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北方土石山区不同草本植物的径流小区进行径流量和侵蚀量的观测,分别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和相同降雨条件下分析三种草本植物径流小区所产生的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汛期不同降雨条件下,三种草本植物的径流小区所产生的径流量和侵蚀量随降雨量增大而增大,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增加幅度大小依次为:自然草地、沙打旺和草木樨;在汛期相同降雨条件下,三种草本植物的径流小区所产生的平均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大小顺序为:自然草地>沙打旺>草木樨,三种草本植物对侵蚀量的影响大于对径流量的影响,三种草本植物的径流小区所产生的径流量和侵蚀量呈良好的Y=AX+B线性关系,侵蚀量随径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径流量的增加,侵蚀量增长率的大小依次为自然草地、沙打旺和草木樨.  相似文献   

2.
北方土石山区不同木本植物的径流小区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方土石山区不同木本植物的径流小区进行土壤物理性状的测定和径流量、侵蚀量的观测,分别在汛期降雨量、不同降雨强度和前期降雨条件下,揭示不同木本植物径流小区所产生的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变化规律,为临朐县乃至相同类型地区的坡面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结果表明: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含水量、土壤饱和贮水量及土壤渗透速度以葛藤林地为最好,其次是桑树、胡枝子、花椒、李树林地,种植花生小区为最差。分析降雨量、降雨强度、前期降雨对灌木径流小区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表明不同灌木林的蓄水、保土效益皆以葛藤林地为最好,其次为桑树、胡枝子、花椒、李树林地,种植花生水土流失最严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2个林地土壤的人工降雨实验,对产流时间、次径流深、次侵蚀模数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探讨了次侵蚀模数与次径流深,次侵蚀模数与林地平均树木根系顺纹抗拉力强度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研究概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 1 0 1篇中外文文献分析表明 :因子对径流侵蚀的影响作用非常复杂 ,不同地区、土壤、地形、植被条件下研究结果可能差别很大。我国侵蚀性降雨标准多在 8~ 1 4mm之间。许多因子与侵蚀、径流的关系存在临界值 ,大于此值后 ,关系发生变化。侵蚀临界坡度多在 2 1 .4~ 45°之间 ,植被临界覆盖率在 40 %~ 60 %之间。在一定条件下 ,径流、侵蚀量与雨量、坡度、坡长呈正相关关系 ,与植被盖度呈负相关关系。死地被物可减少径流量、泥沙量。  相似文献   

5.
森林类型与水土流失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坡地设置径流场、雨量点进行定位实测方法,分析降雨量与林草地表土流失、森林类型与地表径流及土层孔隙性关系,阐明森林和灌草地均有很好的减少表土侵蚀的功能.多层次的植被覆盖和保持良好的地面枯落物层的森林地,只有4.3%以下的降雨量形成地表径流,比单层乔木结构纯林减少以上.多年实测资料表明,减少林地表土侵蚀功能最好的森林类型为乔、灌、草或乔、草加枯落物层结构,其植被垂直投影盖度接近1,各层累加总盖度>1.4.灌草结构坡地也有较好的防止表土侵蚀功能.郁闭度过大单层乔木纯林,地表裸露时功能最差.要减少林草地表土流失,坡地在雨季必须有良好地面覆盖.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东川市山地自然—经济系统垂直结构和各组成要素与径流、土壤侵蚀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依据山地径流侵蚀复合系统布局山地防护林体系。其次,在分析复合系统中以垂直气候带和防护林结构特征为主要标志的各子系统结构规律,以及应采取的组合技术措施基础上,提出以这些子系统作为制定系统技术措施的基本单元。还分析了防护林体系建设过程中,侵蚀系统动态演变的规律,提出时间效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对云南省星云湖区的森林生态环境、径流区的生态状况、生态恢复措施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径流区生态恢复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提出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石漠化土地治理、恢复水土侵蚀严重地段及废弃矿山地段的植被、护岸林建设以及适度控制养殖业等星云湖径流区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草梁生态旅游区水土流失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黄草梁亚高山草甸及天然林内旅游路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没有游人和骡马固定行走的林地和草甸区内未发生土壤侵蚀现象,也未形成水土流失侵蚀沟;各月份累计降雨量、径流深及侵蚀量的大小变化相同,依次为8月份〉9月份〉7月份〉6月份,8月份的径流深和侵蚀量分别为6.6 mm和2.63 t/km2;游客踩踏和骡马的践踏是导致原生植被破坏,形成水土流失侵蚀沟的主要和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降雨因子对小流域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降雨因子和径流因子做多元回归分析,找出影响径流各因子的主要降雨特征。以两典型流域为例,对比了不同形状流域的径流特征,为山区防洪抢险、预测、预报径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径流、侵蚀效应进行长期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产流和侵蚀次数效应为:坡耕地>牧草地>乔木林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径流量和侵蚀量差异较大,其大小次序为:坡耕地>牧草地>乔木林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的减流率和减沙率均在较高的水平,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应;天然草地由于其独特的功能,水土保持效应较好;乔木林地和人工草地除了乔木林地减蚀效应较好外,减流效应较差;坡耕地的累积径流量及侵蚀量最大,而累积减沙率和减流率最低,水土保持效应最差.  相似文献   

11.
梁山慈竹在退耕还林中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小型径流观测场对比观测降雨时间集中的梁山慈竹林和未退耕种植红薯的耕地的17次降雨、10次水土流失过程进行效益对比,分析侵蚀量、径流量与降雨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退耕还梁山慈竹林的穿透降水率为89.14%,茎流率平均为1.57%,林冠截持降水率为9.29%;凋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约为27.54 t.hm-2,相当于水深2.4~3.3 mm,占降水量的14.46%~19.88%;与未退耕地相比,梁山慈竹林的平均径流量比耕地减少24.6%,而耕地侵蚀量约是林地的4.7倍,林地降水的泥沙侵蚀平均减少量达到78.56%。梁山慈竹有较好的水土保持作用,能够明显地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侵蚀。  相似文献   

12.
以子午岭南部的三水河流域为例,选择年径流深度、最大月径流量、侵蚀模数和河流平均含沙量等作为水文过程参数,基于流域降水和各水文参量的变化趋势分析降水变化和森林破碎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利用1976年以来的4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林地面积与水文过程各参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降水和林地面积两种因素的水文过程统计模拟模型.结果表明:1976年以来,由于森林破碎化,尤其是上游连片分布的森林景观斑块化,使流域年径流深度增加了62.85%,侵蚀模数增加了90.76%,最大月径流量和河流平均泥沙含量分别增大了58.36%和63.21%,其中林地面积的减少对年径流深度的贡献率为72.35%,对最大月径流量的贡献率为45.18%,对侵蚀模数和河流泥沙平均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6.73%和79.61%.  相似文献   

13.
废弃铅锌浮选尾矿重金属含量高、持水性差,易发生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造成尾矿流失污染环境。通过尾矿库表面植物栽植固化表层形成植被,封存保护尾矿,防止地表径流和风力侵蚀导致尾矿粉泄漏,造成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从日凡  陈国芝 《沙棘》2005,18(2):26-26
一个流域内,沟壑是集地表径流、连接坡面与河道的通道,小河道是千沟万壑汇集的地方,因此沟壑的治理是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当坡面的治理具有雏型时,就要治理沟壑,使其发挥调节地表径流不集中下泄,减轻河道负担的作用。沟壑既是泥沙运动的通道,又是径流破坏的结果,沟壑的年输沙量占总输沙量的65%,它是小流域冲刷侵蚀的集中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径流小区实验的方法,在李子口小流域设立了6个不同植被类型的径流小区,研究径流小区不同植被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如下:(1)不同植被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可表现为撂荒地小区>农耕地小区>林地小区,降雨对林地的土壤侵蚀弱,林地对当地水土的保持能力强,最适合作为当地水土保持的植物措施。(2)总体上,6个径流小区的降雨量、降雨侵蚀力与地表径流量、径流深、土壤流失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表明降雨对当地土壤侵蚀作用强,需重点防护。研究揭示了研究区降雨与土壤侵蚀的相关性,比较了不同植被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为水土保持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宜昌市不同城市森林类型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组成宜昌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五个主要森林类型的环境生态效益进行初步研究、对比分析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的城市森林类型都有明显的减少地表径流、林冠截留、涵养水源及减少土地侵蚀量等水文效益。2、城市森林对环境小气候有明显改善作用,森林对小气候的改善作用与林分郁闭度、平均树高、林冠层厚度等林分因子密切相关。3、不同森林类型对环烷的生态效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乔、灌、草立体结构的混交林优于树种、结构单一的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17.
径流泥沙影响因子及其尺度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径流和泥沙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水文学界研究的重点。文章分析了降雨、森林植被、地形因素、人类活动、地质和土壤因素对径流和泥沙的影响。阐述了水文学中的尺度分析和尺度转换,提出了不同尺度下影响径流泥沙的主导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天然沙棘林减水减沙效益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百平  阎晋民 《沙棘》1996,9(4):32-36
利用人工降雨机在天然沙棘林内进行百年一遇短历时降雨试验,测得荒坡径流、侵蚀量分别为39 300m~3/km~3和865t/km~2,而郁闭度0.7的沙棘林径流侵蚀量分别比荒坡减少88.67%和99.03%。郁闭度越大,减水减沙效益越显著。当郁闭度>0.5时减水减沙效益迅速提高。在沙棘林减水减沙效益中,林地枯落物层和根系层占主导地位,林冠层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国外森林和水分的关系的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初,我国起步于1949年;森林与径流关系的研究方法大致有大范围的计量分析研究、一个林区或林场的计量调查、小范围的定位观测试验3大类。森林对径流的研究主要有森林对年径流的影响、森林对洪水径流的影响、森林对枯水径流影响等几个方面。今后应加强合作研究,特别是利用网络研究对比不同集水区之间的结果来探讨森林对径流的影响,同时重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分散的地表径流从地表冲走表层土壤的现象称为面蚀,重点讲述了"击溅侵蚀"的概念、危害及应对之策,指出应对击溅侵蚀关乎国家生态安全,政府和企业应承担各自责任,相关研究可为水土保持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