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豆重迎茬障碍研究已开展多年,但同一土壤类型不同地势对大豆重迎茬障碍的影响程度尚不十分清楚,为了探讨这一问题,选择丘陵区(岗地)、平原区(平地)和低湿区(洼地)进行大豆正茬、迎茬和重茬试验,在大豆生育期调查生长发育和产量。结果显示:低湿区和平原区3种茬口大豆出苗率、株高、根瘤鲜重、植株干重和面积指数均明显高于丘陵区,低湿区大豆生育后期植株干重和面积指数稍高于平原区,3种地势大豆各项生育指标均表现为正茬〉迎茬〉重茬。总体上低湿区产量最高,其次是平原区,丘陵区产量最低,并且低湿区重迎茬减产幅度较小,丘陵区减产幅度最大。所以,干旱年份丘陵区大豆重迎茬障碍大于平原区大于低湿区。  相似文献   

2.
追肥方式对连作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取适当农艺措施可降低连作大豆产量损失,为明确黑土平原区不同追肥方式对连作大豆的效果,在生育后期喷施叶面肥或沟施氮肥,调查大豆根瘤鲜重、植株地上地下干重、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结果显示:后期增施肥能增加根瘤鲜重,是对照的1.3~1.6倍,大豆地上地下干重都明显高于对照,叶面积指数增大.在黑土平原区后期追肥较对照大豆增产11%以上,病虫粒率降低,提高商品品质.喷施叶面肥和土壤追肥的大豆生长发育指标和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连作对大豆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德俭  赵九洲 《大豆科学》1996,15(4):326-331
试验通过对不同年限连作大豆生长发育的追踪调查和生物产量模拟,探讨了连作大豆产量降低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机制。结果表明:2年连作和3年连作导致叶面积(LA)、叶面积指数(LAI)、叶片的生产效率(粒/叶比)和生物产量的积累速率都有所降低,随连作年限加长而降低加剧;连作导致产量性状和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等均有所降低;2年连作和3年连作使产量降低18.6%和30.3%。  相似文献   

4.
不同磷浓度下结瘤对大豆生长及苹果酸合成和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品种粤春03-3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的方式,在高低磷条件下,分别进行接种或不接种根瘤菌的处理。在大豆花期和成熟期分别测定大豆干重、氮磷浓度、根系苹果酸浓度和分泌速率,以研究结瘤对磷调控大豆生长及苹果酸合成和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磷条件下,结瘤对大豆植株的干重、氮磷浓度均没有显著影响;在高磷条件下,结瘤能够显著提高植株地上部干重和氮浓度。在不结瘤条件下,磷对根系苹果酸浓度没有显著影响。但结瘤后,低磷明显增加了成熟期根系苹果酸的浓度。而且,结瘤显著提高了高磷条件下根系苹果酸的分泌速率。这些结果表明,结瘤影响了磷对大豆生长、根系苹果酸合成和分泌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对促根剂和硝酸钙的施用效果做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促根剂和硝酸钙对大豆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抗逆性及产量的影响有所不同 ,表现在 :促根剂显著增加了大豆植株的干物质积累 ,增强了根系活力 ,而硝酸钙的影响则不规律 ;促根剂增强了大豆植株的抗逆性 ,而硝酸钙的影响则有增有减 ;促根剂和硝酸钙均使大豆产量增加 ,但促根剂的效果更为显著。从综合效应分析来看 ,促根剂对大豆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都有较好地促进作用 ,能够增强大豆植株的抗逆性 ,对抑制连作大豆减产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田间与盆栽对比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连作胁迫下锰营养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中各连作年限土壤有效锰含量总体高于正茬,但连作大豆植株吸收积累锰却低于正茬,这种差异在盛花、结荚、鼓粒期表现明显。不同生育时期连作大豆植株锰营养与氮、磷营养相关极显著,分枝期植株锰营养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关显著,盛花期、结荚期植株锰营养与产量相关显著。此外,本文还探讨了连作大豆土壤有效锰变化的原因。本研究为合理进行连作大豆锰营养调控,减轻连作障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重茬对大豆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探讨重茬导致大豆减产的因素及解决重茬带来的生产障碍对策,采用"大田切片法"研究了大豆不同茬口类型(正茬、一年重茬和两年重茬)的冠层结构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重茬大豆冠层不同层次叶面积均低于正茬大豆,并且分枝数、荚数和荚重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随重茬年限增加而加剧.正茬大豆冠层叶片上、中、下层结构分布合理,重茬一年冠层叶片分布上层较多而中、下层较少,重茬两年叶面积在不同层次均有降低.重茬一年和两年分别较正茬大豆减产13.6%和38.6%.群体质量显著降低是重茬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微量元素镍的施用能增加植株干重、根瘤数、根鲜重、叶绿素含量、提高大豆产量。施用镍千分之三浓度的处理比对照增产9.14%。因此施用镍能促进大豆生长发育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作物茬口对连作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利用轮作换茬措施缓解连作大豆的危害和产量损失,研究了苜蓿、玉米和大豆3种作物茬口对连作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茬3年连作大豆比玉米茬3年连作大豆增产10.4%,比4年连作大豆极显著增产26.7%;玉米茬3年连作大豆比4年连作大豆显著增产14.7%.与4年连作大豆相比,苜蓿茬和玉米茬连作3年大豆的株高分别增加16.6 cm和14.7 cm、单株粒重分别增加7.0 g和3.7 g,差异均达极显著;苜蓿茬和玉米茬处理间的株高、单株粒重差异不显著.4年连作大豆的病粒率分别比苜蓿茬和玉米茬3年连作大豆的病粒率高4.54%和6.74%,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苜蓿茬、玉米茬处理间的病粒率差异不显著.三个茬口处理之间大豆虫食粒率差异不显著.可见,对于连作大豆,苜蓿茬口优于玉米茬口和大豆茬口.  相似文献   

10.
作物茬口对缓解大豆连作危害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苜蓿、玉米和大豆3种茬口对缓解连作大豆危害的效果。结果表明:苜蓿茬连作2 a和3 a大豆产量比玉米茬连作2 a和3 a大豆产量分别增加8.4%、6.6%,比3 a和4 a连作大豆产量分别极显著增加26.7%和27.5%;玉米茬连作2 a和3 a大豆产量比3 a和4 a连作大豆产量分别增加16.9%和19.6%,差异极显著。与3 a连作大豆相比,苜蓿茬和玉米茬连作2 a大豆的株高分别极显著增加19.5 cm和13.8 cm;苜蓿茬的单株粒重比玉米茬和3a连作大豆处理增加3.6 g和4.3 g,差异极显著。与4 a连作大豆相比,苜蓿茬和玉米茬连作3 a大豆的株高分别增加23.7 cm和17.1 cm,差异极显著,苜蓿茬比玉米茬上连作3 a大豆株高显著高6.6 cm;苜蓿茬比玉米茬和4 a连作大豆处理单株粒重增加2.1 g和7.8 g,玉米茬比4 a连作大豆处理单株粒重增加5.7 g,差异均极显著。可见,苜蓿茬口对缓解大豆连作危害优于玉米茬口和大豆茬口。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进行了重茬大豆施肥技术组合筛选,NPK不同组合可明显促进重茬大豆生长发育,主要表现在增加大豆株高、提高大豆地上和地下生长,增加干物质积累;NPK配合可促进大豆根瘤数量和重量的增加,N3P4K5 叶面肥在大豆分枝期(V5)、开花期(R2)和鼓粒期(R6)三个时期都明显增加大豆优质根瘤比率;NPK配合可增加大豆叶面积指数、生物产量和光合势,其中N3P4K5和N3P4K5 叶面肥对大豆生长发育促进作用最为明显,N3P4K5 叶面肥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22.7%,增加了大豆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各处理对大豆百粒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1997年-1999年大豆重茬条件下,通过农业措施对大豆根腐病发生情况及大豆生育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措施不仅能减轻重茬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并且使大豆株高、根长增加明显、干物积累增加,能够为大豆稳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麦/玉/豆轮作制度下不同施肥措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麦/玉/豆轮作制度下,通过在不同年份改变施肥量,研究前茬作物的肥料残效和不同施肥措施对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玉/豆轮作与大豆连作相比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各处理平均株高较连作处理增加25.6%,单株荚数增加90.2%,单株粒数增加158.2%,茎粗增加10.5%.不同施肥水平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同样在轮作制度下,年际问调整化肥施用量,可以获得较好的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4.
连作对花生幼苗生理特性及荚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池栽条件下研究了连作对花生幼苗生理特性及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不仅影响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同时改变干物质的分配,根冠比增加;连作花生的叶面积、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连作同时影响磷、钾营养的吸收,但对其在植株中的分配影响不大;花生连作植株主茎高降低,单株结果数减少,荚果产量降低。增施磷钾肥,有利于花生连作的解除。  相似文献   

15.
在田间条件下对土壤进行灭菌,施肥和灌水试验,其结果表明,土壤中所存在的以大豆生长为最佳生存条件的有害生物,对大豆生长发育有重大不良影响,连作较非连作土壤生长的大豆生物量减少了7.26%-14.52%,株高降低了11.6%-17.26%,茎粗减少了14.63%-21.95%,叶面积减少了10.42%-18.70%,最终导致收获期减产12.19%-14.59%,用一个大气压湿热灭菌法对大豆连作土壤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河套地区麦后复种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形成和品质特性,增加单位面积耕地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农业种植模式调整,本试验用黑河35、黑河44、黑河49极早熟大豆品种进行麦后复种试验,设覆膜和未覆膜2种复种处理,大豆生长发育期内调查测定其主要产量相关性状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大豆品种的相同时期覆膜种植的大豆株高、小花数、成荚率、单株籽粒干重、百粒重和产量都高于或显著高于未覆膜的。覆膜种植黑河49的株高、小花数最高,分别达40.87 cm和35.86个;覆膜种植黑河44的豆荚数最多、成荚率最高,分别达15.98荚和44.60%;覆膜黑河44的单株籽粒干重、百粒重和产量最高,分别达6.53 g、13.71 g和1 469.3 kg·hm~(-2),显著高于未覆膜种植的3个品种。麦后复种大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春种大豆,且覆膜处理高于未覆膜。覆膜种植黑河44和黑河49较其它处理表现优良,是河套地区较好的麦后复种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7.
农艺措施对重迎茬大豆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桂范  于佰双 《大豆科学》1998,17(3):248-255
1994-1996年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大豆联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采取缓解的各项农艺措施均可(1)减少量、迎茬大豆的产量损失,使重茬产量损失较正茬 10%以内,迎茬产量接近正茬产量;(2)对重、迎茬大豆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均志到促进作用;(3)可减轻重迎茬大豆根部病虫害。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进行了重迎茬大豆专用肥筛选,结果表明:NPK不同组合可明显促进重迎茬大豆生长发育,主要表现在增加了大豆株高、提高大豆地上和地下生长;增加了干物质积累、根瘤数量;增加了营养生长时期根/冠比值.进而提高产量,以处理2产量最高,增产达到17.15%.  相似文献   

19.
合理轮作对作物生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明确不同轮作模式和前茬作物对旱地胡麻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胡麻-胡麻-胡麻-胡麻(FFFF)、胡麻-小麦-马铃薯-胡麻(FWPF)、胡麻-马铃薯-胡麻-小麦(FPFW)、胡麻-胡麻-小麦-马铃薯(FFWP)、胡麻-小麦-胡麻-马铃薯(FWFP)和胡麻...  相似文献   

20.
钼硼对大豆氮磷钾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钼或硼对浙春3号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钼或硼明显促进了大豆干物质积累量的增长和对氮磷钾的吸收,促进了大豆株高和底荚高的增长,增加了大豆的百粒重,总荚数和单株籽粒重,提高了大豆产量。大豆植株N和P2O5含量粒期之前呈明显下降的趋势,鼓粒期之后有所回升;K2O5含量的波动幅度较大,大豆产量与底荚高和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经济系数呈负相关,与株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