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每年都要定期补充后备母猪来更换基础母猪群中胎次较高的种猪,以保证猪群合理的胎次(年龄)结构。提高种猪繁殖效率,取得更好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规模化猪场每年种猪更新率大约为25%-30%.小型养猪场或养猪专业户种猪更新比例会更高。品种是提高养猪效益的首要因素,所以种猪的质量是关系养猪成败的关键环节。养猪生产者在进行引种时存在很多误区(特别是小规模猪场)。往往导致引种失败,造成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多购买种猪的养殖户在种猪引进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每年都要定期补充后备母猪,以便更换基础母猪群中胎次较高的种猪,以保证猪群合理的胎次(年龄)结构,提高种猪繁殖效率,取得较好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规模化猪场每年种猪更新率大约为25%~30%,小型养猪场或养猪专业户比例会更高。品种是提高养猪效益的首要因素,所以种猪的质量是关系养猪成败的关健环节。养猪生产者在进行引种时存在很多误区(特别是小规模猪场),往往会导致引种失败。  相似文献   

3.
王桂香 《中国猪业》2009,4(6):33-34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每年都要定期补充后备母猪。更换基础母猪群中胎次较高的种猪.以保证猪群合理的胎次(年龄)结构,提高种猪繁殖效率和猪群的性能.从而取得较好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规模化猪场每年种猪更新率大约为25%~30%,小型养猪场或养猪专业户的比例则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4.
引进种猪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化猪场每年都要补充后备母猪及种公猪,种猪更新率大约为25%~35%,以保证猪群合理的胎次(年龄)结构,提高种猪繁殖效率和猪群的性能,取得较好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良种是提高养猪效益的首要因素,种猪的质量是养猪成败的关键。但是许多猪场在引种时存在很多误区,往往容易引进疾病,导致引种失败,造成经济损失。下面简单谈谈引进种猪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洪学 《山东饲料》2006,(5):26-26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每年都要定期补充后备母猪,更换基础母猪群中胎次较高的种猪,以保证猪群合理的胎次(年龄)结构,提高种猪繁殖效率和猪群的性能。取得较好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现在市场上的品种比较多.比如: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皮特兰猪、斯格猪、PIC配套系猪等,但比较理想的杂交模式是杜长大三元杂交。这是因为三元杂交充分地利用了杂种优势(二元母猪繁殖方面的优势,终端父本的瘦肉率、生长速度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养猪要赚钱,这是每个猪场都有的共识,即养猪生产的中心内容是经济效益。以此为中心,确定猪场的两项生产指标,即每头母猪每年的断奶猪数量达到平均水平以上(国内目前最高水平为23头)和育肥猪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成本(包括种猪的饲料)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长大二元杂母猪淘汰与自然月份、胎次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规模化猪场的肉猪生产中,杂种母猪质量的优劣对猪场的生产水平乃至经济效益影响很大,所以母猪的淘汰是常有的事.但如果能搞清楚母猪淘汰的一些规律性的变化,采取相应对策即可减少母猪的淘汰数量,延长它的在群寿命,从而降低肉猪生产的种猪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此,结合广东省的气候特点(高温高湿,四季区分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4℃以上,时间长,跨度大,特别是6~10月份平均气温在30℃以上),对广东江门市一家规模化畜牧场2001-2003年淘汰的664头长大二元杂母猪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目的是找出母猪淘汰数量与自然月份、胎次的关系,以便于在生产中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从而延长母猪的利用年限(在群寿命),更大地挖掘母猪的生产潜力 。  相似文献   

8.
为加速品种改良,增加商品猪的科技含量,进而提高经济效益,除种猪繁殖场外,大部分无核心群的规模化猪场,每年需要根据本场生产的实际情况(一般母猪的更新淘汰率为25~30%左右),从外引进一定数量的优良种猪,以使本场的种猪群能保持合理的种群结构,维持正常的种猪循环,进而使猪场具有最大的生产能力。但如若引种不当,而将疫病带入,则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模化猪场为了保证合理的胎龄结构分布,得到具备高繁殖率的种猪群,后备母猪每年必须保证一定比例(一般30%)的更新率,及时补充到繁殖群中去,以维持种猪群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0.
提高母猪繁殖力是规模化猪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笔者结合多年养猪生产实践,从生产母猪群的选留、适时配种、母猪妊娠期、哺乳期的饲喂管理、母猪保健以及种猪疫病防控等方面阐述了规模场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要点,旨在促进猪场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养猪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种猪,这些种猪都是经过高强度选育的品种,但由于国内部分猪场在选育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培育出一群具有高的生长日增重,但背脂厚度较低的猪群,使现在的母猪与其祖先相比,对营养变得更加敏感,对饲养管理每个环节的要求也更加精准,否则会影响母猪繁殖性能,使其不尽人意.母猪繁殖性能是养猪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又是高度变异的性状.因此,抓好繁殖猪群的管理,是养猪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1制定引种计划 1.1确定引种数量 如果是新猪场引种,一般引种头数要比最大母猪容量多15%,因为种猪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淘汰,如不多引种15%,会造成产房等设施不能满负荷生产,降低使用率。  相似文献   

13.
正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任务是选择、培育出体格健壮、发育良好,符合品种特征,具有种用价值的种猪。做好后备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对于保持猪场基础母猪群合理、稳定的胎次结构,提高种母猪群的整体质量和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可以认为母猪群是猪场的生产机器,是猪场运营的基石,母猪群繁殖性能的高低对生猪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极大。而母猪繁殖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品种、胎次、健康状况及饲养管理水平等。许多研究表明,随着母猪胎次的增加,母猪的繁殖性能会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母猪群的胎次结构对指导母猪的淘汰和引种意义重大,具体猪场胎次结构与猪场类型、运营时间以及经营理念等有关。猪场依照胎次一般将经产母猪群分为低胎次母猪(1~2胎),中胎次母猪(3~5胎)和高胎次母猪(6胎及以上)。每个阶段胎次母猪有其自身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管理好母猪群意义重大。文章就低胎次母猪的生理特点、繁殖特点和如何做好低胎次母猪的管理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正>品种改良是增加养猪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规模养猪场要想达到长年均衡生产,而且母猪群体结构比较合理,每年种猪更新率要在25%~30%,这样,才能保证猪群合理的胎次(年龄)结构,提高种猪繁殖效率和猪群的性能,取得较好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如果本身不是育种场,每年都牵涉到引种的问题。但  相似文献   

16.
正合理的母猪胎次管理与淘汰可以保持良好的胎次结构,提高母猪群生产水平,使母猪发挥更大的效益。引言随着国内养猪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不断发展,母猪群的生产性能在逐渐提高。但作为猪场的核心母猪群是否得到合理利用,是我们需要认识的一个问题。不同胎次的母猪,其产仔性能、泌乳力及后代生长速度均不相同。所以需深入了解影响胎次结构的相关因素,包括  相似文献   

17.
<正>衡量一个猪场的生产水平,其母猪的生产成绩是重要的指标之一。充分挖掘母猪的繁殖潜力,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使每头母猪每年提供更多合格的断奶仔猪,也是每个养猪工作者努力的目标。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如种猪群选留、种猪保健、配种管理、饲养管理,笔者结合多年养猪实践,探讨如何从管理上、技术上提高母猪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正>保持母猪良好繁殖机能,可大大提高养猪生产技术指标,这是实现猪场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许多养殖户在母猪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1母猪选择失误1.1错把商品猪作种猪一些猪场母猪群出现多元化:即二元杂交、三元杂交,甚至多元杂交;这样造成的问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我市生产母猪每年大约保持在5万头左右,按年淘汰更新率25%~30%计,我市需要补充优良种猪1,2~1.5万头,除供应本市几家种猪场外,每年尚需从省外大批量引进优良种猪。结合几年来本人在选种、引种方面的经验与体会,谈谈猪场引种前后应注  相似文献   

20.
在过往的养猪生产中,养猪生产者过多地关注了猪病,或者说过多地关注了某种猪病。猪病是影响养猪效率和养猪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商品猪数量。养猪生产者在关注猪病、追求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日常操作要遵循提高猪场的健康程度为唯一宗旨,猪群健康,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健康养猪,即重视日常程序管理和细节管理,如猪场生物安全措施的严格实施,理顺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