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季养猪问题及猪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由于环境温度适合细菌及其他病原体的大量繁殖,以及受虫媒病毒的传播和热应激的影响,使猪病的发生与流行和其他季节有所不同,表现为暴发率高,流行性强。本文将多年来夏季猪病防治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
进入夏季高温高湿季节,生猪容易发生各种不同疫病,部分地区发生和流行的仔猪腹泻性疾病,给养殖户造成损失,生猪发生类似疫病的风险再次加大。 一、引起仔猪腹泻性疾病的流行特点 1、仔猪腹泻的原因十分复杂,除极端天气多、温度变化大等饲养环境等发病因素外,还有病原性因素引起,如夏季易发的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圆环病毒病、附红细胞体病等常见猪病。专家调查表明,这次多个地区发生和流行仔猪腹泻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持续时间长,易导致猪的热应激,使养猪生产力大幅度下降。猪热应激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甚至发生热性喘气。导致:公猪性欲减退、精子数量剧减、活力降低;空怀母猪不发情或发情异常或屡配不孕;妊娠母猪胚胎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4.
<正>近十几年来,一种以高温稽留为主要特征的猪病,各种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程长者可达1个月以上,部分病猪皮肤无肉眼可见变化,部分病猪可见充血、瘀血症状。多种已知和未知的微生物都可以引起这种病状。因此,初步证明该病系由猪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温和型猪瘟。1流行情况该病一年四季均呈散发或地方流行,主要发生在5~10月。该病流行以架子猪(15~50 kg)的发病率最高,哺育仔猪、母猪、肥猪较少发病。另一个特点是养殖大户饲养的猪未见发病。发病地区的猪,一般经过春季猪瘟预  相似文献   

5.
夏季是养兔最困难的季节,这是因为兔没有汗腺,散热能力差,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热应激,影响生产性能.因此,夏季养兔必须做好防暑 降温工作.  相似文献   

6.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类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水泻、呕吐和脱水为特征. 一、流行特点 1.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肥育猪的发病率可达100%,母猪也可感染发病. 2.冬季发生较多,在潮湿、寒冷和温差大的季节易暴发该病,夏季也有发生. 3.饲料霉菌毒素是主要诱因,很多猪生下来就呕吐、水样腹泻. 4.蓝耳与圆环免疫抑制病的存在也造成抗病力和免疫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来,高热病多呈现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等特点,应本着"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预防为主"原则。该病是一种没有规律的混合感染,决不能机械决定什么病用什么药,这样做就不能达到预计的效果。1流行特点呈区域性爆发流行,主要发生于夏季,气温高,猪舍密度大,通风力低,隔热条件差,猪易发生热应激。另外,温差大温度高,有害气体含量高,往往引起猪群发生应激,使猪群抵抗力下降。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夏季猪热应激的发生原因以及发生热应激时的临床表现,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猪是恒温动物,有研究报道,外界环境温度超过28℃,每升高1℃,每头猪的增重减少30克,小猪、中猪、大猪分别比正常日增重减少6.8%、20%、28%。可见,高温季节采取综合调控策略,降低高温应激对猪生产的影响,是夏季养猪生产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0.
夏季持续高温引起的热应激对猪生产性能和生长潜力影响非常大,预防猪夏季应激,减少影响非常重要,通常采取科学设计圈舍、科学饲养管理、添加抗热应激添加剂等措施,提高生猪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气温逐渐的升高,尤其在夏季,持续的高温和闷热天气时常发生,这就使得热应激发生几率非常高,给养猪业带来严峻的考验。在夏日即将到来之际,一定要及早做好猪的热应激预防工作。1热应激对猪的危害热应激时,除了自身的产热外,还要受环境中的辐射热,仅依靠物理性调节不能把热源散失,难以保持体温恒定,这时机体开始运用化学调节,提高代谢强度来增强散热性,以维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人们对肉食品需求量的逐渐增加,原州区的养猪业日趋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涌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大、中型养殖场。但由于夏季炎热,环境温度适合细菌及其他病原体的大量繁殖及虫媒病毒的传播和热应激的发生,猪病发生原因与其他季节有所不同,因此,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现将固原县原州区猪病夏季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总结如下,供同行和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夏季猪的热应激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应激是应激综合症中常见的一种,它的应激源就是持续高温,是指处于极端高温环境温度中的机体对热环境所作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随着集约化养殖的迅速发展,应激综合症给养猪业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表现为生长慢,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降低,免疫力下降,严重的直接造成死亡。在这其中,夏季热应激可以说是最为严重的,它使得猪抵抗力明显下降,发病的机率直线升高.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夏季气温增高较快,一些养殖场内开始零星发生奶牛流行热,导致产奶量下降。为确保奶牛养殖安全和效益,奶牛养殖场(户)一定要做好奶牛流行热的防控。奶牛流行热是弹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传播很快、流行面广、发病率高,不同性别、年龄的奶牛均可感染。大部分奶牛发病后3日左右可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多发生于夏季或气温持续较高季节。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猪高热病毒已经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了提升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要加强猪高热病的防控。猪高热病毒的传染性强且不易治愈,对于该病毒的管控措施,应该以提高养殖猪抗病毒性为主,保证疫苗的有效接种。1流行特点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主要是传染性强、致死率高、治愈性难。猪高热的发病具有一定规律,通常情况下,每年的5月末开始爆发,持续到10月份。该病毒喜热,每年温度升高的季节要注意该病毒的防控。易在饲养条件较差的养殖场发生。此外,猪高热病易于发病在断奶后的仔猪  相似文献   

16.
冬春交替季节,外界温度较低,气候容易发生突变,外界应激因素较多,如果没有做好圈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很容易造成冷应激刺激,降低猪群的身体抵抗能力,从而诱发多种传染性疾病,使得养殖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冬春交替季节是各类猪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的高发期,所以就需要我们从具体的发病原因角度入手,构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降低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确保养殖安全。  相似文献   

17.
夏季是奶牛疾病多发季节,本文针对奶牛在夏季易发的热应激症、酒精阳性乳、红眼病、风湿病、流行热等疾病的常见症状与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奶牛疾病发生率,促进奶牛食量与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张是  谢航 《福建农业》2011,(8):38-38
猪是恒温动物。据研究报道,气温环境温度超过28℃,每升高1℃,每头猪的增重减少30克,小猪、中猪、大猪比正常日增重分别减少6.8%、20%和28%。由此可见,高温季节采取综合调控措施,降低高温应激对猪生长的影响,是夏季养猪生产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夏季是养兔最难的季节,这是因为兔没有汗腺,散热能力差,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热应激,影响生产性能。因此,夏季养兔必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相似文献   

20.
夏季高温气候,特别是持续高温高湿气候给生猪生产会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常导致猪机体抵抗力下降、疾病增多、淘汰率与死亡率上升。如何防治或减少热应激对猪的影响,已成为规模化猪场夏季饲养管理的首要问题,本文对热应激的发生原因及对猪的影响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