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及其实施途径的落实是我国生态文明发展与建设方面的一项内容。在多规合一背景下,市域层面的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实施途径,然而其具体规划对象乃至功能类型仍然没有形成统一认知。通过研究市域绿地的核心概念与相关问题,提出市域绿地不同于单类用地,复合了多功能的市域绿地类型应以主导功能为依据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2.
根据鄞州区滨海山水特点及城区绿地建设现状,提出城区和市域绿地规划布局模式,旨在构建与鄞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宜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为鄞州区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植物多样性对于城市道路绿地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城市道路绿地的设计中,应用植物多样性原则的核心在于道路绿地不同设计尺度的划分,因此,从不同尺度提出植物多样性原则在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论述了植物多样性原则的含义,进而具体分析城市道路绿地实现植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终提出包含市域、街道和群落3个尺度的植物多样性应用策略,为城市道路绿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辉宁 《绿色科技》2022,(5):77-79,82
通过对珠海市绿地状况的分析,为弹性绿地设计奠定基础;通过对弹性绿地设定的意义以及具体区域案例的分析,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确定城市弹性绿地建设的可行性;通过探讨城市绿地弹性设计要点,梳理弹性绿地建设与海绵城市理念的内在关系;通过对城市绿地空间复杂性分析,确定结构复杂性与市域绿色生态空间结构的交织状态和整合路径."弹性"是一...  相似文献   

5.
正江汉油田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本部设在中国明星城市——湖北省潜江市。市域内,呈现平原地貌景观,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境内土壤多为壤质土,土层深厚,植被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多样性、复杂性特征。油田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区绿地和专属绿地。目前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2.8%,绿地率达到39.63%。  相似文献   

6.
以济源市2007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和2008年绿化数据以及卫星遥感图、城市绿地现状图等相关信息作为数据源,选取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城市绿地破碎度指数等3个景观生态格局评价指标,对济源市城区森林和市域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济源市城区森林绿地景观的均匀度指数较低,景观多样性整体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市域森林景观格局分布不均匀,少数森林景观类型控制着整个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7.
王敏  谷康 《广东园林》2021,43(5):73-77
为了准确客观地了解国内公园绿地的研究现状,把握公园绿地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基于 CiteSpace 软件,依托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 1992—2020 年以“公园绿地”为主题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 30 年间,公园绿地研究主要集中于 3 个层面:1)绿地系统、防灾公园及国家公园的规划;2)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空间布局以及优化策略;3)景观格局和生态修复策略。可达性、景观生态学、布局优化及植物群落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公园尺度的可达性、市域层面的指标评价及环境恢复性知觉是公园绿地研究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8.
合肥环城公园廊道景观及生态环境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合肥市环城公园,具有鲜明的廊道结构特征,对城市空间格局,城市景观及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合肥市绿地系统的建设目标,应以市域范围内生态廊道为依托,真正形成环状与放射状结合,楔形绿地切入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9.
城市边缘带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武汉市城市边缘带绿地的调查,对建设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将武汉市市域绿地系统、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在区域规划思想的基础上,在城市边缘带建立起形态合理的绿色网络,并注重与中心城区的渗透连通.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开放吹响了中华民族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号角,也拉开了首都北京绿起来、美起来、活起来的时代大幕。40年来,通过实施一大批重大生态工程,使首都的绿化资源总量快速增长,绿色生态版图大幅拓展,城市生态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近70%的市域国土空间被森林植被和公园绿地覆盖,形成了"山区绿屏、平原绿网、城市绿景"的大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规划的功能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规划的三个层次,即市域大环境、规划区和规划建成区;阐述了影响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的四大要素,即观念要素、城市布局模式、自然生态要素、绿地系统布局模式要素;明确了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应考虑的基本要求;指出了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规划的主要功能属性,即适合并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强化绿地生态空间格局、塑造城市绿地空间特色、通过宏观整体结构布局,达到城乡一体化建设,优化城市边缘地带的生态属性。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成为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法定蓝图。北京将强化西北部山区重要生态源地和生态屏障功能,以三类环型公园、九条放射状楔形绿地为主体,通过河流水系、道路廊道、城市绿道等绿廊绿带相连接,构建"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地处苏南沿江发达地区的张家港市,是一座年轻、充满活力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市域面积999平方公里,总人口95万人。近年来,在加强发展经济的同时,紧紧围绕建设最适宜人居、创业的现代化城市目标,以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大力弘扬“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部门共建、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城乡联动、狠抓落实,整体推进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市域林带规划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把广州市市域林带分为市域主干道绿化带、市域生态廊道、市域组团绿化隔离带、市域滨水林带;依据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提出生态优先、一体化、分期规划原则,规划过程中重点突出了7条主干道绿化带的"一路一景"特色,7条新建生态廊道的城市生态安全对策以及丰富城市形象的组团绿化隔离带和规划建设有岭南风情的滨水生态风光带,并就规划的顺利实施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国内外市域绿地系统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市域陆地系统规划是我国未来运用的必然选择,要从战略的高度、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来审视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16.
把广州市域林带分为市域主干道绿化带、市域生态廊道、市域组团绿化隔离带、市域滨水林带。依据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 ,提出生态优先、效益兼顾 ,一体化、可操作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分期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规划过程中重点突出了 8条主干道绿化带的“一路一景”特色 ,7条新建生态廊道的城市生态安全对策以及丰富城市形象的组团绿化隔离带和规划建设有岭南风情的滨水生态风光带 ,并提出了规划实施过程中用地政策、资金筹措、管理养护、科技开发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兰州市五种主要绿地类型(公园绿地、机关绿地、厂矿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的降温、增湿和降噪三种生态效益比较,对不同绿地类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空地相比,除道路绿地降温效果不明显外,其他四类绿地降温效果显著(P<0.05);与空地相比不同绿地类型增湿效果明显(P<0.05);对比空地,机关绿地植物群落各部位降噪效果明显,厂矿绿地植物群落(上)部起到了明显降噪作用;对各绿地类型植物群落各部位和空地上生态效益比较,得出降温效果由好到差依次为道路绿地>厂矿绿地>机关绿地>公园绿地>居住绿地;公园绿地、机关绿地和居住区绿地增湿效果好,显著高于道路绿地和厂矿绿地;道路绿地降噪效果明显,显著高于其他绿地;道路绿地和厂矿绿地在植物群落(中)部降噪效果无差异,但显著低于公园绿地、机关绿地和居住绿地。  相似文献   

18.
森林城市建设是以构建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城乡人居生态系统为着力点,以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良好氛围为主要目标,是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文章从海口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现状调查入手,通过对市域人居环境、城乡绿化美化现状等要素的分析,对海口市绿地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在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的角度,分别从城市森林体系、美丽乡村、生态廊道、城郊森林(湿地)公园等方面的建设提出了优化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以深圳梅林山云步道为例,探索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浅山山地风景游步道的选线研究及建设策略。采用层次分析和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从空间、生态、行为3个层面,选取了地形地貌、植被、用地阻隔、交通、建设5个因子,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生成了梅林山云步道开发适宜性的分级图,结合梅林片区的用地规划、相关保护规划、城市空间格局与以及景观人文资源等现状,将云步道线路与区域、市域绿道系统和周边绿地等对接,在高密度的城市结构中创造展示自然生态法则的山地风景道系统与城市眺望系统。  相似文献   

20.
从分类方法、原则与具体分类等方面分析现行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在实践中的协调性和引导性,尝试提出与2种用地分类相协调的市域绿地分类;认为分类以主导功能为依据、生态功能优先为原则,充分对接2个国家标准,具体分类应体现城乡一体化格局、尊重用地权属、协调各部门管理职能、层级体系化与协调化等原则;最后提出4个一级类与21个二级类的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