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村落旅游是当前国内旅游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乡村旅游体系中一个比较独特的存在。但是古村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着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给古村落旅游发展带来了诸多限制。本文以宁波溪口岩头古村为例,尝试提出古村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路,以期实现古村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传统古村落的遗存是现今社会的无价之宝,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以花都区塱头古村为主,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一步分析塱头古村开发现状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古村实际,从政府、社会、村民等多方主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天津农业科学》2017,(10):44-49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是先辈们遗留下来的珍贵财富。油坊村作为豫中地区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文化底蕴深厚,通过对油坊古村进行实证调查,详细分析了其文化资源及现状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油坊古村的文化保护策略,可为我国当下的古村落保护和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有益于推动我国的古村落文化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从时空演变的角度探讨都市古村落的演变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持续的古村落管理建议。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古村落时空演变模型,以"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广州市黄埔古村为例,总结其演变历程与演变机制,结合对黄埔古村的发展预测,提出适宜的管理对策:转变旅游开发模式和经营模式,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保护古村落传统文化、格局和建筑。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对浙江省兰溪市诸葛村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诸葛村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方法与不足,为古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相应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舒绮雯  欧阳菊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12-6614,6660
以安义古村落群为例,探讨如何在新的社会背景条件下,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进行整体思考和研究,以提升古村的地方活力,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对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保护。  相似文献   

7.
皖南山地因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村落景观。本文通过对皖南古村落村口景观的实地探索,分析村口景观的作用其组成要素,发现当今村口景观的保护中仍存在的问题及其与开发建设的冲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保护利用的方法,探讨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古村落村口景观模式,以期对现阶段美好乡村建设和乡村景观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孙铭璐  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5):179-183
明月湾是苏州市首批公布保护的古村落,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由于保护意识淡薄,明月湾古村一度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笔者介绍了历史文化名村的相关概念及其保护对象,纵观明月湾古村的保护与开发现状,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对明月湾古村近年来的保护与开发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明月湾古村存在保护与开发体系不完善,村民保护意识不足,部分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欠佳,并且古村开发过度、文化特色缺失等问题。笔者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强调完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体系,实施多层次、分类保护,加强宣传教育,规范管理并进行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9.
城市扩张、旅游发展和村民生活质量改善,一直是古村落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试图通过在外围构建休闲农业产业来破解诸葛古村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难题.通过规划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形成古村落核心区一休闲农业带-外围生态恢复区的圈层发展模式,打造古村落的生态围墙,化解城市扩张对古村落的威胁.中圈层休闲农业产业带将布局旅游功能区,各旅游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乡村社会经济变化日新月异,传统乡村景观的变迁乃至衰退现象日趋严重,通过了解传统古村落乡村景观的变化与保护现状为乡村景观发展规划指明方向。【方法/过程】选择闽西山区的历史文化古村落芷溪村为研究对象,结合走访调查结果,探究乡村景观的变迁与保护,重点分析景观变迁的过程和特点,系统阐述该村现阶段的保护利用现状和衰退原因,提出发展建议。【结果/结论】芷溪村乡村景观变迁主要表现在:自然与生态遭受破坏;传统人文景观与意境正在散失;非物质文化景观与表现载体受到冲击。由城市化的发展所带来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乡村人口结构转变、生产方式转型、乡村发展自发性和人们观念变化等是乡村景观变迁的主要原因。当前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需着重保护自然生态景观;注重乡村人文景观的保留与重构;要提高公众参与和保护意识;发挥古村落景观优势,适度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1.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保存乡村传统文化和社会记忆的场所和基地。江西古村镇资源丰富,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在国家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任务指引下,如何加强和促进古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泰和县螺溪镇爵誉古村为例,通过调研发现古村传统文化建设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以促进古村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黄姚古镇为例,通过调查、分析村落景观的特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当前现状下如何实现孤岛型古村落生活空间的永续利用和景观特色的保护与传承,以期为该类景观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太湖风景区西山片区传统村落景观资源.【方法】选取明月湾、东村、东西蔡与植里4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两方面共13个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结合GIS空间数据与AHP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层次分析.【结果】明月湾古村综合评分3.89,整体景观资源情况最佳;植里3.85,东村3.79,东西蔡最低3.22.【结论】明月湾古村的整体景观资源情况最佳,保护方法和策略值得学习和借鉴;植里古村与东村古村次之,东西蔡古村自然资源禀赋与人文资源保护情况均欠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园林绿化建设水平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景观生态学在构建绿色景观、优化景观格局、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在概述景观生态学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指导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景观生态学基本原则的应用,最后从园林绿化设计、园林植物养护、园林虫害控制3个方面阐述了景观生态学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唐长贞  孙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000-11001
分析了我国在新型城镇化与美好乡村建设中古村落景观保护的意义、矛盾与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保护好古村落,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许贤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28-5430
景观的视觉和谐性是在对景观这一综合体的视觉感知上,其自然因素、生态因素和文化因素的互相均衡、互相协调。该研究从景观自然性与文化性角度初步研究以南屏为代表的黟县古村落景观的视觉和谐之美,探讨其形式、意象和意义,以便于更清晰地认识、更合理地保护、更持续地利用古村落文化旅游资源,以期对现代景观设计与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实证研究——以徽州古村落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叶 《农业考古》2012,(4):245-248
古村落作为一种传统的人居空间,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地域文化,是历史的微缩景观,在历史、艺术、美学、建筑、科考等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被专家誉为"藏在深闺中的瑰宝",应加以保护性地利用、开发,以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唯一的古村落型旅游地,徽州古村落已成为中国古村落旅游的代表,吸引着众多旅游者、研究者。与此同时,不断增加的客流量正在给这些古老的村落构成巨大的压力和威胁。本文以徽州古村落为例,结合其保护与开发现状,探究古村落今后保护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保护传统村落,本质上是在转型期为传统文化留下容身之地,为乡村发展找到融合之道"古村落正在拨打120!"这并非危言耸听。前不久,笔者到江西、福建、陕西等地探访10余个古村落,发现古村保护危机与生机并存:有的山水环抱、重焕活力,也有的门庭冷落、坍塌颓败。一些地方,村民自发性的抢救保护让人心生敬意,但一些"建设性破坏""规划性破坏"也触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环境危机,落实和完善建设行业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已经迫在眉睫。铁路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中"一带一路"的领军行业,有着重要的指向和示范作用。景观绿化不仅是保护和改善铁路沿线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而且是提升沿线景观水平,打造舒适乘车体验,创造绿色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该研究阐述了景观绿化对铁路沿线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并通过对当下我国铁路景观绿化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国内外铁路景观绿化的成功案例,依据相关铁路政策和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功能性、艺术性,对铁路景观绿化范围进行了合理划分,制定铁路景观绿化设计的总体原则,对铁路路基、桥梁、站场等重点部分的景观绿化设计方法进行详细研究,探索废弃铁路景观绿化改建的措施,最终形成生态环保、科学系统的线性景观绿化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福溪村是我国南方地区保护较为完整的瑶族古村落,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福溪村拥有许多传统古建筑,其中包括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马殷庙和风雨桥,这些古建筑极具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福溪村古村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着基础设施简陋、专业人才稀缺、规划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等问题,需要采取平衡保护与开发、加强宣传、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和扶持功能、加强与古村建筑相关产业的开发等策略,以更好地保护和开发乡村古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