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杂交油菜品种黔油20号产量与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四因素的定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优化不同产量水平下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四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磷肥>密度>钾肥.产量达250 kg/667 m2的农艺措施为X1(密度):7 453~7 772株/667m2,X2(纯氮量):14.87~16.09 kg/667 m2,X3(速效磷):7.70~8.67 kg/667m2,X4(速效钾):6.89~7.97 kg/667m2.  相似文献   

2.
代文东  黄泽素  曾兵  唐容  李德珍 《种子》2012,31(1):122-124,126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黔油22号制种产量与栽培因素(N、P、K、密度)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制种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黔油22号高产制种优化方案分析,获得黔油22号在贵州省遵义县制种产量达到60 kg/667 m2以上的优化栽培方案:纯N(X1)=15.37~19.13 kg/667 m2、P2 05(X2)=13.81~15.08 kg/667 m2、K20(X3)=15.82 ~ 20.19 kg/667 m2、母本移栽密度(X4)=10 334~ 11 220株/667 m2.  相似文献   

3.
栽培因子对油菜"杂选1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选择播期、密度、三要素、硼砂4个可控栽培因子,研究栽培因子与"杂选1号"产量及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出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通过各参试因子与其产量及构成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分析1.结果表明:播期、密度、三要素是主导因素.各栽培因子通过构成因素发生作用而影响产量,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杂选1号"在我县的最适播期为9月5日~9月11日之间,最适播种密度为7000株/667m2左右,三要素的最适施用量为12kg/667m2左右,硼砂的最适施用量为1.2kg/667m2左右,采用优化组合措施,杂选1号可获得194.3kg/667m2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中单808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红梅  钱刚 《耕作与栽培》2011,(3):32-32,11
为了探索杂交玉米单株种植最佳密度与产量的影响,2010年进行了5个不同密度移栽试验,其试验结果为4 500株/667 m2产量最高为678.4 kg/667 m2,其次是4 000株/667 m2产量为kg662.3 kg/667 m2,第3是3 500株/667 m2产量为649.7 kg/667 m2,第4是2 5...  相似文献   

5.
对"3638"紧凑型玉米N,P,K不同配方的施用量、不同密度和播期进行试验,建立了反映该玉米与N,P,K密度、播种期间关系的函数式,表明氮磷钾和密度对3638产量影响较大,播期的影响小些;而且各因子只有作适当的配合才能获得高产,盲目施肥、加大密度、提前播期是无益的;此外当施氮为8.5~9.69kg/667m2,磷为4.08~4.56kg/667m2,钾为9.18~10.26kg/667m2,密度为4825~5000株/667m2,播期为3/21~3/23,玉米可望获得700kg/667m2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优质油菜单株种植最佳密度与产量的影响,2009年进行了6个不同密度进行试验,其试验结果为:6500株/667m2产量最高为166kg/667m2,其次是5500株/667m2产量为151kg/667m2,第3是4500株/667m2产量为140kg/667m2,第4是3500株/667m2产量为136kg/667m2,第五是7500株产量为128kg/667m2,最少是8500株产量为114kg/667m2。通过这次试验可作为指导铜仁市优质油菜合理种植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遵椒4号"为材料,开展密度、氮磷钾施用量与辣椒产量的关系试验,为辣椒最优种植方案提供参考。采用四因素(密度、氮、磷和钾)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按标准试验布置小区,36个处理,以小区产量Y为因变量,密度(X1)、氮(X2)、磷(X3)、钾(X4)四元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分析和主效应分析,发现:四因素对小区产量影响的大小依次为氮钾密度磷,二次项:钾磷氮密度,说明磷和钾对产量有较大影响。拟合最优栽培方案为:N:7.13~9.43 kg/667m2;P2O5:6.56~9.76 kg/667m2;K2O:17.1~18.9 kg/667m2;密度:7000~7302株/667m2。  相似文献   

8.
采用四因子(1/2实施)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准两优1141组合在密度与N、P、K施用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确立该品种在凯里市产量700 kg/以上的优化方案,在有机肥1 200 kg/667 m2作底肥和类似肥力的条件下,密度在1.38~1.55万穴/667 m2,施纯N量在10.5~15.8 kg/667 m2,施纯P2O5量在10.4~14.2 kg/667 m2,施K2O量在9.7~15.6 kg/667 m2。从各因素对超级稻准两优1141产量的影响力依次为X2X1X3X4。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杂交玉米黔单24为试材,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及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黔西南地区杂交玉米黔单24单产达到730.27kg/667m2以上的最佳高产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4170~4294株/667m2,氮肥22.78~25.7kg/667m2,磷肥13.75~16.25kg/667m2,钾肥9.335~11.005kg/667m2.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新疆主栽的马铃薯品种紫花白为材料,在高纬度和高海拔条件下,应用生长分析法和发育研究法,采用方差分析、曲线拟合等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在6个不同种植密度下对大田马铃薯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商品品质等方面的影响。得出结论,马铃薯的产量与密度方程呈抛物线型。通过高密度栽培以达到丰产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的,其高产适宜的密度为4 000~5 000株/667 m2,产量可以达到2 501.67~2 587.65 kg/667 m2。利用马铃薯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相关关系的拟合曲线可知,马铃薯在当地条件下种植获得最大商品产量为2 175.94 kg/667 m2的密度为4 650株/667 m2。  相似文献   

11.
该试验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氮、磷、钾施用量对杂交玉米新品种金贵单3号产量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得出金贵单3号单产大于701.81kg/667m2的农艺措施为密度3522~3678株/667m2、施N 10.7~12.5kg/667m2、施P2O5 9.5~10.5kg/667m2、施K2O 10.3~11.7kg/667m2。保证足够的群体密度及控氮、增钾、适磷的肥料运筹是取得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肖华贵  陈静  李超  饶勇  周介雄  代文东 《种子》2005,24(4):88-90,93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油菜品种黔油12号制种产量与行比(母本群体)、氮肥、磷肥、钾肥四因素定量关系,分析四因素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建立数学模型、明确不同制种产量水平下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四因素对制种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磷肥>行比(母本群体)>钾肥.制种产量达到50 kg/667 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为:x1(行比)1:7,x2(纯氮)14.10~15.20kg/667 m2,x 3(速效磷)7.02~7.86kg/667m2,x 4(速效钾)6.07~7.01 kg/667m2;制种产量达到60kg/667 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为:x1(行比)1:(7~8),x 2(纯氮)14.92~16.08 kg/667 m2,x 3(速效磷)7.59~8.51 kg/667m2,x 4(速效钾)6.63~7.69 kg/667m2.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以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四因子为研究对象,以苦荞种植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研究目的,对优质苦荞黔苦2号的高产、高效和栽培技术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优质苦荞黔苦2号产量要达到190kg/667 m2以上,栽培模式为:密度8.44万~8.9万株/667 m2,施纯N 5.28~5.77 kg/667 m2,P2O5 3.48~4.48 kg/667 m2,K2O5.14~6.46kg/667 m2;当纯收益达到170元/667 m2以上时,栽培模式为:密度8.88万~9.48万株/667 m2,施纯N 5.03~5.7kg/667 m2,P2O5 2.14~3.45 kg/667 m2,K2O 1.54~2.84kg/667m2.四因子对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N肥>密度>P肥>K肥;因子间互作效应分析,N肥施用量是影响苦养黔苦2号产量和纯收益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开展的不同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研599栽7000株/667m2的产量最高,单产187.87kg/667m2,栽6000株/667m2产量居第2.单产172.31kg/667mz,油研599在余庆县海拔780m左右地区最佳种植密度在6000~7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5.
玉米新品种绵单118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新品种绵单118为材料,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探讨了种植密度、种植方式(宽窄行比)、施氮量对其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数学模型,获得了产量≥650kg/667m2的栽培模式为:密度为4 023~4 083株/667m2,宽窄行比为1.86~2.18,施氮量为8.83~14.92kg/667m2。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探讨研究了杂交油菜益油1号在贵州省遵义县海拔950m地区的最佳移栽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移栽7 000~9 000株/667m2产量最高,产量分别为210.67~215.67kg/667m2。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的栽培方式,进行了穴栽双株不同栽培密度对油菜产量及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穴双株栽培以6 000株/667m2产量最高,为181.6kg/667m2,高于和低于此密度产量均下降,其次是5 000株/667m2,最低的是是4 000株/667m2,产量仅为133.4kg/667m2。  相似文献   

18.
以粳稻新品种岫粳16号为试验材料,以800kg/667m2为产量目标,设1.4万~3.2万丛/667m2共7个处理研究其适宜栽培密度.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岫粳16号产量影响较大,产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其中2.0万丛/667m2(处理3)、2.3万丛/667m2(处理4)达到了产量目标.栽培密度的大小对岫粳16号产量、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及主要农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有效穗、生物产量、经济系数、穗总粒、穗实粒、基本苗、最高茎蘖数、全生育期与栽培密度关系密切,且呈现规律性变化,其余的因素变化不大,且无规律.  相似文献   

19.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主要栽培因子对沪杂四号高粱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提出了该品种的最适播期为3月20日~4月5日。最佳种植密度为8000~10000株,最优施肥方案为30kg/667m2尿素、30kg/667m2过磷酸钙、2000kg/667m2人畜粪作底肥、提苗肥、拔节孕穗和穗粒肥四次施入。  相似文献   

20.
通过时天柱县水稻氮、磷、钾"3414"肥效试验,综合分析其6个试验结果,得出天柱县水稻产量高于600kg/667m2的化肥用量为:N9.57 kg/667 m2、P2O5 5.93kg/667m2、K2O9.83kg/667 m2;产量在500~600kg/667 m2之间的化肥用量为:纯N7.37kg/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