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芦蔓  吕伟增  雷薇  梁雨欢  卢洋  陈军营 《作物学报》2018,44(11):1733-1742
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 采用高温(45°C)高湿(100%相对湿度)对玉米种子进行人工老化处理, 并用转录组技术, 研究植物HSP20基因对种子人工老化处理的响应, 旨在为揭示种子衰老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 种子活力和种胚内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表现下降趋势; 过氧化氢含量在老化第3天达到最大值, 随后下降; 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 转录组检测表明, 种子老化过程中差异显著的HSP20基因有25个, 这些基因编码的HSP20蛋白主要被定位在细胞核、线粒体、以及叶绿体上, 其序列中均含有ACD保守序列(RVDWRETPDAHEIVVDVP GMRREDLRIEVEDNRVLRVSGERRRAEERKGDH WHREERSYGRFWRRFRLPENADLDSVAASLDSGVL TVRFRK)。该序列中含有较多的Arg (11.2%)、Lys (7.2%)、Pro (4.2%)、Thr (3.9%)等氨基酸, 老化过程中积累的ROS可能氧化这些氨基酸, 导致HSP20结构破坏、功能丧失。利用qRT-PCR技术对挑选的编码细胞质、叶绿体和线粒体HSP20的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显示, 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 2个编码细胞质HSP20的基因上调表达, 另外两个编码叶绿体和线粒体HSP20基因的表达量在老化第3天达最大值, 随后下降。推测HSP20基因对种子老化有重要作用, HSP20蛋白的ACD结构域中Arg、Lys等氨基酸的靶向氧化可能是种子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有了好的种子方能获得好的产量。本文通过对常规水稻品种间自然异交率的研究,分析了常规水稻种子在生产和繁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生物学混杂强度,并提出了目前在生产中及种子繁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种子老化及活力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种子是一种重要的物质生产资料,对农牧业的生产发展以及种质资源的保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种子老化生理变化及提高种子活力的方法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主要概述了种子老化的现象,从种子萌发情况和种苗生长状况、酶活性、呼吸和能量系统、贮藏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合成能力、细胞结构及膜透性、有毒有害物质积累等方面阐述了种子老化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分析比较了引发技术处理、干湿处理、营养元素处理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等修复和提高种子活力的措施,并对种子活力与老化生理机理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种子老化是影响种子安全生产和储藏的重要因素,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影响种子活力中最具威胁性的因素之一。选育耐老化品种是防治种子老化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对国内外农作物种子老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总结了近五年来农作物耐老化种质资源的鉴定、耐老化基因的挖掘以及农作物耐老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并对目前尚需解决的问题及应用前景提出了进一步展望,为今后开展作物种子老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选育高活力新品种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作物高产、多抗、优质的内在因素,农业生产不论采用何种先进工具或现代化技术,都必须通过种子才能发挥增产增收作用,因此,良种繁育在农业生产中起决定性作用。良种繁育是新品种选育的继续和发展;是种子产业化健康发展的保证;是种子规模经营的基础;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是现代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载体。本人结合多年来从事良原种繁殖工作的体会,针对湟中县良原种繁殖的现状、问题及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达到加速老化种子的目的,把小麦种子浸泡在58℃±1℃水中不同时间长度。应用这种方法获得大量不同生活力的原种,其老化的种子发芽特性与自然老化种子的发芽特性是类似的,在短期持续处理内完成老化方法的优点,超过其它加速老化的方法。因为在制备供生物化学研究的老化种子样品时,所花费的时间缩短到最少,从而减少了老化处理期间种子表面微生物的繁殖时间。并且在后来的发芽过程中间,经热水老化的种子表面比对照种子表面表现出更少的微生物感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植冠种子库结合粘液繁殖体对典型沙生植物乌丹蒿在种群繁衍过程中适应沙丘流动性的生态功能,笔者总结了以往对乌丹蒿植冠种子库和粘液繁殖体特性的研究,分析了乌丹蒿的植冠种子库延迟脱落种子特性、对种子库、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调节作用、粘液繁殖体的粘液促进种子抗远距离传播能力及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乌丹蒿同时通过植冠种子库和粘液繁殖体来保证母株周围种子的持续供应和幼苗的集群形成。植冠种子库和粘液繁殖体通过调节繁殖体传播、种子库格局、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来减缓风蚀沙埋、季节性干旱对种子供应和幼苗生成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沙生植物补员和定居的成功率。2种机制在乌丹蒿种群繁衍过程中的作用对揭示沙生植物的适应机制、恢复沙丘植被和保护沙丘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人工草地建设、退化草地改良和植被恢复等牧草生产和生态环境改良过程中,牧草种子是十分重要的物质基础,其质量优劣对草地建植和牧草生产具有直接影响。主要针对牧草种子老化生理和修复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种子老化现象,分析了老化所引起的各种牧草种子生理变化,并对修复和提升牧草种子活力提出了具体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蓝萼香茶菜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刘菲 《种子》2012,31(4):27-30
研究了蓝萼香茶菜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种子各项发芽指标逐渐降低,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老化种子内保护酶(CAT、POD、SOD)活性降低;种子内贮藏物质(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也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蓝萼香茶菜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降低可能是由于细胞膜系统受损和有毒物质积累所致。本研究可为蓝萼香茶菜种子的合理贮藏及生产上种子活力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PRLR基因多态性与动物繁殖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催乳素受体是属于细胞分裂素受体家族的一个成员,对动物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催乳素广泛的生理作用必须通过催乳素受体介导才能发挥。研究PRLR基因功能区的突变对其蛋白功能的影响,以及对哺乳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在生产中探讨PRLR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从而达到提高动物的生产水平,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植物PPR蛋白家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PR(pentatricopeptide repeat)是一种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域,具有该结构域的蛋白质家族是植物最大的蛋白家族之一,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广泛而且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部分PPR蛋白N端具有线粒体或叶绿体定位序列,是研究植物核质互作的理想模型。本文从结构特征、亚细胞定位、组织结构和表达特点等方面总结了PPR蛋白的主要特征,归纳了其在叶绿体和线粒体RNA加工、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胚胎发育等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家族进化关系,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不同引发剂处理对西瓜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摘 要:西瓜种子在自然贮藏过程中存在生活力和活力下降的问题,提高西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对西瓜种子生产、贮存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自然老化的西瓜种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硝酸钙、赤霉素预浸种处理,研究其对老化西瓜种子萌发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老化西瓜种子活力,以10mmol/L的Ca(NO3)2处理促进萌发的效果最为明显;不同处理均能明显降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及种子中丙二醛含量,以水杨酸的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植物病原体中自噬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大分子物质降解过程。研究表明自噬在病原体侵染中起重要作用,自噬缺失导致病原体形态异常,包括分生孢子形成和发育,有性繁殖及附孢形成和膨压产生等,同时侵染力降低,且不同病原体自噬类型不同。本研究归纳了自噬在稻瘟病菌、炭疽病菌、禾谷镰孢菌等植物病原体中的作用,分析了自噬缺失与侵染缺陷之间的关系,推测自噬的缺失导致了营养循环失衡,影响病菌的生理,进而导致侵染异常。今后的研究可侧重于病原体自噬的分子机制、线粒体自噬以及自噬在病原体与宿主互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茶树种子繁殖与幼苗优化培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种子繁殖的研究是茶叶优质新品种选育的关键环节,优质幼苗培育是茶叶栽培生产中的第一步.研究解决茶树种子的化学成分、生理生化特征、种子休眠与成熟、种子活力与发芽、茶叶优质幼苗培育技术等对于茶产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本研究从茶树种子繁殖的生物学、遗传学等角度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人工植物种子、种子引发等新技术在茶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并对我国茶产业发展中种子繁殖优势利用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随着种子体制的不断理顺和种子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山丹县种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种子生产经营初具规模,种子市场管理逐步规范,高产优质品种不断涌现,种子生产及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不断提高,在该县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种子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与现代种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希望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总结经验,寻找差距,以促进山丹县种子产业义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辣椒种子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研究了辣椒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种子各项发芽指标逐渐降低,电导率逐渐升高,并且电导率的变化与发芽率有较好的一致性。另外,老化种子内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降低,而脱氢酶活性在不同老化程度种子内无明显差异。由此说明辣椒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降低可能是由于细胞膜系统受损和有毒物质积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萌发过程中种子贮藏物质的动员和变化规律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佳铭  李曼莉 《种子》2021,(1):56-62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命的开端,此过程需要多种贮藏物质的动员来提供营养及能量,贮藏物质对种子萌发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种子萌发所需主要贮藏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磷)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动员情况和代谢变化规律,并与经劣变(老化)后的种子进行比较,从贮藏物质角度解析劣变对种子萌发和活力的影响,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相关结果对于从多角度全面解析和研究种子萌发和劣变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颖  毛培胜 《种子》2013,32(1):48-52
牧草种子作为人工草地建设、退化草地改良以及植被恢复等牧草生产和生态环境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质量状况是关系到草地建植和牧草生产成败的首要因素。种子活力与老化生理的研究一直是种子科学关注的热点与难点的问题。通过对种子老化现象概述,分别从酶活性、贮藏物质、细胞膜完整性、合成能力、内源激素及有毒物质等方面就牧草种子老化的生理变化进行了分析阐述。围绕化学药剂处理、渗透调节、超干处理、吸湿-回干处理等修复和提高牧草种子活力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另外,根据牧草种子老化生理和修复研究的发展和现状,提出未来牧草种子活力与老化生理机制的研究趋势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麦仙翁种子为材料,研究人工老化过程中不同环境因素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目的是在种子保存过程中延缓种子老化现象的发生。通过对不同保存环境下不同老化时间的种子发芽率、平均萌发时间、萌发种子正常率、幼苗根长和茎长等种子和幼苗活力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氧环境能够显著提高老化种子活力,老化4 d的种子发芽率(61.7%),萌发种子正常率(81%),幼苗根长(2.1 cm)和茎长(2.0 cm)均明显高于对照环境;控湿环境(60%RH)在种子活力方面与无氧环境类似,但是幼苗活力方面与对照环境类似,远低于无氧环境;无氧控湿环境在老化种子活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叠加效应,可提高老化种子活力,但是对幼苗活力影响效果不及无氧环境。综上所述,无氧环境可以有效减缓种子老化的发生,本研究对于植物种子保存环境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稻种子耐贮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种子的耐贮性是关系到粮食贮藏安全和用种安全的重要性状,也是目前从事种子科学研究的学者和种子企业重点关注的性状之一.耐贮性强的水稻种子经过长时间的贮藏仍然具有较高的种子活力,可以更好地解决粮食贮藏和用种安全问题.本综述介绍了种子贮藏过程中发生老化劣变的原因,论述了贮存期间种子内部的生理生化机制与分子损伤机制,归纳了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