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粮食霉变,是微生物分解粮食有机物质所引起的劣变。构成粮食霉变的三要素,是微生物、粮食和环境条件。据此原理,有利于对粮食及其制品,进行有效地防霉和保鲜。收获后的粮食,由于自然的或技术的原因,所造成的损耗是十分惊人的。据估计,全世界的粮食损耗量,约为总产量的10%,其中由于微生物的危害,所造成的霉变损失,就占2~3%。显然,这仅是量的概真,而在质的损害上,是难以统计的。粮食霉变的发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与微生物在粮食上的代谢作用,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微生物、粮食和环境条件,构成粮食霉变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2.
前言储粮品质劣变的根本原因是储粮微生物和粮食自身的生理代谢作用所致.温度、水份和氧气浓度是影响粮食微生物生长和自身生理代谢的三个条件.许多研究工作证明,采用各种手段降低粮堆间气体的氧浓度,是控制储藏物害虫和储粮微生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防腐剂是指微生物细胞及其代谢产物,其作用是通过杀死腐败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以改进食品质量和延长货架寿命.微生物素主要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研究表明,微生物细胞能产生许多具抗菌活性的物质,这些活性物质通过降低产品pH值、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影响细菌细胞膜的半透性等达到杀菌降菌、抑制腐败的目的[1].微生物素在果蔬采后保鲜中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食品安全、延长贮藏期以及保持产品风味.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影响粮食流通的事实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科学研究关注的焦点,更是国际政治的重要议题,对商品流通特别是粮食流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受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北粮南运”基本格局可能会发生进一步变化.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也给粮食生产、粮食流通及粮食安全带来新影响,我国粮食流通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对粮食流通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战略需求.探讨了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与流通的影响,提出了具体的科技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粮食微生物的活动是影响粮食品质与安全储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密封储粮生态环境下,使用缓慢型呼吸抑制剂磷化氢,稻米能够安全储藏的原理,是由于磷化氢对稻米、仓虫、粮食微生物等有机体代谢、生命和酶活动起着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的结果。一九八二年,在分析储粮密封生态条件时,我们着重研究磷化氢对粮食霉菌作用方式、时机、作用效应及其相关性。为科学应用磷化氢、优质安全储藏稻米,提出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连作可短时间内带来经济效益,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等农产品需求,但长期连作会加速土壤退化,导致作物减产和病害率增高,破坏土壤微生物结构平衡,不利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土壤生态系统中有益微生物、有害微生物及植物间维持着相对平衡。微生物群落结构直接指示整个土壤生态系统的转化方向。通过总结前人在连作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及其修复连作土壤障碍方面的研究结果,探讨修复方式的利弊及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连作障碍土壤修复和植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为保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平衡、保证土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酱油作为一种传统调味品,主要由高蛋白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来,其营养丰富、滋味鲜美。从酱油的风味物质及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出发,介绍了酱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滋味物质(氨基酸与有机酸)的种类、特点、贡献及其检测方法。强调了酱油中风味物质的来源及形成机理,并综述了微生物对酱油风味物质产生的影响,为后续开展从微生物角度把控酱油风味物质产生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安全贮藏潮湿粮食,利用丙、乙、甲三种酸可以贮藏潮粮的特性,作者检验了丙酸对粮食成分的影响,以及另一些造成粮食劣变的因素,(酶、螨和微生物)。其次,作者将其试验的微生物逐一进行了简单介绍,用的玉米做试验。文章阐述了对粮食微生物区系处理的办法: 一选择作用和抑菌作用的初步效果。一粮食贮藏过程中,微生物抗药性的变化、后来采取之措施,用丙酸一种酸或几种酸混用。一处理效果中各种数据的重要,(例如酸量、外界因素、粮食的原始状况等) 最后认为,这个初步的发展是有可能的。但在较长或不长的未来一段时间中不仅需要解决经济问题,也需要较好地掌握产品技术、卫生和营养质量。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得出补充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粮食在生产与储藏过程中,因虫害引起的损失很大,为此人们发展各种防虫技术,同时深入研究害虫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影响制约的规律.把粮食生产或储藏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从经济角度出发,估计人为或自然施加的各种条件所产生的各种后果最佳方案的选择.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为避免单独应用一种防虫技术,或片面强调某一条件或防治环节,诸  相似文献   

10.
在粮食生产及其加工、包装和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问题,其中包括细菌、寄生虫、病毒和真菌等所造成的微生物性危害,环境中自身有毒物质砷、氰化物等产生的危害,有毒化学工业品、放射性废弃物或其他潜在的污染源对食品造成的污染,农业生产中过量或不正确使用肥料、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兽药,以及在动物饲养中使用了遭到污染的饲料等。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志及销售准则》对有机农业作了如下定义和要求:“有机农业是促进和加强农业生态的健康,包括生物多样性、生物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的整体生…  相似文献   

11.
稻谷极易受到微生物的侵染,粮食微生物的活动不仅会影响到粮食的安全储藏,导致粮食腐坏变质,还会严重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采用GB 4789.15-2010对稻谷进行传统培养,并从中分离得到两株优势菌株.对分离出的优势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观察菌株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形态及菌丝、孢子形态,初步判定两菌株均为曲霉.同时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两菌株的ITS及28S片段进行扩增,扩增得517bp的ITS片度及560 bp的28S片段,将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相似性比对,最终确定两菌株为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和亮白曲霉(Aspergillus candidus).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对于草地土壤中氮素循环的研究更加迫切和重要。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在土壤中主要来自硝化反硝化过程,都由相应地微生物功能群所驱动。为了揭示土壤N2O产生的微生物机制,笔者从近年来草原硝化、反硝化过程相关微生物功能群入手,归纳了全球不同草原生态系统中硝化反硝化微生物功能群的数量,组成及相应的影响机制和地理格局,总结了N2O产生过程的研究进展,分析指出了未来草地土壤微生物研究的热点方向,并对草地N2O产生的微生物机制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对于草地土壤中氮素循环的研究更加迫切和重要。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_2O)在土壤中主要来自硝化反硝化过程,都由相应地微生物功能群所驱动。为了揭示土壤N_2O产生的微生物机制,笔者从近年来草原硝化、反硝化过程相关微生物功能群入手,归纳了全球不同草原生态系统中硝化反硝化微生物功能群的数量,组成及相应的影响机制和地理格局,总结了N_2O产生过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未来草地土壤微生物研究的热点方向,并对草地N_2O产生的微生物机制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高银 《种业导刊》2007,(2):16-17
种子微生物的存在及其生命活动是影响种子安全储藏的重要因素,如果在种子储藏管理过程中控制不当,种子微生物会大量生长繁殖,并伴有种子发热、生霉,导致种子品质和生活力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完全失去利用价值.本文现将种子常见微生物种类、活动规律及其控制措施介绍如下,以便为农业生产中种子的储藏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组合式立体通风系统、空气加热器和粮仓绿色处理机组成的新型移动式就仓干燥设备对平均水分16.5%的800多吨小麦进行就仓干燥处理。在干燥过程中,对粮食水分、粮食温度、粮食微生物和干燥后小麦的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通风干燥过程中,降水均匀,最终平均水分为12.9%,没有出现过干或过潮现象,粮温正常。由于粮仓绿色处理机所产生的臭氧的作用,霉茵总数呈下降趋势,没有霉变粮和霉味出现。干燥后小麦品质良好。与同品种晾晒干燥的小麦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粮食在储藏过程中受害虫、螨类、鼠、雀和微生物等有害生物的侵染是严重的。在诸因素中目前尤以害虫最为突出。在开展对储粮有害生物,特别是对害虫的斗争中,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解放以来,仓储战线的广大职工、科技工作者,开展对储粮有害生物的防治又摸索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使粮食仓储工作的生产措施逐步先进、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技术水平日趋进步。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却又无可逃遁的揭露生产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凯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53-59
为了深入研究农业科技进步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揭示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理,探讨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及其产生原因。作者基于C-D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建立固定效应变参数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并依此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详细地测算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反映出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呈现区域不均衡状态;1978—2012 年间全国13 个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在17.28%~33.82%之间,全国粮食主产区平均水平为26.22%;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中,资本存量的科技含量水平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影响较大;农业科技进步在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然较小,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产出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磷化氢(PH_3)对节肢动物有强烈的毒性,是长期用于防治仓库害虫的熏蒸剂。该药物毒杀昆虫类等的作用机理已比较清楚,主要是抑制电子传递系统末端细胞色素氧化酶(CYtA)的活性,从而抑制或破坏线粒体的正常呼吸,至于 PH_3对粮食本身及粮食微生物呼吸的影响,除 Rohrlieh 等人的研究间接涉及这一问题外,国内外尚未见专门的报导。阐明 PH_3对粮食和粮食微生物的作用及影响,在粮食品质、食品卫生、发酵工业等方面,具有理论和实际的意义。本文报导 PH_3对储藏稻谷和大米呼吸作用的影响,并由此提出熏蒸技术上的一些见解,为仓储实践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粮食储藏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概述 粮食储藏科学作为农学中农产品储藏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上迅速发展的现代储藏产品保护科学的一个最重要分支。从生态学观点来看,粮食储藏科学是研究粮食(储藏生态的主体)与环境(非生物的与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换言之,粮食储藏科学是研究粮食在储藏期间,不同储藏条件、不同储藏方法、不同储藏处理对粮食生理生化变化,对粮食品质(工艺品质、食用品质和种用品质等)变化,对粮堆内有害和有益生物(储粮害虫、螨类、微生物及其天敌)消长、演替变化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旨在讨论不同补充料、瘤胃微生物、培养时间对瘤胃氢化作用的影响。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黄牛,以原虫、细菌、真菌和全瘤胃液对膨化全脂大豆、焙烤大豆和大豆处理0.5、1、3和6h,采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的方法分析各参数。氨态氮(NH3-N)主要受原料不同和微生物区系与培养时间互作作用的影响;膨化全脂大豆组的NH3-N含量显著高于焙烤大豆组,但与生大豆没有显著差异;真菌和瘤胃液培养液中NH3-N浓度上升速度最快且始终处于最高位置;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主要受微生物区系及其与培养时间的互作作用的影响;不同补充料来源对VFA浓度的影响不大;瘤胃液组具有较高丙酸和丁酸浓度;不同的原料和培养时间及其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将对硬脂酸含量产生显著的影响,而瘤胃微生物区系只有在特定的培养时间时才对硬脂酸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亚油酸(C18:2)浓度只受到不同的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而不同的原料、培养时间和瘤胃微生物区系间的互作对反式油酸(C18:1)浓度、亚麻酸(C18:3)浓度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真菌在补充料的发酵中起重要作用,VFA是各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添加膨化全脂大豆对于合成共轭亚油酸(CLA)及其前体物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