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型杀虫剂防治扶桑绵粉蚧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扶桑绵粉蚧,选用7种新型低毒杀虫剂进行了扶桑绵粉蚧田间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和啶虫脒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均显著,其速效性与持效性均较好,可用于田间防治和除害处理;螺虫乙酯、吡丙醚对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效果次之;噻嗪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复配剂对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几种药剂对辣椒蚜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乳油、10%烯啶虫胺水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4%阿维·啶虫脒乳油、0.3%印楝素乳油对辣椒蚜虫均具有较高的毒力,其LC50值分别为2.584 7、18.235 7、11.204 3、1.037 3、1.621 8 mg/L(有效成分),毒力顺序:4%阿维·啶虫脒乳油>0.3%印楝素乳油>2%阿维菌素乳油>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10%烯啶虫胺水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辣椒蚜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扶桑绵粉蚧已入侵广西,并在朱槿上成功定殖,且对朱槿造成一定的为害,研究杀虫剂对其毒杀作用, 可为其大暴发时的应急防治提供参考。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丙溴磷、毒死蜱、吡虫啉、印楝油对取食朱槿的扶桑绵粉蚧 的毒杀效果,用Probit Analysis 建立毒力回归方程,比较了扶桑绵粉蚧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印楝油对 扶桑绵粉蚧的直接毒杀作用较弱,药后3 d 最高浓度(10 mL/L)对一龄若虫的致死率仅为66.43%,对其他3 个虫龄 几乎无直接毒杀作用;另外3 种化学杀虫剂均具较强的毒杀作用,药后3 d,大多数试验浓度的校正死亡率在50.00% 以上,最高浓度的死亡率均超过90.00%;不同虫龄的敏感性顺序为一龄跃二龄跃三龄跃雌成虫,药剂的敏感性顺序为 丙溴磷跃吡虫啉跃毒死蜱。说明化学杀虫剂对扶桑绵粉蚧的直接毒杀效果显著,但不同虫龄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差异 较大,田间用药宜根据虫龄结构,选择合适的药剂、剂量和时机。  相似文献   

4.
印楝素与啶虫脒对椰心叶甲生物活性及混配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和常用化学杀虫剂在椰心叶甲防治上的联合利用效果,采用浸叶法和大田药效试验测定了印楝素和啶虫脒对椰心叶甲的生物活性及混配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印楝素和啶虫脒对椰心叶甲4龄幼虫均表现出生物活性,LC50值分别为14.45和9.44 mg/L。混配增效结果表明,以有效成分印楝素∶啶虫脒=2∶5(质量分数)增效作用最强,共毒系数为492.23。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混配处理组以有效成分印楝素∶啶虫脒=2∶5(质量分数)对椰心叶甲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在浓度为50 mg/L处理7 d后,混配处理组的校正虫口减退率为87.66%,印楝素和啶虫脒单独处理组分别为69.43%和74.35%。  相似文献   

5.
几种药剂对褐足角胸叶甲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浸叶饲喂法测定6种药剂对褐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fulvipes Motschulsky)成虫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均对褐足角胸叶甲均有效果,其中25%联苯菊酯.啶虫脒.哒螨灵乳油、25%氯虫苯甲酰胺.啶虫脒.哒螨灵乳油、25%除尽·啶虫脒·哒螨灵乳油和25%多杀菌素.啶虫脒.哒螨灵乳油对褐足角胸叶甲成虫的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23.5198、7.4323、23.6026和15.9777mg/L。45%马拉硫磷乳油和20%甲氰菊酯乳油的毒力较低。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药剂对B型烟粉虱的毒力作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叶法,在室内测定了9种药剂对B型烟粉虱不同虫态的毒力大小,结果表明,9种药剂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啶虫脒>印楝素>苦内酯>吡虫啉>毒死蜱>功夫>鱼藤酮,噻嗪酮对成虫无毒杀作用;对烟粉虱低龄和高龄若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啶虫脒>苦内酯>印楝素>吡虫啉>鱼藤酮>噻嗪酮>功夫>毒死蜱和阿维菌素>苦内酯>啶虫脒>印楝素>吡虫啉>鱼藤酮>噻嗪酮>毒死蜱>功夫;9种药剂对烟粉虱卵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毒杀作用.此外,B型烟粉虱成虫接触经印楝素处理的甘蓝叶片后,在未经印楝素处理的叶片上产卵量显著下降,所产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几种植物源药剂防治枸杞木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苦参碱水剂、印楝素·苦参碱超微乳油以及烟碱·苦参碱乳油3种植物源药剂进行枸杞木虱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种植物源药剂与对照阿维菌素具有同样相近的防治效果。可以替代生产中使用的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8.
用40%氧化乐果乳油、45%马拉硫磷乳油、2.5%天王星乳油3种药剂喷雾防治白蜡绵粉蚧(Phenacoccusfraxinus Tang.)雌成虫。试验结果表明,40%氧化乐果500~1000倍液和2.5%天王星500~2000倍液防治白蜡绵粉蚧雌成虫,其防效可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有效防治青桐木虱的农药品种,2018年太康县林技站选用10%烯啶虫胺水剂、10%啶虫脒乳油、22.4%螺虫乙酯悬浮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种不同药剂进行青桐木虱药剂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均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10%烯啶虫胺水剂、10%啶虫脒乳油的速效性强,22.4%螺虫乙酯悬浮液相对速效性差但持效期长,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一般;在田间病虫害防治上,应优先选用10%烯啶虫胺水剂、10%啶虫脒乳油、22.4%螺虫乙酯悬浮液。  相似文献   

10.
选用噻虫嗪、乙级多杀霉素、呋虫胺、啶虫脒、印楝素5种药剂对韭菜蓟马开展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呋虫胺对韭菜蓟马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7d的防效为92.81%,其次为印楝素和乙级多杀霉素,7 d防效也均在83%以上,可以作为田间防治蓟马的药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几种植物源农药对2种茶树害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顺玉  尹健  马俊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27-12729
[目的]研究几种植物源农药防治2种茶树害虫的药效。[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茶尺蠖低龄幼虫和茶小绿叶蝉高峰期喷施不同浓度的植物源农药,药后1、3、7、10d调查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结果]7.5%鱼藤酮乳油800倍液防治茶尺蠖速效性最好;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8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最好。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0.2%苦皮藤乳油、0.3%苦参碱水剂和7.5%鱼藤酮乳油均可选择用于防治茶尺蠖;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0.2%苦皮藤乳油、0.3%印楝素乳油、0.3%苦参碱水剂和7.5%鱼藤酮乳油均可选择用于防治茶小绿叶蝉,其中0.3%印楝素乳油6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的持效性最好,药后7d防效达100%。[结论]研究结果为植物源农药在有机茶园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3种植物源杀虫剂防治蚜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有效防治蚜虫危害,减轻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科学防治和可持续发展。[方法]用神雨、神麻和百麻3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各种蚜虫进行室内杀虫效果试验,并以氧化乐果和喷可杀2种化学农药做杀蚜效果对比。[结果]3种植物源杀虫剂能够达到与化学农药相当的防治效果。其中,神雨对槐蚜、菊花蚜、桃大粉蚜、禾蚜和麦蚜等蚜虫的杀虫效果尤其显著。[结论]神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对高温干旱的适应性,在37,39,41,43,45℃,相对湿度20%,30%,50%,70%,90%的条件下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进行了处理试验,并对扶桑绵粉蚧存活率及发育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存活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7~43℃条件下,扶桑绵粉蚧存活率与处理时间长短无关,在45℃条件下,处理时间越长扶桑绵粉蚧存活率越低;不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扶桑绵粉蚧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 >0.05),但空气相对湿度对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存在明显影响,即相对湿度高发育历期短,相对湿度低发育历期长;根据试验结果来看,扶桑绵粉蚧在新疆高温、干旱的环境条件下是可以存活的,并可以在野外完成各虫态的正常生长发育,顺利越夏.  相似文献   

14.
植物源杀虫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从杀虫植物资源研究、有效成分研究、生物活性及作用方式研究、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利用几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植物源杀虫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植物源杀虫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植物源杀虫剂是当前农药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中国2000年以来植物源杀虫剂最新研究进展,内容包括杀虫植物筛选、杀虫活性成分鉴定、杀虫物质的生物合成(组织培养、发状根培养和利用内生真菌)、植物源杀虫剂的作用机理、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和应用技术等;并就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Tinsley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危险性害虫,属于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寄主范围广,危害扶桑、驳骨丹、攀地菊和牡丹花等园林绿化植物,以及对棉花和番茄等多种农作物的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从发生为害、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点等方面对钦南区发生的扶桑绵粉蚧进行调查和描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寄主对扶桑绵粉蚧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观察了棉花、烟草、马铃薯、扶桑4种寄主上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和产仔量。[结果]取食4种寄主的扶桑绵粉蚧各虫态历期、世代历期、雌成虫繁殖能力均不同,棉花、烟草、马铃薯、扶桑上世代历期分别为30.2、28.2、37.3、27.7d,单雌总产仔量分别为626.0、417.2、552.5、183.2头。以棉花、烟草、马铃薯为食,扶桑绵粉蚧种群增殖能力增强。[结论]该研究为不同寄主植物上扶桑绵粉蚧的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植物源杀虫剂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源杀虫剂是当前农药研究的热点。笔者综述了植物源杀虫剂的发展简史和研究现状,介绍了杀虫植物的有效成分、作用方式及作用机理,提出了植物源杀虫剂的发展前景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开发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植物源杀虫剂是当前农药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杀虫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杀虫作用机制、结构-活性关系三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植物杀虫剂开发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赵荣华  陈光  蔡军社  白世践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446-8446,8448
[目的]筛选适合吐鲁番地区防治葡萄叶蝉(Erythroneura apicalis Nawa)的植物源杀虫剂。[方法]研究了苦参碱、藜芦碱、除虫菊素3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葡萄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除虫菊素在葡萄叶蝉的防治上最有效,除虫菊素的防效药后1 d即可达97.79%,药后3 d达100%,药后11 d防效未改变;苦参碱和藜芦碱对葡萄叶蝉的防治均有明显效果,药后9 d防效均超过50%。[结论]苦参碱、藜芦碱、除虫菊素3种植物源杀虫剂均可作为防治葡萄叶蝉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