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台农一号”杧果,设置花期、幼果期和膨果期3个喷施时期,叶面喷施有机硒肥溶液分别采用0.4%、0.2%、0.1%3个浓度,以喷施清水作为对照,共10个处理,分阶段采集叶片及果实样本,测定硒含量,并待杧果成熟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比较分析“台农一号”杧果在不同生长时期叶面喷施硒肥后其硒含量及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杧果果实中硒主要以有机态存在,有机硒约占果实总硒量的95%。叶面喷施硒肥后杧果果实与叶片中硒含量显著上升,喷施浓度越高,含量越高;不同部位喷施硒肥后硒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片>果皮>果肉。随喷施后时间推移,杧果花期和幼果期喷施硒肥的果实硒含量下降,在膨果期喷施则无显著性变化。收获时不同时期处理的果实硒含量表现为膨果期>花期=幼果期。不同时期叶面喷施硒肥均有改善杧果果实品质的效果。说明膨果期叶面喷施0.4%有机硒肥是生产富硒杧果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2.
杧果对细菌性黑斑病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杧果细菌性黑斑病是杧果上的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各杧果产区造成严重的危害,而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因此本试验对海南19个栽培品种进行了田间人工接种,测定了其对细菌性黑斑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杧果古铜色叶、淡绿色叶和深绿色叶3种叶龄叶片中,古铜色叶最抗病,病害在同一叶龄叶片上的潜育期长短在不同杧果品种之间有差异,但大部分的潜育期为6 d左右;其次品种间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越杧较感病;封顺无核杧、金穗杧、四季杧、红杧、粤西1号、紫花杧、生紫杧、马切杧、台农、爱文杧、热杧和凯特中等抗病;香蕉杧、米杧、龙井、大白玉、红象牙杧和桂香较抗病;未发现高抗或免疫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64份杧果种质进行细菌性黑斑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64份种质材料有2份抗病,9份中抗,53份感病,未发现高抗或免疫种质。  相似文献   

4.
杧果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杧果细菌性黑斑病在我国杧果主产区内的发生流行规律,依托农业部杧果病虫害监测站,2011—2013年连续3年在四川省米易县、攀枝花市仁和区,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保山市和海南省三亚市调查统计杧果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雨季是杧果细菌性黑斑病的高发季节,湿度是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子,尤其是台风暴雨对杧果造成的多伤口和高湿度是病害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杧果炭疽病是杧果生产上最普遍流行、为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1].其病原菌为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由于广西杧果生长发育和成熟采收季节高温多雨,所以杧果采后病害发生十分严重,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成为制约广西杧果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杧果炭疽病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成本高、效果差,并且存在果实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安全问题[2].因此,选择种植抗病力强的品种被认为是控制杧果炭疽病等病害最安全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广西杧果种植业稳步发展,引进了大量新品种和种质,主栽品种格局也在发生变化.生产中已发现,不同杧果品种抗病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3].  相似文献   

6.
以桂热杧120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物候期叶片N、P、K、Ca、Mg、B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花芽分化期,叶片中N、P、K、Mg含量较高,随着开花坐果和果实发育而逐渐降低,N、K含量在果实发育第二次高峰后期降至最低点,P、Mg含量在幼果期降至最低点,而在果实发育后期至采果后抽生的新梢老熟期均又回升。Ca含量从花芽分化期开始呈上升趋势,至幼果快速生长期达到最高点,随后逐渐降低。B含量从花芽分化期开始随果实生长发育而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7.
采用钢管结构大棚,2017-2020年对水仙杧、南逗迈4号、四季蜜杧、泰引1号、沙华绿、皮森姆、桂热杧10号、紫薇等8个杧果品种,开展设施栽培条件下的产期调节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参试品种的抽穗率、每株结果数、单果质量、株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商品果率和果形指数等8项指标,南逗迈4号、四季蜜杧、桂热杧10...  相似文献   

8.
选取凯特、热农一号、澳杧和金煌等33份杧果种质,采用室内离体果实刺伤接种法,根据不同种质病斑扩展情况,结合病情指数、聚类分析法对其抗感病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33份杧果种质中,热农一号和KRS对细菌性角斑病表现为高抗,Zillate、鹰嘴等5份种质为中抗,0902等15份种质中感,广西四号、东镇红杧、大头杧等7份种质感病,凯特和红象牙等4份种质高感。  相似文献   

9.
大甜香杧是从杧果实生繁育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质量750g,最大果质量1800g,果皮光滑,成熟时黄绿色,皮中等厚,果肉金黄色,味浓甜,香气浓郁,可溶性固形物16%~18%,品质优。植株生长势强,丰产,适应性强,较抗炭疽病。  相似文献   

10.
我国杧果产区因缺乏采后处理条件,致使杧果在贮藏期品质劣变严重,为此,研究了果实生长期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对"红贵妃"杧果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果实生长期MeJA 5 mg/L处理显著降低了杧果贮藏期的炭疽病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延缓了果皮转黄,提高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使杧果保持较好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同时,MeJA处理抑制了采后炭疽病的发生,在货架前期降低了CAT和POD活性,提高了总酚、总黄酮、H_2O_2含量,在货架后期提高了CAT和POD活性,降低了H_2O_2含量。说明MeJA处理使杧果保持较好贮藏品质可能与其增强果实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桂热杧3 号’是从‘黄象牙杧’的实生后代选出的杧果新品种,果实外观美、平均单果质 量305 g,肉质细滑、汁多、味蜜甜、芳香,表现质优,结实早,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
矢尖蚧是我国杧果产区的重要害虫之一。通过田间和室内观测,调查矢尖蚧在杧果上的为害特点、各虫态主要特征、发生规律,以及设施大棚内9个杧果品种的矢尖蚧虫害发生程度。结果表明,矢尖蚧可为害杧果枝干、叶片和果实;雌虫经历2个若虫阶段和1个成虫阶段,雄虫经历2个若虫阶段、预蛹、蛹、成虫5个时期。金水仙杧和沙华绿杧的矢尖蚧为害程度最轻,桂热杧10号的为害程度最重;树冠下层为矢尖蚧为害最严重的部位,中层树冠次之,上层最轻或不受为害;第1代若虫孵化盛期为施药防治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3.
杧果抗炭疽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炭疽病是杧果的重要病害,在对此病害的综合防治中,选种抗病品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本研究运用杧果炭疽病高致病性菌株,对保存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的果品种抗病性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果品种为感病品种,其中爱文杧、乳杧、海豹、龙井大杧等为高感品种;紫花杧、金煌、实选-4、spooner为高抗品种;台农一号、粤西一号、台牙、贵妃、Mallika、桂香、凯特等为中抗品种;在所有供试品种的抗病鉴定中,没有发现免疫品种。  相似文献   

14.
柑桔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itri pv.mangiferaeindicae引起的杧果细菌性角斑病是杧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探讨杧果感染细菌性角斑病过程中杧果叶片内酚类代谢的变化规律,以细菌性角斑病高抗品种“红杧6号”和高感品种“贵妃”杧为试材,测定接种柑桔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后杧果叶片内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及酚类代谢相关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后,感(“贵妃”杧)抗(“红杧6号”)品种体内酚类物质均发生明显的变化。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接种病菌后均直线上升,抗病品种的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幅较高,且感病品种在侵染后期总酚和类黄酮相对含量均迅速降低;而感病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幅较高。推测杧果叶片的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与杧果抗性呈正相关,而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抗病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金桂香杧是从杧果实生繁育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果实肾状长椭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60g,最大果质量330g,可溶性固形物18.5%,可食率74.8%,果肉橙黄色,质地较细致、细滑坚实、味清甜、香味浓郁,品质优。成熟果皮橙黄色,着色均匀,皮厚且紧密,抗炭疽病,耐贮运。植株生长势强,早实丰产,适应性强。成熟期7月上中旬,果实发育期115~130d。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细胞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杧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在杧果叶片、果实上的侵染过程,并研究了温度、湿度、刺伤对其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杧果炭疽菌在条件适宜情况下,可在3h内萌发并侵入寄主组织;伤口可促进杧果炭疽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但不利于附着胞的形成。20~28℃之间,温度越高发病越重;湿度69.2%~85.4%之间,湿度越高发病越重,且伤口可加重杧果炭疽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桂热杧 3 号’是从‘黄象牙杧’的实生后代选出的杧果新品种,果实外观美、平均单果质量 305 g,肉质细滑、汁多、味蜜甜、芳香,表现质优,结实早,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杧果选育种研究回顾与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杧果是重要的热带水果,原产印度等地,享有“热带果王”之美誉。目前,全世界约有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生产杧果,2004年世界杧果收获面积达369·94万hm2,产量2 628·63万t。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杧果产量不断增加,成为我国的重要水果和支柱产业之一。然而,部分栽培品种存在果实食用品质差、货架期短、加工性能不佳,且对炭疽病、黑斑病、柑桔小实蝇和杧果象甲等病虫害的抵抗力低下等问题,这已成为我国杧果生产及出口的一大“瓶颈”。因此,新优良品种的选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杧果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杧果是高度杂合体[1,2],由于缺乏对其…  相似文献   

19.
对云南省保山地区"帕拉英达"杧果成熟功能叶片中氮、磷、钾、钙、镁、硫等6种营养元素含量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养分年平均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钙氮钾磷镁硫,分别为25.16、15.20、4.56、1.39、1.35、1.34g/kg;不同生育期叶片养分含量变化规律有所差异,根据叶片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可把"帕拉英达"杧果生长周期分为4个阶段,即营养生长期(8月至次年1月)、生殖生长期(1—3月)、果实膨大期(4—5月)和果实成熟期(6—7月)。  相似文献   

20.
加工兼鲜食型杧果新品种桂‘热杧120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热杧120号’是从黄象牙杧实生树选出的加工兼鲜食型杧果新品种。在南宁市,3月中旬至4月中旬开花,8月上旬果实成熟。果实长椭圆形,果皮绿色,单果重320g,阳面浅紫红色;成熟果皮橙黄色,果肉黄色,纤维极少,肉质坚实细腻,味清甜,果汁中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8%一20.4%,总酸含量0.26%,β-胡萝卜素含量33.9mg·(100g)^-1,可食率73.3%,果肉出浆率65.4%,品质好,较耐贮运,鲜食、加工皆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