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荔枝蒂蛀虫是荔枝、龙眼上的主要害虫,深入认识其产卵选择机制,对于该虫的有效控制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产卵选择试验,测定荔枝蒂蛀虫对荔枝果实、产卵介质表面纹理结构、颜色、形状和大小以及荔枝嫩叶和老叶等的产卵选择。【结果】荔枝果实可吸引荔枝蒂蛀虫产卵,即使在无法接触果实的情况下,成虫也可在产卵介质上产卵,其落卵量与直接产于果实上的落卵量无显著差异。但将荔枝果实密封包裹或烘制成果干后,则未观察到成虫在上面产卵。可见,荔枝果实吸引荔枝蒂蛀虫产卵的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其气味中。荔枝蒂蛀虫对产卵介质的表面纹理结构有选择性,成虫在200~400目(0.038~0.075 mm)筛网表面产卵较多,在复印纸、80目(0.18 mm)和100目(0.15mm)筛网表面产卵较少,该虫偏好在表面具有细小缝隙的产卵介质上产卵,表面过于光滑或缝隙过大均会减少其落卵量。但当荔枝果实被密封包裹后,即使表面纹理结构适合,成虫也不产卵。荔枝蒂蛀虫对产卵介质颜色、形状和大小均无显著的选择性。此外,荔枝蒂蛀虫可在装有荔枝嫩叶和老叶的产卵介质上产卵,其落卵量与装有荔枝果实的产卵介质上的落卵量无显著差异,说明荔枝叶片和果实一样,均可吸引成虫产卵。【结论】荔枝果实、嫩叶和老叶均可吸引荔枝蒂蛀虫产卵,该虫对产卵介质表面纹理结构有选择性。荔枝叶片表面光滑,可能是荔枝蒂蛀虫在自然条件下较少选择在叶片上产卵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LED白光对荔枝蒂蛀虫繁殖的影响及其田间防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LED白光灯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田间控制效果,阐明田间利用LED白光灯有效控制荔枝蒂蛀虫发生危害的潜在原因,为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暗期,观察荔枝蒂蛀虫成虫在不同光照度处理下的移动、补充营养、静息、交配、产卵5种活动行为的变化,并记录雌蛾产卵量、卵孵化率和成虫寿命;通过对荔枝园成虫数量、果实新鲜着卵量及蛀果率的调查,评估LED白光灯对荔枝蒂蛀虫的田间控制效果。【结果】与对照相比,5~10 lx的光照度显著抑制了成虫移动、交配和产卵行为;50~100 lx的光照度不仅显著抑制成虫的移动、交配和产卵活动,而且第一次交配和产卵的时间延迟3~4 d;当光照度增加到500 lx时,成虫基本处于静止状态。然而,夜间不同光照度对成虫寿命、卵孵化率等生物学特性无显著影响。荔枝园悬挂LED白光灯后,从第7天开始,灯光防控区无论是成虫数量、果实新鲜着卵量,以及蛀果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LED白光夜间能抑制荔枝蒂蛀虫成虫的活动和繁殖,能显著降低该虫田间种群数量,并抑制成虫在果实上产卵,从而降低其危害率。  相似文献   

3.
收集新鲜荔枝落果培养荔枝蒂蛀虫蛹,采用10%蜂蜜水+清水饲养荔枝蒂蛀虫,取羽化1、2、3、4、6、8及10日龄健康雌成虫,解剖卵巢观察卵巢发育进度,制订卵巢发育等级,比较不同日龄雌成虫产卵量和交配率。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iey雌成虫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1个交配囊和1个受精囊组成。根据雌成虫生殖系统发育的典型特征,将卵巢发育时期分为乳白透明期(Ⅰ级)、卵黄沉积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即5级卵巢;不同日龄雌成虫卵巢发育进度不同,4日龄雌成虫开始大量产卵,6日龄成虫进入产卵盛期。  相似文献   

4.
通过剖检荔枝蝽越冬雌虫卵巢发育等级,对该虫的产卵盛期进行预测;测定产卵盛期前7 d或产卵盛期当日施药防治荔枝蝽的田间防效,测定7种药剂对荔枝蝽成虫和9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致死作用以及其中3种药剂对两种害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以荔枝蝽3级卵巢的发生情况,推算4级卵巢的发生时间,可准确预测雌虫的产卵盛期。在产卵盛期前7 d或产卵盛期当日喷施5 225 g/L氯氰·毒死蜱乳油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对荔枝蝽有较好防效,药后3 d的防效达71.3%~84.0%;但药后7~10 d,防效明显下降;产卵盛期当日施药的防效略高,防效下降的幅度也较小。此外,噻虫嗪、啶虫脒和呋虫胺等3种药剂对荔枝蝽和荔枝蒂蛀虫成虫均有明显的致死作用,田间防治效果也较好。这3种药剂对荔枝蝽的田间防效为80.5%~87.0%,对荔枝蒂蛀虫的田间防效为81.5%~88.9%。这3种药剂在荔枝果期施用可有效减少荔枝蝽发生,并兼治荔枝蒂蛀虫。  相似文献   

5.
同安区马巷镇几年来对龙眼的病虫草鼠害进行综合防治 ,收到很好效果。现介绍于下。1 化学防治 ,扫净害虫7月至 8月上旬 ,是荔枝蒂蛀虫等各种害虫盛发期。须采用高效低残留农药防治 ,把荔枝蒂蛀虫、荔枝尖细蛾、白蛾蜡蝉、荔枝蝽象、蚱蝉等各种害虫尽量扫净。防治方法应根据测报 ,一般于第 5代蒂蛀虫卵始盛孵期和第 6代蒂蛀虫卵始盛孵期各喷药防治1次 ,防治农药可用 2 0 %灭扫利 1 0 0 0倍液 ,4 5%高效氯氰菊酯 1 0 0 0倍液 ,1 0 %氯氰菊酯 1 0 0 0倍液等。树冠内外都喷到。此前此后一般不喷药 ,以充分发挥采果后精心培育起的天敌种群如鸟…  相似文献   

6.
【目的】客观呈现国内外荔枝蒂蛀虫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其研究的重点与薄弱所在,为荔枝蒂蛀虫科研工作者与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WOS)平台,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荔枝蒂蛀虫文献数量、年代分布、国家、著者信息、出版刊物及研究内容等信息,并采用CiteSpace V可视化软件进行作者聚簇、关键词共现和研究热点分析。【结果】《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出科技文献115篇,研究机构58个,发文作者78位,来源期刊55种;WOS(SCI-expanded和CABI)数据库共检索出中国、马来西亚、印度、越南、菲律宾和德国6个国家12个研究机构的26名作者在24种刊物上发表的39篇文献。研究内容涵盖荔枝蒂蛀虫生物学、预测预报、防治技术、生理生化等方面;研究热点有荔枝蒂蛀虫的种群生命表、预测预报、防治技术、寄主植物和产卵选择性、性信息素、组织超微结构以及天敌防治。【结论】中国在荔枝蒂蛀虫研究领域占据了绝对优势,研究机构聚集在华南荔枝、龙眼主产区,研究者众多,研究内容广泛但不够深入;高产活跃作者群基本形成了高校以梁广文和江世宏为主导、科研院所由陈炳旭领衔的两大研究群体。但欠缺长期稳定深入研究的科研团队,高产活跃作者群不够聚集,核心作者数量及所发论文质量不是很高;高产机构少;国内和国际上研究成果极不均衡。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荔枝产区的钻蛀性害虫种类进行调查,并对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描述,针对不同害虫提出了科学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发现的荔枝钻蛀性害虫共19种,隶属于3目12科,其中蛀干害虫9种,蛀果害虫10种;主要钻蛀性害虫为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龟背天牛Aristobia testudo(Voet)和荔枝尖细蛾Conopomorpha litchiella Bradley。  相似文献   

8.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源于甜菜夜蛾不同生理阶段的雌蛾性附腺、卵表、鳞片及尾毛浸提液对夜蛾黑卵蜂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夜蛾不同生理阶段的雌蛾性附腺、卵表及尾毛浸提液对夜蛾黑卵蜂均有较强的引诱作用,但鳞片浸提液的效果不明显。甜菜夜蛾卵表信息化合物可通过蒸馏水、丙酮及正己烷3种介质浸提。卵表及尾毛对夜蛾黑卵蜂有引诱效果的物质浓度分别为10卵块/mL与2mg/mL。在处女蛾、交配未产卵、产卵前期及产卵末期这4种不同生理阶段的性附腺浸提物质中,处女蛾性附腺浸提液在30μL时对夜蛾黑卵蜂有显著的引诱作用,交配但未产卵雌蛾及产卵前期雌蛾性附腺浸提物在60μL时对夜蛾黑卵蜂产生引诱作用,而处于产卵后期雌蛾性附腺浸提物在30μL与60μL时均表现出明显的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9.
龙眼果穗套尼龙网袋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龙眼果实发育期常遇病虫为害和灾害,从而引起落果、减产和品质下降。其中尤以荔枝蒂蛀虫为害普遍而严重,生产上又存在盲目防治带来农药污染的不良后果。为此,笔者自1996年进行龙眼果穗套袋技术探讨,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1材料与方法 地点选在莆田市经作良种示范繁育场。供试品种为“水南1号”。果园为山坡地,常年发生荔枝蒂蛀虫、金龟子等虫害。用尼龙纱网种子袋作套袋材料,1997年的规格为 35cm ×30cm, 1999年为 45cm ×30cm(孔径60目)。2结果与分析2.1套袋效果 1997年设70、60和…  相似文献   

10.
以瓜蒌为试材,通过观察不同施肥处理T1(板蓝根药渣)、T2(板蓝根药渣+牛粪1∶3)、T3(板蓝根药渣+牛粪1∶1)、T4(板蓝根药渣+0.5%EM复合微生物菌剂)、T5(复合肥料)对瓜蒌的鲜果质量、干果质量、直径、果皮厚度、果皮干质量、千粒质量、产量、总灰分、浸出物含量、黄酮含量、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3,29-DR)含量的影响,评价不同板蓝根药渣生物有机肥对瓜蒌生长发育、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以期为瓜蒌的田间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T4处理可显著提高瓜蒌的鲜果质量、干果质量、千粒质量、产量、黄酮含量、3,29-DR含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于直径、果皮厚度、果皮干质量,4种板蓝根药渣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T4处理(板蓝根药渣+0.5%EM复合微生物菌剂)为最优施肥处理,该条件下瓜蒌的综合性状最佳,瓜蒌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质量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冯青 《广西园艺》2002,(2):19-20
龙眼果穗套袋可以预防果实在生长发育期间多种害虫对果实的伤害 ,有效地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 ,减少农药在果品的残留 ,减少环境污染。笔者于 1 998年、 1 999年进行了本试验试验在广西钦州农校果园进行。试材为 7~ 8年生的石硖品种 ,历年发生荔枝蝽象、荔枝小飞蝶、荔枝蒂蛀虫、蝙蝠和鸟等虫害 ,于 1 998年、 1 999年采用白色塑料网纱袋进行果穗套袋 ,规格为 5 0 cm× 45 cm,孔径有 3 0目、 40目、 60目和不套袋作对照 ,共 4个处理 ,选果穗较整齐的4株树 ,按树冠东南西北方位设 4个重复 ,每个重复各随机处理 2穗 ,于龙眼疏果后的 6月 1 8日…  相似文献   

12.
劳建中 《落叶果树》2009,41(4):49-49
康氏粉蚧为刺吸式害虫,每年发生3代,以卵在被害树枝干、粗皮缝隙或土壤缝隙中越冬。翌春梨树发芽时,越冬卵孵化为若虫,刺吸危害嫩梢。第1代若虫发生盛期在5月下旬;第2代为7月下旬;第3代在8月下旬。成虫交尾后,雌虫爬至枝干粗皮裂缝内或果实萼洼、梗洼等处产卵,少数卵产在土壤内。产卵时,雌虫分泌大量棉絮状蜡质物结成卵囊,卵产在囊内,每只雌成虫可产卵200~400粒。  相似文献   

13.
广西三角新小卷蛾等龙眼卷叶蛾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忠实  邓国荣 《果树学报》2006,23(2):304-306
为有效、持续控制龙眼卷叶蛾,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综合治理龙眼卷叶蛾类害虫的结果表明,综合治理区龙眼夏梢和秋梢幼叶的卷叶率分别为3.76%和2.34%,常规防治区的夏梢、秋梢卷叶率分别为5.49%和4.44%;综合治理区的夏梢期和秋梢期卷叶蛾幼虫被寄生蜂寄生率分别为22.58%和27.50%,而常规防治区的夏梢期和秋梢期幼虫寄生率仅分别为6.81%和8.47%,两者差异极显著。此外,综合治理区荔枝蝽卵粒寄生率、蒂蛀虫的蛹茧寄生率也远高于常规防治区。综合治理区不仅控制了卷叶蛾,且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七星瓢虫的生活习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把害虫天敌引入保护地栽培是生产新鲜、优质、无污染高级绿色食品的重要方法。现将蚜虫天敌——七星瓢虫生活习性简报如下 ,以供参考。1 卵期观察七星瓢虫成虫多在圪垃、干杂草及有蚜虫的植株上产卵 ,刚产下的卵为鲜桔黄色 ,临近孵化时变为深灰色 ,可见到体分节。单个卵的形状是长椭圆形 ,互相竖着粘在一起 ,成为卵块。每卵块约有卵 30~ 40粒 ,卵期天数各不相同。见表 1。由表 1看出 ,在日平均温表 1 卵粒个数与卵期天数调查表卵块编号卵粒数(个 )卵期(天 )日均温(℃ )日均相对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应用4种药剂防治豇豆斜纹夜蛾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效最好,速效性和持效性都较好,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24%虫螨腈悬浮剂和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等药剂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持效期7d以上,生产上防治时可轮换或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6.
<正>鲜食的户太八号葡萄皮薄、多汁、硬度低,不耐贮运。在贮藏保鲜过程中极易发生腐烂、落粒、失水、褐变等现象,必须通过采前管理、严格采收和科学贮藏保证鲜果品质。1鲜果采收前管理1.1防控病害1)坐果后至果穗套袋前。主要防控黑痘病、灰霉病、霜霉病、白腐病和炭疽病。套袋前可选喷8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或37%苯醚甲环唑3 000倍液+50%异菌脲1 000倍液+50%烯酰吗啉1 500倍液等杀菌剂。  相似文献   

17.
几种药剂混配防治蔬菜B型烟粉虱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型烟粉虱是近年来蔬菜的主要爆发性害虫,严重影响到茄果类、瓜类蔬菜的安全生产,给广大菜农造成了巨大损失。由于B型烟粉虱抗性的增加,使用单一药剂防治效果明显下降,采用0.5%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80%氟虫腈水分散粒剂、10.8%吡丙醚乳油、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等进行混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杀虫机理的杀虫剂对防治蔬菜B型烟粉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5d防治效果较好,含有0.5%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80%氟虫腈水分散粒剂的混配剂对B型烟粉虱成虫具有十分明显的防治效果,持效期5~7d;80%氟虫腈水分散粒剂、10.8%吡丙醚乳油、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具渗透性杀卵作用的药剂对B型烟粉虱若虫、卵仍具有较好防效,对高龄B型烟粉虱若虫尤其是处于拟蛹阶段的若虫基本不具杀伤作用,但对低龄若虫防治效果较好,80%氟虫腈水分散粒剂、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适当增加用药浓度,对B型烟粉虱低龄若虫仍具较好防效。  相似文献   

18.
1 捕捉成虫  7月下旬 ,成虫羽化后 ,需经 10~ 15d(天 )产卵 ,其间白天很少活动。在成虫盛发期 ,特别在雨后 ,采取人工捕捉杀之。2 除卵 桑天牛的卵 ,主要产在直径 2cm以上的枝条阳面 ,距分叉处 10cm左右。成虫产卵时 ,做“川”形的刻槽 ,产卵 1粒于其中。因此 ,在 7、8月份查找“川”形产卵槽 ,用尖刀将卵挑出刺破即可。3 刺杀幼虫 幼虫孵化后 ,钻入木质中向下打洞 ,并隔一段距离向枝干外做一孔口 ,排出木屑和粪水。一旦发现树冠下有排泄物 ,或发现枝干上有排泄口时 ,可用尖细铁丝从新鲜虫孔插入 ,反复在洞道内扎刺 ,以杀死幼虫于其…  相似文献   

19.
(接第 2期 )37.上述杀螨剂有何特点 ?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上述杀螨剂中噻螨酮及氟虫脲有相同特点。即均对螨卵和幼若螨防效好 ,对成螨无效。噻螨酮和氟虫脲虽不能直接杀死雌成螨 ,但接触药的雌成螨产卵量减少或所产的卵不能孵化。这两种药剂使用时应比一般杀成螨药剂提前 5~ 10天 ,如在成螨数量多时用药 ,应与杀成螨药剂混合使用。哒螨灵对螨卵、幼若螨和成螨均有较好防效 ,速效性好 ,持效期较长 ,对温度反应不太敏感 ,因此 ,可以在任何时期使用。苯丁锡对卵杀伤力不大 ,对幼螨、成若螨杀伤力强 ,对温度比较敏感 ,2 2℃以上药效提高 ,2 2℃…  相似文献   

20.
四、杀螨剂 防治叶螨的农药称为杀螨剂,在这类农药中还可分为专性杀螨剂(如螨死净、尼索朗)和杀螨、杀虫剂(如灭净菊酯、灭扫利等)。 1.螨死净又称四螨嗪、阿波罗 作用特点:是一种新型杀螨剂,对叶螨的卵和幼若螨触杀效果好。不杀成螨,但成螨触药后产卵量减少,卵的孵化爱到抑制,持效期长,防治效果好。 螨死净属低毒农药,对哺乳动物和鸟类低毒,对叶螨的天敌安全,可以和多种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专性杀螨剂。 制剂:20%螨死净水悬剂和50%阿波罗水悬剂、 40%” 10%四螨嗪可湿性粉剂。 使用方法:可用于防治多种果树叶螨,对山楂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