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BGA土壤调理剂在盐土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解决宁夏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问题,提高盐土土壤质量,增强土地生产力,笔者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BGA土壤调理剂对盐土油葵生长发育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评价了BGA土壤调理剂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BGA土壤调理剂改善了盐土理化性质,较对照1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较对照2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BGA土壤调理剂促进了油葵生长发育,油葵株高、叶片SPAD值、光合速率提高,油葵产量较对照1提高176.7%,较对照2提高18.0%。如果降低BGA土壤调理剂的生产成本或与化肥配合施用,BGA土壤调理剂改良盐土是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
BGA土壤调理剂在风沙土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决宁夏土地沙化问题,提高风沙土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力,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BGA土壤调理剂对风沙土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价了BGA土壤调理剂的施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BGA土壤调理剂改善了风沙土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了酿酒葡萄、樱桃番茄和甘草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了酿酒葡萄和樱桃番茄的产量,改善了酿酒葡萄和甘草品质;与配方施肥相比,施用BGA土壤调理剂改善了风沙土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了酿酒葡萄和樱桃番茄的生长发育,显著降低了甘草产量,改善了酿酒葡萄品质。施用BGA土壤调理剂大幅度增加了生产投入成本,建议进一步降低BGA土壤调理剂的生产成本或与化肥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3.
BGA土壤调理剂在盐碱障碍型土壤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决宁夏引黄灌区土壤盐碱障碍问题,提高盐碱障碍型土壤质量,增强土地生产力,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BGA土壤调理剂对盐碱障碍型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价了BGA土壤调理剂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BGA土壤调理剂改善了盐碱障碍型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了油葵、水稻及枸杞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了3种作物产量,改善了油葵、水稻的品质;与配方施肥相比,施用BGA土壤调理剂改善了盐碱障碍型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了油葵、水稻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了3种作物产量,改善了油葵的品质。如果能够有效降低BGA土壤调理剂生产成本并配合化肥合理施用,BGA土壤调理剂改良盐碱障碍型土壤是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土壤质量和萝卜的品质,筛选出合适的土壤调理剂和用量,以不添加调理剂为对照,研究嘉博文土壤调理剂对萝卜产量品质、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嘉博文调理剂能够促进萝卜产量、单根重和优果率的增加,能有效减少萝卜线虫发病率,提高了萝卜果肉的糖度、碱性、色泽,增加了土壤有机质、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增加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菌落数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形成。因此,增施嘉博文土壤调理剂增加了萝卜产量,改善了萝卜品质和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肥力和微生物多样性,并以4800 kg/hm2用量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土壤调理剂对桃园土壤、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适宜用量,在桃园设计不同用量处理,分析了土壤调理剂对产量、品质、土壤理化性状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提高了桃产量,每公顷用量1125 kg时产量最好,比对照提高了24.98%;施用土壤调理剂提高了桃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土壤调理剂提高了桃园土壤p 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锌和有效性铜的含量。综合效果,每公顷施用1125 kg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铁基复合土壤调理剂对不同污染类型土壤pH值、有效态Cd含量及水稻糙米产量、Cd含量的影响,探讨铁基复合土壤调理剂降低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机理,【方法】本文选取酸性、弱酸性及中性三种Cd 污染稻田土壤,以150 kg/亩施用量施加铁基复合土壤调理剂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铁基复合土壤调理剂均能增加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Cd的生物有效性系数,铁基复合土壤调理剂对株洲县中性稻田土降Cd效果最佳;土壤调理剂亦能提高水稻糙米产量,降低糙米中Cd含量,株洲县及湘潭县水稻糙米中Cd含量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研究结果可为镉污染土壤的治理与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铁基复合土壤调理剂对不同污染类型土壤pH值、有效态Cd含量及水稻糙米产量、Cd含量的影响,探讨铁基复合土壤调理剂降低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机理,笔者选取酸性、弱酸性及中性3种Cd污染稻田土壤,以2250 kg/hm2施用量施加铁基复合土壤调理剂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铁基复合土壤调理剂均能增加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Cd的生物有效性系数,铁基复合土壤调理剂对株洲县中性稻田土降Cd效果最佳;土壤调理剂亦能提高水稻糙米产量,降低糙米中Cd含量,株洲县及湘潭县水稻糙米中Cd含量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研究结果可为镉污染土壤的治理与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连作对烤烟生长和烟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通过连续6季盆栽试验,分析了灰岩黄壤和第四纪黄壤两种贵州大面积分布的烤烟土壤中,不同连作年限对烤烟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连作严重影响烤烟植株的生长,种植各季及不同土壤类型间其生物量均达显著差异。(2)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随连作年限的增加酶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显著增强。(3)连作障碍在盆栽四季或五季时表现最为明显;就土壤类型而言,灰岩黄壤比第四纪黄壤更适宜烤烟连作。  相似文献   

9.
对甜瓜日光温室进行土壤取样,选择连续种植甜瓜1、3、5、7、10 a的日光温室各3栋,研究甜瓜连作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甜瓜土壤pH值和容重不断下降,连作土壤具有酸化趋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趋向板结.土壤含盐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升高,连作3 a后土壤含盐量显著上升,说明连作土壤具有明显的次生盐...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土壤调理剂对温室西葫芦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土壤调理剂植株抗逆性增强,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土壤理化性状及速效养分有所改善。与对照相比,温室内增施土壤调理剂西葫芦株高增加27.49%,根系活力增加29.55%,叶面积增加27.77%,产量增加33.51%,Vc增加21.4%,Ca含量增加24.91%,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比较不同处理对西葫芦生长发育影响可知:土壤调理剂用量在50kg/666.7m2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东部农田土壤物理质量下降是限制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种植制度能够改善土壤物理质量。本试验于2016年设置连续夏绿豆-冬小麦(MB-WW,T1)、2年夏玉米-冬小麦+2年夏绿豆-冬小麦(2 a SC-WW+2 a MB-WW,T2)及连续夏休闲-冬小麦(SF-WW,T3) 3种种植制度,分析实施第3和4年的土壤物理质量,以探索潜在的适宜于改善研究区土壤物理质量的种植制度。结果表明:T1处理下冬小麦收获后0~30 cm各土层毛管孔隙度较T2和T3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19.20~28.49%和18.86~31.86%。此外T1处理夏播作物收获后,10~2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较T2显著增加了6.37%,20~3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和储水量较T2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7.87%和4.70%。相较于T3,冬小麦和夏播作物收获后T1和T2处理下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土壤固、液、气三相比偏离值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综上所述,绿豆-冬小麦种植制度对土壤物理质量有一定的改善,采用连续夏绿豆-冬小麦种植制度可能是改善黄土高原东部农田土壤物理质量潜在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西南黄壤坡耕地保护性耕作的土壤结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两种保护性耕作措施,通过6a持续试验,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黄壤结构性状的影响,为西南黄壤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环刀法、干湿筛法测定土壤容重和土壤团聚体组成,土壤机械组成采用MS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并计算出土壤孔隙度和团聚体破坏率。 [结果]结果表明:(1)垄播沟覆轮耕与免耕秸秆覆盖两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均可降低黄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且此作用是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垄播沟覆措施的土壤容重优化作用要优于免耕覆盖,而免耕覆盖对较深层次土壤孔隙状况优化效果更显著。(2)保护性耕作可提高0~20 cm土壤>0.25mm干筛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0~20cm层含量略大于20~40cm层。(3)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团聚体破坏率,免耕覆盖措施对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结论]该试验证明了保护性耕作对黄壤土容重、孔隙、团聚体等结构性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种改善作用是一个非常漫长的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为西南黄壤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红壤性水稻土面临土壤结构退化、土壤养分失衡和酸化等土壤质量问题,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本文以南方红壤丘陵区植烟的红壤性水稻土为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相关及冗余分析等技术方法,研究了烟-稻复种连作(YDLZ)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及其稳定性变化的影响及其关键影响因素。YDLZ后的红壤性水稻土>5 mm团聚体含量、土壤团聚体重量平均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显著降低,<0.25 mm团聚体含量和分形维数(D)则显著升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且以YDLZ 5~10年(YDLZ5~10)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影响最大。相关及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是引起团聚体分布的关键指标;>5 mm和<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是引起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的关键指标。烟-稻复种连作引起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变化,主要导致>5 mm团聚体含量的减少,<0.25 mm团聚体含量增加,从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针对YDLZ的红壤性水稻土结构培育和土壤质量保育,需关注土壤有机质及粘粒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6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同耕作方式对不同生育时期0-45cm土壤的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影响各不同,在不同耕作方式中以深松25-35cm效果最为明显;深松处理的玉米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深松处理比对照玉米增产0.06~3.13%,但是增产幅度不是很明显。深松处理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起到蓄水保墒作用,提高产量。以深松35cm+旋耕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5.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和香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探索生物有机肥在香蕉生产中的作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以生物有机肥为基肥和追肥2种施用方式,分析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测定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调查香蕉茎叶生长、香蕉产量及果实性状等,为生物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后,蕉园土壤容重降低0.83%~10.0%,土壤孔隙度提高2.42%~10.06%,田间持水量增加10.03%~23.79%;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4.28%~15.04%,N、P、K含量分别增加5.26%~22.22%、0.04%~6.01%、2.96%~13.97%;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分别比对照提高0.05%~8.98%和4.87%~145.27%;香蕉叶片N、P、K养分含量分别提高0.94%~1.41%、5.88%~27.94%、0.65%~4.88%,总叶绿素含量提高了6.62%~8.61%;且对香蕉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香蕉假茎高度增加了2.12%~22.74%,假茎围和绿叶数也有所增加;香蕉产量提高了7.9%~12.7%,并有效改善了香蕉果品品质。施用生物有机肥是改善蕉园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增强微生物活性,促进香蕉生长,提高产量和果品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研究棉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对不同连作年限的响应,为棉田土壤固碳提供理论依据。以连作5、12、17年(L5、L12、L17)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连续种植年限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与种植1年对照CK处理相比,连作17年处理,0~20、20~40 cm土层>2 mm粒径团聚体百分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降低16.7%、13.2%(P<0.05);各土层,连作5年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分别为11.8、10.6 g/kg,较对照显著提升16.2%、15.1%;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以>2 mm粒径最大,占50%以上,<0.053 mm粒径的碳贡献率最小。连作不利于土壤质量的保持,但短期连作对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起正向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连作5年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大,连作5年后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渭南是陕西省西瓜种植主产区,但多年连作种植加上不合理的田间管理使得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病虫害加剧,果实品质下降等问题突出。为了有效地改良土壤环境,促进当地西瓜产业的发展,本试验以小型礼品西瓜 “玲珑王”为供试作物,探究了使用土壤消毒剂之后西瓜的生长、根结线虫发病以及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西瓜生长后期株高茎粗随着消毒剂浓度的增加都有所增加;植株总鲜重、西瓜产量和含糖量均表现为52.5 kg/ hm2浓度处理最高,亩产比对照高7.30%;随着消毒剂浓度的增加根结线虫发病率降低,二者相关系数为0.747;加入消毒剂之后土壤在0~10与10~20 cm土层细菌总数均低于对照,而四种土壤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且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也均表现为52.5 kg/ hm2浓度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机械化种植对木薯生长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新选048’、‘华南5号’和‘华南205’ 3个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木薯品种为材料,分别采用机械化种植与传统手工种植2种不同的种植方式,观察测定了不同种植方式木薯的出苗、茎叶生长、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三相比等。结果表明:木薯机械种植不仅能提高木薯发芽率、促进木薯茎叶生长,而且能降低木薯地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通气性。机械化种植比人工种植土壤容重降低0.16 g/cm3,土壤孔隙度提高7.46%,‘新选048’和‘华南205’两个木薯品种种茎发芽率平均提高4.06%。机械化种植是促进木薯生长、改善木薯地土壤理化性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试验设置玉米秸秆还田3、6 次,每次还田量7500、15000 kg/hm2,通过比较玉米秸秆是否还田、连续、间断还田以及不同还田量的土壤养分含量和理化特性差异,考察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效果。结果表明:(1)与不还田对照比较,秸秆还田的土壤有机质、有效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容重呈下降趋势,其中有效N和速效K含量上升趋势特别明显;(2)连续6 年还田的土壤有机质、有效N、有效P 和速效K 含量分别比间断还田平均提高38.26%、18.73%、51.73%和18.74%,容重平均降低3.87%,采用秸秆连续还田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改善土壤物理特性的效果比隔年还田更佳;(3)较大还田量(15000 kg/hm2)的土壤有机质、有效N、有效P、速效K 含量和总孔隙度分别比较小还田量(7500 kg/hm2)提高18.25%、37.40%、35.45%、19.65%和8.44%,容重降低76.11%,增加秸秆还田数量对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与物理特性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