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冬季空闲田、山坡地采取免耕直播方式种植油菜是浙西山区农民的传统习惯.不仅可以满足食用油的自给自足.而且还能增加效益和培肥地力。由于受多年种植习惯影响。浙西山区还有绝大部分的农户选择种植高芥酸油莱品种“高油605”.近年来,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杭州市良种引进公司联合浙西山区部分县(市)农技推广部门,大力开展高产、高含油、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浙犬619”的高产示范,引导农民种植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改善和提高食用油品质.促进浙西山区油菜品种结构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油菜新品种试种概况和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新品种试种概况景宁县自从前几年引进双低油菜"浙双72"、"高油605"等新品种以后,2010年又引进了"浙大619"和"浙油50"两个新品种。据多点试种示范结果表明,这两个新品种不但含油量高、品质优、茎秆粗壮、耐寒抗湿性好,而且产量高,全生育期适中。在我县种植,全生育期一般为220~225d,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3个油菜品种浙油18、高油605和浙油50,研究了低温对种子发芽和田间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浙油50新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鲜重均最高,且田间成苗率也最高;高油605陈种的发芽最差;浙油50适宜晚直播。  相似文献   

4.
浙油50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育成的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双高(高产、高油)油菜新品种,在浙江省仙居县种植表现生育期适中,耐寒、耐湿性好,抗倒、抗裂荚性强,观赏性佳,油菜籽产量、舍油量高;仙居县引进浙油50种植4年来,采用免耕直播和机械收割技术,种植效益好,推广速度快,累计种植面积已超8000hm^2,成为继浙油18后仙居县举办“浙江一’油菜花节”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综述浙江省优质油菜的育种进展,"九五"期间育成了浙优油1号和浙优2号,实现了浙江省单双低优质油菜零的突破;"十五"期间育成的双低油蔬两用型油菜新品种浙双72,使浙江省油菜从双高(高芥酸、高硫苷)走向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十一五"期间育成的浙油18是浙江省首个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品种,该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应用,使浙江省油菜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生产的转变。"十二五"育成的油菜新品种浙油50和浙大619现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与以往育成品种相比,浙油50产量、含油量和株型等主要性状取得重大突破,使浙江省油菜生产从双低走向双低高油。在此基础上正向双低高油酸育种迈进,使食油更健康。  相似文献   

6.
“浙双7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杂交育成的优质双低高油油菜新品种,具有高产、高含油量、低芥酸、低硫苷、较抗菌核病等特点,该品种已成为长江流域冬油菜区已审定的黑籽双低油菜中产量较高、含油量最高的品种之一。萧山区于1999年引进“浙双72”,经多年品比和大田对比试验,不管在丰产年或多灾年份,均表现高产、稳产、品质优。现将2011年油菜“浙双72”高产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1998,(8)
甘蓝型半冬性油菜新品种高油605(原名浙农大605)由695与农林18(日本)杂交育成,于1998年5月4日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含油量高、丰产性好,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油潜力;对菌核病抗性强;单株角果数与每角实粒数多;熟期适中。1997年度在浙江省内实际收获面积达到45.60万亩。1.农艺特性(1)生育期据浙江省1995、1996年度油菜区试  相似文献   

8.
“浙双-71”是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早熟、高广、双低和高出油率品种。一般出油率40%左右,籽粒亩产140kg左右,成熟期同“高油605”相仿,增产6%。”浙双-72选系”双低苔、油两用油菜,是慈溪市种子公司在“浙双-72”油菜品种中,通过多年的菜苔测试、筛选和系统选育而成。我市2002年引试,经2003~2004年示范推广,菜苔鲜食、脱水加工和市场销售都取得基本成功。打一次主蕻,亩产鲜苔  相似文献   

9.
宜兴市于2012年秋播开始引进油菜新品种"浙油50"进行试验、示范,该品种表现为优质、高产、多抗、高含油率,综合性状突出,目前已成为宜兴地区油菜生产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10.
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家品种福油4号为对照,对引进的10个双低油菜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浙双72、德早杂2号、高油605分别比对照增产20.71%、18.34%和13.01%,且生育期适中、抗逆性强,可进一步多点试验和扩大示范;油研11号比对照增产13.90%,但轻发生菌核病,建议续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