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洲坚果花粉保存及生活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研究澳洲坚果花粉最佳保存方法,为人工授粉提高产量及杂交育种亲本组合提供理论依据,以澳洲坚果品种D的花粉为材料,采用自然干燥,干燥皿干燥,40 ℃烘箱干燥3种干燥方式,分别干燥2 h,6 h,10 h,24 h,并在低温(4 ℃)条件下保存5 d、10 d、15 d、20 d、25 d、30 d,以琼脂培养法测定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自然干燥和干燥皿干燥方式下花粉萌发率差异不显著,但两者均极显著高于40 ℃烘箱干燥方式下的花粉萌发率;自然干燥下4个干燥时间在保存了20 d内的花粉萌发力均能用于人工授粉;干燥皿干燥2 h、6 h保存20 d内的花粉萌发率均在15%以上,可以在生产中应用;40 ℃烘箱干燥方式处理下,所有干燥时间和保存时间的花粉萌发力均在15%以下,对于人工授粉没有价值;在低温(4 ℃)保存下,澳洲坚果花粉萌发率以自然干燥方式下干燥2 h保存5 d最佳,为42.24%;但是综合考虑外界环境调控的容易程度,在生产中选择干燥皿干燥方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根据竹笋热泵单因素干燥试验研究,研制了分时段自动控制竹笋干燥过程参数的热泵干燥设备,干燥温度为35~70℃,相对湿度为10%~90%,除湿能力为50 kg/h (温度50℃,相对湿度50%);实际应用表明,装载量为1 500~1 800 kg时,干燥周期为36~38 h,除湿能力为45~65 kg/h,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干燥能耗与燃料热风干燥相比降低了50%以上,品质良好,设备适用于对干燥品质要求较高的果蔬批量加工生产。  相似文献   

3.
柿饼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采用LH-1型烘房生产柿饼的加工工艺。柿饼的适宜加工工艺为:第1阶段烘制温度为35℃~40℃,烘制时间24h左右;第2阶段烘制温度为55℃—60℃,烘制时间12h左右,至柿子的水分含量降到45%左右为止;第3阶段为干燥完成阶段,烘制时间6h左右,烘制温度自然下降至40℃~45℃,然后维持该温度至烘制结束。柿饼的干燥程度以柿子水分含量为38%—42%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4.
探讨产地不同初加工方法对黔产何首乌品质成分和加工效率两方面的影响,为何首乌基地加工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采用恒温烘干(40、50、60、70、80、90、100℃)和变温烘干(40-60-80℃、40-70-100℃、50-60-70℃、50-70-90℃、60-70-80℃、60-80-100℃、70-80-90℃和80-90-100℃)共15种温控干燥方式加工何首乌,对加工品的水分、总灰分、二苯乙烯苷含量、结合蒽醌含量等品质成分指标和加工时间、折干率等效率指标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品质成分和加工效率两方面的因素,50-60-70℃温控干燥方式的综合关联度最高,达到了0.812 9,总体上采用分段变温的方法优于采用恒温烘干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开发提升紫斑牡丹市场价值,研究紫斑牡丹全花茶制作工艺。通过清理、护型、干燥等方法对紫斑牡丹全花进行加工,研究了烘干、微波干燥以及真空冷冻干燥方法对紫斑牡丹全花的干燥效果,从紫斑牡丹全花的色泽、形态、气味比较不同制作工艺,并测定最佳工艺下紫斑牡丹全花茶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选择初花期的紫斑牡丹全花,以纸杯护型的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进行干燥,以程序为冷冻阶段-40℃,9.25 h→-30℃,3 h→-20℃,2 h→-10℃,1.5 h,升华干燥阶段0℃,2.5 h→5℃,2.5 h→10℃,2 h→15℃,2 h→20℃,2 h→30℃,2 h→35℃,2 h→40℃,5 h制得的全花茶效果最佳,其全花色泽靓丽、形态挺立,花茶口感醇正、感官评价高,营养成分丰富,其中可溶性蛋白、总酚、总黄酮、VC及亚麻酸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干燥工艺制作的牡丹花茶。  相似文献   

6.
以新鲜胡萝卜为原料,制作低糖果味胡萝卜果脯。在传统生产工艺中增加了缓冻预处理工序,果脯加工工艺的优化结果为:在-18℃下冻结6h,不仅能较好地促进渗糖,而且口感较佳;渗糖液添加组分为:25%的蔗糖,25%的淀粉糖浆,0.4%的柠檬酸,1.2%的鲜橘皮和0.4%的明胶;采用60~65℃恒温鼓风干燥6~7h,以1.0%的海藻酸钠胶体浸泡1min后继续干燥1~2h,制得成品的色、香、味、形俱佳。  相似文献   

7.
为探查药用植物假马鞭(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种子破除休眠的贮藏方法以及萌发的最佳温度条件,将假马鞭种子分别进行30天的室温干燥贮藏、15℃湿润贮藏、4℃低温层积和0℃冰冻贮藏后,测定其萌发率;种子在6个温度梯度(15、20、25、30、35、40℃)、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下培养,观测其萌发率和萌发进程。结果表明:假马鞭种子具有较高活性(92%),初始萌发率为10%~49.3%;经过室温干燥贮藏、15℃、4℃湿润贮藏的种子,在变温(25℃/15℃)培养下其萌发率分别达到55.3%、70%和56.7%,经0℃冰冻贮藏后萌发率降低至9.3%;假马鞭种子对6种培养温度显示出不同的响应,在30℃和35℃培养下,萌发开始时间较早(1~7天),累积萌发率不足20%;在20℃和25℃培养下,萌发开始时间较晚(7~11天),累积萌发率分别达到72.7%和56%。假马鞭种子具有中度生理休眠,经过室内干燥贮藏、15℃湿润贮藏和4℃层积可以破除种子部分休眠,获得较高萌发率,种子达到最高萌发率(70%)的最佳贮藏条件是15℃湿润贮藏、变温培养(25℃/15℃);未经贮藏处理的种子达到最高萌发率(72.7%)的培养温度是20℃。  相似文献   

8.
马鬃岭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金寨县马鬃岭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选取56个样点采集土样,分析该区域森林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海拔高度、季节的变化而变化。0~20 cm土层有机碳碳平均含量为3.07%,变幅0.94%~15.67%;30~40 cm平均含量为1.98%,变幅0.17%~8.54%;50~60 cm平均含量为1.68%,变幅0.46%~7.81%。有机碳含量随海拔高度升高有增加的趋势,高海拔处有机碳含量稳定,低海拔处变化大,这是由于人类活动影响造成。有机碳含量季节变化显著,秋季含量高于春季,表层季节变化比深层显著。该林区0~20 cm土层碳蓄积量为(8.28~8.31)×105 t,30~40 cm土层碳蓄积量为(5.46~5.73)×105 t,50~60 cm土层碳蓄积量为(4.68~5.33)×105 t。  相似文献   

9.
牛初乳液态奶和牛初乳粉的加工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乳品厂工作的实践经验,探讨牛初乳液态奶和牛初乳粉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牛初乳的加工工艺与常乳大体相同,只是由于牛初乳的热稳定性差,其杀菌、干燥、浓缩等工艺条件与常乳不同。通常条件下,牛初乳的杀菌温度为60℃,时间为30min,也可以用辐照等高科技技术手段杀菌,辐照杀菌采用~(60)Co,剂量≤8.4kGy;真空浓缩压力>81kPa,温度≤60℃,浓缩后的奶液干物质含量达到40%~60%;干燥可以采用冷冻真空干燥或低温真空喷雾干燥法,前者用小于规模干燥,真空度为0.3~0.8MPa,料液受热温度<65℃,热蒸汽温度控制在70~75℃。  相似文献   

10.
王桔红  王旭  陈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4):120-123
为探查药用植物假马鞭(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种子破除休眠的贮藏方法以及萌发的最佳温度条件,将假马鞭种子分别进行30 天的室温干燥贮藏、15℃湿润贮藏、4℃低温层积和0℃冰冻贮藏后,测定其萌发率;种子在6 个温度梯度(15、20、25、30、35、40℃)、12 h 光照/12 h 黑暗条件下培养,观测其萌发率和萌发进程。结果表明:假马鞭种子具有较高活性(92%),初始萌发率为10%~49.3%;经过室温干燥贮藏、15℃、4℃湿润贮藏的种子,在变温(25℃/15℃)培养下其萌发率分别达到55.3%、70%和56.7%,经0℃冰冻贮藏后萌发率降低至9.3%;假马鞭种子对6 种培养温度显示出不同的响应,在30℃和35℃培养下,萌发开始时间较早(1~7 天),累积萌发率不足20%;在20℃和25℃培养下,萌发开始时间较晚(7~11天),累积萌发率分别达到72.7%和56%。假马鞭种子具有中度生理休眠,经过室内干燥贮藏、15℃湿润贮藏和4℃层积可以破除种子部分休眠,获得较高萌发率,种子达到最高萌发率(70%)的最佳贮藏条件是15℃湿润贮藏、变温培养(25℃/15℃);未经贮藏处理的种子达到最高萌发率(72.7%)的培养温度是20℃。  相似文献   

11.
茶树腋芽初代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的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控制外植体褐变是茶树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本文研究了外植体取材季节、切取方法、培养温度和不同抗氧化剂对外植体褐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材料的外植体污染率、褐变率比秋季的低,腋芽萌发率比秋季的高;外植体留部分叶柄、接种前用2.0 g?L-1 PVP溶液浸泡30 min、接种后在8℃避光培养16h可以有效降低外植体褐化率。春季材料、合适的外植体类型、培养温度及抗氧化剂的良好组合,有助于提高茶树腋芽初代培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圆形卧式通风储存仓小麦干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圆形卧式通风储存仓的干燥特性,以新收获高水分小麦作为试验材料,对干燥过程中小麦水分、温湿度、真菌孢子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246 m~3/(t·h)的单位风量,经过28 h间断式通风,小麦平均水分由17.3%降为12.0%。干燥过程中,平均温度由29.3℃平稳升高到33.3℃,相对湿度由78.6%平稳降低到59.7%,干燥后小麦真菌孢子数为2.3×10~5个/g,未发生霉变。干燥前后淀粉、蛋白质、湿面筋含量等品质指标无显著变化,品质保持良好。经试验证明,利用圆形卧式通风储存仓能够达到小麦快速干燥的目的,为圆形卧式通风储存仓小麦干燥工艺优化及设备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试验得出:在晴天日照时间内,使用100米~2的平板悬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可收集热量约36800千卡/时;在晚间和阴天,小型间接发热炉可提供热量约25400千卡/时.二者交替使用可使大气温度从10℃提高到19℃.采用134米~3/吨·时的单位通风量,在大气相对湿度为40%的情况下,对100吨原始水分为19.2%的潮湿玉米进行104小时的通风干燥,可使水分降到14.07%.平均单位降水率为0.0493%/时.  相似文献   

14.
果胶酶处理提高芦荟出汁率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芦荟饮料加工的出汁率,应用果胶酶处理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及正交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果胶酶用量为0.3g/kg,温度为40℃,反应时间0.5~1.5h,芦荟出汁率高于86%。在此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得出果胶酶处理对芦荟出汁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果胶酶用量0.2g/k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0.5h,出汁率可达到94.36%,结合感官评价,表明此法可提高芦荟出汁率、缩短榨汁时间,并显著改善芦荟汁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天水市云量对气候要素的影响,运用天水境内7个气象站1951—2010年60年的云量观测资料,分析总、低云量与相关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级降水日数及云量相关性较显著。不同时段的降水量随云量变化比较明显。平均总云量增加1成,年降水量增加160 mm,春季降水量增加23 mm,夏季降水量增加79 mm,秋季降水量增加39 mm,冬季降水量增加3 mm。平均云量与气温的相关性时段性较强,云量增加1成,春季和夏季的平均气温分别降低0.7℃和0.5℃,秋季和冬季的气温与平均云量线性相关不显著。云量对日照的影响最为直接,云量增加1成,春季总日照时数减少104 h,夏季减少92 h,秋季减少85 h,冬季减少65 h。平均云量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云量增加1成,夏季平均相对湿度增加4%,春、秋季增加3%,冬季增加2%。  相似文献   

16.
以新鲜胡萝卜为原料,制作低糖果味胡萝卜果脯。在传统生产工艺中增加了缓冻预处理工序,果脯加工工艺的优化结果为:在-18℃下冻结6h,不仅能较好地促进渗糖,而且口感较佳;渗糖液添加组分为:25%的蔗糖,25%的淀粉糖浆,0.4%的柠檬酸,1.2%的鲜橘皮和0.4%的明胶;采用60~65℃恒温鼓风干燥6—7h,以1.0%的海藻酸钠胶体浸泡1min后继续干燥1-2h,制得成品的色、香、味、形俱佳。  相似文献   

17.
研究形状、预处理、温度等因素对果蔬热风干燥效果的影响。以韭菜、葫芦、黄瓜、茼蒿、毛白菜为试材,采用不同形状、不同预处理后进行热风干燥,测定失质量率、含水率、色差等指标变化。结合果蔬的加工特性,比较不同的果蔬品种,综合分析结果,采用不同形状、相同干燥温度和时间条件下,3种不同预处理方式的5种果蔬经热风干燥后,果蔬的失质量率、最终含水率、总色差值在烘干期内变化不同。结果显示,韭菜在25℃条件下,预冷2 h,50℃烘干14 h,至完全干燥,较好保持韭菜干的品质;茼蒿和毛白菜在20℃条件下,预冷2 h,50℃烘干14 h,至完全干燥,较好保持菜干的品质;黄瓜自然阴干2 h,50℃烘干14 h,至完全干燥,较好保持菜干的品质;在预处理温度和烘制温度一定的情况下,葫芦的切分形状对热风烘干制品的品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紫薯面条品质,减少干燥后易断条、浑汤的问题,采用线性功效系数法对紫薯面条四阶段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考查各阶段干燥温度、干燥湿度和干燥时间对紫薯面条品质的影响,最终确定紫薯面条最佳干燥工艺条件为预干燥阶段,温度40℃,湿度80%,时间60 min;干燥前期,温度45℃,湿度85%,时间100min;主干燥阶段,温度30℃,湿度70%,时间90 min;干燥后期阶段干燥条件是温度25℃,环境湿度,时间6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干燥所得紫薯面条弯曲断条率8.87%,自然断条率0.19%,熟断条率0.67%,蒸煮损失12.55%。  相似文献   

19.
研究雪莲培养物微波真空干燥的工艺条件。以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选择微波功率、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的干燥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干燥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12 k W,干燥温度40℃,干燥时间4 h。  相似文献   

20.
将新鲜黄花菜采用自然晾干、干燥箱烘干(60、70、75、80 ℃)和真空冷冻干燥(75 ℃)进行干燥处理,分析干燥过程中黄花菜质量的变化,计算含水量、干基含水率和干燥速率,绘制相应的曲线图,对比干燥结果。结果表明:晾干工艺依赖天气情况,晴天时室内外高温低湿环境会加速黄花菜的干燥速率,雨天时室内外低温高湿环境会降低黄花菜的干燥速率,但干黄花菜的品质最佳;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效率最高、干黄花菜颜色较好,但能耗大,投资成本高;干燥箱烘干效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烘干效率由低到高依次是60、70、75、80 ℃,但80 ℃高温烘干会导致黄花菜褐色加深。综合考虑在保障黄花菜的品质、降低预算的情况下,推荐75 ℃干燥箱烘干为黄花菜的适宜烘干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