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燕山板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燕山板栗的遗传多样性,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技术对36份燕山板栗种质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燕山板栗的遗传丰富度,并对包括36个燕山板栗品种和8份外来板栗品种在内的44份板栗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APD能有效地区分品种间的差异,用16个随机引物经PCR扩增共得到132个片段,其中有83个多态性片段,占62.9%;不同遗传位点之间遗传多样度最大可达0.444,最小值为0.096,平均多样度为0.187;UPGMA法聚类,将44份板栗种质聚成4个大的类群,36份燕山板栗可分为3个大的类群,外来种质聚为一类。燕山板栗明显不同于外来品种。在RAPD图谱中,找到了19个品种(类型)的特异性标记和标记组合,可作为品种(类型)分子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省42份枣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8条引物共扩增出76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70条,多态性位点比率92.0%;按照42份枣种质间的遗传距离构建UPGMA聚类图,42份枣种质被划分为4个大类、10个亚类,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从聚类结果看,原产自甘肃省的枣品种遗传背景相似,主要根据原产地进行聚类,目的性品种交换现象较少。另外,对6个未知身份的枣品种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3.
板栗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使用从板栗中提取的10个微卫星引物对4个中国栗野生居群的69个个体进行扩增,共检测到8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4~13,每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8.4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99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777,平均PIC值为0.739,Nei’s多样性指数(h)为0.771,以陕西汉中居群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系数Gst仅为0.141。UPGMA树状聚类图表明4个野生群体被分为两部分,其中云南、四川、安徽3个居群距离相近位于同一组,此结果与PCA分析结果一致,2种方法均显示居群间的遗传关系与实际地理分布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4.
果用石榴果实营养丰富,具有鲜食和加工价值。以65个果用石榴品种为试材,采用ISSR标记分析果用石榴类群品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0条ISSR引物对65个石榴品种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86个位点,其中161个是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为(PPB)86.56%,等位基因数(Na)为1.865 6,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11 9,Nei′s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09 2,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38 9,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介于0.478~0.995,65个果用石榴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丰富。UPGMA聚类在GS为0.78时,65个石榴品种分为三大类。聚类结果表明,果用品种间遗传关系与地理环境、籽粒硬度性状有相关性,与果皮颜色、果实风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栗属植物种内、种间杂交F_1代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变异规律,以及不同亲本遗传效应和配置方式对杂交F_1代的影响,以锥栗种内、锥栗和板栗种间9个杂交组合235份F_1代单株及其亲本为材料,利用32对高多态性栗属SSR标记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统计数据并进行遗传参数、分子方差、UPGMA聚类和PCA分析。结果表明:32对SSR引物在235个子代中共扩增出278个多态性位点,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8.69个,Shannon’s多样性指数(I)、基因遗传多样性(H_s)和基因流(N_m)平均值分别为1.3707、0.6574和1.5951,遗传分化系数(F_(st))显示杂交F_1代85.18%的变异存在于组合内;不同组合Shannon’s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8816~1.1317,显示其子代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子代遗传多样性水平受不同父、母本遗传效应以及亲本配置影响;分子方差分析表明栗杂交F_1代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组合内(78.06%),与遗传分化系数结果较为一致;不同杂交组合遗传距离和UPGMA聚类显示,具有相同亲本的正反交组合C3和C5遗传距离最近,最先聚到一起,其次是具有相同母本或相同父本的组合,分别聚到一起;杂交子代PCA散点图进一步验证了杂交组合聚类分析结果,同一组合内或遗传距离较近的组合多数子代能聚到一起,同时,不同组合子代又存在交叉重叠现象,说明存在较为广泛的基因交流,且子代分离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6.
贵州地方梨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贵州地方梨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为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品种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SSR标记研究48份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12对ISSR引物在48个梨品种中扩增出126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4条,多态性比率(PPB)为90.48%;所检测品种群体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87 4,Nei’s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285 2,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30 7。采用NTsys 2.10e软件计算种质间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48个梨品种的遗传相似性分析表明,各基因型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为0.484~0.952。通过非加权算术平均数聚类法(UPGMA),绘制了48个梨品种遗传关系树状图。以0.67为阈值,将48份材料分为3大类群。【结论】供试48个梨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大部分的砂梨品种聚在一起,白梨品种聚在一起。研究中发现,白梨和砂梨系统品种间存在广泛的种间杂交现象,种质之间渗入程度较大,但个别品种间的聚类结果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  相似文献   

7.
利用RAPD技术对我国北方引种的15份越橘(Vaccinium spp.)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7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条引物,共扩增出9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3个(88.3%)。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为0.5426~0.8936,表明各品种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可将供试材料分为2大类、5个亚类。聚类结果与各品种的杂交系谱相对应,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性状石榴品种的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为石榴种质资源分类、品种鉴定和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具有不同性状的82个石榴品种为材料,用ISSR标记分析石榴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品种亲缘关系。【结果】用筛选出的10条扩增清晰、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82个品种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86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8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95.69%,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957 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02 4,平均Nei's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14 0,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56 7,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为0.478 4~0.994 6,UPGMA聚类结果在Gs为0.735时,将82个品种分为4大类。遗传相似系数矩阵和Cophenetic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5,说明聚类结果较准确。【结论】利用ISSR标记技术可有效揭示石榴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品种间亲缘关系,82个石榴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ISSR聚类结果与根据花瓣类型、结实性、籽粒硬度性状的分类结果吻合度较高,与地理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对石榴种质资源的保存、分类鉴定及杂交育种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兰38个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APD标记对建兰38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用筛选的18个10 bp随机引物对其DNA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16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03个,多态位点比率占88.79%,表明建兰38个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8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420~0.5385(均值0.2902)。基于RAPD标记的建兰38个品种的UPGMA聚类结果支持将建兰分为彩心和素心两个变种,以及素心多由彩心变异而来的传统分类观点。研究发现:引物S153-650 bp位点是'闽西鱼魫'、 '鱼魫大贡'、 '鱼魫'和'银边鱼魫'的特异标记,引物S38-1 200 bp位点是'十六罗汉'和'鱼魫'的特异标记,引物S38-800 bp位点缺失是'马耳四季'的特异标记。  相似文献   

10.
蟠桃种质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8个蟠桃品种和9个其他类型桃品种为试材,利用24对位于桃参考图谱上8个连锁群的SSR引物进行了蟠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24对SSR引物共获得179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1个,多态率达95.53%。蟠桃资源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42 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9 8;南方蟠桃品种群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4.30%,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03 8,Shannon信息指数为0.316 3;北方蟠桃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1.06%,Nei’s遗传多样性为0.244 9,Shannon信息指数为0.382 4。群体间存在较小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065 9),遗传变异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群体内,可能与其较大的基因流Nm=7.086 1有关。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似系数为0.66~0.95,在相似系数为0.67时,所有南方品种聚于同一类群,北方品种除新疆蟠桃、黄肉蟠桃及香金蟠外也聚于同一类群,聚类结果支持蟠桃多起源假说。  相似文献   

11.
基于SSR标记的板栗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与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锡兵  汤丹  龚榜初  赖俊声 《园艺学报》2015,42(12):2478-2488
采用SSR标记对山东等10个省份95个板栗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进行分析,并进行板栗18个农艺性状与SSR标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17对SSR引物在95个板栗品种中检测出44个等位位点,平均为2.6个,Shannon’s指数(I)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0.67和0.352,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2)山东群体和江苏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率(P)最高,均达到94.12%,观察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2.53和2.18,亦高于其他群体;(3)根据Evanno等统计模型,92个板栗品种被划分为3个亚群,分别包含25、40和27个品种,且均有着复杂的地理起源,另有3个品种没有明确的类群归属;(4)利用GLM和MLM模型进行关联分析,并经过假阳性检验,发现叶柄长度和淀粉含量分别与标记CsCAT 5和CsCAT 22显著关联,关联系数分别为0.4027和0.1869。  相似文献   

12.
山东板栗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9对SSR引物对26份山东主栽板栗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了解山东板栗的遗传多样性分布情况,为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依据。结果表明,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分布范围为1.2720~2.9500,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为0.5517~0.9409。可见,山东板栗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根据系统聚类分析将26个板栗品种分为3大类。同时在3大类内又将品种进行细分,第Ⅰ类全部为胶东地区的材料,第Ⅱ类为鲁中南地区和泰沂山区的材料,分为3个亚类,第Ⅲ类只含有8019份材料,其结果说明山东的3个板栗主产区内部的品种或种质间亲缘关系较近,鲁中南地区和泰沂山区的品种或种质间可能有共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13.
柿野生雄性资源调查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柿(Diospyros kaki Thunb.)雄性种质资源非常稀缺,系统收集和梳理国内外现有雄性资源,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并揭示其与主栽甜、涩柿品种及近缘种的亲缘关系,对雄性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有重要意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柿野生种质资源调查,在湖北、广西、江苏等地发现野生雄性种质资源共计90余份。利用15对SSR引物对47份柿完全雄性资源、2份雄全同株资源和11份中国雌雄同株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67份完全雌性资源、38份日本资源(其中包括25份雌雄同株资源)以及28份近缘种为对照。结果表明:15对引物共获得144个等位基因和316个基因型,平均每个引物获得9.60个等位基因和21.07个基因型,其中位点ssrDK11/DQ097479 遗传变异程度最高。从地理分布来看,柿雄性资源在适生的野外山区普遍存在,其中湖北木兰山来源的雄性资源遗传多样性最高,陕西省来源的雄性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低。UPGMA和ME聚类方法分别将193份资源分为16组和12组,两种聚类结果反映的总体规律类似:(1)各来源地间的野生雄性资源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隔离;(2)湖北木兰山野生雄性资源被分为遗传关系较远的两类,一类与江西、江苏、湖南野柿及‘火晶’等主栽涩柿品种和‘耀县五花柿’等雌雄同株涩柿品种亲缘关系较近,另一类与云架山雄性资源和罗田甜柿(包括‘甜宝盖’)亲缘关系较近;(3)大部分日本来源的柿资源可被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4.
海南椰子栽培品种的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晓磊  汤华  李东栋  王茜  林艳青  周蓉 《园艺学报》2008,35(8):1199-1204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方法,对海南的11个椰子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选取30对引物用于PCR扩增,有23对引物扩增出有效多态性片段136条,平均多态性百分率为95.77%,每对引物扩增出的带数2~12条不等,平均为6.17条,每个SSR位点的多态信息量(PIC)变化于0.173~0.896之间,平均为0.561。11份材料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061~0.861,说明海南椰子栽培品种之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椰子栽培品种分为四个类群和两个亚群。SSR标记反映出的品种间亲缘关系与形态学研究的分类结果并不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板栗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利用筛选出的9对EcoRⅠ/MseⅠ引物对90份中国板栗种质进行遗传变异及遗传关系分析。90份种质共产生806条带,69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比率86.23%;基于种质间遗传相似性系数的UPGMA聚类图将90份种质聚为两大类14个小组;9对引物在90个板栗种质中检测到数量不等的品种特异带型,各引物对对供试材料具有较高的鉴别效率,最高93%,最低80%。引物对两两组合可完全区分所有供试材料。  相似文献   

16.
山东石榴品种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荧光AFLP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荧光AFLP标记技术,采用8对EcoR I/Mse I引物对山东省25个石榴品种进行AFLP-PCR分析,结果表明: 25个石榴品种扩增的多态性位点数从70条到126条不等,平均90.25条,平均多态性位点41.78%;所有检出位点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Nei's基因多样度和平均香农信息指数分别为1.4178、1.1874、0.1133和0.1752;方差分析显示各位点的Nei's基因多样度和香农信息指数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基于Lei & Li相似系数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786处将25个品种划分为4大类。根据AFLP结果探讨了山东石榴品种的亲缘关系与新品种选育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15个樱桃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利用RAPD技术,用104条随机引物对甜樱桃的14个品种和中国樱桃的1个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有14条引物的多态性较好。用任意一条能出现扩增带的引物,能明显区分开中国樱桃和甜樱桃,RAPD标记能够准确地进行种间的区分;而用一个引物或两个引物的组合只能鉴定出甜樱桃的一个品种。聚类结果显示,中国樱桃和甜樱桃的遗传距离最远;黄色果肉的养老和其他红色果肉的品种遗传距离较远。RAPD分析基本能够反映甜樱桃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但效果不理想,鉴定品种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8.
部分板栗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采用7对M+3和E+3引物组合对30份板栗和日本栗栽培品种进行了总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共获得962条可统计的条带,其中852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百分率达89%。揭示了板栗丰富的遗传多样性。7组引物在30个品种中检测到数目不等的品种特异带型,对供试板栗品种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7对引物能将30个板栗和日本栗品种完全区分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来源地相同的板栗品种资源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表型和SRAP 标记的切花菊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5 个表型性状和SRAP 标记分析56 个切花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表型变异分析结果 表明:21 个性状表现出品种内一致性高及品种间特异性强;主成分分析发现,主成分贡献值较大的性状 有花序直径、花序类型和瓣型等花部性状,其次是叶部和茎杆性状,说明所选用的切花菊品种在分类时 应以花部性状为主,叶部和茎杆性状为辅;表型性状基于遗传距离UPGMA 聚类,将56 个切花菊品种分 为平瓣类、匙瓣类、桂瓣类、匙瓣-平瓣类和管瓣类,聚类结果大致按照花径-瓣型-花型分类。14 对 SRAP 引物组合扩增56 个切花菊品种的DNA,共扩增出454 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23 条,占扩增带数的 93.17%,多态性含量PIC 值在0.72 ~ 0.89 之间,平均为0.82,说明切花菊品种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 遗传多样性。基于SRAP 标记的UPGMA 聚类分析显示: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4 ~ 0.97 之间,将56 个切花菊品种分为平瓣类-匙瓣、桂瓣类和管瓣类,聚类结果大致按照花径-瓣型-花型分类。Mantel 检验相关性系数为0.682,两种聚类结果有相似之处,均能很好体现试验切花菊品种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