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巴西橡胶树无性系PR107,RRIM600,GT1为试验材料,研究乙烯利和乙烯刺激对胶乳黄色体中几丁质酶活性和胶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烯利和乙烯的有效刺激浓度范围内,几丁质酶活性随乙烯利和乙烯浓度增加而增加;乙烯和乙烯利持续刺激一段时间后,几丁质酶活性达到最大值;3种不同排胶特性品系橡胶树在施用乙烯利刺激后胶乳中几丁质酶活性和胶乳产量较施用乙烯利刺激前均有所增加,其增加强度存在着品系差异,表现为:PR107>GT1>RRIM600。   相似文献   

2.
系统介绍乙烯利刺激增产机理和乙烯利对橡胶树排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田间割胶树的割线下方施用5%乙烯利乳剂,或在新割口施用5%乙烯利水剂,7~10天后在割口处接种条溃疡菌的菌丝和游动孢子的悬浮液。结果表明,乙烯利有明显防治条溃疡病的效果(防效范围68.2~84.4%)。不同施药间隔期的接种测验表明,施用乳剂1天后即有防效,7天的防效最高,60天还有一定防效。田间试验施乳剂22天后接种的有66%的防效,但施水剂22天后接种的只有38%的防效。先接种后施乙烯利无效。在乙烯利施药带上、下各30厘米范围以内的树皮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天然橡胶在生产上已广泛使用乙烯利.但实践证明:采用乙烯利必须适当,采胶频率必须适度,产量才会高,经济效益才会显著;橡胶树正常使用乙烯利一般可增产15%以上.每亩年可增产干胶8.9公斤,割胶用工,树皮消耗等明显减少,死皮现象也明显减轻;减刀是使用乙烯利增产的技术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5.
橡胶树光合作用的研究对于橡胶树栽培、育种、土肥管理技术发展以及胶园选址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综述胶园橡胶树的群体光合作用以及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温度和乙烯利刺激、割胶等对橡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并讨论了橡胶树光合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橡胶树从割胶后到停止排胶,是由于割胶下方附近的乳管形成某种堵塞作用,阻碍胶乳排流的结果.乙烯利刺激可降低低产品系的堵塞指数,延长排胶时间,提高株次产胶量.我场对橡胶树低产品系采用乙烯利刺激,试验证明:对低产品系的减刀、增产稳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排胶对橡胶树乳管分化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原来常规割胶的橡胶树改作如下处理:(1)乙烯利刺激针刺采胶,受机械损伤、乙烯利刺激和排胶8个因素的影响。(2)不施乙烯利针刺,排胶量极少,仅受机械损伤的影响。(3)停割施乙烯利,仅受乙烯利刺激的影响。(4)停割,对照。结果表明,乙烯利刺激针刺采胶树形成层在实验期间新产生的韧皮部细胞中乳管的比例明显增大,而不施乙烯利针刺和停割施乙烯利的胶树乳管的比例与对照树比较没有明显差别。这说明排胶促进乳管分化,而单独机械损伤和乙烯利刺激对乳管分化没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橡胶树高产抗寒新品种云研77—2、云研77-4早期(1—7割年)产量特性研究结果:开割后产量逐年大幅上升,产量水平高于对照品种GT1,在第4割年开始乙烯利刺激割胶后,产量大幅下降,低于对照;云研77—4产量变化幅度最大,云研77—2次之,对照GT1变幅不明显,表现出云研77—2、云研77—4早期高产,产量增幅大和不耐乙烯利刺激的产胶特点;对乙烯利刺激不同的耐受力是橡胶树品种重要的产胶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探讨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橡胶树胶乳中乙烯释放量的方法,并初步测定了首次割胶的胶乳中乙烯释放量和乙烯刺激割胶不同割次的乙烯释放量。试验用岛津GC2010型气相色谱仪,采用外标法,以保留时间定性,以峰面积定量,胶乳中乙烯释放量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8%,检出限为0.03μL·L^-1。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橡胶树中胶乳的乙烯含量和生成速率有简便、快速、高效、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橡胶树采用乙烯利刺激(S/2d/2+3.0%ET),在涂药后第1-5割次的胶乳乙烯释放量分别为:18.62、9.86、3.40、4.90、3.65μL·L^-1,而橡胶树首次割胶(对照)的胶乳中乙烯释放量为2.36μL·L^-1;第1-5割次的胶乳乙烯生成速率分别为:2.83、1.53、0.50、0.67、0.54nL·g^-1·h^-1,而对照的为0.36nL·g^-1·h^-1。结果表明:经乙烯利刺激后,橡胶树胶乳中乙烯释放量和生产速率均呈双峰型变化趋势,其中涂药后第1割次的胶乳中乙烯释放量最高;橡胶树胶乳中乙烯释放量与乙烯生成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97^**。  相似文献   

10.
乙烯利诱导橡胶树胶乳cDNA消减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析乙烯利刺激巴西橡胶树橡胶增产的分子机制,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成功构建了乙烯利刺激条件下橡胶树胶乳与未处理橡胶树胶乳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经蓝、白斑筛选,共得到了118个阳性克隆。菌落PCR分析结果表明,92%左右的阳性克隆含有大小200~500bp的插入片段。随机选取25个克隆进行了测序,并用基因检索工具(Genbank)对获得的EST进行了Blastx分析,结果表明,5个EST属于无任何序列线索的未知序列,6个属于未知功能的推测蛋白基因,2个属于未知功能的蛋白基因,3个与已知功能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应用半定量PCR技术,对编号203片段进行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为乙烯利诱导特异表达基因,在乙烯利处理后24h范围内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表达量增强,叶片中没有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树干注射法在老龄RRIM600橡胶树上进行不同浓度不同剂量的乙烯利刺激试验,结合不同割面位置的乙烯利刺激增产效应进行研究后初步得出:树干注射0.05%的乙烯利2 mL以上即可获得和常规割面涂药法相当的产胶量,注射乙烯利浓度在1%以上其产胶量即可超过常规涂药法,且注药孔与割面的距离在50 cm以内能获得更高的干胶产量。而采用3%的乙烯利注射2 mL的方式可以获得比常规涂药法更高的产胶量,与不使用乙烯利刺激的胶树相比,其净增产率达到123%,是较为适宜的橡胶树树干注射乙烯利的使用浓度和使用量。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巴西橡胶树在施用了硝酸镧、乙烯利、乙烯利和硝酸镧混合剂后胶乳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抗坏血酸(Vc)和硫醇含量。结果表明,乙烯利加硝酸镧处理的胶乳的POD比活力显著低于只施用了乙烯利的处理的胶乳;并且只施用硝酸镧处理的胶乳的SOD比活力极显著高于只施用乙烯利的。硝酸镧处理下胶乳Vc和硫醇含量没有提升,甚至胶乳的Vc含量降低;且硝酸镧与乙烯利联用不影响胶乳Vc含量;硝酸镧与乙烯利联用下胶乳硫醇含量不高于乙烯利单独施用的。硝酸镧处理并没有提高胶乳非酶促系统的清除活性氧能力,可能主要依靠提高胶乳活性氧酶促清除系统来提高其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3.
对海南省西培农场橡胶树条溃疡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以及防治经验进行总结,以期引起生产者在生产实践中对该病害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天然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主要来自橡胶树树皮中的乳管。乙烯能促进橡胶树乳管产胶和排胶,在树皮上施用乙烯利(一种乙烯释放剂)或乙烯可显著提高胶乳产量。基于本课题组前期获得的橡胶树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克隆橡胶树中乙烯合成通路关键酶——1-氨基环丙烷基-1-羧酸(ACC)氧化酶基因家族(HbACOs)的全部8个家族基因,研究其组织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分析的7种组织中,尽管HbACO基因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表达,但每种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其中HbACO7是树皮中表达量最高的家族基因。HbACO7基因的表达在割胶季节的不同月份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在8月的表达量最高。成功构建了HbACO7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实现其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诱导表达。纯化后的HbACO7重组蛋白具有明显的ACO酶催化活性,成功地催化了乙烯的体外合成。该结果将为后续橡胶树树皮中的乙烯生物合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乳管伤口堵塞物的形成决定着排胶时间的长短,乙烯利刺激能显著延长排胶时间,但目前关于乙烯利刺激对乳管堵塞物的影响研究很少。以橡胶树无性系PR107为材料,利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Western-blot研究了乙烯利刺激对黄色体内含物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以及蛋白(包括黄色体和C-乳清中)的含量变化的影响,同时利用光学显微技术研究了割口表面蛋白质网形成的情况。结果表明:乙烯利刺激后PR107胶乳中HGN 1、Hevamine A及HEV 1这3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性降低;黄色体中和C-乳清中对应的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以及橡胶素蛋白含量也显著性降低;而割口处割面形成的蛋白质网明显多于对照橡胶树,且随着排胶时间的延长蛋白质积累增多。  相似文献   

16.
橡胶树木质部注射乙烯利增产刺激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直接注射和挂瓶渗透两种方式,在海南红光农场进行了多种强度的橡胶树木质部乙烯利刺激割胶试验。结果表明:用直接注射的方式,在43龄和20龄PR107橡胶树上,要获得相同的产量,乙烯利的剂量分别是常规割线涂抹方法的1.6和0.7倍;用挂瓶渗透的方式,在20年树龄PR107橡胶树上,根据营养液的种类和浓度的不同,乙烯利的需要量不同;挂瓶渗透刺激割胶的重要特点是每刀的产量较均匀;两种方式都表现为随着乙烯利用量的加大,短期内胶水产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对树龄20 a以上的RRIM600橡胶树,应用乙烯气体刺激新技术进行短线采胶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乙烯利刺激割胶相比,在获得省工、高效、节皮的同时,不影响胶树围茎增粗,且胶树死皮相差不大,而单株产量增加0.06 kg。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发现,针刺采胶结合电石刺激和施用未沤熟的有机肥会提高橡胶树死皮病的发生。针刺采胶结合电石刺激的橡胶树死皮停割率为45.7 %-63.0 %,而胶刀割胶结合乙烯利刺激的4个林段橡胶树死皮停割率为6.4 %-27.8 %。施用未沤熟的有机肥,死皮停割率达到33.6 %,而施用沤熟有机肥的死皮停割率为6.7 %-21.5 %。  相似文献   

19.
胁迫相关蛋白(Stress associated proteins,SAPs)在植物免疫应答和胁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电子克隆和RT-PCR相结合的方法,从巴西橡胶树中分离胁迫相关蛋白基因Hb SAP1。结果表明:Hb SAP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537 bp,编码178个氨基酸。Hb SAP1蛋白预测分子量为18.87 ku,等电点为7.98,具有典型的A20和AN1锌指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Hb SAP1基因在巴西橡胶树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以茎尖中的表达量最高。同健康橡胶树相比,Hb SAP1基因在死皮橡胶树胶乳和树皮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伤害、H2O2、乙烯利及茉莉酸甲酯处理均能使胶乳中Hb SAP1基因的表达上调。低温及PEG诱导的干旱胁迫下,Hb SAP1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显著增强。上述结果表明,Hb SAP1基因可能在橡胶树死皮发生、非生物胁迫应答、乙烯及茉莉酸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橡胶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的部分序列设计引物,运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其家族成员的1个全长cDNA,命名为HbPPC1,长度3 025 bp,包含5′-UTR 34 bp,3′-UTR 93 bp,开放阅读框2 898 bp,编码965个氨基酸。预测HbPPC1分子量为110.34 ku,理论等电点为6.09。HbPPC1具有C3型PEPC的结构特征,其N端第9~17位残基是可逆磷酸化的不变序列-X-X-SIDAQLR,C端倒数第4位残基为谷氨酰胺(Q),第774位残基为丙氨酸(A)。HbPPC1与5条大戟科植物的PEPC序列(其中木薯2条、蓖麻2条、麻风树1条)的同源性达到95%。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bPPC1与这5条序列聚在同一个进化支中。HbPPC1包含2个酶活性位点和7种类型的Motifs,二级结构以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Real-time RT-PCR结果表明,HbPPC1在橡胶树胶乳、叶片、树皮和花中均表达,在胶乳中的表达量最高;胶乳HbPPC1的表达受乙烯利刺激影响,在乙烯利刺激4~72 h后胶乳HbPPC1表达明显下调,表明HbPPC1在胶乳pH值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HbPPC1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