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松是北方广大地区的优良绿化树种之一,杜松一般采用种子繁殖,无性繁殖生根率较低。种子繁殖关键在于种子处理,种子不经处理,播种后当年基本不发芽,而采用层积处理种子容易提前发芽,给播种工作带来麻烦。本试验采用浓硫酸处理杜松种子,优点是:催芽处理时间短、种子发芽率高、幼苗出土快、苗木质量好、单位面积产量高、成本低等,为杜松种子育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杜松属柏科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0米。树冠塔形或圆柱形。它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耐旱,耐寒,寿命长。常生长在石灰岩山地或石灰性母岩所形成的栗钙土或黄土上,与油松等混生。杜松是干旱、严寒地带的造林树种,也是庭园绿化的观赏树种。杜松种子的种皮厚而坚硬,含有树脂,吸水困难,影响种子的萌发。育苗前,种子需经脱脂催芽。1981年太原绿化东西山办公室分别在所属的绿化队苗圃和委托社队苗圃进行播种试验,取得了一些培育杜松苗的经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一、种子处理 1.脱脂:将杜松球果晾干后混粗砂碾压,筛出砂子,清除果皮杂物,出种率可  相似文献   

3.
<正> 杜松属于柏科刺柏属,为常绿乔木。我县南山7个乡和小五台林区、海拔1400—2200米的地带都有天然散生分布,每年春节群众有烧“柏枝”的风俗。集市上出售的柏枝就是采自杜松树,当地群众称为“刺柏”。杜松是我国北方的稀有树种。1984年涿鹿大堡乡发现了500亩成片杜松纯林。中央、省、地都投资,进行抚育、保护,做为采种基地。目前北方城市的园林观赏及庭院街道  相似文献   

4.
详实地介绍了杜松这一树种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主要用途和药用价值;经过生产实践探索,分析了杜松山地育苗经验,详细地阐述了杜松育苗技术要点及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详实地介绍了杜松这一树种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主要用途和药用价值;经过生产实践探索,分析了杜松山地育苗经验,详细地阐述了杜松育苗技术要点及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水曲柳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主要用途,经过生产实践探索,总结了杜松山地育苗经验,从苗圃地选择、整地做床、种子处理等方面详细地探讨了杜松育苗技术要点,并提出了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水曲柳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主要用途,经过生产实践探索,总结了杜松山地育苗经验,从苗圃地选择、整地做床、种子处理等方面详细地探讨了杜松育苗技术要点,并提出了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张家口地区林业局,1983年林木良种普查时,在燕山深处的涿鹿、坝上高原的尚义和长城脚下的崇礼三个县,发现了四片天然杜松纯林,共有1000多亩,仅涿鹿县较大的一片就近900亩。这些杜松一般都在几十年到百余年,生长良好,华北地区极为罕见。 杜松也叫(艹 朋)松、棒松,属柏科桧柏属,常绿乔木,树高可达10米。小枝下垂,树冠呈圆锥形,是我国珍贵树种之一。杜松为阳性树种,适应性很强,具有喜光、抗寒、耐干旱、耐瘠薄等特点。多生长在阳坡、半阳坡,岩石裸露的山地也能生长,树根能沿石  相似文献   

9.
杜松根系观察及切根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杜松根系的观察与系统研究分析 ,对杜松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进行观察。通过杜松切根试验 ,了解杜松在移植过程中 ,根系受损及恢复状况 ,为提高杜松移植成活率 ,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比较研究,阐明黄土高原地区杜松种群的生存现状与数量动态,揭示种群的发展趋势,为杜松种群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选取黄土高原5个地区(内蒙古武川、山西浑源、陕西府谷、宁夏贺兰山和河北涿鹿)的杜松种群,根据杜松生活史特点并借鉴前人研究方法,划分种群径级、高度级和冠幅级,分别绘制其种群结构图。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即用杜松的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应用生存分析中的4个函数(生存函数、积累死亡率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和危险率函数)分析杜松种群动态。【结果】5个种群的径级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涿鹿和浑源种群的高度结构相对完整;5个种群的冠幅结构均有一定程度的缺失,武川、涿鹿和浑源3个种群冠幅面积大多集中在2 m2以内,贺兰山种群的冠幅面积大多在3 m2以上;种群静态生命表表明,杜松种群不同龄级的存活量差别较大,存活量随龄级的增加逐渐减少;死亡率和消失率最高的均为Ⅳ龄级;期望寿命最高的是Ⅰ龄级,武川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其余种群则趋于Deevey-Ⅱ型;各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生存分析表明,武川种群前期略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府谷种群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涿鹿和浑源种群前期锐减、后期衰退,贺兰山种群则呈现前期略减、后期衰退的特征。【结论】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的径级、高度级和冠幅级结构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涿鹿和浑源种群密度相对较大且有一定幼龄植株储备,种群表现出一定的更新发展潜力;府谷种群存在相当数量的中老龄株;府谷、武川和贺兰山种群的径级结构相对完整,但种群密度较小且缺失幼龄植株。杜松从幼树成长为大树的过程中受到了相当程度的环境筛选和竞争压力,大树的生存能力增强。涿鹿和浑源种群有一定的幼苗储备,若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幼苗的生存发展,种群是可以恢复与更新的;府谷种群幼苗库的储备缺少,若不进行补充可能会限制种群的更新发展。在天然杜松种群的保护工作中,要注意保护萌蘖苗,防止动物啃食尤其人为放牧等的影响;针对杜松种子自然条件下萌发率低的特性,应人为采取相关的技术措施,促其萌发;对于府谷种群等老龄化严重的杜松种群,应该借助人工补充幼苗以保证种群的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冀北地区杜松的栽培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杜松(Juniperus rigida Sieb.et Zucc.),又名欧洲刺柏、普圆柏,柏科桧属常绿亚乔木,它耐寒、抗旱,对土壤适应能力很强。1繁殖方法1.1播种繁殖(1)采种选种。杜松果实秋天成熟,成熟后应立即采收,采收的果实先堆放4~5d,待果肉软腐,放在搓板上反复揉搓,脱出种子,洗去果肉,阴干,选取籽粒饱满、没有残  相似文献   

12.
杜松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特点,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先锋树种之一,在水土保持、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因多年来屡遭破坏,在我国大多地区已处在濒临灭绝的境地,是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在陕西北部分布较广,尤以府谷县杜松自然保护区较集中.本文针对自然保护区杜松资源的现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杜松(Juniperusnigida)属常绿亚乔木或灌木,耐干旱,耐瘠薄,喜光,喜酸性土壤。须根发达,叶利形,树冠锥体形,挺直优美,是沙区固沙造林和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但是杜松苗木繁殖较难,扦播繁殖不易生根,采用经过沙藏的种子育苗,一般需要经过两冬苗木才能出齐。繁殖速度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1992年开始,对杜松种子采取小苏打水浸种和变温处理,最终达到了当年播种,当年苗木出齐。现将杜松播种育菌技术,管理方法等介绍如下。1采种时间于IO月份种子成熟期采收果实。2种子处理于11月下旬将果实置于温度在SC以下的通风庇前…  相似文献   

14.
杜松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松属于柏科,园柏亚科,刺柏属,小乔木,是常绿树种,侧校与主干夹角小,近似直展,小枝下垂,叶条状刺形,质厚,坚硬且直,先端尖锐,球果圆形。种子近似圆形,长约0.5cm。杜松耐干旱瘠薄,耐低温,生长较慢,其树姿优美,形似宝塔。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优良品种。用途广,单株点植或数株组成一树丛,植于花木间,冬季枝叶翠绿,树形秀丽挺拔,春夏又可做为开花灌木的衬景树,衬托五彩缤纷的花丛,显得分外鲜艳。通过多年来的城市绿化实践,用当地培育的苗木,绿化城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1种子处理杜松球果采集后,首先用凉水浸泡一个月…  相似文献   

15.
信息     
△杜松扦插法研究成功。包头市园林科何福悌研究成功“杜松扦插法”,获得自治区重大科研成果奖。杜松是一种优良绿化树种。过去,这种树一直靠种子育苗繁殖。何从1981年开始搞杜松扦插试验,当年成活率仅有百分之五;三年后大面积扦插成活率达80%。另外,该园林科研究的桧柏插法也获得成功。△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四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一是“杨树杂种——小美16的选育”;二是“杨树区域引种试验研究”;三是“杨树  相似文献   

16.
杜松育苗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杜松种子发芽技术试验杜松属于柏科、刺柏属,是我国的稀有树种。垂直分布在800~1200米,喜光,主根长,侧根发达,耐寒、耐旱、耐瘠薄土壤,有极强的抗逆性和适应能力。树体苍翠挺拔,树姿雄伟,形似宝塔。  相似文献   

17.
杜松的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松 (JuniperusregidaSie et zucc) ,柏科、刺柏属、小乔木 ,天然生长在海拔 1 1 0 0~ 1 4 0 0m石灰岩山地和石灰性固岩化形成的粟钙土或黄土上。杜松是榆林市珍贵的常绿乡土树种 ,它耐旱耐寒 ,易栽植 ,且树型优美 ,是理想的干旱地区城市绿化观赏树种和水土保持树种。但杜松的种源少 ,种子繁殖困难 ,生长较慢而限制了它的发展和利用。为了满足城市绿化和西部大开发中之荒漠荒山造林的需要 ,笔者先后进行了种子繁殖、嫁接繁殖、扦插繁殖等研究 ,并在沙区和山区进行了造林试验 ,获得了实用可行的繁殖技术。1 种子…  相似文献   

18.
引言杜松(juniperus rigida)是华北干旱土石山区乡土树种,耐干旱,耐低温,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向阳干燥瘠薄的山坡和石缝均能生长。该树种树势壮观,树形园锥形。在北方许多城市公园、庭院、游览圣地都作为绿化树种栽植。由于在春播前种子不经预措处理,播种后常要到翌春才萌发出土,在土中过夏的种子损失大、出苗不整齐、缺苗现象较为普遍。为此,我们在1977—1978年对杜松种子增强透水性,透气性和缩短种子的休眠期进行了粗浅的田间播种试验。  相似文献   

19.
杜松种子种皮坚硬,种皮有树脂,难吸水,处于长休眠期,普通的育苗技术,难以打破种子的休眠,种子发芽率较低,出苗不齐。我们通过种子变温处理手段,打破种子的休眠期及隔年发芽现象,可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  相似文献   

20.
<正>杜松又叫刚松、捧几松,属柏科、桧柏属。常绿乔木或灌木。生长较慢,树高可达10米;树冠塔形或圆柱形。喜光,耐干旱、寒冷气候。常分布于石灰岩山地或石灰岩形成的栗钙土或黄土上与油松等混生。 分布于东北、华北各地,西至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东北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华北、西北在海拔1400—2200米地带,张家口地区的涿鹿、崇礼、赤诚、尚义和康保等县均有片状零星分布。康保县屯垦乡的白塔沟至照阳河乡的孔督沟均有分布,19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