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据《食品工业科技》2014年第22期《Me JA(茉莉酸甲酯)处理对采后蓝莓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作者冯叙桥等)报道,为研究外源Me JA(茉莉酸甲酯)处理对采后蓝莓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Me JA(0、10、50、100μmol/L)在室温下熏蒸处理"达柔"蓝莓果实  相似文献   

2.
据《分子植物育种》2019年第7期《茉莉酸酯类对秋甜桃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作者何平等)报道,为合理利用茉莉酸酯类物质增加秋甜桃果实色泽、提升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晚熟桃新品种秋甜为试材,于转色期对果实喷施二氢茉莉酸丙酯(PDJ)和茉莉酸甲酯(MJ),处理浓度为10 mg/L、50 mg/L和100 mg/L,分析果实花色苷、叶绿素、类黄酮、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的变化,以及对着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据《果树学报》2016年第6期《采前茉莉酸甲酯(Me JA)处理对梨果实抗病性的影响》(作者王英珍等)报道,为研究采前Me JA处理对梨果实抗病性的影响,将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Me JA的PDA(potato dextrose agar)培养基上并在1周后测量其病斑直径,筛选出能有效抑制黑斑病  相似文献   

4.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06.001),来自日本千叶大学的Shanshan Wang等人研究了施用茉莉酸(JA)衍生物二氢茉莉酸丙酯(PDJ)对感染炭疽病原菌(Glomerella cingulata)的葡萄的内源脱落酸(ABA)、茉莉酸、芳香类挥发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浆果浸在PDJ 0.4 m M溶液中,之后接种菌种,25℃下存放12天。结果表明,施用PDJ减小了病斑  相似文献   

5.
正据《中国农学通学报》2016年第16期《茉莉酸甲酯对高寒地区设施延后栽培葡萄生理的影响》(作者解振宇等)报道:为研究茉莉酸甲酯(Me JA)处理对转色期葡萄抗性的影响,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设置了4种茉莉酸甲酯处理浓度,分别为0(对照)、0.001、0.01、0.1 mmol/L,在葡萄转色期(11月上旬)对叶片喷施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研究结果显示,茉莉酸甲酯0.001 mmol/L处理,葡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了23.5%(叶绿素a降低29%,叶绿素b变化不  相似文献   

6.
正据《北方果树》2020年第2期《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对岳华苹果着色与内在品质的影响》(作者吕天星等)报道,以晚熟苹果品种岳华为试材,研究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对果实着色与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处理的果皮花青苷含量是对照的2.48倍,叶绿素含量比对照低  相似文献   

7.
<正>《果树学报》2015年第5期《避雨栽培对"金手指"葡萄果实生长及香气物质组分的影响》(作者曹锰等)报道,为研究避雨栽培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对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以6年生葡萄"金手指"为试材,调查果粒纵横径及质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果实着色状况以及香气物质组分等果实品质指标。结果发现,避雨栽培条件下,金手指葡萄果粒质量迅速生长期延后1周左右,可滴定酸含量明显下降;果实色泽参数  相似文献   

8.
正据《果树学报》2017年第12期《转色初期喷施BTH对"红地球"葡萄着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邵建辉等)报道,为研究植物诱抗剂BTH对葡萄果实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着色和品质的影响;以"红地球"葡萄植株为试材,在葡萄果实转色初期对果穗喷施BTH 30~120 mg·L-1的溶液,定期采样测定葡萄果实的形态、色度、花色素苷和糖酸  相似文献   

9.
正据《中国果树》2016年第5期《热空气协同茉莉酸甲酯处理对冷藏石榴冷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张姣姣等)报道,为研究热处理及茉莉酸甲酯处理对石榴冷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云南蒙自的"大粒石榴"为试材,将其经38℃热空气和茉莉酸甲酯单独及协同处理后,在3℃条件下分别贮藏20、40、60、80 d后取出,在20℃放置3 d后,分别测定石榴相关冷害参数  相似文献   

10.
正据《园艺学报》2016年第4期《叶面喷施硼肥对"梅鹿辄"葡萄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耿庆伟等)报道,为探讨叶面喷施硼肥对"梅鹿辄"葡萄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4年生红色酿酒葡萄品种梅鹿辄(Merlot)为试材,在初花期至幼果期分4个时段对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硼酸溶液,探讨叶面喷硼对葡萄果粒直径、百粒质量、单穗质量和单株产量的影响,分析叶面喷硼后葡萄果实的总糖、总酸、花色苷、黄酮、单  相似文献   

11.
据《果树学报》2012年第5期《不同土壤条件对酿酒葡萄生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李文超等)报道,为了探索不同土壤条件对酿酒葡萄生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蛇龙珠"酿酒葡萄为试材,研究了宁夏贺兰山  相似文献   

12.
正据《北方园艺》2016年第9期《独龙干与斜干水平树形对"赤霞珠"葡萄品质的影响》(作者张军翔等)报道,以"赤珠霞"葡萄为试材,通过2013、2014年对赤霞珠葡萄果实总糖、总酸、p H值以及葡萄酒的总酚、花色苷的测定,研究了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独龙干与斜干水平树形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斜干水平树形葡萄果实的含糖量显著高于独龙干,同时能保持较高的酸度和较低的p H值;通过对葡萄  相似文献   

13.
正据《果树学报》2018年第6期《钙处理对葡萄果实花青素含量及品质的影响》(作者余俊等)报道,为了研究不同钙处理对葡萄花青素合成及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喷钙时期、浓度、部位,为葡萄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以6年生"美人指"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钙处理水平(0、1、3、5、8 g/L)、施肥方式(叶果喷施和浸果)及施用时期(第1次膨大期和第2次膨大期)对葡萄果实品质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处理可明显提高果实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及花青素含量,并降低果实硬度和酸度,果实品质和花青素含量随着钙质量浓度的  相似文献   

14.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0.109515),来自西班牙洛格罗尼奥拉里奥哈大学葡萄与葡萄酒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叶面施用苯丙氨酸(Phe)、茉莉酸甲酯(MeJ)和两者的混合物(Phe+Me J)对歌海娜(Grenache)葡萄中芳香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据《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第6期《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对葡萄果实邻近叶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辛守鹏等)报道,以"阳光玫瑰"葡萄为材料,在连栋避雨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花后两周同一浓度赤霉素(GA3)与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CPPU)组合对葡萄果穗邻近叶片的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6.
据《园艺学报》2013年第3期《杧果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对其抗病性和采后品质的影响》(作者弓德强等)报道,以"台农1号"杧果为试材,研究了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杧果抗病性和采后品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MeJA 50μmol·L-1采前处理显著降低了采收时的病果率和贮藏期的病情指数,抑制了接种炭疽病菌果实的病斑直径;有利于杧果贮藏品质的保持,提高了果肉中维生素C含量,延缓了可溶性糖含  相似文献   

17.
正据《园艺学报》2018年第3期《设施葡萄不同新梢间距处理对冠层光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史祥宾等)报道,为了研究设施葡萄不同新梢间距处理对冠层光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选用6年生"贝达"砧的"京蜜"葡萄为试材,在控制  相似文献   

18.
正据《河南农业科学》2019年第5期《不同pH值5-氨基乙酰丙酸溶液对日光温室克瑞森无核葡萄着色和品质的影响》(作者刘连玲等)报道,为了研究不同pH值的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克瑞森无核葡萄着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日光温室内克瑞森葡萄为试材,在葡萄膨大期和转色期对果穗和叶片进行清水(pH=7.0)和不同pH值(5.5、6.0、6.5、7.0)的ALA溶液喷施处理。结果表明,不同pH值的ALA溶液均可不  相似文献   

19.
<正>据《北方园艺》2015年第1期《"厂"字架式对"赤霞珠"葡萄光合效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沈甜等)报道,以5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叶幕高度的"厂"字架式对酿酒葡萄光合效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提高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的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与独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和评价10%S-诱抗素可溶液剂果穗喷雾对葡萄果实着色的效果,以及对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葡萄绿色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 设立10%S-诱抗素可溶液剂系列浓度(0、200.0、250.0、333.3和500.0 mg/kg),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于果实成熟时调查果实外观指标(果粒纵径、果粒横径、裂果率)、着色指数以及产量指标(单穗重、单粒重、实测小区产量等);室内仪器分析测定不同浓度处理的葡萄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结果]1.于“夏黑”葡萄果实转色初期喷雾使用10%S-诱抗素可溶液剂,试验所有处理对葡萄果实纵径、横径以及纵横径比、裂果率等指标均未见显著差异。2. 10%S-诱抗素可溶液剂系列浓度处理的着色指数显著地高于清水对照 (P<0.05)。3.经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处理后,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明显要高于清水对照,其可滴定酸(TA)含量均显著地低于清水对照处理(P<0.05)。4. “夏黑”葡萄经10%S-诱抗素处理后,各处理间的单株产量无显著差异,与空白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平均增产率在0.84%-1.93%之间。[结论]“夏黑”葡萄于果实黑色初期喷雾施用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可显著提高着色指数,促进果实明显着色;与清水对照相比,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对葡萄果实纵径、横径以及裂果率等指标无显著影响;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可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同时能显著降低可滴定酸(TA)含量,明显提升葡萄果实品质;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对葡萄的增产作用不甚明显。在葡萄促进着色使用时,建议使用最优浓度范围为200.0-333.3mg/kg,用水量为833.3L/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