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拉枝是苹果树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对培养良好的树形、解决通风透光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拉枝的重要性拉枝作为树形改造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助于促进幼树成形,调整树势与枝势,缓势促花,改善光照,提高果实品质(图1),是果树修剪中其他手法所无法替代的。图1拉枝促进幼树形成2拉枝时间苹果树拉枝一年中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最佳时间为8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此时期枝条柔软,可塑  相似文献   

2.
1)修剪目的。通过细致修剪,进一步疏清层间,回缩延伸过长、影响行间风光条件的主枝,解决好树体株与株之间、行与行之间及叶幕层与层之间的通风透光问题,减少负载量,提高坐果率。幼龄树修剪重点是培养树形,增加枝量,拉枝开角;结果树重点是控制树高、枝量、长势,以缓势修剪为主;盛果树重点是以疏为主改善光照条件,进行枝组更新。  相似文献   

3.
李烨 《果农之友》2008,(6):48-48
苹果树的各级分枝,常常会因角度不开张或开角不到位,造成树势枝势不均衡,树形不规范,枝条紊乱,通风透光不良,营养生长旺盛,致使适龄树不结果,成龄树结果部位外移,严重影响果品质量、产量的提高。适时“强拉枝”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技术措施。目前枝较软,自负重,开角易,伤口恢复快,背上冒条少,也可避免果实脱落,正是拉枝的又一适宜期,为此提醒广大果农抓紧时机进行拉枝。  相似文献   

4.
<正>拉枝是红富士苹果管理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贯穿于苹果树生长全过程,可对树体整形、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及光能利用等起到不可替代的调控作用,用工量大,效果明显,必须正确运用。1认识拉枝的重要性1.1利于树形培养在苹果树生长过程中,树形是动态变化的,树形培养离不开拉枝这项关键技术措施。苹果树生长周期长达30~40年甚至更长,为培养良好的树形结构,必须采取相应的拉枝技术。1.2均衡树势在合理修剪基础上,对所留枝条和枝组通过拉枝进行角度调整,达到树体上下前后生长均衡,避免枝条基部光秃,降低顶端优势,最终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既适应机械化高度密植栽培、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又满足园林绿化工程对石榴景观树需求的适宜树形,笔者于2009~2016年对‘霜红宝石’石榴的主干形树形的整形修剪技术进行了试验,通过高定干、绑缚支架保持主干延长枝直立生长、开角控制侧枝生长、合理控高等措施,培养出符合‘霜红宝石’石榴品种特点的主干形树形。  相似文献   

6.
1 培养适宜的树形一般采用细长纺锤形整枝 ,在 80cm处定干 ,树高控制在 3 0~3 5m ,冠幅控制在 2m左右 ,在中干上螺旋状均匀留 1 2~ 1 5个枝轴 ,枝轴保持 85°左右延伸 ,枝轴间距保持在 2 0cm左右。纺锤形整枝时要防止下强上弱 ,要严格整形、控高、控冠幅、控枝量 ,达到通风透光。2 幼树期修剪要点2 1 拉枝开角 ,缓和枝势 藤牧 1号树势强健 ,树姿直立 ,在幼树期应注意开角。树形不同 ,开角大小各异 ,一般纺锤形开角以 85°左右为宜 ,疏层形主枝开角以 65~ 70°为宜 ,辅养枝应拉平 ,拉枝一般以秋末较适宜 ,此时拉枝冒条轻。拉枝时应注…  相似文献   

7.
提高灵武长枣耐贮性的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加强田间管理 1.1合理整形修剪规范的修剪能合理调配养分,使树体通风透光,提高果实品质和耐贮性。幼龄枣园,根据栽植密度,采用小冠疏层形或纺锤形树形进行修剪,合理搭配枝组,达到丰产、优质的目的。对成龄枣园,修剪重点是采用疏、拉、缩等技术措施随树作形,以利于通风透光和便于采摘。修剪中,严格控制大枝组的密度、角度,通过摘心、抹芽、拿枝等夏剪措施控制新梢长势和数量,提高果实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拉枝可以规范树形,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果实品质,减少大小年现象的发生。在苹果树拉枝过程中,常看到许多果农春天给苹果树拉枝,费工费力,在生长季冒一树背上条,冬剪时又要剪掉,或者夏、秋季经常进行摘心、抹芽、扭梢、忙的不亦乐乎。其实,这些都是用错力气,白费功夫。为此,笔者将多年的拉枝经验介绍如下,供生产中参考。1拉枝时间拉多年生枝的时间应从阳历6月15日开始,一直到9月初,这时枝软易开张。  相似文献   

9.
1标准的树体结构参数指标 苹果树整形是一个繁杂而系统的工程,一个良好的树体结构是生产优质果的基础。苹果树形并无好坏之分,无论哪种树形,只要能够合理利用光能,就是一个好的树形。整形要做到“有形不死,无行不乱”,实现“势、形、量”三统一,即树势中庸、树形合理、枝量适中、通风透光。标准的树体结构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参数:①树高。总的原则是树高不超过行距。  相似文献   

10.
苹果树的各级分枝,常常会因角度不开张或开角不到位,造成树势、枝势不均衡,树形不规范,枝条紊乱,通风透光不良,营养生长旺盛,致使适龄树不结果,成龄树结果部位外移,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和产量的提高。适时"强拉枝"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技术措施。生长期枝较软,自负重,开角易,伤口恢复快,背上冒条少,也可避免果实脱落,正是拉枝的适宜期,为此提醒  相似文献   

11.
<正>苹果树的各级分枝,常常会因枝条不开张或开角不到位,造成树势枝势不均衡,树形不规范,枝条紊乱,通风透光不良,营养生长旺盛,适龄不结果,成龄树结果部位外移,严重影响果品质量、产量的提高。适时强拉枝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苹果树整形修剪的基本原则是"因树修剪,随枝整形".即充分利用树体的现有条件,按照所用树形的要求,本着既要早结果,又要壮骨架;既有利于缓势促花,又利于树冠扩大的要求,有条理的处理好各种枝条.生产实践证明,"各种树形有特点,树体结构是关键,通风透光枝丰满,才能年年都丰产".  相似文献   

13.
果树拉枝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果树整形修剪中,拉枝开角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措施。通过开张角度,可以调整枝芽的方位。控制其顶端优势,缓和生长。既利于树体通风透光,提早形成花芽.又能使骨干枝上的枝组前后分布均匀.达到丰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拉枝可以规范树形,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促进花芽形成,提高果实品质,减少大小年。1)拉枝角度。①按品种确定角度。不易成花、长势强的红富土等品种,主枝应拉到90°~120°;易成花、长势弱的嘎拉等品种,主枝拉至75°~85°即可。②按密度确定角度。栽植密度大的,拉枝角度也随之增大,主枝拉至100°~110°:栽植密度小的,主枝拉至75°~90°。③按树形确定角度。细长纺锤形主枝拉到90°~115°;超细长纺锤形主枝拉到95°~120°;改良纺锤形基部主枝拉到75°~90°,上中部主枝拉到90°~105°。④按枝条长势确定角度。长势强旺枝角度开张宜大,反之宜小。2)拉枝方法。正确拉枝必须采用"一推二揉三压  相似文献   

15.
苹果小冠开心形是乔化红富士果园改形的主推树形,实践证明,在改形过程中,培养松散细长枝组是改形成功的关键,只有完成该枝组建造与合理分布,才能达到稳定树势、通风透光、提高品质的目的。1)松散细长枝组的特点。①生长点单轴延伸。众多的枝组与生长点,改变了整树的生长极性,能  相似文献   

16.
苹果不同树形通透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苹果4种树形中,小冠疏层形树冠的直射和散射光的透过系数最小,消光系数最大,表明通风透光性能差。自由纺锤形的树干较低,主枝数量多,枝量最大,其辐射透过系数小,消光系数大,表明通风透光比高光效形和塔状形差。高光效形的树干较高,主枝数量少,其辐射透过系数大于自由纺锤形。而塔状形虽主枝数量较多,但开张角度较大,生长势较小,其辐射透过系数较大,树冠通风透光良好。  相似文献   

17.
苹果整形修剪,主要是调整果园群体和个体结构,调节营养物质的分配与运转方式,调控枝量,提高枝质,使之符合生产优质果的需要,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按照全套袋栽培的要求,更要强调树体结构合理,树冠通风透光。 苹果树的树形及整形修剪技术经长期演变,到目前主要树形是小冠疏层形和自由纺锤形。对这两种树形及整形修剪技术,在一般果树栽培技术资料中都有详尽的论述,本文不再赘述。现根据苹果全套袋栽培、生产精品果的要求,谈些改革性意见,介绍些较实用的技术。 一、改革苹果传统整形修剪技术的思考 1.培养纺锤体…  相似文献   

18.
正陕西渭北黄土高原是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也是世界优质苹果最集中的产区。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一直把果业提质增效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抓老园改造同时,推进矮化栽培,从而取得了明显效果,推动果业转型升级发展。1传统果园栽培特点现有的传统果园栽培特点是行距小、株距不合理、不重视拉枝技术。从幼树起就没有拉枝,成龄后树形呈"扫帚"状,果园密闭,通风透光差,树冠大,个高,干性  相似文献   

19.
当前苹果生产中冠过大、枝过多、角过小、势不均等现象极为普遍,由此造成了果园光照不良、果品质量差、大小年现象明显、病虫害严重、田间操作管理不便、生产成本增加和效益下滑等现象。因此,改造不规范树形,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已成为苹果生产中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0.
《果农之友》2008,(1):42-42
1修剪是关键 首先考虑树形骨架,枝条的空间分布和通风透光问题,再用拉枝下垂,抑顶促萌、旺枝刻芽、多道环切,通过四季修剪。稳定树势,为花芽形成打下基础。实践证明短枝越多。成花的条件越成熟,也就是生长点越多,成花的机会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