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雏鸭群免疫1.1雏鸭在3日龄左右,应用病毒性肝炎活苗皮下注射免疫。1.2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灭活苗或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单苗或二联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m l。1.3鸭流感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灭活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  相似文献   

2.
雏鸭亚硝酸盐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因:1988年12月19日,西漳乡青联村朱××饲养樱桃谷肉用鸭150羽,20日龄鸭突然死亡55羽。饲喂切碎大白菜拌入鸭配方饲料中,料菜比为3公斤:2公斤,上午9时饲喂1次,鸭群良好。其余的无意在场地上日晒,当日气温为12℃,下午2时用剩料喂雏鸭,半小时后开始发病。1小时后死亡35羽,重症约20羽。系白菜中含的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发生雏鸭亚硝酸盐中毒。临床症状:中毒雏鸭群聚在一起,不食,食道充满食物,驱赶时行走无力呈瘫痪状。两前肢静脉怒张,呈紫黑色。口角鼻孔周围有粘液,肛门周围绒毛潮湿,呼吸困难。少量鸭尚能饮水。剖检:食道内充满切碎的白菜和配方饲料,并有浓烈的酸味,小肠粘膜充血,大肠臌气,血液酱油色,凝固不良。心室肌软无弹力,心外膜有出血点,肝呈黄白色,质软肿大。  相似文献   

3.
(一)雏鸭群免疫 1.雏鸭病毒性肝炎活苗免疫:雏鸭在出壳后3日龄左右应用该活苗免疫。皮下注射免疫。 免疫后7天内须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天后免疫的雏鸭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而不发病。 2.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灭活苗或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单苗或二联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 3.新鸭疫(鸭流感)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该病Ⅱ号剂型或Ⅰ号剂型灭活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肉鸭一次免疫即可。 4.鸭瘟活苗免疫:雏鸭…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急性传染病,发病急、来势猛,病期短、死亡多。我市部分养鸭专业户饲养的雏鸭在今年发生病毒性肝炎,笔者采用中药对7户3880只雏鸭进行防治,取得较好的效果,达到迅速控制病情,减少因疫病造成的死亡损失。用药的鸭群死亡损失控制在3.7%以内,对65只病鸭单独治疗试验,结果全部存活。一、发病情况市郊三个乡镇先后有7户专业户雏鸭发生病毒性肝炎,共计为3880只鸭,其中7—8日龄1030只,10日龄1350只,14日龄650只,21日龄250只,29日龄600只,以7—10日龄的鸭发病为多,同地饲养与同户饲养的成年鸭未见发病。鸭群发病有着共同的下列诱因:1.游水  相似文献   

5.
马明 《江西饲料》2011,(2):45-46
1雏鸭群免疫雏鸭病毒性肝炎活苗免疫:雏鸭在出壳后3日龄左右应用该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d内须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d后免疫的雏鸭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而不发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灭活苗或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单苗或二联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mL。新鸭疫(鸭流感)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  相似文献   

6.
1雏鸭群免疫(1)雏鸭3日龄左右,应用病毒性肝炎活苗皮下注射免疫。(2)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灭活苗或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苗免疫:雏鸭7~14日龄时应用单苗或二联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ml。  相似文献   

7.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某养殖户饲养的70多只雏嘉积鸭出现以咳嗽、张口喘气、迅速消瘦、突然窒息死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病鸭发病日龄在7~30日龄之间,发病率为10%~15%,其致死率达65%以上。发生本病后的鸭群个体生长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8.
雏鸭维生素B2缺乏症报道较少,最近笔者在临诊中碰到以跛行、趾爪向内蜷曲为特征的病例。通过对发病的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用药治愈等情况,综合分析诊断为雏鸭维生素B2缺乏症。1 发病情况 浦城石陂镇黄土当村养鸭户吴某,8月16日购回1日龄麻鸭雏鸭620羽,采用关养育雏,面积约为16m2,1周内以米饭加正大系列雏鸭料喂养,1周后改用邻县某饲料厂生产的大鸭料,其配方不详,至15日龄,存活607羽,存活率达97.9%,随后出现一些跛行的病鸭,时有死亡发生,特点起病慢、病程长、平均每日死亡2~3羽。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软脚、跛行、行走无力、摇…  相似文献   

9.
2003年2月16日,樟树市洋湖乡某养鸭户饲养的1200羽26日龄樱桃谷肉用鸭发生病毒性肝炎,上午死亡27羽,中午应邀前去诊治,用药后死亡6羽,共死亡33羽,死亡率为2.8%。该病一般发生在3周龄以内,3周龄以上较少发病,故此病例较为特殊。该群鸭症状比较典型,经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本次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2月11日,此群鸭曾发生过沙门氏菌病,投服氯霉素原粉3d后基本治愈。除有少量白色或暗红色稀粪外,鸭群无异常。2月16日早上又出现死鸭,3h内死亡21羽,鸭群中有较多鸭(约占30%)出现精神沉郁,离群,不能或不愿走动,眼半闭、打瞌睡,有的出…  相似文献   

10.
(一)发病情况2012年4月2日,汶上县某养殖户从孵化场购进了肉雏鸭2000只,5日龄前生长发育良好,从6日龄开始,鸭群内发现有几只雏鸭无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然后每天死亡雏鸭逐渐增加。鸭群发病后在饮水中加入抗菌药物,不见明显效果。从鸭群发病至确诊日(4月9日)累计死亡雏鸭200只。  相似文献   

11.
1发病情况2020年3月14日,峡江县福民乡宋某从江苏购进2000余羽雏鹅,网床散养,使用小鸭颗粒料饲喂一周后改用中大鸭颗粒料饲喂。1日龄免疫注射过小鹅瘟抗体,雏鹅在8日龄开始发病,开始每天死亡10~20羽,并逐渐增加。期间使用过一些药物治疗,但不理想,至3月31日先后死亡约400羽,还有200多羽病雏鹅。  相似文献   

12.
<正> 89年6月5日吉安市自塘乡板鸭厂饲养的20日龄雏鸭暴发球虫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该鸭厂自行孵化,5月15日出雏本地麻鸭4200羽,饲养管理正常,至20日龄时发现100多羽雏鸭精神不振、不食,当日死亡15羽,第二天后大批发病,发病率达30%,死亡逐渐增多,第二天死亡38羽,第三天死亡46羽,第四天死亡60羽,在第四天我们确诊为球虫病后立即用药,死亡逐渐减少,疫情于6月12日停息,在整个流行过程中共死雏鸭200羽,死亡率为16%。  相似文献   

13.
1995年11月,某鸭场一批樱桃谷肉鸭发生疫病,一栏520羽鸭,在一周内死亡360多羽,病鸭主要病变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等变化,经分离培养,确诊为鸭疫巴氏杆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症状发病鸭群约18日龄,病鸭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拉绿色稀粪、头颈震颤、昏睡,有轻度罗音.开始死亡较急,后逐渐趋缓,一周内,520羽鸭子死亡360多羽,死亡率高达69.2%.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0月,洪湖市某鸭场蛋雏鸭发生了一种以肝脏肿大、运动失调、纤维素性心包炎为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发病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与传染性浆膜炎混合感染。1 发病情况 我市某鸭场从1999年10月8日开始,连续三批蛋雏鸭发病死亡。每批雏鸭一般15日龄开始发病:第一批9月20日进雏4750羽,发病后一周内共死亡773羽;第二批9月25日进雏3580羽,发病后一周内共死亡921羽;第三批9月30日进雏4006羽,发病后一周内共死亡843羽。2 临诊症状 初期部分雏鸭精神萎顿,行走迟缓,缩颈,不久则软脚,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腿痉…  相似文献   

15.
1999年 9月 ,我市燎原镇某农户饲养雏鸭 ,因喹乙醇用量过大、致使部分雏鸭中毒死亡 ,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现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该农户饲养雏鸭 92 4羽 ,当养至 13日龄时 ,个别雏鸭出现不食 ,拉白色稀粪的现象 ,该农户认为雏鸭得了白痢病 ,便使用喹乙醇拌料 ,每羽每天用量 15mg。用药 3d后部分雏鸭开始出现精神沉郁 ,羽毛松乱 ,食量减少、腹泻、站立不稳 ,最后抽搐死亡 ,共死亡雏鸭 78羽 ,死亡率为 8 4 %。有 41羽雏鸭出现上喙短于下喙的典型症状。2 剖检变化共剖检 7羽病、死雏鸭 ,所见病变基本一致 ,其主要病变如下 :嗉囊和肌胃有…  相似文献   

16.
(一)发病情况2012年4月2日,汶上县某养殖户从孵化场购进了肉雏鸭2000只,5日龄前生长发育良好,从6日龄开始,鸭群内发现有几只雏鸭无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然后每天死亡雏鸭逐渐增加。鸭群发病后在饮水中加入抗菌药物,不见明显效  相似文献   

17.
2006年6月20日购进雏鸭1000只,当饲养到8月10日时,鸭群中出现有零星死亡现象,共发病630只,发病率为63%,死亡269只,死亡率26%。后经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及治疗措施确认为雏鸭球虫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发病情况 主诉:该群野雏鸭出壳后用雏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蛋黄液注射过,出生后饲喂小鸭饲料,鸭群采食状况良好,15日龄后,该养殖户开始给鸭群饲喂自配日粮,日粮配方为玉米30%、稻糠20%、麦麸20%、黄豆粕15%、鱼粉8%、大蒜素4%、骨粉2%、食盐1%,饲喂时发现雏鸭采食量增加,饮水量大增,第2天突然发现鸭群异常,有10余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排稀粪,用庆大霉素饮水治疗,土霉素拌料治疗,用药2天未见好转,已发病50余只,死亡6只,还有20余只瘫痪在地,大声鸣叫,不愿活动.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0月8日,闽侯县青口镇一养鸭户饲养的樱桃谷鸭15日龄发病,死亡345羽,经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大肠杆菌和曲霉菌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闽侯县青口镇某养鸭户饲养两批鸭(1997年8月18日引进雏鸭1200羽,9月13日引进1300羽)。两批鸭群中间用网隔开。9月28日第一批鸭(40日龄)没发病,15日龄的第二批鸭开始发病,出现咳嗽,用红霉素喂1天,第2天咳嗽减少没再喂,过了4天出现死亡。病鸭有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疑为鸭病毒性肝炎,马上注射鸭肝卵黄抗体(此批鸭1日龄已注射过鸭肝疫苗),但鸭还是继续死亡,也曾用过庆…  相似文献   

20.
来稿摘登     
雏鸭痢特灵中毒据浙江省三门县农业局侯学云报导雏鸭痢特灵中毒是一种常见的中毒症,各种雏禽均可发生。1984年6月20日,本县六敖乡建设村张学林饲养的206羽雏鸭,至18日龄时发现部分雏鸭下痢。7月8日上午7时就诊,村兽医采用痢特灵治疗,每餐用痢特灵20片,研粉拌料饲喂,连喂三餐,由于用药量过多及拌药不均引起中毒,至次日晚上陆续死亡,到十日共死亡188羽,死亡率达9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