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发动机的气门间隙通常是指冷车(或热车)。状态下,气门完全关闭时,气门尾端和摇臂圆弧面之间的最小间隙。发动机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配气机构中各接触零件的磨损或调整螺钉的松动,会造成气门间隙增大,气门开启角减小,造成进气不足,排气不净,从而破坏配气相位,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和油耗增加。因此,必须定期检查与调整发动机气门间隙。经过大修的发动机,对气门间隙也必须认真检查和调整,才能保证大修发动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博文 《湖南农机》1994,(4):29-30
发动机气门间隙的检查调整方法博文气门间隙是指发动机气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气门尾端与摇臂之间留有的一定间隙值。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配气机构某些零件的磨损和紧固件的松动,气门间隙会发生变化,在发动机维修保养中要求定期检查调整好气门间隙。本文不对具体机型...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气门间隙是指在冷态时气门杆尾端与摇臂头之间的空隙,这是给发动机配气机构传力件在工作时受热膨胀留有的余地,至于正常气门间隙、气门间隙过大过小的危害、怎样检查调整气门间隙等问题,在发动机说明书里和有关专业书籍中都叙述得很详细具体。但有不少的基层驾驶员和修理工却说:“用书本上的塞尺(厚薄规)调整的气门间隙不准,还不如手感调得准呢?”这是因为基层驾驶员和修理工按规定在发动机三级技术保养(工作500 h)用塞尺调整的。气门摇臂头在工作时,它的圆弧工作面与气门杆尾端每分钟要撞击1000次左右,因工作条件恶劣、润滑不良、检查调整不及时等原因,摇臂头就磨损成凹坑,此时用塞尺调整的气门间隙=正常气门间隙+摇臂头凹坑间隙。发动机工作时间越长,摇臂头凹坑就越深,用塞尺调整后的气门间隙就越不准。下面主要谈谈消除摇臂头凹坑深度的调整方法、摇臂头凹坑的危害和处理、气门间隙调整方法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4.
1调整气门间隙的必要性当气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由于挺杆与凸轮的基圆部分接触,使气门杆末端面与摇臂之间出现间隙,称之为气门间隙。该间隙主要是为配气机构中各零件在工作中因受热膨胀而留出的膨胀余地。发动机在工作时,没有气门间隙或气门间隙过小,配气机构中各零件因受热膨胀之后会将气门顶开而产生漏气,甚至气门容易被高温气体烧损。如果气门间隙过大,气门开启度减少,气门开启延续时间缩短,废气排除不尽,新鲜空气充量不足,发动机功率下降,燃油消耗增加,零件之间产生撞击,缩短零件的使用寿命。因此,发动机必须具有适当…  相似文献   

5.
1.气门间隙的检测。发动机在正常工作中,会因配气机构零件的磨损而影响正常的气门间隙。气门间隙过大,不仅会产生不正常的工作噪声,而且还会导致气门开启高度过小,引起充气不足和排气不畅。为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应按规定调整气门间隙。检测和调整气门间隙时,该气门必须完全关闭,气门挺杆落在最低位置(即凸轮的基圆上),这时方可进行。顶置式气门调整摇臂端头的调整螺钉,  相似文献   

6.
1.气门间隙长时不调整 发动机使用时间较长,配气机构零部件的磨损,必然导致气门间隙过大,造成进气不足,排气不净。所以,气门间隙应定期检查调整,不能怕麻烦图省事。 2.气缸盖罩上的机油喷孔不畅通 机油不清洁,容易造成喷孔堵死或不畅通,进而引起气门、气门导管和摇臂等零件润滑不良,磨损加剧,同时还会出现气门关闭不严,进气不足,排气不净和功率明显下降等故障。 3.起动喷孔长时间不清理 有些机手忽视  相似文献   

7.
农用机动车发动机在正常工作中,会因配气机构零件的磨损而影响正常的气门间隙。气门间隙过大,不仅会产生不正常的工作噪声,而且还会导致气门开启高度过小、引起充气不足和排气不畅。为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应按规定调整气门间隙。农用机动车  相似文献   

8.
1.气门间隙长时间不调整。发动机使用时间较长,配气机构零部件的磨损,必然导致气门间隙过大,造成进气不足,排气不净。所以气门间隙应定期检查调整。  相似文献   

9.
<正>1.气门间隙的检査调整当气门完全处于关闭状态时,气门杆尾端与摇臂之间的间隙称为气门间隙。气门间隙是给气门、推杆、挺柱等零件受热时留出的膨胀余地。在室温下装配时留的气门间隙称为气门的冷间隙;柴油机运转在热态下,为了使气门关闭时能密封好,也需要有一定的气门间隙,称为热间隙。不同型号的柴油发动机有不同的气门间隙。发动机工作时,由于气门杆端部的磨损,会使气门间隙变大,此外,摇臂固定螺母、气缸盖螺母松动,以及气缸垫的更换也会引起气门间隙的改变。因此,必须定  相似文献   

10.
气门间隙是指在气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下摇臂碰头与气门杆尾部(顶置式)之间的规定间隙。发动机气门间隙一般为0.20—0.45mm之间,但也有的发动机气门间隙小到0.08mm,大到0.8mm。气门间隙过大、过小都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即使正常的气门间隙也会因配气机构机件磨损而发生变化,故需及时检查调整。一、气门间隙的检查方法1.按发动机的工作顺序摇转曲轴使被查气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2.在进行检查时,用相应厚度的塞尺片插入被查气门杆尾部与摇臂碰头之间,来回拉动塞尺,拉动时应感到稍有阻力为合格,否则应调整气门…  相似文献   

11.
柴油机工作时,气门直接与高温气体接触,因此在装配时,必须给气门留有一定的热膨胀余地,即进、排气门完全处于关闭状态时,气门杆尾端与摇臂撞头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通常称之为气门间隙。各种柴油机都有一定的气门间隙。气门间隙过大,摇臂  相似文献   

12.
1气门间隙长时间不调整:发动机经长时间使用,配气机构零件磨损,必然导致气门间隙增大,造成进气不足,排气不净.所以,气门间隙应定期检查调整,不能怕麻烦图省事.  相似文献   

13.
气门是内燃机中的重要零件之一。在四冲程内燃机中,通过适时地打开和关闭进、排气门就可保证新鲜空气柴油机或可燃混合气汽油机适时充入气缸,并将燃烧的废气及时排出。所以,气门的工作情况对内燃机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气门间隙大小的调整予以足够的重视,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如果气门间隙过大会引起气门开启晚、关闭早,使进气不足、排气不净,同时会出现气门和摇臂之间的撞击而加速磨损;如果气门间隙过小,使气门关闭不严,且易烧坏气门。因此必须定期检查和调整气门间隙。首先检查活塞在压缩行程上止点位置时,气门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满足交通运输事业和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的要求,汽车、拖拉机的数量日益剧增,驾驶员的队伍在不断扩大。为了使汽车、拖拉机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下工作,驾驶员应注重对气门间隙的经常性检查。目前,汽车、拖拉机上使用的内燃机均属于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广泛采用气门设置在气缸盖上的顶置式配气机构。顶置式配气机构气门间隙的概念是指气门在完全关闭状态时,摇臂端头与气门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由于进、排气门在工作时所受的温度不同,选用  相似文献   

15.
调整气门间隙是否正确得当,会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在压缩上止点调整气门间隙是正确的,但对于工作时间长的发动机是欠科学的。因配气系诸件都已有磨损,不再是设计时的配气相位角,这时进气门在排气上止点前17度曲轴转角时,摇臂头压不到气门杆端头,在下止点后43度曲轴转角时,气门已经早关闭;排气门在排气上止点后17度曲轴转角时已提前关闭,在下止点前43度曲轴转角时尚未开启,为此在调整气门间隙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门配气的内燃机,除液压挺柱外,其余的在气门尾部与摇臂头之间都留有热膨胀间隙,称之谓气门间隙。此间隙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件磨损、调整螺钉松动等原因都要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一、气门间隙的调整原则气门间隙的作用是给配气机构零件受热时,留出膨胀的余地.气门间隙必须是在气门不被顶推时——挺柱落在凸轮的基圆上才能调整.由于气门开始打开和关闭时,挺柱是在凸轮缓冲段(为减少气门落座时的冲击力设计的连接凸轮基圆和凸轮工作段的弧线段)内某点上,加之配气相位(气门打开、关闭的曲轴转角)往往产生一定的偏差,所以,不仅在气门开启的过程中不能调,而且在将要开启和刚关下久的一段时间(角度)也不能调.即:正在进气、将要进气、进气刚完的进气门不能调;正在排气、将要排气、排气刚完的排气门不能调.  相似文献   

18.
你知道吗     
配气相位 在发动机工作循环中气门开、闭的时刻及延续时间,以相应的曲轴转角来表示,曲轴的这个转角叫配气相位。不同机型进、排气门开、关的始末时间及其延续时间都不一样。但进、排气门提前打开和迟后关闭的原则是一致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进气行程中尽可能多进新鲜空气和在排气行程中尽可能排净废气。若发动机配气相位不正确,其功率就会下降,耗油增加,工作中配气机构零件的磨损与变形,  相似文献   

19.
拖拉机发动机大都采用顶置式气门配气机构。气门间隙是指气门在完全关闭状态时摇臂端面与气门末端之间的间隙。该间隙是为气门等零件受热膨胀留有的余地,以保证气门在关闭时与气门座紧密贴合,在开放时有足够的开度。 一、调整气门间隙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配气机构是控制发动机进排气的装置。发动机工作时,吸入气缸的新鲜空气或可燃混合物越多,发动机能释放出的功率越大。理论上,曲轴在进气、压缩、做功、排气每个冲程转角都是180°,也就是说进、排气门都是在上、下止点打开和关闭,但实际工作不适合。每款发动机都预设了最佳的配气正时,本文简单介绍了发动机配气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详细说明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探究了气门间隙过大或过小对柴油机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