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沙塘鳢网箱育苗及池塘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殖沙塘鳢是一个有前景的项目,但受制于苗种来源匮乏,无法开展大规模养殖。本文对沙塘鳢网箱育苗及苗种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70~110g体重的雌性沙塘鳢绝对怀卵量为1300~3500粒;平均受精率85%,平均孵化率88%,苗种成活率达82%。  相似文献   

2.
中华乌塘鳢的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隶属于虾虎鱼科塘鳢属。目前已有一些个体经营者进行小规模养殖。为适应发展生产,我们进行了人工育苗的试验,并获成功。现将有关育苗工作情况报告如下。1.繁殖习性中华乌塘鳢为雌雄异体,喜在滩涂钻洞生活。具雌雄配对现象,即在同一洞穴中,只生活着雌雄两条鱼,未发现集群行为。在繁殖季节,雌雄同时成熟,雌鱼产卵附于洞  相似文献   

3.
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隶属塘鳢科塘鳢属,为近岸暖水、小型、动物食性鱼类、营穴居生活,喜钻洞栖息于中低潮区浅海滩涂的咸淡水水域中。乌塘鳢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是经济价值甚高的地方性养殖品种。中华乌塘鳢的人工育苗已进入商品化生产阶段,李慧梅首先进行乌塘鳢胚胎及仔稚鱼发育的观察,陈兴乾、张维翥、钟田仁、苏跃中、陈波、肖东江等均先后进行人工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4.
对平均初始体重为78.43g的葛氏鲈塘鳢进行了40d养殖实验,以检验其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实验共设5个处理组,4组鱼分别被饥饿5d、10d、15d、20d后再恢复正常投喂作为实验组,1组正常投喂作为对照组。实验结果显示:成体葛氏鲈塘鳢在断食5d后,体重开始下降;在断食10d、15d、20d后,葛氏鲈塘鳢体重与非断食组均产生显著性差异,且体重随断食天数的增加下降更加明显。断食5d组到25d时体重已超过非断食组;断食10d组在25d时葛氏鲈塘鳢已基本恢复到断食前生长水平;在30d时体重已和非断食组接近;断食15d组在35d时体重已超过断食前水平(表3);断食20d组在40d时已恢复到断食前生长水平。  相似文献   

5.
澳洲线纹尖塘鳢人工繁殖技术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澳洲线纹尖塘鳢为多次产卵型鱼类,具筑巢产卵习性,人工繁殖需设置人工鱼巢。培育二冬龄鱼作亲鱼,进入繁殖期时平均性腺成熟系数4.02%,相对怀卵量451粒/g。2003年4~5月进行繁殖试验,共计获卵2365万粒;受精率95.4%,获受精卵225.6万粒;经3~5d孵化,孵出鱼化199.7万尾,平均孵化率88.5%。实现了澳洲线纹尖塘鳢鱼苗规模化繁殖。  相似文献   

6.
<正>塘鳢鱼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水域,喜生活于河沟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砾、石隙、泥沙中。塘鳢鱼游泳能力较弱、喜伏击性摄食,是以小虾、小鱼为主要食物的肉食性底层小型鱼类。塘鳢鱼因肉质鲜美、肉多刺少而闻名。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塘鳢鱼主要捕自天然水域,人工养殖的规模小,沙塘鳢产量总体相对较低。其一因现代工农业迅猛发展,导致自然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适宜塘鳢鱼的天然水域日趋减少;其二因  相似文献   

7.
正沙塘鳢属鲈形目、塘鳢科、沙塘鳢属,俗称土步鱼、塘鳢鱼、虎头鲨、菜花鱼等,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域。目前沙塘鳢虽为江苏省水产养殖主推品种之一,但人工养殖的地区较少。"虾蟹丰1号"鱼稻是浙江大学等单位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的高效环保型水产养殖专用水稻良种,该水稻株型高大,株高可达170厘米以上,叶片大而长,茎秆粗壮,每个  相似文献   

8.
对江西沙塘鳢属鱼类形态特征和个体繁殖力的初步研究表明,中华沙塘鳢种群和河川沙塘鳢种群的个体形态相似、差异微小;中华沙塘鳢平均体质量28.29g,平均绝对繁殖力仅在5287粒左右,平均相对繁殖力188粒左右;河川沙塘鳢平均体质量48.95g,平均绝对繁殖力也仅5938粒,平均相对繁殖力121粒。研究发现,中华沙塘鳢种群体型相对更小,且采样难度远高于河川沙塘鳢,提示河川沙塘鳢资源可能更丰富;进一步结合两种群形态特征和个体繁殖力比较分析,可得出更适合选择河川沙塘鳢进行人工繁殖和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9.
沙塘鳢,又名沙乌鳢、塘鳢鱼、土布鱼、塘蒲,俗称虎头鲨、呆子鱼。沙塘鳢隶属于鲈形目,塘鳢科,沙塘鳢属,是长江中下游湖河中的小型经济鱼类。沙塘鳢个体虽小,但肌间刺少、含肉量高、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名贵水产品之一。由于天然水域中沙塘鳢数量日趋减少,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市场售价节节攀升,人工养殖越来越受到水产工作者的关注。在同一池塘内进行河蟹与沙塘鳢混养,可增加养殖产量,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邙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Lacepede,1802)又名文鱼、笋壳鱼、土鱼,闽南等地俗称蟳虎,隶属于鲈形目塘鳢科乌塘鳢属,系河口咸淡水暖水性小型鱼类,具有生命力强、食性杂、生长快、易饲养、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近几年,中华乌塘鳢人工育苗技术和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养殖规模初显,不过此前的传统养殖模式都受制于冬季水温低等原因,导致冬季中华乌塘鳢停食减膘、养殖周期较长、养殖效益拉低,为了突破这个局限,笔者吸收闽南地区冬季温棚养虾的成功经验,在龙海市瑞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乌塘鳢人工苗种的养成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振勇 《海洋渔业》1996,18(3):111-113
中华乌塘鳢人工苗种的养成试验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把平均体长2.0cm的人工鱼苗培育、养成商品规格的鱼。  相似文献   

12.
<正>尖塘鳢,俗名笋壳鱼,适温范围15℃~35℃,最适温度25℃~30℃,10℃以下大量死亡。尖塘鳢的繁殖生产季节一般集中在5月~8月,选择云斑尖塘鳢(O.marmoratus)(♀)和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line~olatus)(♂),通过越冬强化培育尖塘鳢亲鱼,对来年提高杂交尖塘鳢育苗成活率起到关键的作用,意义深远。一、池塘准备10月中旬,在亲鱼放养前10d~15d,用漂白粉或茶麸进行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水深5cm~10cm,每  相似文献   

13.
葛氏鲈塘鳢,俗称老头鱼、山胖头,黑龙江省土著小型鱼类,生命力极强。因其肉质细嫩鲜美,风味独特而在消费市场上身价日高。为了探讨葛氏鲈塘鳢人工养殖的可行性,2005年在哈尔滨市科技局的支持下,我们在宾县鸟河乡齐家岗村进行了葛氏鲈塘鳢池塘单养实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笋壳鱼是广东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名优养殖鱼类,分类上属鲈形目、塘鳢科、尖塘鳢属,有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澳洲笋壳鱼(学名线纹尖塘鳢)和杂交笋壳鱼(线纹尖塘鳢♂×云斑尖塘鳢♀),目前养殖的主要是泰国笋壳鱼和杂交笋壳鱼。笋壳鱼肉质好,销售价格居高不下,养殖效益高而且稳定。笋  相似文献   

15.
正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 Dybows),属鲈形目(Perciforme)、沙塘鳢科(Eleotridae)、鲈塘鳢属,俗称山胖头、老头鱼、还阳鱼、沙姑鲈子等,是一种小型淡水土著鱼类。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图们江、辽河等水系。葛氏鲈塘鳢由于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刺少且营养价值较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极具市场开发潜力。为探索其人工养殖的可能性,从哈尔滨市松北区万宝镇的野生芦苇塘获取180尾葛氏鲈塘鳢,在车间暂养。经过一段时间暂养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乌塘鳢的苗种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乌塘鳢(AsstrichthysSinensis,Lacepede)是虎鱼科的广盐性暖水小型鱼类,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是当今国内外市场畅销的高档食用鱼类。近几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已有不少群众进行养殖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目前养殖所需苗种仍以天然采捕为主,由于天然苗种大小不匀,数量少,供不应求,严重制约了中华乌塘鳢养殖的产业化进程,而人工苗种大小整齐,批量大,对促进人工养殖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人工育苗中华乌塘的的人工育苗是指鱼体长2~3cm前的生产过程。1.亲鱼的选择亲鱼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从天然海区中捕获,二是从养…  相似文献   

17.
广东近年来笋壳鱼养殖业发展较快一笋壳鱼是尖塘鳢的俗称,目前广东养殖品种有云斑尖塘鳢(泰国笋壳鱼)、线纹尖塘鳢(澳洲笋壳鱼)和杂交尖塘鳢(即云斑尖塘鳢与线纹尖塘鳢种的杂交种)。养殖方式有池塘主养、套养和笼箱养殖等,广东目前以池塘主养为主。  相似文献   

18.
正笋壳鱼是广东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名优养殖鱼类,分类上属鲈形目、塘鳢科、尖塘鳢属,包括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澳洲笋壳鱼(学名线纹尖塘鳢)和杂交笋壳鱼(线纹尖塘鳢♂×云斑尖塘鳢♀),目前养殖的主要是泰国笋壳鱼和杂交笋壳鱼。由于笋壳鱼肉质好,销售价格居高不下,养殖效益高而且稳定。笋壳鱼的病害较少,对笋壳鱼危害最大的就是两种病毒病,即神经坏死病毒病和细胞肿大虹彩病毒病,分别造成鱼  相似文献   

19.
笋壳鱼是尖塘鳢属鱼类的俗称,原产地东南亚,有泰国笋壳鱼(云斑尖塘鳢)、澳洲笋壳鱼(线纹尖塘鳢)和本地笋壳鱼之分。目前,商品笋壳鱼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乌塘鳢,俗称乌塘鳢、文鱼、笋壳鱼、乌鱼、寻虎、土鱼,学名Bostrichthys Sinensis,英文名Chinese black sleeper.属鲈形目,鰕虎鱼亚目,塘鳢科,乌塘鳢属,为小型鱼类,一般体长20cm,体重75g左右,大者亦可达0.5kg.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东至太平洋美拉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北至日本,南至印尼.我国主要产于东海、台湾海峡、南海.其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高,且具有使伤口愈合等神效,为名贵滋补鱼类.另外,该鱼最大特点是离水后在阴湿条件下可保持一星期不死亡,最适宜于活运远销和出口创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