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进入 90年代后 ,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四川、湖南、安徽、湖北等省的杂交棉种植面积正逐步超过常规棉。由于杂交棉目前普遍采用人工制种及生产上只利用 F1和 F2代等特殊性 ,传统的良种繁育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杂交棉的良种生产需要了。只有根据杂交棉的特性 ,建立适合当地实际条件的良种繁育体系 ,才能充分发挥杂交棉的杂种优势 ,防止杂种优势退化 ,节约杂交棉良种生产的成本。本文根据杂交棉皖棉 1 3号在安徽省的推广实践 ,探寻适合杂交棉的良种生产方法。皖棉 1 3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强优势杂交棉新组合。该…  相似文献   

2.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棉花产量、改进棉花纤维品质、增强品种抗逆性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抗虫杂交棉的推广应用,不仅减轻了长期以来棉铃虫对棉花生产的危害,而且极大地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棉农收入。为了充分发挥抗虫杂交棉的优势,作者结合江汉平原生产实际情况,提出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应采取的十措施,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育种作为一种棉花育种途径,现在已被大多数育种者作为主要手段之一.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棉花杂交优势的利用,日益被群众接受,在生产中得到了实际意义上的可行.尤其是目前,杂交棉适应了我国现阶段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利于实现套作的高产、高效.也正因为杂交棉的杂种优势明显,单株优势强,相应地也应有新的配套栽培技术和模式.  相似文献   

4.
四川将转基因技术与棉花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抗病育种等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将转基因抗虫与优质、抗病、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创制转基因骨干核不育系,利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核不育二级法"生产优质抗病虫高产核不育杂交棉种子,制种程序简化,省工省时,种子的生产成本低,与人工去雄杂交棉相比,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加强更加简化的核不育杂交棉制种生产方法和规模化生产,是转基因核不育杂交棉产业化应用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四川转基因核不育杂交棉的研究与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棉花转基因技术与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及抗病育种等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将转基因抗虫与优质、抗病、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创制转基因骨干核不育系,利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核不育二级法”生产优质抗病虫高产核不育杂交棉种子,制种程序简化,省工省时,种子的生产成本低,与人工去雄杂交棉相比,具有较强的产业发展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生产上主要采用人工去雄授粉法生产杂交棉种子,这种低效、高成本的制种手段严重地阻碍了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配套系统,通过蜜蜂等媒介传粉进行棉花杂种种子的生产,可省去人工去雄和授粉,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价值。20世纪70年代美国育成具有哈克尼西棉细胞质的雄性不育系“DES-HAMS277”,但由于其恢复系“DES-HAF277”的恢复力不够强,故一直未能在生产上应用。因此,扩大寻找恢复源,选育农艺综合性状好、产量水平高的优良恢复系,是加快三系杂交棉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我们选育了…  相似文献   

7.
提高杂交棉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技术张超胡吉远李长生(四川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641400)农作物的杂种优势已被广泛利用。棉花的杂种优势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较快,杂交棉的推广面积也较大。四川是利用核不育系作母本配制棉花杂种研究最多的省份之一,经过二十...  相似文献   

8.
棉花杂种优势预测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亲本选择和组合配制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优势的大小及杂交棉的利用和推广。为了减少选择亲本和配制组合的盲目性,找出一些预测杂种优势的指标和依据是十分重要的。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复杂现象,它牵涉到基因之间,核质之间,细胞内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棉区杂交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交棉在产量、品质、抗逆性、适应性等方面优于常规棉品种,种植杂交棉是大幅度提高棉花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由于杂交棉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严重滞后于品种的发展,杂交棉生产中还存在一系列栽培技术问题,制约了杂交棉杂种优势的发挥和产量的提高。现提供规范化的长江流域杂交棉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湘杂棉1号推广应用的技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杂棉1号推广应用的技术关键杨芳荃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415101湖南是杂交水稻的发祥地,在杂种优势利用上受益非浅。杂交棉一问世,立即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棉农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这不能不说是湖南推广应用杂交棉优势之一;优势之二是湖南的秋季热量资源得天...  相似文献   

11.
棕絮棉1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3个亲本配制的6个杂交组合。研究了棕絮棉的生育期、株高、果技数、总果节数、木技数、木技铃、总铃数、单铃重、衣分、亩籽棉、株皮棉、2.5%跨长、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等18个性状的中索优势、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并据此初步选育出产量、纤维品质较为优良的杂种棉一个。  相似文献   

12.
大豆雄性不育遗传及基因工程创造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雄性不育的研究对于杂种优势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大豆雄性不育的遗传及利用基因工程创造大豆雄性不育的可能途径,并对其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吴权明 《玉米科学》2014,22(3):19-23
玉米杂交种的培育过程是杂种优势模式的发展过程,也是杂种优势群的变化过程,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美国杂种优势群的发展与演变出发,分析瑞德黄马牙(Reid Yellow Dent)和衣阿华坚秆综合种(BSSS)的起源和历史地位以及衣阿华瑞德黄马牙(Iodent Reid)在美国玉米育种中的历史变迁,认为衣阿华坚秆综合种属瑞德黄马牙种质,衣阿华瑞德黄马牙虽在起源和遗传构成上也均属于瑞德黄马牙,但其杂种优势群已经属于Non-BSSS,与衣阿华坚秆综合种(BSSS)形成两个相对应的杂种优势群,成功培育出一系列商业杂交种。因此应将美国玉米种质中的BSSS与Reid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几年湖南省棉花育种情况的总结,介绍了湖南棉花生产应用的历史成就和巨大影响,分析了当前棉花育种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湖南省棉花育种须以种质资源创新与评价、棉花分子育种、常规棉品种选育、适合轻简化品种选育、杂种优势技术,抗病性研究与新材料创制及应用为主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5.
DNA分子标记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DNA分子标记在作物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杂种优势预测、杂交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和杂种优势群划分、杂种优势相关基因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大葱的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大葱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大葱一代杂交种在产量、抗性方面均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作为异花授粉作物大葱在一代杂交种制种过程中因亲本不育系回交多代,生活力弱,花球小等原因,制种产量较低。为进一步应用杂种优势及降低制种成本,利用100%雄性不育单交种开展大葱三交种的研究工作,为大葱三交种高产制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我国杂交稻产量的重要途径。本文简述了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现状,浅析了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面临的难点以及解决对策,总结了现阶段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方法,并结合生产和育种实际,对进一步开展有关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Combining ability and heterosis were studied in a 6 × 6 diallel cross to see the nature of gene action in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during 2002 to 2004. Analysis of variance revealed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all the F1 and F2 hybrid means and their respective six parental values for all the traits examined. In both generations, the mean squares due to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GCA) and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SCA) were also highly significant. SCA genetic variances were greater than GCA and more important for the traits, i.e. boll weight, boll number and seed cotton yield per plant, showing the predominance of non-additive gene action. Lint % in both generations and boll weight in F2s only were controlled by additive type of gene action due to maximum GCA variances. Cultivar CIM-1100 was found to be the best general combiner and its utilization produced valuable hybrids with desirable SCA in both generations. F1 and F2 hybrids, viz., CIM-1100 × CRIS-9, CIM-1100 × FH-682, CIM-1100 × BH-36 and CIM-109 × CIM-1100 as high × low and low × high parents performed well in SCA determination, outstanding mean performance and heterosis. Better SCA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useful heterosis were more pronounced for yield traits. In F1 hybrids, maximum heterosis was observed for seed cotton yield followed by boll number, boll weight and lint %. The heterosis over better parent was +3.13 to +65.63% for bolls per plant, +0.75 to +24.40% for boll weight, +0.82 to +115.22% for seed cotton yield and +0.27 to +3.88% for lint %. Involvement of CIM-1100 in most of the F1 and F2 hybrids resulted in the synthesis of superior genotypes for most of the traits studied. Inbreeding depression was elevated in good performing hybrids and was the highest for seed cotton yield. Highest yielding F1 hybrids yielded lesser in the subsequent generation due to over-dominance and inbreeding depression, whereas moderate yielding F1 hybrids were found more stable even passing through process of segregation due to additive gene action. The combined performance of F1 and F2 hybrids could be a good indicator to identify the most promising populations to be utilized either as F2 hybrids or as a resource population for further selection.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产量及有关性状、抗逆性和品质性状等杂种优势及其遗传特性、生理生化基础等进行了研究。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育成了40多个强优势双低油菜杂交种,其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河南省在2003-2016年平均单产为2288.6kg/hm2,比1978 -2000年的平均单产提高50%,比全国同期平均单产高23.58%。今后河南省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方面,重点是选育和推广高含油量、抗倒伏、抗裂角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强优势杂交油菜品种,同时加强抗根肿病的防控和抗病品种选育,充分挖掘油菜在菜用、肥用、饲用、蜜用和观赏等多功能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抗条锈温光敏核不育小麦MTS-1的选育及利用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改良温光敏核不育小麦C49S对条锈病的抗性,以贵农21为抗锈亲本进行杂交,经过数代选择,培育出了抗条锈温光敏核不育小麦MTS-1。经套袋和花粉育性观察,2000年10月20日前播种的套袋结实率为0,2001年10月20日前播种的花粉育性为0,说明MTS-1不育特性稳定,适应性强。对MTS-1及其所配组合的抗条锈性及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TS-1对当前条锈病小种免疫,抗锈性遗传力强;杂种F1抗条锈性大多较好,杂种F1代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