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典籍中记载的大型真菌进行了概述,特别对《宋·菌谱》、《明·广菌谱》和《清·吴蕈谱》3部专著中57种大型真菌的食用、医用以及毒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从我国现有的记载大型真菌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比较集中地反映出了古代后期我国南方地区研究大型真菌的优势,这些研究成果在当时不同时期对我国认识和研究大型真菌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云芝的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芝(CoriolusuersicolorFr .)又称白芝、彩色蕈盖菌,是灵芝属中的一种真菌。云芝原产于我国,早在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灵芝有青芝、赤芝、黄芝、白芝、黑芝、紫芝、云芝。1 经济价值云芝为传统的药用真菌,具有特殊药理功能。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云芝胞内多糖可  相似文献   

3.
大型真菌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之一,有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它们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探讨有关大型真菌栖息、生长和繁衍的自然环境、生态功能以及如何做好资源保护等内容,为进一步做好紫金山大型真菌的保护及领导决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土壤真菌多样性对土传病害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维持土壤生态功能的基础,也是决定土壤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并且被认为是土壤抑制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土壤真菌是土壤微生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阐述土壤真菌的生活史、真菌在土壤系统中的角色、土壤真菌多样性、土传病原菌、土壤真菌病原体之间的互作等了解土壤真菌多样性对土传病害影响,探讨土传病害和土壤真菌多样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植物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字经》是我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对于启迪孩子的心灵、成长具有独特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甚至大学,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经典文化的传承。所以,由于《三字经》所具有的独特性,通过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备的工具性、识字教学功能、育人功能,来分析其在语文教学大环境下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6.
《真菌农药母药产品标准编写规范》、《真菌农药粉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真菌农药饵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真菌农药可湿性粉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Ⅸ真菌农药油悬浮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五项国家标准近日在京通过专家审定,并报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批后发布实施。  相似文献   

7.
1983—1985年,作者参加了湖北省西北部神农架林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实地、分季节地调查,采集标本700余号,作显微描述并绘图167幅,测量各种数据3087个。在我国著名真菌学家杨新美教授指导下,完成了全部标本鉴定及分类工作。按现代真菌分类系统,所有标本隶属于2纲8目23科76属226种,其中食用菌为106种,药用菌11种,毒菌16种,用途不详的93种。此期间,作者完成的论文有《神农架虫草属真菌调查初报》、《神农架林区虫草寄主记述》、《神农架林区大型真菌资源研究及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议》。此外,还参加了《湖北神农架林区大型真菌志》的有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康振生教授主持的“植物病原真菌与寄主植物互作关系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研究”受到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攀登计划”等项目的资助,该项目于2 0 0 4年4月获得了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该项目以我国重要的小麦条锈病为主攻对象,同时结合我国主要作物真菌病害,采用细胞学和分子细胞学技术,就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该研究系统揭示了我国主要作物病原真菌的超微形态、超微结构特征,出版了《植物病原真菌的超微结构》和《植物病原真菌超微形态》2本专著;明确了…  相似文献   

9.
魔芋为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的泛称,主要产于东半球热带、亚热带,我国为原产地之一。我国和日本是世界上两大魔芋主产国。魔芋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我国古代医学典籍《本草纲目》、《三元延寿》、《开宝本草》等均有记载魔芋:味辛、性寒,有解毒、消肿、行於、化痰、散积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菌种分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微  杨江华  李川 《农技服务》2009,26(7):161-162
食用菌是一类重要的真菌,中国是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之一,战国时期的《列子》就有"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的记载;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了食用菌的美味;以后的《齐民要术》、《菌谱》、《广菌谱》、《本草纲要》等都有食用菌栽培和利用的记载。中国也是食用菌栽培最早的国家,目前栽培的食用菌中多数起源于中国。近年来研究者对不同食用菌菌种分离培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食用菌菌种分离培养进行总结。主要方法有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菇木分离法和培养料分离法4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