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rural crisis of the 1980s is described in terms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vulnerability of rural farm areas. The crisis is shown spreading from farms through families to rural communities, schools, churches, counties and beyond. Rural communities are shown to be undergoing dramatic and non-cyclical change. Criteria are defined to identify rural counties vulnerable to further economic losses and include: dependence on agriculture for jobs, inadequate off farm income, population losses, declines in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property value, and county fiscal crises due to loss of the tax base, delinquincies, and additional federal and state program changes and cutbacks. Social and economic distress are so extensive as to overwhelm conventional emergency intervention efforts to provide food, shelter, access to health care, and professional counseling. Peer support programs have been found to be effective at reaching farm families and helping them seek out the assistance of farm financial advisors, counselors, food shelves, and public assistance. Emerging attempts to link politically contending parties are discussed, specifically the Reinvest in Minnesota Coalition and the Rural Strategy Task Force consisting of major farm, church, and lending organizations. A strategy process and stakeholder analysis for local communities are presented together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action that include creating a rural trend watch capability.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从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角度构建了我国现代化治理格局,本文基于乡村治理研究和村民基层自治的基本结构和发展模式,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深入分析,并对现代治理框架和政策体系进行梳理,以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提供创新性思路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贵州农村非正式组织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非正式组织越来越多得到国内研究者和政策制订者的重视。作者旨在对贵州山区农村非正式组织的功能以及这些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为农村发展政策和项目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非正式组织在贵州农村社区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社区内在的需求,其组织一般也具有灵活多样性的特点。由于这些非正式组织在农村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农村发展政策制订和项目实施时应该重视这些非正式组织。  相似文献   

4.
赵国宁 《北京农业》2011,(33):173-174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自2000年以来,国家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项目,通过这些年探索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确保工程良性运转,长期发挥效益,真正造福广大农民群众。  相似文献   

5.
城乡建设用地增建挂钩项目是为了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对于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具有巨大的优势。本文以宝鸡市陈仓区香泉镇增建挂钩项目为例,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拆旧区复垦条件、拆旧区复垦潜力、复垦后经济效益以及优化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The epidemic of obesity-associated diabetes is a major crisis in modern societies, in which food is plentiful and exercise is optional.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this problem has been explored from evolutionary and mechanistic perspectives. Evolutionary theories, focusing on the potential survival advantages of "thrifty" genes that are now maladaptive, are of great interest but are inherently speculative and difficult to prove. Mechanistic studies have revealed numerous fat-derived molecules and a link to inflammation that, together, are hypothesized to underlie the obesity-diabetes connection and thereby represent prospective targets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全县自来水普及,临泽县积极推进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水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时,群众饮水更加便利、安全和高效。本文根据该县的饮水工程调研现状,总结分析了临泽县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成效和经验,针对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的目标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提出基于网络的农村文化教育信息的分类规范,该规范在广东农村信息化重点工程——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的实施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9.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新型工程建设项目,目前在工程投资控制方面缺乏可行的方法,由于工程建设投资涉及因素多,管理部门在决策时困难较大,通过建立基本模式,测算单位面积投资,建立全省统一工程建设标准下的投资标准,为管理层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科普期刊起到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和推广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其读者对象是广大农民,农业科普期刊更多的是承担新农村文化建设,传播农业公共信息,为“三农”服务的公益性职能。因此,建议把农业科普期刊纳入到公益性文化事业管理。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对农村社会老年人物质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从主观心理感受出发来评价他们的生活质量对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更为深刻。从生活满意度、劳动负担与劳动能力、健康与医疗3个方面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总体评价,并比较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差异。研究认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他们在饮食质量、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满意度不高;大多数从事的生产生活劳动远远超过了其身体所能承受的劳动能力;身体健康状况堪忧,看病就医面临重重困难。留守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比非留守老年人更低。  相似文献   

12.
农业农村部为改进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切实提高入库项目质量,对项目申报管理方式进行了重大的调整,由过去统一组织申报改为开放式申报管理,申报范围主要涉及修缮购置类运转项目、自有履职类项目、行业发展类项目等。而自有履职类项目更加突出了申报单位的主体责任,赋予了项目单位更多的自主权。文章分析了农业农村部自有履职类项目的意义及项目管理要点,对项目的申报时间和数量、申报流程、指标设置、绩效评价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管理的实践与经验,以期为项目申报与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完善土地整理工作,基于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土地整理项目涉及的2个典型村农户的参与式问卷调查,研究农户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结果显示,农户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对土地整理的认知度不高,且对项目实施的参与度不高,仅22.22%的农户参与了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且农户对整理项目卖施后的满意度小于期望值。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试论乡村旅游的目标、特色及产品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为开发新的旅游类型,笔者提出了"乡村旅游"的概念、目标、特色及相关产品.笔者认为:乡村旅游是指在传统乡村地区开展的,以乡村自然环境、风景、物产及乡村生活为旅游吸引物的,不过多依赖资本和高度技术,较少使用专用接待服务设施的旅游活动形式.乡村旅游的资源和产品就是"传统的乡村环境和乡村生活",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要由专业人员在当地村民的参与下完成,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使村民知道"我们美丽的村庄和我们传统的生活就是旅游资源"这个概念.乡村旅游不但可以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保护传统乡村景观与文化完整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并且它还是一种教育和交流形式,旅游者从中能够发现、认识传统文化和生态价值的重要性,当地居民因旅游收益而为自己所拥有的自然环境和独特文化而感到自豪,并学到许多来自城市的知识、观念和文明生活习惯.乡村旅游是社区旅游理念的典型实践,它不光丰富了旅游供给,而且对于研究我国的农业、农村问题具有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历来是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而村镇水厂以其独特的规模优势为大多地区所首先考虑。我国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较为复杂,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所建水厂形式、规模与运营管理模式各不相同。该文从农村水厂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对其经营、管理的形式与方法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环境恶化和资源浪费严重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障碍。根据两年来茂名市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的实践,总结了其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论述了农村饮水安全对保障农民群众健康和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在建设中存在选址不规范、水质不合格、后续管理缺位造成的饮水设施闲置等问题,提出了规范审批程序、建立建设项目终身责任制、归口统一管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都市农业区发展特征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都市农业区与城区的差异表现更为突出,为此乡村振兴的需求也较为迫切。基于都市农业区农业和农村的特征分析,本文探讨都市农业区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研究表明,都市农业区发展生产型农业劣势明显、乡村社会治理复杂性强、可选农业类型少、农民增收压力大。同时,这一区域也有土地流转率高、农业多功能化发展环境好、农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等优势。为此,从突破都市型农业发展劣势、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城市与乡村建设差距这些目标出发,应进一步从科学规划设计、体制机制建设、农业发展方向、社会保障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都市农业区乡村振兴实现的对策措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顶层部署,从社会、经济、政策制度、技术方法等层面综合统一落实,发挥政府、村民、农业从业者、社会等各类主体的作用,通过实践破解关键难题,才能突破性的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息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村信息化正在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日益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农村信息化是一个既涉及科学技术领域,又涉及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综合性概念,本文通过对农村信息化概念的讨论和界定,以经济学的视角来讨论农村信息化的一些基本问题,并对于农村信息化的这些基本问题做出了回答,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时期,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历史性突破,灌区配套与泵站改造取得重要进展,农田水利建设实现恢复性增长,用水效率和效益提高,牧区试点初见成效,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政策扶持体系不断完善.同时,农村水利工作还面临不少问题:工程老化失修,管理较为薄弱,用水方式粗放,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农村水利管理机制必须重新设计,地方水利局应当将基础设施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委托给农村水利协会,以公共财政为主导,以农村水利协会为管理主体,以水价调节水资源需求和利用效率.为了促进中国农村水利健康发展,建议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壮大农村水利合作组织,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水利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