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全国全分布区杉木种源试验早期选择的优良种源在大田桃源国有林场开展杉木种源中间试验.从种源水平和种源内林分水平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种源间在生长性状上虽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主要受林地环境及种源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影响,受到非常弱的遗传因素控制.因而,全分布区种源试验早期选择结果是可靠的,选择出的优良种源可在闽中地区推广应用.材积在林分水平上差异显著,且受到中等程度的遗传因素控制,可进行优良林分选择.以材积为指标,从参试林分中选择了6个优良林分,选择出的优良林分平均材积遗传增益为12.60%,选择效果明显.选择结果还表明选择杉木种源造林时,应充分重视本地种源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遵循林木育种学原理,通过调查研究和选择育种试验,探讨从优良种源区选择优良林分,优良林分中选择优良单株的选择原则、方法和标准,获得遗传增益46%的选择效果,是国内外罕见,达到第三代种子园增益预估值。为建立采种母树林、高世代种子园和无性系造林提供科学依据和丰富的育种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3.
沙棘采种基地选择与母树林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黄铨  刘明虎 《沙棘》1998,11(2):4-6
为解决当前沙棘造林对良种苗木的需要,应用优良种源、优良小群体的基础,选择采种基地,并在采种基地范围内,选择优良林分改建为母树林。采种基地要依造林目的要求而定。在采种基地基础上,改建为母树林,有利于提高沙棘种子的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  相似文献   

4.
浅谈母树林建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树林是在优良天然林或确知种源的优良人工林的基础上,通过留优去劣的疏伐,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种子而营建的采种林分。通过选择较好的遗传材料,用人工造林方法重新营建的以采集种子为目的的人工林分,也属母树林范围。前者称改建型母树林,后者称新建母树林。  相似文献   

5.
杉木优良种源群体内,林分生长存在着显著差异,种源的开发利用,以优良林分的选择为基础.优良林分选择,年均生长量达三个“0.7”,立地指数达18以上,立木质量指标:Ⅰ级木达27%,Ⅲ级木在22%以下.林分年龄从12年开始,进入产果期,产果量达10年以上,大小年明显。本文还揭示了融江流域优良种源形质特征与林木速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杉木采种林分选择标准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采种林分是以经营种子为目的的,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普查,在摸清种源的基础上,在采种区内选择优良林分和优良散生母树,制定经营管理措施,有计划地为造林提供合格种子。搞好这一工作意义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选定的林分、经过疏伐改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天然林优良林分选择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不同种源,不同地点,不同林分采种进行分子代测定,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种源的马尾松天然林分子代在生长量上差异显著,而在种源区内不同的采种地点,不同的林分类型的生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该项研究设置了238个标准地,经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数理化评定立地质量的项目和类目划分,首次用等级系数方法编制反应表,建立以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为基准变量的优良种源区优良林分数学模型。并利用数量化逐步回归和聚类分析方法,把优良林分划分为三个质量等级,两种分类方法取得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9.
《贵州林业科技》2007,35(1):F0002-F0002
贵州省马尾松遗传改良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经历了多年的群体选择、个体选择和多世代选择。通过全国协作研究,贵州东部和南部的马尾松种源是中国马尾松的优良种源区;在贵州马尾松优良种源天然分布区进行了优良林分选择;在优良种源和优良林分研究的基础上,从优良种源和优良林分中选择了500多个优良个体进行了优良繁殖材料生产群体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贵州省共有不同遗传层次的马尾松种子园4处(约200公顷),分布在贵阳、都匀、黄平和天柱。  相似文献   

10.
试验证明,种源选择应着重于纬度偏南、经度偏西或地理位置相近的种源。通过评选可供我省各造林区选用的优良种源有4个种源区,25个种源,其中以湖南的靖县、会同、江华,广西融水、资源,贵州锦屏、黎平,四川洪雅,江西全南,福建来舟等10个种源最佳。应选择优良种源区,建立采种林分和改良代种子园,以保存杉木优良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1.
《江西林业科技》1994,(3):61-68,82
试验证明,种源选择应着重于纬度偏南、经度偏西域地理位置相近的种源。通过评选可供我省各造林区选用的优良种源有4个种源区,25个种源,其中以湖南的靖县,会同,江华,广西融水,资源,贵州锦屏,黎平,四川洪雅,江西全南,福建来舟等10个种源最佳,应选择优良种源区,建立采种林分和改良代种子园,以保存杉木优良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2.
油松地理种源—林分—家系3水平的苗期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松3个种源,18个林分、54个半同胞家系的苗期6个性状,进行了3水平遗传变异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家系间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效应呈种源>家系>林分,种源的遗传变异参数最大,选择效果最大,在选择优良种源的基础上选择优树,其育种效果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13.
科技之窗     
马尾松是一种优良的用材树种,它不仅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成本低,用途广,而且速生丰产.但营造马尾松速生丰产林,要特别注意以下几项技术措施:1.注意种源和采种母树的选择.要切实改变见种就采的状况,对优良林分进行调查,并砍去生长不良的林木,把这些优良的林分作为固定的采种基地,提供种子,进而逐步建立母树林、种子园,实现良种化.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种质基因资源选择、保存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马导松种质资源选择,保存与利用研究项目开展近20年来,通过种源调查与原地保护利用,种源试验与原,异地保存利用,林分试验与原,异地保存利用,以及个体选择与异地保存和改良四个阶段研究,保存种质基因2902年,面积11471.6km2,其中种源215件,林分63件,无性系1806件,家系818件,优良种源增益10%-15%,优良林分增益15-20%,种源,林分供种40.5万kg,造林约69.35万hm2,为区内外提供群体和家系种质1000多份,提供无性系插穗30多万条。  相似文献   

15.
杉木母树林遗传型疏伐和提高种子产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杉木种子产量和提供经过初步改良的优质种子,应在优良种源区选择10~20年生I类林分,通过疏伐建立采种基地示范林。疏伐强度随林分密度,林龄,郁闭度和立地条件而定,建立母树林要注意确定位置,隔离和母树选择。二次疏伐,间隔5年左右,强度为60%~70%,最终郁闭度为0.5,保留株数每公顷为390~420株左右为宜。研究结果表明,母树生长量,结实量有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油松3个种源、18个林分、54个半同胞家系的苗期6个性状,进行了3水平遗传变异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家系间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效应呈种源>家系>林分,种源的遗传变异参数最大、选择效果最好,在选择优良种源的基础上选择优树,其育种效果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17.
思茅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群体遗传和数量遗传理论为指导,通过选择因子的筛选,对选择性状的遗传效应和立地效应作出了定量估计。在删除立地条件、年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思茅松优良林分的选择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疏伐营建母树林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0余年来对滇西和滇中的公天然优良林分疏伐营建母树林及遗传增益的研究结果表明:疏伐是优良林分营建母树林的重要技术措施。改建16年生左右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为母树林,以选择0.3(郁闭度)疏伐强度为好,母树林经2次疏伐后即可定型,其攻间隔期不超过4年。1993~1995年,母树林平均单株结球果达60个,每公顷结10329个,结实株率达95.65%,分别是对照的5.08倍、1.26倍和1.15倍。母树的结实性状较为稳定,单株结实量的频率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一般以4年为1个结实周期。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和母树林子代均具有干型通直、木纹理扭转度小、生长量大的特点。云南松诸性状间较多地受基因连锁或共效基因的作用,而受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大多数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在云南松种子的调拨中应注意不同种源的适生区域。云南松优良  相似文献   

19.
黄山市黄山区1993年确立营建全国马尾松良种基地2万亩,其中与省厅联营,选择优良林分进行母树林改造,建立种子园1千亩,达到有计划地集中采种,供应良种.保障黄山市三区四县及邻近市县使用马是松良种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提高木材生产率,改进术材品质。改变车同种子优劣、见种就采的状况,达到短期内提高良种使用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遵义县杜仲采种基地营建技术及经营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遵义县为我国杜仲原产地之一,其杜仲品质优良,可望培育成规模产业;选择杜仲优良林分,通过采种基地建设,实现杜仲种子生产区域化、种子供应基地化、质量标准化;从遵义县杜仲分布区域及资源状况的确定、采种基地设计等方面进行总结,提出采种基地主要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