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为鸡常见传染性疾病,主要以侵害鸡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为主,科学防治可减少疾病的滋生与蔓延。本文主要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综合防控方法展开较详细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是引起家禽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流行毒株呈现出多样性,严重危害着国内外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目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国内各省份呈地方性流行。论文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病学、国内流行态势以及面对该病的流行应该采取的综合防控策略等几个方面做一分析,为国内更好的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引发.在临床的症状上,由于鸡的年龄有差异,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在最近的几年里,鸡禽流感肆虐发生,让养殖场对禽流感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对于传染性支气管炎所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造成该类病毒在养殖场中频繁传播,反复流行、发生,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因此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充分掌握该类疾病在养殖场的发生流行动态,并在进入高峰期前,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控,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保障鸡生长安全.本文结合一部分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现状,探讨该类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临床发病率高,传播迅速。雏鸡感染后,表现为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容易继发其他疾病,死亡率高。蛋鸡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产蛋下降。IBV血清型众多,不同血清型间交叉保护力弱。本文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应用鸡疾病防制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从病因分析、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防制策略等方面来诊断与防控鸡常见的禽流感、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这5种疾病,以促进养鸡生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鸡的病毒性传染病,以患病鸡的呼吸系统病变,如咳嗽、哕音、打喷嚏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危害目前养鸡产业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能够造成鸡的呼吸性和肾性疾病,可能造成患病鸡的死亡.本文主要通过对无极县某蛋鸡场发生的一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治疗过程进行描述,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使病鸡出现呼吸困难、肾等组织出现病变等,产蛋鸡的蛋产量和质量均下降,影响养鸡业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就IB的防控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8.
<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对于经营多年的养殖场而言,已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了。虽然大家从进雏开始就免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但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还是越来越严重,这种严重性主要体现在临床上分离出的变异毒株越来越多,且毒株变异的频率更快,养殖场的防控难度加大。根据临床多年的经验发现,鸡  相似文献   

9.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种病理性表现形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我国的一些养鸡场中相继暴发,且流行较广泛,尤其是近年来,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我国的养鸡场(尤其是肉鸡养殖场)中呈现大面积流行,给养鸡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养鸡场科学地防控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已经成为了目前防控鸡病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0.
鸡呼吸道疾病分为多种类型,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肿头综合症、鸡败血霉形体感染、禽流行性感冒、传染性鼻炎等等。虽然上述疾病在药物治疗方面有所不同,但在综合防控措施上基本是一致的。本文仅就该类疾病的控制对策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支气管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病毒血清型较多,易于发生变异而难以免疫预防,成为养鸡业发展的重大阻力。文章就该病毒的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为防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K M Lam  W Q Lin 《Avian diseases》1984,28(1):131-138
Newly hatched chickens were immunized with a temperature-sensitive (TS) 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MG) mutant (TS 100). Immunized chickens resisted challenge with the virulent S6 strain. The dose of TS MG needed for protection was less than 3.3 X 10(4) colony-forming units. After immunization with TS 100, chickens were subjected to a variety of virus infection and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s. Neonatal bursectomy or thymectomy,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nfection, and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vaccination or a combination of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and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vaccination did not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ir-sac lesions in TS MG-immunized chickens.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vaccination enabled MG to migrate from the nasal cavity to the trachea but not to the air sacs. The TS MG vaccine appears to be a safe immunogen.  相似文献   

13.
观察雏鸡在免疫新支二联活疫苗后,间隔较短时间(5d),再对其进行鸡毒支原体活疫苗的免疫后,观察鸡群出现的临床症状。将50羽雏鸡随机分成5组,2组用不同途径免疫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新支二联活苗(商品名:芯之圣),2组免疫另一厂家生产的新支二联活苗,1组不免疫作为对照。5d后免疫组40羽鸡均免疫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鸡毒支原体活疫苗(商品名:领风),观察各组临床反应。试验表明,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芯之圣和领风在临床使用中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动物干扰素诱生剂抗毒素Ⅰ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以中草药提取的多糖有效成份配制的抗毒素Ⅰ号,做为内源性干扰素诱生剂,进行了药理试验、毒性试验、检验标准、保存期试验、抗病毒试验等,表明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马立克氏病及鸡白血病等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免疫机制和免疫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高度传染的全球性鸡病之一,严重危害养鸡业。IBV众多的血清型及其基因组的不断变异,给IB的免疫防控带来很大的困难。IBV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病鸡出现呼吸困难、产蛋下降、肾炎和腺胃炎等症状和病变。IBV的特点是变异频繁,血清型复杂,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因此,IB已成为养禽业最难控制的疫病之一。鸡对IBV的免疫机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疫苗已不能完全保护免疫鸡群,开发IBV基因工程疫苗,从主要免疫原性蛋白的良好表达到免疫策略的不断完善,已成为未来预防IB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某种鸡场一群艾维茵父母代种鸡中出现“假性母鸡”,剖检发现输卵管畸形。这批种鸡在17日龄时发生过某传染病。进行发病情况调查、对病死雏鸡的剖检和开产期病死母鸡的剖检、病料鸡胚感染和传代试验及新城疫病毒干扰试验。结果,鸡胚感染中第3代出现侏儒胚,干扰组的新城疫血凝价均低于20,对照组新城疫血凝价高于40。综合分析,可以判定该雏鸡在3周龄发生的疾病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以及可以确定该鸡群中不少鸡只出现输卵管畸形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早期感染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鸡腺胃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腺胃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患病鸡的腺胃病料和H95株分离株尿囊液毒,对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易感鸡,采用不同的感染途径进行感染,对其增重、死亡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供试不同品种的鸡在不同的感染途径下,采用腺胃病料和鸡胚尿囊液毒分别感染,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发病,并出现和自然病例相同的症状和典型的病理变化。随日龄的增长,其易感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从感染死亡鸡中可重新回收到相应的病毒,发病耐过的鸡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8.
从哈尔滨市某肉鸡养殖场疑似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死鸡中分离到1株肾型IBV,并对其进行鸡胚矮小化、血凝性、电镜下特征、新城疫干扰试验、致病性等生物学鉴定和N基因的RT-PCR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在鸡胚上传至第四代(F)4开始出现死亡或侏儒胚;病毒不凝集鸡红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多呈球形、直径约80~120nm的病毒粒子,具有冠状病毒的典型形态特点;该病毒可干扰新城疫LaSota株在鸡胚中的增殖;将分离毒第4代尿囊液接种于6日龄雏鸡,7d后开始出现死亡,死亡率高达67%(6/9),病死鸡剖解后可见肾脏明显肿大、苍白,具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病变;分离毒第5代尿囊液经N基因特异性RT-PCR获得大小约438bp的目的片断。初步确定所分离病毒为肾型IBV。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影响鸡的产蛋量和蛋品质。本研究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标准株M41人工感染21日龄700只海兰褐雏鸡,使其发病。接种病毒前后在饮水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清瘟败毒颗粒,以清瘟败毒散为对照治疗组,观察不同处理鸡的临床症状、发病率、病理变化和死亡率等。结果表明:饮水中添加0.z5%o清瘟败毒颗粒,对IBV标准株M41的攻毒保护作用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清瘟败毒颗粒低剂量治疗组与高、中剂量治疗组及清瘟败毒散治疗组之间差异显著,因水中添加0.5‰清瘟败毒颗粒,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治疗作用明显,治愈率达88.00%,显著高于清瘟败毒散治疗组(P〈0.05)。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以张口呼吸、气管啰音、咳嗽、肾脏病变为主要临床症状,可引起鸡的饲料报酬率降低,蛋鸡产蛋数量和蛋的品质下降。IBV的特点是高频变异,血清型众多,导致疾病的临床和病理变化复杂多样,由于其变异株出现比较快,毒株之间交叉保护力差,给IB的诊断和防治带来了较大困难。从IBV的分型、检测技术、综合防治方面对该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