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连城邱家山国有林场引种凹叶厚朴栽培材药两用林示范基地生长情况的调查,23年生平均树高12.0m;平均胸径15cm;单位面积蓄积量7.04m3/亩,生长量指标达到福建省阔叶树Ⅱ类林分丰产指标。调查结果表明:在闽西海拔800 -1300m的气候条件下适宜凹叶厚朴生长,在海拔800m以上引种栽培,坡位对其生长的影响很大,在山坡下部生长较好,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与海拔高度成反比,方差分析差异性达显著水平;凹叶厚朴作为主要树种造林,选择合适的伴生树种是成功培育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的关键;不同经营密度对凹叶厚朴生长存在显著影响,23年生凹叶厚朴以每亩保留75株左右较好;不同立地的凹叶厚朴生长差异极大,在立地好的条件下,对高、径和材积生长都非常有利,因此要营建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必须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造林,才能带来明显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陈赵良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28-130,145
凹叶厚朴与杉木、马尾松的不同混交比例、不同立地质量等级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混交比例,对凹叶厚朴、杉木、马尾松的胸径和树高生长,以及凹叶厚朴的树皮率都有极显著影响。马尾松是凹叶厚朴优良的伴生树种,种间关系良好。凹叶厚朴、马尾松的混交比例以5马5朴较为合理。杉木与凹叶厚朴混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造林密度对泡桐幼林生长和林分蓄积量的影响。[方法]在广西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造林密度(625、833、1 111、1 666株/hm~2)对2年生泡桐生长、材积、蓄积量的影响,经过定位观测,探讨种群密度与胸径、树高、立木单株材积、冠幅、蓄积量、枝下高等的作用规律和相关模型。[结果]造林密度对胸径、冠幅及材积和蓄积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造林密度对树高、枝下高的影响达显著水平。[结论]泡桐幼林的合理造林密度在1 111~1 666株/hm~2。  相似文献   

4.
不同造林密度对5种相思树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江雄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57-160
对密度为55株/667m2、74株/667m2、110株/667m2的5种相思树种的树高和胸径进行了研究,探求造林密度对相思树种的生长的影响,为相思树种的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对经过4a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树高和胸径有一定的影响,造林密度对相思树种的胸径影响较大,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胸径表现出与密度负相关,55株/667m2林分的平均胸径为9.17cm,74株/667m2林分的平均胸径为8.11cm,110株/667m2林分平均胸径为7.21cm。在不同密度下5种相思树种的年生长量各异,马占相思和厚荚相思的树高及胸径的平均年生长量都优于其它3种相思树种,具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5.
不同造林密度对山杜英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山杜英人工造林的合理密度,采用五个处理三次重复的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山杜英的胸径、蓄积生长有较大的影响,方差分析达到显著水平,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较小。山杜英造林密度为1200株/hm~2时过小不适宜、造林密度为3600株/hm~2过大也不适宜,合理的造林密度在1800~3000株/hm~2之间。  相似文献   

6.
2012年在福建明溪县胡坊镇选取4种厚朴林分进行调查,对平均木采用树干解析法取样,对凹叶厚朴与杉木、绿竹和油茶混交及其纯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凹叶厚朴混交林胸径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第3年)比纯林早1 a,树高连年生长量(第2年)早3 a,材积连年生长量(第8~9年)早3 a,在前10 a混交林的胸径、树高、材积平均生长量(平均值分别约为1.23 cm、1.42 m、0.0037 m3)始终比纯林(分别约为0.81 cm、1.00 m、0.0027 m3)大;且3种混交林直径、树高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一致,但数值存在差异:厚杉>厚竹>厚油混交林,说明凹叶厚朴与杉木混交能很好地促进凹叶厚朴的生长,混交效果最好,其次为凹叶厚朴绿竹混交林,再次为凹叶厚朴油茶混交林,最差的为凹叶厚朴纯林。  相似文献   

7.
造林密度对白杨杂种无性系初期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北威县毛白杨繁育基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造林密度(2 500、1 667、1 111、833、625、500、417株/hm2)对5年生毛白杨杂种无性系S86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探讨造林密度对生长性状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造林后4年,造林密度对林分胸径、立木单株材积的影响效用突显出来并达极显著水平,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仅在造林当年显著,对蓄积量的影响在前5年内的各年均呈显著水平;造林密度与胸径、单株材积的生长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蓄积量的生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树高生长呈显著负相关。造林密度对生长指标连年生长量的影响与造林密度和生长指标有关,一般造林密度超过1 111株/hm2时,连年生长量峰值出现较早,速生期持续期较短,低密度林分连年生长量峰值出现较晚;培育短周期S86无性系工业用材林,在造林后2~4年内是林分的快速生长期。   相似文献   

8.
用10年生造林密度试验林观测资料,分析造林密度2 500、3 000、3 600、4 500株/hm~2对乳源木莲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的影响,应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显著影响着乳源木莲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林分蓄积等5个生长性状,密度显著影响着乳源木莲的圆满度、通直度、冠长率、高径比、枝下高等5个形质性状,密度显著影响着乳源木莲Ⅱ、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乳源木莲的平均胸径、冠幅、冠长率、单株材积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树高、树干通直度、树干圆满度、高径比、枝下高等生长形质指标以及Ⅱ、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等林分分化性状随密度增大而增大;林分蓄积随密度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密度对乳源木莲的造林保存率、胸高形数无显著影响。造林密度显著影响乳源木莲生长形质及林分分化的综合表现,表明合理造林密度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得出乳源木莲大中径材的合理造林密度宜为2 500~3 600株/hm~2。  相似文献   

9.
优良生态树种杂交鹅掌楸不同栽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合肥市大杨镇试验地,研究4种不同栽植密度对杂交鹅掌楸林分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对林分胸径和树高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根据差异显著性检验,不同栽植密度下杂交鹅掌楸胸径和树高连年生长量的差异不显著,而其胸径和树高平均生长量表现出显著差异.杂交马褂木的造林密度以2 m×2 m或3 m×3 m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造林密度与南方红豆杉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测定福建省明溪13年生不同造林密度南方红豆杉的生长和干形形质等指标,分析造林密度与生长和干形形质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综合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显著影响林分11个生长形质指标和综合得分值。南方红豆杉不同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径阶分布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效果较好;1 800、2 400、3 000株/hm~2造林密度林分结构相对稳定、竞争较合理,而3 600株/hm~2的林分处于竞争期的自然稀疏后期。不同造林密度南方红豆杉林分林木分级显示,目前只有3 600株/hm~2造林密度出现Ⅴ级木。因此,营建南方红豆杉人工材用林合理造林密度为3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1.
对营造在不同坡位和造林密度的7a生杂种马褂木林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杂种马褂木适应性强,7a生林分保存率达98%以上;平均单株树高、胸径和立木材积分别为5.21m、5.9cm和0.010 208m3;马褂木单株生长受到坡位和造林密度的显著影响,其在较低密度、下坡生长最优;造林密度对7a生杂种马褂木林分单位蓄积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追肥次数对桉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造林密度为1 650株/hm2时,桉树生长显著优于造林密度为2 000株/hm2;2次追肥处理桉树生长优于单次追肥处理。以造林密度为1 650株/hm2与2次追肥处理,桉树生长效果最佳,树高和胸径年增长量分别高达7.30 m和4.65 cm,单株材积年增长量也高达0.035 3 m3。  相似文献   

13.
周怀容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37-139
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造林季节对台湾扁柏造林成活率、早期的地径、苗高生长有着极显著影响,在福建省邵武市的最适宜造林季节为1~3月份,造林成活率最高,达96.8%~97.4%,苗木生长也较快;12月份造林成活率低,只有88.2%,但苗高生长最快。不同的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有着极明显的影响,其树高、单位面积蓄积、单位面积干生物量均较造林密度为1100株/hm2的林分大;树高生长、单位面积蓄积、单位面积干生物量与2500株/hm2的林分间无显著差异,胸径生长明显高于2500株/hm2的林分。因此,综合考虑造林效果与造林成本,台湾扁柏最适宜造林密度为1600株/hm2。  相似文献   

14.
林起艺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152-154
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造林季节对凹叶厚补造林成活率、早期的地径、苗高生长有着极显著影响。在福建省大田县的最适宜造林季节为2月份,造林成活率最高,达到96.6%,苗木生长也较快;12月份造林成活率较低。但地径、苗高生长均最快。不同的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有着极明显的影响,凹叶厚朴最适宜造林密度为1100株·hm^-2,其胸径、树高、单株干生物量均较造林密度为1600株·hm^-2和830株·hm^-2的林分大。4种不同的施肥措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月份施放腐熟的鸭粪0.5kg/株,10月份施放K肥0.1kg/株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不同海拔高度对厚朴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松潘县白羊乡不同海拔高度,通过对厚朴各部分的生长量调查研究,分析了海拔高度对厚朴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生长的影响。发现海拔高度对厚朴的冠幅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对枝下高和树高的影响,对胸径几乎没有影响。这对厚朴的引种、栽培和相关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进行杉木造林试验,设置4种不同造林密度处理。通过对6年生杉木生长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种植密度为1667株/hm2的杉木生长状况良好,树高平均值6.3 m、冠幅平均值2.5m、胸径平均值为10.9 cm、单株材积达到0.0321 m3,各项调查指标都优于其他种植密度组合,该种植密度适合延平区一般立地条件杉木造林,有利于杉木的速生丰产培育。  相似文献   

17.
秃杉的引种繁殖与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秃杉原产我国滇西、黔东南一带,永嘉县1978年开始由贵州引种,经播种育苗、扦插、嫁接繁殖,共培植了21万余株苗木,造林49hm~2,成活率达95%以上。6年生平均树达高5.22m,胸径7.46cm.在浙南海拔10~1000m的低山丘陵地区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8.
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定向培育的密度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密度对凹叶厚朴人工林生长、干材和树皮生物量的影响规律,试验得出凹叶厚朴在 、 类地的造林密度以2500株·hm-2左右为宜.依据不同密度控制方式对林分生长、成材过程、径级结构、出材量和树皮产量的影响程度,认为定向培育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于12~15a间伐1~2次,目标树保留密度以1505株·hm-2左右较为适宜.以利于改善凹叶厚朴林分结构、促进干材和树皮的合理发育、有效地提高凹叶厚朴人工林的出材量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福建柏人工林林下幼苗幼树的生长情况,进行了不同密度对福建柏人工林林下幼苗幼树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福建柏林分林下幼苗幼树的数量有较大影响,密度900株/hm~2、1200株/hm~2、1500株/hm~2、1800株/hm~2,900株/hm~2的林下幼苗幼树的数量分别为3550株/hm~2、2558株/hm~2、2095株/hm~2、1338株/hm~2。不同密度对福建柏林分林下幼苗幼树的树高生长有较大影响,密度900株/hm~2、1200株/hm~2、1500株/hm~2、1800株/hm~2林下幼苗幼树的平均树高分别为1.39m、1.17m、0.91m、0.78m。  相似文献   

20.
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林生长量与密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3 a生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林为研究对象,就造林密度对超短轮伐纸浆林胸径、树高以及材积生长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胸径生长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以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B331、B307、B302在2 490株·hm-2密度下的胸径生长量最大,平均达到6.7 cm;密度对三倍体毛白杨高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而无性系对三倍体毛白杨高生长影响差异极显著,以B331的树高生长量最大,达到8.9 m;不同密度对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林的材积生长量影响差异极显著,材积生长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以9 990株·hm-2密度的材积生长量最大,而无性系对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林的材积生长量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以无性系B307的材积量最大,达到85.4 m3·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