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可减少农药用量50%2010年12月初,瓜菜尚在种植中,但一眼望去,田洋里已经色彩斑斓。海南定安县农业局负责人说,今年定安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灭虫,将减少农药用量50%。定安县龙州洋面积1万多亩,是海南省种植  相似文献   

2.
菜—菜—稻栽培模式,是前1年冬季栽培反季节大棚蔬菜,第2年春提早栽培蔬菜,6月底至7月初收完蔬菜,接着种晚稻。此种栽培模式,一是丰富了蔬菜市场,二是增加了经济收入,667m2比原来的稻—稻—油栽培方式纯增收2500~3000元,三是协调了粮食发展,四是实行了水旱轮作,培肥了地力,病虫害减少。其栽培技术如下:1 反季节大棚蔬菜:采用反季节栽培蔬菜技术栽培大棚蔬菜,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11 品种 辣椒选用湘研3号和皖椒1号等品种。12 播种育苗 7月下旬采用大拱棚盖膜和遮阳网…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丰富西北地区高原夏菜供应类型,同时提高农用地膜和水肥利用率,减少生产投入,利用膜下滴灌开展松花菜春夏茬和秋延茬生产,实现了原膜二次利用,降低了农膜投入成本,提高了水分、土地和农膜的利用率;栽培实践表明,松花菜一年两茬生产平均单球质量达1.29 kg,经济产量达40 410.0 kg·hm-2,是高原夏菜产松花菜区一种绿色、生态、高产高效的蔬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瓜菜栽培模式,充分利用有效大棚资源,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适于武汉地区大棚西瓜—哈密瓜—松花菜轮作高效栽培模式。该栽培模式大棚空闲期短,经济效益高。本文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整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大棚西瓜—哈密瓜—松花菜轮作高效栽培模式,以期为该模式的示范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系统地介绍了“菜-稻-菜”一年三熟制高效栽培模式的栽培技术、经济效益、增产原理。该技术通过8年的试验示范表明:“菜-稻-菜”高效栽培模式不但能提高单产、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松花菜-水稻轮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较高。该模式每667 m2产值达6 800元左右,较早稻-晚稻栽培模式每667 m2可增收2 400元;松花菜采收后,其菜叶和根茎全部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使用。该文介绍了松花菜-水稻轮作模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近三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自然灾害频发等不利因素影响,陕西汉中蔬菜市场阶段性供求矛盾突出,以青梗菜为主的速生叶菜为汉中“菜篮子”稳产保供发挥了重要作用。青梗菜生长周期短、复种指数高、种植技术简单,但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用工量大、劳动力成本较高。针对此,在整地、播种、肥水管理、病虫防治、采收等环节应用机械化设备,总结出青梗菜轻简化栽培技术要点,与传统模式相比,用工量减少15%~20%,生产效益提高10%以上。集成青梗菜—芹菜及番茄—豇豆—青梗菜周年轮作高效种植模式,缓解土壤连作障碍,平衡土壤养分,每亩收益在3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2010年12月初,瓜菜尚在种植中,但一眼望去,田洋里已经色彩斑斓。海南定安县农业局负责人说,今年定安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灭虫,将减少农药用量50%。  相似文献   

9.
《蔬菜》2016,(6)
正甘肃省初步探索形成了"以田间堆肥、半堆半沤、直接还田、工厂化生产有机肥等肥料化利用及青贮饲料化利用为主,以田间沤肥、黄粉虫/蚯蚓过腹利用、沼气化利用为辅"的尾菜资源化利用模式,组织制定了尾菜堆肥、沤肥、直接还田3个技术规程,使全省尾菜处理利用率由2012年的20.6%提高到了2015年的31.3%,有效遏制了尾菜污染环境的问题,促进了尾菜综合利用、资源变废为宝、产业循环  相似文献   

10.
香椿芽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为菜中珍品。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摸索总结出一套高产、抗病的香椿芽菜无土栽培综合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苦瓜—叶菜—豇豆—水稻一年四茬栽培模式通过间套作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错开蔬菜大量上市时间,并通过水旱轮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一年四茬的总收益在1.45万元以上,促农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张明理 《中国蔬菜》2016,1(1):96-97
早稻—菜用大豆—青花菜栽培模式实行水旱轮作,可有效减少土壤中各种虫害、病菌;同时水稻秸秆、毛豆豆秆、青花菜茎秆和菜叶的还田,使3种作物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循环再利用,不仅改善了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补充土壤中有机质,而且使得周年3种作物的肥料和农药使用量比往常减少20%以上,有效实现了耕地的种养结合,保证了常年种植的产量和效益不衰。  相似文献   

13.
牟万祥 《西南园艺》2011,5(3):70-72
结合永川区五间镇发展"瓜—菜模式"的基本情况,分析其主要经验和做法,提出进一步发展"瓜—菜模式"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上海市白鹤镇从2004—2012年(春、秋2季)开始种植杂交种苏玉糯1号、苏玉糯2号菜用玉米(江苏省沿江农科所培育),面积在300hm2,其中50%产品在市场上出售,50%产品卖到当地菜用甜(糯)玉米罐头加工厂进行深加工,剩下的青玉米秆卖到当地牧场,当作奶牛的青饲料之用。菜用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玉米钻心虫,是蔬菜作物上常见蛀  相似文献   

15.
"菜—粱—粱"高产栽培模式是指9月种植青菜头,翌年2月收获后于3月初种植杂交高粱并蓄留再生高粱的一种周年种植模式。本文从品种选择、茬口安排、青菜头栽培技术、头季高粱栽培技术和再生高粱栽培技术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正印度南瓜露天轻简化搭架栽培模式与传统的直播密植爬地、露天"人"字架等栽培模式相比,可有效降低白粉病发病率,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25%;每667 m2节约种子用量40%~50%,节约用工成本3%~25%,且方便施药、整蔓和采收。南瓜是全国冬季北运瓜菜生产基地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云天海,2020)。据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2020年海南省冬春季北运瓜菜播种面积达20.66万hm~2(309.92万亩)。其中,南瓜播种面积达1.37万hm~2(20.61万亩),占全省冬春季瓜菜播种面积的6.65%,排名全省各类冬春季瓜菜第4名,  相似文献   

17.
导读:永嘉县蔬菜种植面积大,是温州市的后备蔬菜基地,随着大棚蔬菜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进入,该县蔬菜种植模式和品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菜稻轮作模式由露地蔬菜—晚稻,变为大棚茄子—晚稻、大(小)棚辣椒—晚稻、小拱棚四季豆—晚稻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菜-椒-菜1年3熟高效种植模式。通过合理安排茬口,经济效益显著,每667m2利润8742.2元,较单种1季辣椒利润增加6035.4元,增幅为222.97%。  相似文献   

19.
紫花菜是日本近年新培育成功的珍稀保健型花菜品种,在我国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引种成功。 1 生长特点 紫花菜属温带作物,性喜温和凉爽气候,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20.
菌菜复合棚又称菌菜双面一体化高效温室,是根据蔬菜和食用菌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要求差异和代谢能量的互补性并通过环控措施增强其互补作用而设计建造的。本文对菌菜复合棚结构参数、地面处理、棚体建造工艺,棚内温控系统、通风系统、保湿喷淋系统等设施设备在充分论证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介绍,根据季节优化菌菜品种搭配,通过复合棚环境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控等保障措施实现周年化高效生产,形成一种创新型菌菜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