春大豆新品种,2007年2月已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湘春豆25号.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浙中地区菜用大豆产业发展,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菜用大豆新品种,对引进的6个菜用大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绿领9号和衢春豆1号2个菜用大豆品种产量高,综合性状突出,较适合浙中地区春季栽培。  相似文献   

5.
正1.萧农秋艳(2018主导品种)作物名称:鲜食秋大豆审定编号:浙审豆2011002产量表现:2008—2010年浙江省秋季菜用大豆区试平均亩产鲜荚598.5千克,比对照衢鲜1号增产8.1%。2010年浙江省秋季菜用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荚743.4千克,比对照衢鲜1号增产9.6%。  相似文献   

6.
2017年平湖市引进浙鲜12、浙鲜9号、绿领1号等大豆品种13个进行试验及示范,筛选出适宜平湖市种植的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好的优质春大豆品种浙鲜12,2018年开展浙鲜12菜用春大豆百亩方示范试验,产量增幅显著。介绍浙鲜12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对引进的8个鲜食大豆新品种设置早熟和中晚熟两组进行春播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早熟组引豆9701、青酥2号、青酥4号、青酥5号均比对照95-1增产,但以青酥2号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高产稳产,口感佳,可作为我区早春鲜食大豆品种示范推广;中晚熟组浙鲜豆3号比对照台湾75增产,无论鲜荚大小、百荚鲜重、品质均符合加工出口要求,可作为中晚熟品种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浙江省慈溪市新引进的12个春季鲜食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抗病性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作为早春露地栽培品种,衢春豆0805-1产量最高,为13 299.10 kg/hm~2,但全生育期长,失去了早春栽培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综合丰产性、熟性、荚型、商品性等方面因素杭013较适合在慈溪本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浙江农业科学》2011,(6):1435-1435
衢鲜5号(浙审豆2011003)系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秋季菜用大豆品种。2008年浙江省秋季菜用大豆区试,平均667 m2产鲜荚641.5 kg,比对照衢鲜1号增产16.7%,达极显著水平;2009年平均667 m2产鲜荚514.7 kg,比对照增产0.2%,未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平均667 m2产鲜荚658.6 kg,比对照增产10.7%。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的鲜食大豆新品种供推广种植,促进鲜食大豆品种更新换代。【方法】以抚鲜5号为母本,云豆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育,聚合父母本优良基因,定向选出组合08B3-1。2013年春进行品比试验,平均鲜荚产量11 459.40 kg·hm~(-2),比对照毛豆3号显著提高2.25%,定名为闽豆7号(闽审豆20180002)。【结果】推荐参加福建省鲜食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在2015–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中,闽豆7号平均鲜荚产量9 625.50 kg·hm~(-2),比对照毛豆3号增产1.76%;2017年春进入福建省鲜食大豆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产量9 780.45kg·hm~(-2),比对照增产5.68%;2018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豆20180002)。【结论】育成鲜食大豆新品种闽豆7号,该品种荚大粒大,清煮口感香甜柔糯,属鲜食大豆中熟品种,适宜福建省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1.
对瑞安市4个春大豆品种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等进行分析,以筛选出适合在瑞安市推广种植的春大豆新品种。结果表明,浙鲜豆8号、引豆9701综合性状较好,适合在该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适合福建省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商品价值高的菜用大豆新品种,特引进6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熟王、交大127、闽豆7号3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可以继续进行试验;浙鲜1027、兴化豆1号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13.
《浙江农业科学》2014,(4):616-616
正浙鲜豆8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鲜食大豆新品种,201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豆2012001)。该品种丰产性好,商品性较好,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适宜在浙江省作春季菜用大豆种植。1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播种至采收)94 d,比台湾  相似文献   

14.
浙鲜豆7号(浙审豆2011001)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秋季菜用大豆。该品种丰产性好,商品性较好,适宜在浙江省作春季菜用大豆种植。栽培时宜适当早播,适时采收,提高鲜荚商品性。  相似文献   

15.
鲜食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鲜食大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沪宁95-1和引豆9701毛豆生长势旺盛,早熟性好,产量较高,可作为本地区春季促早栽培品种进一步试种和推广;浙农6号产量最高,商品性优,可作为本地区春季露地主栽鲜食大豆品种进一步试种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萧山南片稻区进行了大豆种植相关项目示范,主要内容是鲜食大豆新品种"浙鲜豆3号"的试种,并介绍了该品种特性及其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夏秋鲜食大豆新品种衢鲜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衢鲜3号是浙江省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衢夏引4号作母本,与上海香豆杂交选育而成;2007年参加国家鲜食大豆品种夏播组区试,鲜荚亩平均产量785.0 kg,比对照增产14.6%,极显著;2008年续试,鲜荚亩平均产量748.6 kg,比对照增产3.7%;2008年生产试验,鲜荚亩平均产量628.4 kg,比对照增产3.4%;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效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对通00-419、天鹅蛋1号等7个夏大豆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晚熟品种通00-419综合表现最好,特早熟品种天鹅蛋1号居第2位,适宜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早熟品种南农99-10和晚熟品种新宇豆2号表现亦较好,适宜用于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适合宁夏引黄灌区种植的鲜食大豆品种,为鲜食大豆在该地区的引种与发展提供参考,对从国内鲜食大豆主产区引进的7个优良品种与当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沈鲜1号和引豆9701较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且豆荚饱满、食味品质佳,沈鲜1号生育期68 d,可作为早熟鲜食大豆品种示范推广;引豆9701生育期81 d,可作为中晚熟品种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新引入的鲜食大豆品种属性和播期适宜性,以大豆品种‘宏秋绿霸’为对照,通过对11个鲜食大豆新品种生育期、株型特征、产量及播期的比较,力求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推广的优质、高产新品种。结果表明:(1)‘青酥2号’属早熟品种,生育期为60 d;‘开育九号’、‘北丰3号’、荚满园、景峰珍品、引豆9701和青丰早属早中熟品种,生育期63~70 d;‘浙鲜8号’和‘宏秋绿霸’属于中晚熟品种,生育期分别为78和73 d。(2)参试品种最适播期在5月15日左右(相对于4月25日),适宜晚播可增加产量。(3)随着播期延迟(适宜的延迟),参试鲜食大豆品种花期缩短,植株高度明显下降,百粒重增加,标准荚率增加,病害降低,虫害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