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是一种粮菜兼用作物。具有耐贮运、产量高、适宜间作套等优点,同时又是大量出口创汇的蔬菜,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优质脱毒品种的不断育成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过去认为不适宜在高扬程灌区水浇地种植的马铃薯,而现在也作为脱贫奔小康的重要作物在这些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在这些地区马铃薯以套种为主,在多种栽培模式中,马铃薯和玉米间作套种的栽培模式,是高扬程灌区大田粮食作物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一种模式,它的茬口安排紧凑、土地利用合理、光照利用率高,已成为当前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之一。其栽培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白银市灌区农作物主要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我们于2007—2008年在刘川灌区张滩村,对当前该区主要农作物种植的8种模式的投入、产出及产量、产值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出2a来8种主要作物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试图为指导白银市沿黄灌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早熟地膜洋芋套种优质玉米是白银市高扬程灌区近年来重点推广的立体高效栽培模式,2001年推广面积达到5万亩,平均每亩产商品鲜薯2000千克、玉米600千克,产值达到1600元,纯收入1000元.该模式的推广为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在白银市光、热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高扬程灌区及周边同类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其栽培技术体系如下.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高效立体种植的理论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内首次提出立体种植理论模式的概念,意义在于可将生产中纷杂的间套复种类型和方式通过理论模式给予归纳和提高,有利于指导生产实践和应用推广,便于不同地区相互交流和因地制宜参考借鉴。文内还对山东省的小麦套种粮油、以粮为主间套复种菜瓜油饲、以棉花为主间套复种粮菜瓜、以菜瓜为主间套复种粮棉作物等高效立体种植类型进行了理论模式的分析,介绍了典型。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种植模式与水肥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模式能够显著影响作物的肥水利用效率是国内外学者早已达成共识的结论。近年来,随着立体农业的发展,生产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出现了多元化。本文对不同种植模式,尤其是地面覆盖和沟垄种植方式对冬小麦水肥利用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主要包括种植模式对农田环境条件、水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等的影响,目的是指出种植模式对水肥利用效应研究的不足之处,使种植模式能够更好的被科研所重视,为节水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秦庆峰 《河南农业》2013,(23):47-47
近年来,兰考县立体种植高光能生态工程模式推广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方式较多,效益显著。大田间主要表现模式有:农桐间作、农作物间作套种,庭院立体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7.
蚕豆是启东市主要夏熟作物,种植面积达2.5万hm^2,蚕豆间作蔬菜高效种植模式,就是在两行蚕豆空幅中间种植榨菜、全能菠菜、菜薹油菜等短季蔬菜,一般在春玉米、棉花等作物播种前收获,既不影响蚕豆产量又不误春播,且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显著。  相似文献   

8.
蚕豆是我镇主要夏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3万亩左右,约占全镇耕地面积的1/3,其中每年约有9000亩收青鲜食上市,或通过速冻加工企业保鲜后销往周边大中城市,是我镇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我镇农民以蚕豆为主,在秋播时配置了一些高效多元多熟立体间套作模式,提高了全年种植效益,既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又进一步推动和完善了农业耕作制度。现介绍3种我镇收青蚕豆高效立体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作者针对高扬程灌区的特点,对白银市高扬程灌区节水灌溉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总结了节水灌溉的成效与做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为促进白银市高扬程灌区节水灌溉、加快水利事业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无为县近年来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棉菜间套、瓜菜连作和粮经结合多熟立体高效种植模式,提出了各种多熟模式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与应用关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白银市景泰高扬程灌区对春小麦套大豆4种不同带幅宽度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春小麦套大豆4∶2带型(小麦∶大豆=4行∶2行=50 cm∶50 cm)的混合产量,收益,光、热、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各处理间最优,混合产量达8 930 kg/hm2,收益达31 020元/hm2,可作为白银市景泰县高扬程灌区春小麦套大豆高效农业生产的技术依据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江西赣抚平原灌区典型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9种高效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西红柿 西瓜 白菜、西红柿 西瓜 菜柳、黄瓜 甜瓜 白菜、黄瓜 甜瓜 菜柳等4种模式的净收益分别达到125 018,122 152,114 292和111 278元·hm-2。虽然这些模式所是种植的作物经济效益比较高,但也会造成土壤生态环境恶化。改变传统的稻田种植模式,积极发展稻 菜轮作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宁南半干旱区灌溉农田高效多熟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宁南半干旱区一熟有余、两熟不足的气候条件,在灌溉农田开展了以间作套种为主的高效多熟种植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立体复合种植,能够有效提高农田第一性生产力和土地利用率,增进光、热、水等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农业系统能量产出,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收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5种间作套种模式和2种单作模式的生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各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排序依次为: 马铃薯‖玉米>小麦/玉米>豌豆/玉米>胡麻/甜菜>玉米单作>豌豆/向日葵>小麦单作. 此外,还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合理运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立体种植技术是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不同农作物的特征、特性,在一定的生产周期内,运用各种农艺措施的组合配套,以提高产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目标,建立多种作物共生、多层次结构和多级职能循环利用的综合配套技术。景电灌区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已初步摸索出一些适合于灌区自然条件的优化立体种植模式和相应的栽培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效规模农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特色粮经作物在泰兴市高沙土地区开展了一系列高效种植模式,并取得了比传统的稻麦两熟种植制度更高的经济效益。介绍了主要种植模式的茬口安排和经济效益,分析了模式栽培中的节本增效关键技术,旨在为泰兴市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正> 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乡高家村,是一个人多地少,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精种高产村。该村在立体农业技术开发中,以科技为先导,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认真推广高效立体种植技术,生产水平不断提高。1990年全村580  相似文献   

17.
甘蔗高效种植技术是指以甘蔗(主作物)为主、其他作物(次作物)为辅的立体种植,并将各项高产优质种植技术集成于一体的种植模式。由于甘蔗的高效种植考虑的是以甘蔗作物为主的单位面积内获得最大的所有作物的经济收益的总和,故而既要考虑其主作物甘蔗的增产、增收技术,又要顾及其他次作物与之尽可能获得更大经济收益的共作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8.
白银市地处内陆旱区,年均降水量较低,自产水资源十分缺乏,主要依赖黄河水资源补给。本文主要对目前白银市作物种植比例、灌区需水量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及制度的确定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提供有利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南涧县茶叶工作站、南涧县茶叶科学技术研究所在总结南涧县农村群众在作物种植地边缘种植茶树,实现粮、茶双丰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粮食作物与茶树间作套种种植模式。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证明,该种植模式是一种成功的立体农业模式,它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光、温、水等资源,  相似文献   

20.
广东农业产业化的几个科技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就广东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有可能被忽视的几个重要科技问题,如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键科技问题、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技术体系建立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问题等作深入的探讨。明确提出种植结构调整要充分发挥广东有利的气候资源优势,用现代的食品概念取代传统的粮食概念,打破传统种植制度和种植方式的格局,将高效作物优先安排在高效生产时段种植;认为农业结构调整要以商品性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重点配套农产品商品性生产技术,提出一个改革水稻种植制度的农作物优质高效优化种植制度"123种植模式";提出把稻田种植结构调整与冬春高效作物开发种植作为突破口,真正凸显广东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同时提出要加速研究建立广东大宗特色农产品规格化和标准化技术体系。指出农业产业化是以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一定要按照国际化和商品化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不断引进吸收和综合组装配套形成一系列有利于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生产的农艺技术体系和农业生产机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