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安平 《福建茶叶》2016,(4):394-395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事活动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泡茶饮茶、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等都属于茶事活动范畴。茶事活动中的茶艺背景音乐旋律优美,既展现了传统茶文化的艺术特色,同时也提升了茶事活动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发现茶叶并饮用以来,茶文化就融入了中华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并不断发展、升华。茶艺是茶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古老的中华茶岂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融汇了古今茶文化的经典。泡茶可修心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无论是俗世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雅致的“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独特作用始终无可取代。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茶的效果,在茶文化中注入了美的要求,所以茶艺成了一种特殊的生活艺术。而茶艺师则是这一生活艺术的传承者,是茶文化的传播使者。但是,许多人以为茶艺师只要会泡茶就行了,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相似文献   

3.
茶艺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两者统一的整体。将地方茶文化历史与茶艺结合,编创创新茶艺能够起到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传播地方优秀茶文化、促进地方茶产业发展的作用。本茶艺编创基于广西地方传统名茶“六堡茶”和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茶船古道”,进行深度剖析、现代演绎和持续创新,从创作背景、要素设计、意境营造等解析中国茶运史上连接了广西、广东、港澳、直通南洋的“茶船古道”及当地人文风情与“茶”相融合的理论基础、思想核心及人文内涵,也为主题茶艺的编创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茶艺表演是借助茶艺环境将泡茶、饮茶等进一步艺术化、形象化的舞台艺术表演,它能让品茶者在优雅的环境中欣赏茶艺之美,感悟茶艺之道。背景音乐是茶艺表演的重要内容,有着营造情境、除烦涤尘、净化灵魂等作用,能够引发品茶者对茶艺美的无限回味。本文深入分析音乐与茶艺表演的关系,探究茶艺表演中音乐形式的分类,把优美的背景音乐运用于茶艺表演之中。  相似文献   

5.
置茶,也称纳茶是指向泡茶器中(茶壶、盖碗或茶杯)装或投入茶叶,这是泡茶的必须步骤,否则成了无米之炊。向泡茶器中投入多少茶叶?以什么方法和艺术表现方式向泡茶器中投入茶叶?既关系到泡茶的品味,也关系到茶艺表演的艺术效果。谨此谈谈笔  相似文献   

6.
在茶艺表演中,如果背景音乐选择得恰当,品茶人不仅可以静心品茶,还可以与表演者、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更能引发品茶人对茶、对茶艺之美、对茶道精神、对人生的思考.本文分析了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类型、特点及选择原则,以期为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创意《安溪茶艺》来源于安溪铁观音功夫茶。通过挖掘整理、编排提炼、升华为别具一格的乌龙茶茶艺。茶艺展现:让品茶人了解乌龙茶,特别是名条铁观音的彻茶技艺,是一11融传统技艺与现代风韵为一体的品茶艺术。具体包括;品茶环境、茶叶选择、水质鉴定、茶具选用、茶艺人才选拔、茶艺音乐等。茶艺流程讲究礼貌待人、款款有序、动作细腻优美、富有茶的神韵,使人们在品茶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茶艺之本:茶性之纯正,茶主之纯心,化茶友之净纯。茶艺之田:彻茶之细致,身韵之优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艺之流程。茶艺之错: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菜…  相似文献   

8.
茶艺有名,有形,是茶道的基础,是茶事活动中物质与精神的中介,是表现茶道的外在形式。茶艺与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在我国有着长远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在20世纪七十年代茶艺概念被中国台湾地区的茶人们明确提出之后,茶艺在茶文化的带领下不断发展。而茶艺表演其主要就是将茶文化当中的精神和特征利用主观表演进行传递,通常情况下,一套完整的茶艺表演主要就是展现行茶的过程,以泡茶基本技法与茶叶冲泡技艺当做基础,结合人、茶叶、器具、肢体语言、音乐、背景和氛围等来为观看者提供美的感受。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和研究茶艺表演的演变历程和概念,来探索茶艺表演当中所具有的创新元素。  相似文献   

9.
季毅 《福建茶叶》2016,(6):126-127
在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中,"茶艺"的前身是"茶道"——一种以烹茶、煎茶、煮茶、品茶为主要内涵的茶文化仪式。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台湾学者在传统茶道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茶艺"的概念,成为新时代创新茶文化的一种新趋向,并且获得了中华文化圈的价值认同。茶艺指的是一种以生活化导向为发展方向的制茶之技、泡茶之术、品茶之能、享受茶和对茶审美的茶文化艺术。在茶艺文化的视野中,我国民乐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和审美。茶艺文化的核心是尚德中和,道德文章;茶艺文化的行为取向带有明确的生活幸福取向;茶艺文化的外显内涵则指向情感体验式的生活。茶艺文化中民乐艺术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这样几点:一是与茶艺文化并存于现实感强烈的生活形态中;音乐调式多属于"五声调式"及其变种;注重对受众的"通感"调动,讲究"情景交融";民乐艺术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等。  相似文献   

10.
1 安溪茶艺的基本知识和总体要求安溪乌龙茶介于红绿茶之间 ,属半发酵茶 ,其制作工序复杂 ,冲泡讲究技巧 ,品饮更须细斟慢啜 ,才能心领神会地尝到茶之真味与妙香。安溪茶艺因此亦称作“工夫茶艺” ,它同其它类茶艺一样 ,追求一种美的艺术 ,即“茶艺四美”———茶美(色、香、味、形 )、水美 (清、洁、轻、洌 )、器美 (茶具 )、饮美 (环境、方式 )。现今的安溪茶艺是在乌龙茶传统的泡饮基础上 ,融入品茗者对茶的一种精神追求而形成的艺术 ,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安溪茶艺既要求品饮者掌握乌龙茶 (以铁观音为例 )的冲泡技艺 ,又要求品饮者熟悉乌…  相似文献   

11.
郭峥嵘 《福建茶叶》2016,(1):210-211
饮茶是中国人共同的习惯,基于茶文化基础上的饮茶行为可以被理解为广义上的"茶艺",茶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同时也与艺术文化之间有着完美的结合。我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是唐宋两代,尤其是唐朝的文人,对于"饮茶"的推崇,简直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文人陆羽提出了最早的"茶学",他从寺院学习了茶艺,并编写成书,从而推动了茶艺的发展,因此最初茶艺的兴起就是在文人中间,它是文人雅士所钟爱的活动。在唐朝,饮茶之风极为盛行,诗人之间以茶会友、饮茶对诗,十分常见。因此茶艺对于诗歌的影响十分深远,从唐代的茶诗中所体现出来的茶艺之美也非常浓厚,本文将针对这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林 《茶叶通讯》2003,(3):42-43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古至今 ,茶与茶文化不但推动着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 ,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茶文化 ,对人类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茶道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 ,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1] 。弘扬茶文化 ,倡导茶道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道德素质 ,就这一论题 ,谈几点看法。1 中国茶道的内涵中国茶道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和谐安乐之道[1] 。其内容包括茶艺、茶礼、茶境和修道。茶艺就是备茶选茶、烹茶、品茶等技艺 ;茶礼…  相似文献   

13.
茶艺课程是一门关于泡茶与饮茶的课程,其课程内容主要针对茶技、茶礼与茶道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讲授与讲解,从而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专门化的茶艺手法与技巧,更好地感受茶艺文化的艺术魅力。通过分析茶艺基础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并基于此来探究茶艺基础课程生源分层分类培养的原则,从而基于现代学徒制背景探究茶艺课程多元化生源分层分类培养实践路径,旨在提高茶艺基础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徐志勇 《福建茶叶》2016,(12):287-288
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每个朝代都有着别具一格的茶艺特色。茶艺文化追求味、境、器、饮之美,美术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教师应当从技巧、思路与修养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意韵。  相似文献   

15.
广东、福建、台湾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还有人把“洗茶”列为茶艺规范。近年,“洗茶”习惯甚至有扩散到绿茶冲泡程式之中。  相似文献   

16.
<正>5月27日,2015美国书展全球市场论坛中国主宾国活动在纽约拉开帷幕。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浙茶之美"茶文化巡礼团应邀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向美国人民展示中国传统茶文化和当代文化。茶书展和茶艺呈现是"浙茶之美"茶文化巡礼团的两大任务,旨在展现中华茶文化的魅力。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院长王旭烽教授的作品"论茶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六堡茶的兴起,应该有体现六堡茶独特文化的茶艺表演程式。本文总结出适合六堡茶的茶艺表演程式--六堡十二式。在六堡十二式设计中,特别是在解说词的创作中,融合了古苍梧文化,形成了一套体现六堡茶原产地文化特色的茶艺表演程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11月1日,由夏威夷中华总商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风情节"大型文化和商业展览活动在檀香山开幕。风情节期间,由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和四川花秋茶业共同举办的"王者之香"黑茶历史文化图片展精彩亮相,神秘高雅的中国茶文化,地道的"中国味道"受到当地政商界人士和美国民众的热烈追捧。欣赏完精彩的茶艺表演,端着茶艺师精心泡制的黑茶,品尝着红艳亮丽的中国茶汤,美国檀香山市市长柯克·考德威尔如痴如醉。"中国茶和茶文化令人着迷。这茶很古老、很健康、很好喝,我要把它全部喝完。"他说。在展览现场,美国人布莱德欣赏了精彩的茶艺表演,品尝到了来自太平洋彼岸的茶汤。他说,中国茶艺具有艺术的美感,令人不由自主地喜欢。美国人一般都喝速泡茶,讲求  相似文献   

19.
丁俊之 《福建茶叶》2010,32(7):52-53
<正>广东、福建、台湾冲泡乌龙茶时,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还有人把"洗茶"列为茶艺规程,洗茶习惯甚至有扩散到绿茶、红茶、黑茶冲泡陈式之中。据考证,"洗茶"一词始于北宋,沿袭于泡茶饮用程式,至今约近700年。我对此存疑多年,作了近十年的专注性调查研究。以理性和实证对待这个问题,不  相似文献   

20.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艺表演也逐渐兴盛起来。茶艺表演不仅是将泡茶的过程通过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还要有相契合的音乐进行背景烘托,通过各个环节的完美配合将茶的性质凸显出来,使品茶者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茶的文化。茶艺表演的好坏不仅依赖于茶艺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也受到配乐的影响。恰到好处的配乐不仅可以烘托出饮茶的氛围,辅助表演人员的技艺展示,还可以让饮茶者更好地领略茶的魅力。本文就茶艺表演中的配乐进行研究,首先介绍在茶艺表演当中可以使用的相关乐器,然后探讨不同种类的茶艺表演应该如何进行配乐。通过一系列的分析为茶艺表演提出一些参考依据,旨在进一步丰富茶艺表演,更好地促进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