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番茄烟草花叶病毒(TMV)是一种世界性的番茄病害之一,它严重地影响番茄的产量,有的年份甚至绝收。国外在40年代通过远缘杂交,开展了番茄抗TMV的育种工作,并且培育出了一批品质优良的抗TMV番茄杂种一代。我国自1983年以来将番茄抗病育种定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已取得了很大进展,育出10多个抗TMV番茄新品种,现正在培育抗TMV、CMV等多抗性的新品种。据鉴定,其抗病基因为显性,涉及基因三对,即Tm—1、Tm—2、Tm—2~2,经研究认为Tm—2基因抗性比其他二对显著,但它与一个生长缓慢、黄化的隐性基因nv相连锁,并且这种连锁很难打破。受此基因影响植株生长弱、产量低不能直接用于生产。本试验利用携带Tm—2~(nv)基因的番茄优良品种(系)作抗源与其他不带此基因的优良品种(系)作正反交测验,观察杂种一代总产量和早熟性,为选育优良的抗TMV番茄杂种一代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甜(辣)椒导入CMV卫星RNA互补DNA的植株再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甜(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我国主要蔬菜之一,黄瓜花叶病毒(简称CMV)和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常造成甜(辣)椒的严重危害。经过多年的育种实践,人们已经有了较好的抗TMV育种材料。而对CMV,目前还没有可利用的自然抗源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国内外在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进行甜(辣)椒的转化研究已有报道。W.Liu等(1990)获得了抗卡那霉素的芽组织并有GUS基因表达;王玉文等(1991)检测到GUS基因在甜椒子叶上的瞬间表达。本试验试图利用农杆菌导入抗CMV基因(CMV卫星RNA互补DNA),以提高甜(辣)椒的抗CMV能力。  相似文献   

3.
病毒病是京郊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通常年份减产5—10%,流行年份减产20—40%,严重地块达50%以上,对番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番茄病毒病是由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等引起的。主要症状有花叶、条斑、蕨叶、矮化等。据鉴定,春季保护地番茄以TMV为主,春栽露地番茄TMV和CMV并重,夏秋番茄以CMV为主。TMV机械传播,CMV蚜虫(主要是桃蚜)传播,机械也能传播。从病株采收的种子、病根、残枝落叶是TMV的初浸染源。整枝打顶、生长素蘸花、中耕锄草等农事操  相似文献   

4.
以CMV(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为靶标基因,针对CMV 3个常见株系(普通株系、黄化株系和坏死株系)外壳蛋白基因间高度同源序列设计引物,经RT-PCR获得目的序列,构建RNA干涉双元载体(其中目的序列反向重复插入)。以含双元载体的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无菌番茄苗,培育转基因番茄。人工接种CMV验证转基因番茄抗病毒能力,荧光定量PCR分析转基因番茄中外源基因的表达效果。结果表明:RNA干涉转基因番茄呈现不同程度的抗病毒能力;对表现抗病毒能力的转基因番茄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转基因番茄中靶标基因的转录mRNA存在一定程度的降解,且抗病毒能力与降解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番茄作为一种蔬菜作物,在基因工程拓宽种质资源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迄今为止,利用基因工程进行番茄品种特性改良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经获得形式多样的转基因番茄。本文概述了利用基因工程进行番茄品种特性改良的研究现状。 1.转基因抗病毒番茄的研究 Powell和Nelson将TMV外壳蛋白基因转入番茄,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病毒植株。SanderTMV-CP基因和T0MV-CP基因分别导入番茄,获得高抗TMV植株。Whitham等将烟草抗TMV的N基因转入番茄。产生抗性反应,表明与N基因抗性表达有关的因子均存在于番茄中。赵淑珍利用CMV卫星RNA-1…  相似文献   

6.
黄瓜花叶病毒病(CMV)是为害辣(甜)椒的重要病毒,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多。通过综述CMV的株系分化、抗性遗传、分子标记、抗CMV基因工程以及抗CMV育种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和报道,旨在为辣(甜)椒抗CMV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番茄多茸毛性状的遗传行为及其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从美国引入Smoky Mountain品种中分离出具有多茸毛性状的番茄植株,其有明显的避蚜及避白粉虱作用,可达到减少黄瓜花叶病毒侵染的目的。 多茸毛性状是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现有多茸毛株全是杂合体,这可能是控制多茸毛性状的基因有纯合致死作用。为提高多茸毛番茄的综合抗病毒能力,将TMV抗病基因转入其中,已获得对TMV,CMV兼抗能力强,经济性状好的品系。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R3a、R1和RB在番茄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疫病由疫霉菌( Phytophthora infestans) 引起, 主要侵染番茄和马铃薯等茄科作物,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马铃薯已有5个抗晚疫病基因被克隆。为了研究已克隆的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是否在番茄中起作用, 将马铃薯的抗晚疫病基因R3a、R1和RB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分别导入番茄品种Moneymaker中。筛选得到的再生植株经PCR检测结果表明, 目的基因已整合入番茄基因组; 转基因番茄离体叶片接种验证结果表明, 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株8914829 (即小种0) , 转基因番茄产生了抗病的过敏反应(HR反应) 。为了验证转基因番茄是否对番茄晚疫病菌株产生抗性, 用番茄晚疫病的主流小种和强致病力菌株共5个菌株接种转基因番茄植株, 结果表明转R3a和R1 基因的番茄对部分番茄晚疫病菌株能够产生抗性, RB转基因植株叶片对5个番茄晚疫病菌株均产生抗性。该研究为番茄抗晚疫病的基因工程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番茄CMV抗性育种主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洋  汤青林  宋明 《西南园艺》2005,33(Z1):79-81
CMV是我国番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本文通过对番茄CMV的病原,抗源,抗性遗传进行总结,系统论述了我国在番茄抗CMV传统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和分子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类番茄茄(Solanum lycopersicoides)高抗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通过4次独立试验,对来自类番茄茄LA2951的渐渗系(Introgression Line,IL)采用摩擦接种法,人工接种CMV亚组Ⅱ进行了筛选,定位了8个抗CMV的QTL,它们分别位于番茄第2、7、8、9、10、11和12染色体上,均可显著降低植株的病情指数,与前人已鉴定的来自多毛番茄(S. habrochaites)LA1777和智利番茄(S. chilense)LA0458的抗CMV位点不同位,为抗CMV新位点。通过对抗CMV的IL初步分析发现,这些IL包含的QTL呈现不完全显性遗传效应,QTL聚合为完全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蔬菜》2012,(3):56-57
★金棚10号番茄早熟,无限生长类型,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同时还抗番茄花叶病毒(ToMV),中抗黄瓜花叶病毒(CMV),抗枯萎病和叶霉病,晚疫病、灰霉病发病率低;幼果无绿肩,成熟果粉红色,果实表面光滑发亮,果脐小,畸形果、裂果较少。  相似文献   

12.
与辣椒抗CMV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辣椒(Capsicum annuum)种内进行抗CMV QTL分析.从感病品种Maor与抗病品种Perennial杂交获得180个F3.在美国和以色列的三个试验中用两个病毒株系接种.大部分RFLP和AFIP标记被用作构建遗传图谱,区间分析被用作QTL检测.有4个QTL与抗CMV显著相关.检测到了两个标记对CMV抗性的双基因互作,没有检测到单基因效用.3个试验中检测到控制表现型变异(cmy11.1)的QTL,其变异最大百分比为16%~33%,该QTL与双基因互作有关.这个QTL与L位点连锁,并证实该QTL与抗TMV有关.在Perennial上早期非常有趣的观察到抗CMV感TMV的现象.来自于不相关的种群的一个高世代的回交育种株系3990,被选择用来分析对CMV的抗性,标记覆盖整个基因组,检测到来自Perennial的基因渗人.这些基因渗入的区域中包括4个与抗CMV相关的QTL.在两个基因区域的标记被鉴定与抗CMV的QTL相关.同时也与控制果实重量的QTL相关,另外的育种观察也证实对CMV的抗性来源于Perennial和小果型品种.  相似文献   

13.
国家生物工程中心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率先获得了世界首例转多基因高抗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X病毒(PXV)和抗斑枯病、晚疫病二种真菌的番茄植株,培育出了DRD8012、DRD8013、DRD8018早、中、晚熟多抗番茄新品种。通过在病毒易发区多由试种示范表明,该多抗番茄不但抗病毒抗真菌效果突出,而且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有关部门的专家们认为“这是我国番茄育种史上的重大新突破”。目前通过了国家级技术鉴定。 一、工程番茄的抗病性 TMV、CMV、PXV和致使番茄患斑枯病、晚疾病的二种真菌是番茄栽培的大害。其中CMV病毒为害尤烈,被称为“植物癌症”,对800多种农作物都有极大危害。农药等常规防治手段对它根本不起作用,人类目前也尚未找到一株能天然带有抗病毒特性的植株。国际上许多研究机构都在着力采用“转基因技术”以期获得生产上的多种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番茄黄瓜花叶病毒血清组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兰香  杨翠荣 《园艺学报》2000,27(6):418-422
来自我国番茄主产区的 58个黄瓜花叶病毒 (CMV)分离物包含有轻花叶株系、重花叶株系、坏死株系和黄化株系。用分别代表CMV亚组Ⅰ和CMV亚组Ⅱ的两个标准毒株CMV -D和CMV -S的抗血清进行DAS -ELISA鉴定 ,有 56个CMV分离物与CMV -D的抗血清起强烈的阳性反应 ,划归为CMV亚组Ⅰ ,占CMV分离物总数的 96.6% ;有两个CMV分离物与CMV -S的抗血清起强烈的阳性反应 ,划归为CMV亚组Ⅱ ,占CMV分离物总数的 3.4 % ,这是首次从侵染我国番茄CMV中鉴定出属于CMV亚组Ⅱ的分离物。属于CMV亚组Ⅱ的两个分离物 (GD - 14和HN - 11)均为黄化株系。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同时检测番茄抗根结线虫基因(Mi) 和抗叶霉病基因(Cf5) 的Mutiplex-CAPS技术,并利用该技术检测了12份番茄材料含有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6.
中杂101番茄是以002—64为母本,以002—69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植株无限生长,节间长,长势强,中早熟。幼果有绿果肩,成熟果粉红色,单果质量200g左右,果皮厚,较耐运输;高抗叶霉病和ToMV,抗黄萎病和CMV,中抗南方根结线虫。适于日光温室和早春大棚等保护地栽培,一般每667m^2产量7000kg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一) 一个优良的番茄品种,首先要高产,而高产的基础是抗病,尤其是抗病毒病。根据有关文献记载,抗TMV基因来自野生番茄秘鲁,醋栗和多毛。这些野生番茄与栽培番茄多次回交,育成各种抗TMV番茄品种。秘鲁番茄对TMV具有生理抗性,醋栗番茄可延缓病毒病感染,多毛番茄因茎叶有浓密的茸毛,可避免病毒传播者蚜虫的接触。因此,都可作为杭TMV的育种材料,或作为引入抗病基因材料进行转育。  相似文献   

18.
利用抗TMV病毒矮粉T(原代号为5019)和早熟品质好76-60-2-5作为亲本,1988年育成新的中早熟番茄一代杂种—东农704。该一代杂种具有早熟、优质、丰产、抗TMV耐CMV、商品性好等优良特性。从播种到始收期为116天,一般亩产可达4000—5000公斤,比强力米寿高达21.27%—29.15%。它不仅适宜露地矮架栽培,且适合保护地大棚温室等倒茬栽培,是一个颇受专业户和市场欢迎的比较理想品种,现在北方地区开始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芦丽亚  杨宁  赵凌侠 《园艺学报》2009,36(6):911-922
 叶霉菌(Cladosporium fulvum) 是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 叶霉病致病真菌, 严重地威胁着番茄生产; 二者互作遵循“基因对基因”假说, 是目前研究植物与病原菌互作模式系统。本文简要地回顾了番茄叶霉菌和抗性基因(Cf) 研究历史; 概述了叶霉菌侵染特征、效应因子的类型、功能和特性; 对番茄Cf基因的类型、定位、进化、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特别是对Cf/Avr互作的分子机制、信号转导和抗性基因自激活等最新研究成果加以重点阐述; 同时, 对今后番茄抗叶霉病研究所面临问题、研究热点和解决策略进行了讨论。以期为番茄抗叶霉病或植物抗真菌病研究提供一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20.
1991年~1995年5月下旬~6月上旬,我们对上海近郊11个乡、镇的春番茄主要产区,进行病毒病调查,在露地和保护地分别采集病样,用酶联法(ELISA)测定番茄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以及马铃薯X病毒(PVX)的侵染程度.结果如下:一、田间调查根据病害调查结果,露地番茄病毒病的危害症状,主要是条斑型和蕨叶型,田间感病较重,轻者达30%~50%,重者可达100%,果实失去食用价值.保护地番茄病毒病感病较少,而且以花叶型为主,其次是蕨叶型,个别地区有少量条斑型,发病率仅10%~20%,被调查的栽培品种,均含有Tm-2~(nv)的一代杂种.二、捡测结果检测结果(表1)表明,危害露地番茄病毒病的毒源主要是TMV、CMV复合侵染(40.6%)和CMV侵染(37.7%),而TMV侵染仅9.9%.由于露地番茄病毒病严重,保护地番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为此,我们又检测保护地番茄病毒病的主要毒源种类.1991年以TMV侵染为主(46.1%),其次是TMV、CMV复合侵染(38.3%),CMV侵染仅为7.8%,而1995年,以TMV、CMV复合侵染(46.3%)居首位,其次是CMV侵染(39.0%),而TMV侵染(4.9%)下降(见表 2).上海市近郊番茄病毒病主要毒源除TMV、CMV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