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前不久,新疆农业大学成功选育出棉花新品种"新农大3号棉"和"新农大4号棉"。据了解,这两个新品种是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陈全家团队选育的,他们成功将长绒棉的优良基因"嫁接"到陆地棉上,改良了陆地棉的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南抗3号"是南京农大棉花所选配的杂交棉新品种,1995年选育,2001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们于2000年引进和对照"苏棉9号"、"中棉所29"比较,结果表明,在沿海地区"南抗3号"有丰产性、抗虫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棉花种间杂交新品种秦远4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棉属种间杂交新方案,获得陆地棉×斯特提棉可育杂种.经2次回交后,在枯黄萎病圃稳定性状,定向培育,人工选择,首次育成了丰产、优质、抗病、抗旱、抗盐碱的棉花种间杂交新品种秦远4号和一批新种质.秦远4号创皮棉3 897 kg/hm2的世界最高单产纪录.  相似文献   

4.
《河北农业科技》2009,(6):21-21
中早熟棉花新品种衡棉4号 衡棉4号是河北华丰种业开发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经营的棉花新品种。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利用转BT基因抗虫棉资源和常规陆地棉材料,通过常规育种手段,复式杂交方法选育成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选取4个棉花栽培种的29份棉花品种/品系,利用分布在棉花26条染色体的67对SSR多态性引物进行标记基因型检测,共检测出341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的等位位点数在2~9之间,平均为5.1个.29份棉花品种/品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3~0.97之间,平均值为0.73.遗传相似系数为0.78时,可将29份材料分为陆地棉、海岛棉和二倍体栽培种3个大组.遗传相似系数为0.84时,可将22份陆地棉品种/品系分成7亚组,同时将二倍体栽培种的中棉和草棉各分为一组.本研究表明,棉花栽培种陆地棉、海岛棉、中棉和草棉种内遗传差异小,种间杂交渐渗系的培育是增加陆地棉遗传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河北农业科技》2009,(3):18-19
中早熟棉花新品种衡棉4号 衡棉4号是河北华丰种业开发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经营的棉花新品种。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利用转BT基因抗虫棉资源和常规陆地棉材料,通过常规育种手段复式杂交方法选育成的抗病抗虫高产中早熟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陆地棉高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豫棉 2 1号的选育、鉴定及利用情况。连续 4年的鉴定结果表明 ,豫棉 2 1号平均黄萎病病指 9.39(高抗 ) ,产量和纤维品质皆优 ,是目前棉花生产上理想的抗黄萎病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8.
激素对陆地棉和海岛棉茎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AA,IBA,NAA,2,4-D对陆地棉和海岛棉茎尖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BA,KT,ZT则抑制棉花茎尖培养,在一定激素浓度范围内,随着激素浓度的升高,对棉花茎尖培养过程中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继续增加激素浓度,虽对棉花茎尖培养不定根的形成仍有促进作用,但却抑制了地上部的生长.适合棉花茎尖培养的最佳激素和浓度为0.01~0.1 mg/L IBA.其中,在含有0.1 mg/LIBA的培养基中,陆地棉和海岛棉基因型间茎尖培养的效果存在着显著差异.以海岛棉不定根的形成能力较陆地棉容易,而地上部的长势则陆地棉优于海岛棉.其中,在陆地棉中又以浙506茎尖培养效果较好;泗棉3号相对较差.在海岛棉中,比马3-33茎尖培养效果较好,而米奴非10的茎尖培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那氏778由新疆农业大学提供,棉花品种为目前阿瓦提县主栽品种中棉-35号.  相似文献   

10.
棉花新品种"衡棉4号"亲本(复式)组合为(省1322×冀棉27)×GK12,是利用转BT基因抗虫棉资源和常规陆地棉材料,通过常规育种手段复式杂交方法选育而成抗病抗虫高产中早熟棉花新品种.2007年4月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棉 2007004).  相似文献   

11.
耕作方式对棉花主茎功能叶衰老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基因抗虫棉新棉33B和杂交抗虫棉农大棉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翻耕、旋耕和铁茬3种耕作方式对棉花主茎功能叶衰老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棉花主茎功能叶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顺序均为翻耕〉旋耕〉铁茬,MDA含量J惯序为翻耕〈旋耕〈铁茬。翻耕处理的叶片衰老程度最轻,有效延缓了棉花衰老,是棉花栽培管理中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地膜覆盖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搞好播种,打好基础 1、精选良种,高产抗病 根据对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综合评价,冀棉616、邯棉802、鲁棉研28、中棉60、农大601、冀丰4号、冀杂2号等棉花品种都有优秀表现,可以酌情选择种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海岛棉和陆地棉抗枯萎病性差异,确定海岛棉和陆地棉室内抗病性鉴定方法,分析海岛棉和陆地棉病程反应机制,为今后的棉花抗枯萎病性研究奠定基础.了解海岛棉枯萎病发生规律和抗病机理,揭示不同类型棉花品种抗病性的机制,为今后培育抗病新品种开展海岛棉抗病鉴定、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对海岛棉和陆地棉接种枯萎病菌,考察海岛棉和陆地棉的发病特性,利用方差分析,比较海岛棉和陆地棉以及不同品种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抗性差异.[结果]不同品种在不同温度下的感病情况存在差异,棉花品种在25℃受到棉花枯萎病的感染最为严重,海岛棉品种比陆地棉品种感病程度重.[结论]不同温度条件下枯萎病对海岛棉和陆地棉影响不同,棉花感枯萎病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重,以25℃条件下感病程度最为严重;不同棉花种对枯萎病的抗、感病性不同,一般条件下陆地棉不宜感病,海岛棉较为感病,海岛棉品种比陆地棉品种感病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对杂交铃喷施GA3和NAA、杂种胚离体培养、试管内同步进行染色体加倍三者相结合的棉花种间杂交新技术,快速获得可育杂种。本研究从陆地棉×索马里棉,陆地棉×比克棉,(陆地棉×中棉)×(陆地棉×瑟伯棉)杂种后代中,成功育成了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系秦远4149、秦远1505和秦远93089,其2.5%跨长分别为28.3,29.0和29.7mm,整齐度分别为50.0%,47.7%和46.3%,比强度分别为23.4,21.2和21.2g/tex,伸长率分别为7.5%,5.4%和7.2%,各特征匹配合理,优于对照中19;枯萎病指分别为2.2,6.5和4.4,黄萎病指分别为11.3,23.6和19.5,抗病性达到或超过对照品种;同时还创造出优质特强抗枯黄萎病特异新种质5份,其抗病性和纤维品质均符合国家"九五"棉花育种攻关指标标准。  相似文献   

15.
将由棉纤维细胞特异表达启动子驱动的外源纤维改良基因(兔角蛋白基因),通过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法,导人陆地棉品种(系)苏棉16号、泗棉167、渝棉1号和H1。检测结果表明,转兔角蛋白基因苏棉16号和泗棉167的纤维比强度分别比相应对照增加了23.2%和29.6%,马克隆值下降了13.3%和17.0%,纤维长度与对照接近。结果还表明,外源基因对高品质棉花品种(系)渝棉1号和H1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明显,只是衣分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6.
转蚕丝芯蛋白基因获得高强纤维棉花植株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棉纤维细胞特异表达启动子(E6)驱动的蚕丝芯蛋白基因导入陆地棉品种"泗棉3号"。共注射600朵花,收获497粒种子。通过GUS报告基因组化检测筛选,获得5株GUS阳性棉株。又经卡那霉素涂叶法鉴定,其中4株具有良好的卡那霉素抗性。用依据E6启动子序列和蚕丝芯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的两对引物,对这5株棉花进行PCR扩增,获得1株转蚕丝芯蛋白基因棉株。纤维品质测定结果表明,这株转蚕丝芯蛋白基因棉花T1代纤维比强度达到34.6cN/tex,比对照"泗棉3号"(比强度为28.6cN/tex)提高了21.0%,T2代纤维比强度比对照平均增高23.3%。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棉区棉花生产主推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在鄱阳湖棉区6个产棉大县对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的13个棉花新品种(系)进行试验示范,并从品种(系)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及纤维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为2014年棉花生产主推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系)综合性状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推荐中CJ-5、GZ-21和荆杂棉88F1在鄱阳湖棉区推广应用;建议GZ-23、JN20-08、GZ-22、中CJ-2及中CJ-4可在鄱阳湖棉区继续示范;建议川杂棉22号、中CJ-1、农大棉9号及中CJ-3在适宜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8.
新棉1号是一种抗病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具有抗枯黄萎病、产量高、品质好、吐絮畅、易拾花等特点,对降低植棉成本、提高植棉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一、特性特征新棉1号(代号:新GK-4)是以新陆早13号为母本、新陆中15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新棉1号属早熟陆地棉,株型略松散,呈塔形。株高64.9厘米,果枝II式,茎秆紫红,有较多茸毛。叶片中等偏大,叶色浅绿,叶背有茸毛,开花结铃集中,铃呈卵圆形,每铃4~5室,单株结铃6.8个,内围铃多而集中,单铃  相似文献   

19.
江苏沿海地区Bt棉主栽品种的性状评价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室内饲养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苏棉9号"比较,4个Bt棉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饲喂Bt棉组织,能使棉铃虫幼虫发育延缓、蛹期缩短和蛹重减轻;1~3龄棉铃虫幼虫对Bt棉的敏感程度高于4龄以上幼虫。田间调查结果表明,Bt棉田棉铃虫的虫量和蕾铃被害量与对照棉田差异极显著,其趋势与室内试验一致。在棉花品种的生育特性方面,4个Bt棉品种的株高和果枝数与"苏棉9号"相近;蕾铃数量及成铃率高于或接近于常规棉;各品种间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均达不到显著水平。按照供试的4个Bt棉品种在当地的抗虫性及丰产性状的优劣排序,依次为"鲁棉研15">"中棉所29">"南抗3号">"科棉1号"。  相似文献   

20.
4个栽培棉种间四元杂种的SSR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亚洲棉×草棉)F1进行染色体加倍,再与(陆地棉×海岛棉)F1进行杂交,产生亚洲棉、草棉、陆地棉和海岛棉的四元杂种.四元杂种形态特征综合有亚洲棉、草棉、陆地棉和海岛棉的一些性状,总体植株形态似陆地棉.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45对SSR引物中,具多态性的引物共30对,共检测到99条清晰的多态性带,平均每个SSR座位可检测到3.3个.四元杂种具有4个亲本的特征谱带,从分子水平上证明四元杂种具有4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其中亚洲棉特征带占20.8%,草棉特征带占22.2%,陆地棉特征带占15.3%,海岛棉特征带占13.9%,而四元杂种特有带占27.8%.四元杂种与4个亲本(亚洲棉、草棉、海岛棉和陆地棉)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500、0.444、0.389和0.444.研究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适用于棉花遗传亲缘关系和远缘杂种的鉴定,结果准确可靠;四种栽培棉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可以通过遗传重组产生综合有4个栽培棉种性状的棉花新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