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肥一体化 是一种新的灌溉和水施肥技术模式。在加压灌溉条件下.灌溉与施肥相结合.按照科学配方.将化肥溶解在灌溉水中.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状况.把水和养分适时、适量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加压灌溉有多种方式.最适合与施肥结合的是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渗灌和小管灌4种形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内主要环境因子及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滴灌、渗灌和畦灌3种灌溉方式下的地温、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黄瓜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对温室环境有较大影响,灌溉后的差异更明显。与畦灌相比,渗灌处理白天地温可提高3.73℃,滴灌处理提高2.27℃;白天气温滴灌处理提高4.35℃,渗灌处理提高2.36℃,夜间渗灌处理的气温平均比畦灌处理提高0.5℃左右;相对湿度滴灌降低5%,渗灌降低9%;根长和根长密度,渗灌和滴灌处理明显优于畦灌处理,盛瓜期0 cm~15 cm的根长以滴灌的最长,达440.17 cm,畦灌的最短,只有269.28 cm;15 cm~30 cm根长,渗灌处理最长,畦灌处理最短。黄瓜植株生长状况和产量,渗灌和滴灌处理都极显著的高于畦灌处理,提高了水分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土壤钙素形态及其含量的影响,对连续13 a 分别进行沟灌、渗灌、滴灌3种灌溉处理的保护地0~80 cm 土层土壤钙素形态及其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土层不同灌溉处理间土壤全钙、酸溶性钙、水溶性钙、交换性钙含量差异极显著;总体上,全钙含量表现为渗灌处理高于滴灌、沟灌处理,酸溶性钙含量表现为滴灌>渗灌>沟灌,交换性钙含量表现为渗灌、滴灌处理高于沟灌处理,水溶性钙含量表现为沟灌>渗灌>滴灌;各土层土壤 pH 值与酸溶性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水溶性钙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5~80 cm 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钙、酸溶性钙、交换性钙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之,渗灌方式较其他灌溉方式更利于土壤钙素供应。  相似文献   

4.
简易渗灌法     
关英杰 《新农业》2007,(5):60-60
作物缺水就要灌溉.灌溉有沟灌、喷灌、滴灌和渗灌等方法.渗灌和滴灌科学节水,但需大量的管道投资,普通农民家庭应用有一定困难.我利用废旧塑料桶及饮料瓶等替代渗灌设备对作物进行渗灌取得了省水增产效果,土法解决了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不同灌溉方式下设施土壤硝态氮的积累特征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灌溉方式下设施土壤及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连年采用沟灌、滴灌和渗灌灌溉方式的设施土壤硝态氮、全盐含量、pH及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水分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灌溉方式土壤硝态氮、全盐含量均呈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0~20 cm土层范围内,滴灌处理硝态氮含量和全盐含量明显低于沟灌和渗灌处理;不同灌溉方式土壤的pH值均随着土层加深而升高,在0~30 cm土层范围,土壤pH值滴灌高于沟灌,沟灌高于渗灌。沟灌和渗灌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滴灌,沟灌和渗灌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差异不显著;渗灌和滴灌水分生产效率明显高于沟灌。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盐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之,设施土壤硝态氮积累与土壤全盐含量、pH值、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关系密切;与沟灌和渗灌相比,滴灌更有利于抑制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6.
在温室黄瓜生产上采用渗灌、滴溅灌和地表滴灌3种节水灌溉方式,对比测定分析了温室内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土壤湿度的垂直和水平日变化,以及深度10cm、株距10cm土层灌水前后土壤湿度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土壤湿度变化程度不同,表层渗灌最大,中层滴溅灌最大,深层上午和下午变化呈相反趋势,上午为地表滴灌渗灌滴溅,下午为滴溅渗灌地表滴灌;灌水前后不同方式在特征区域对湿度变化的影响是渗灌最大,地表滴灌次之,滴溅灌最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沟灌、渗灌、滴灌3种灌溉模式下,保护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方法】灌溉模式设沟灌、渗灌、滴灌3种,进行长达10年的长期定位灌溉试验。对长期定位灌溉试验保护地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分析其剖面分布特征。【结果】土壤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含量均呈表层土壤最高、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分布趋势;但灌溉模式间差异明显,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0—10 cm、80—100 cm土层为沟灌>渗灌>滴灌,10—80 cm土层为渗灌>沟灌>滴灌;在0—100 cm剖面各层,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为沟灌>滴灌>渗灌,微生物量碳为滴灌>沟灌>渗灌。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分别在4.98%—12.87%和1.48%—2.82%之间,其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均为滴灌>沟灌>渗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沟灌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的积累,滴灌有利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增加;渗灌相比较而言最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不仅总有机碳含量低且水溶性含量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小。  相似文献   

8.
灌溉模式对保护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沟灌、渗灌、滴灌3种灌溉模式下,保护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方法】灌溉模式设沟灌、渗灌、滴灌3种,进行长达10年的长期定位灌溉试验。对长期定位灌溉试验保护地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分析其剖面分布特征。【结果】土壤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含量均呈表层土壤最高、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分布趋势;但灌溉模式间差异明显,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0—10cm、80—100cm土层为沟灌渗灌滴灌,10—80cm土层为渗灌沟灌滴灌;在0—100cm剖面各层,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为沟灌滴灌渗灌,微生物量碳为滴灌沟灌渗灌。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分别在4.98%—12.87%和1.48%—2.82%之间,其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均为滴灌沟灌渗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沟灌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的积累,滴灌有利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增加;渗灌相比较而言最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不仅总有机碳含量低且水溶性含量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小。  相似文献   

9.
王为木  高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34-6435,6553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温室表层土壤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2年在河海大学节水园区温室大棚内栽培番茄小区试验,对滴灌、渗灌和常规灌溉3种灌溉方式及不同施肥量对土壤表层的盐分积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0~20cm土层土壤全盐含量以滴灌最低,渗灌次之,常规灌溉最高;滴灌对降低土壤SO42-和Na+效果最显著。[结论]节水灌溉方式对改变土壤离子组成、防止温室土壤盐渍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水肥一体化是一种新的灌溉和水施肥技术模式。在加压灌溉条件下,灌溉与施肥相结合,按照科学配方,将化肥溶解在灌溉水中,根据作物对水分、养分的需求和土壤水分、养分状况,把水和养分适时、适量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加压灌溉有多种方式,最适合与施肥结合的足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渗灌和小管灌4种形式。该模式使干百年来的浇地变成了浇作物,把向土地施肥变成了向作物施肥。  相似文献   

11.
灌水方法对保护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乐  张玉龙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08-111
灌溉是保护地土壤水分的唯一补给方式。水分管理不善所引发的保护地土壤退化、肥力下降的问题由来已久,通过比较渗灌、滴灌、沟灌3种灌溉方法下保护地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了3种灌溉方法下保护地土壤生物学性状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活性因灌水方法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总体上是渗灌和滴灌两者接近,且均明显大于沟灌;滴灌处理对土壤肥力质量呈现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同节水灌溉技术下水分运动的试验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根据灌溉水分运动规律,建立了水分入渗和土壤蓄水量动态模型。对喷灌、滴灌、渗灌及波涌灌几种方式下,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的水分入渗和土壤蓄水量动态进行了对比试验和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的灌溉机理。  相似文献   

13.
彭阳县目前农业种植灌溉水资源利用量为1196.66万m3,通过节水改造建设,大力发展滴灌、渗灌、喷灌等先进灌溉技术,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减少输水渠道渗漏、蒸发等损耗,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灌溉规模,可规划开发灌溉耕地0.07万hm2。年节约水量37.80万m2。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2006,(3):31-31
农业节水灌溉除了传统的喷灌、滴灌、渗灌等方式外,还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现代化农业领域发生着巨大变化,节水灌溉新技术也在我国现代农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节水灌溉是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灌溉新技术,使有限的灌溉水量取得最佳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灌溉措施。基于此,阐述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含义,对沟灌、喷灌,滴灌、渗灌在现代农业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了节水灌溉应用的现状及对策,并展望了智能化灌溉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为节水灌溉在现代技术的应用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渗灌与滴灌两种不同的灌水方式,研究了渗灌与滴灌对日光温室早春茬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滴灌相比,渗灌可以降低日光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延缓番茄植株的早衰.降低果实脐腐病的发生率,并且渗灌番茄根系分布较广,改善品质并增加产量,是一项适合在设施内进行高产、高效、优质蔬菜生产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目前果园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列举了管道灌溉、滴灌、喷灌、微喷灌、渗灌技术的特点、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期为果树节水灌溉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灌溉方式的棉花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冲根法,研究了常规沟灌、膜下滴灌和膜下渗灌三种灌溉方式棉花根系的干重、数量、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根系构型.结果表明:根系总重量、主根重量、侧根重量均是常规沟灌>膜下滴灌>膜下渗灌;根条数量侧是膜下滴灌>膜下渗灌>常规沟灌;常规灌溉棉花侧根数量在土壤中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占总根数量的73.7%,以10-20cm土层根数量最多.膜下滴灌和膜下渗灌棉花根系主要分布在0-20cm土层,占总根数量的68.3%-76.8%,其中0-10cm土层占侧根总数的42.6%-43.7%;常规沟灌棉花根系在土壤中的平面几何构型呈"垂直断面伞型"或"扇型".膜下滴灌棉花根系朝滴灌带和膜内侧方向的根系多而密集,其它方向的根系相对较少,呈极不对称构型.膜下渗灌棉花根系的二维平面几何图像呈"马尾巴型".  相似文献   

19.
不同灌溉方式对有机肥碳矿化及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测定有机碳矿化速率及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变化的方法,探讨有机质含量与活性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研究不同灌溉方法对保护地土壤有机质积累-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肥施人保护地土壤的90d内,有机碳矿化率沟灌为42.94%-47.19%,滴灌为48.51%-53.54%,渗灌为42.04%-45.77%,其大小顺序为滴灌>沟灌>渗灌;而同一灌溉处理有机肥有机碳矿化率为:2g·kg-1土>4g·kg-1土>6g·kg-1土>8g·kg-1土.活性有机质含量变化也因灌溉方式及有机肥用量而异,滴灌与渗灌处理的活性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相似,沟灌则与滴灌、渗灌有较大差异;就有机肥用量而言,某一时间的活性有机质含量为:8g·kg-1土>6g·kg-1土>4g·kg-1土>2g·kg-1土.灌溉方式与有机肥用量对活性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且灌溉方法与有机肥用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作物渗灌土壤水分状况与产量效应,为渗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基于正交试验设计,以渗灌玉米产量为敏感性分析指标,研究渗灌灌溉下播种深度、渗灌埋深、灌水频次和灌水定额对玉米产量影响的敏感性,观测不同处理下土壤水分状况。【结果】渗灌与膜下滴灌土壤水分分布有所不同。渗灌耕作层土壤含水率低,中下层土壤含水率渐增;膜下滴灌耕作层土壤含水率较高,中层土壤有所下降,下层含水率增高。4 200 m3/hm2渗灌定额玉米产量达9 905.56 kg/hm2。渗灌玉米平均产量9 485.10 kg/hm2,比膜下滴灌高出12.7%。【结论】对渗灌玉米产量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播种深度,其次为灌水频次、渗灌埋深,影响最小的是灌水定额。播种深度20 cm,渗灌埋深30 cm,灌水定额600 m3/hm2,灌水频次7次为渗灌玉米高产最优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