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提高水稻二化螟测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进一步了解二化螟性诱剂在水稻二化螟测报与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与灯光诱捕的测报效果对比试验以及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效果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其监测的二化螟消长动态与采用测报灯监测和田间实际发生情况均相吻合,且世代明显、清晰,始盛期和高峰期显著。同时,二化螟防治性诱剂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绿色防控二化螟的有效手段在水稻生产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二化螟性诱剂大面积诱捕2代雄蛾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 2代雄蛾进行大面积诱捕试验 ,结果表明 :诱捕 7、15天后 ,诱捕中心区、边缘区比CK区单盆诱蛾量分别降低 88.67%、71.0 9%和 84.72 %、69.72 % ;2 5天后中心区无雄蛾存在 ,边缘区几乎无雄蛾存在。诱捕 15天后 ,中心区、边缘区与CK1 及诱测灯CK2 之间单盆日诱蛾量均呈极显著差异。二化螟性诱剂诱蛾效果 7天后明显高于诱测灯 ,而在连续诱杀 15天后 ,日均诱蛾量完全与诱测灯相同。诱捕中心区、边缘区、CK1 区的水稻丛害率分别为 0 .16%、0 .3 9%和 0 .71% ,前两者明显低于 1%的危害指标。研究表明 ,二化螟性诱剂可作为该虫的测报和发生期等的预测手段 ;同时建议在白湖圩区推广应用二化螟性诱剂来防治二化螟 ,可真正起到节本、简便、增产、增效 ,与环境友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2代雄蛾进行大面积诱捕试验,结果表明:诱捕7、15天后,诱捕中心区、边缘区比CK区单盆诱蛾量分别降低88.67%、69.72;25天后中心区无雄蛾存在,边缘区几乎无雄蛾存在。诱捕15天后、中心区、边缘区与CK1及诱测灯K2之间单盆日诱蛾量均呈极显著差异。二化螟性诱剂诱蛾效果7天后明显高于诱测灯,而在连续诱杀15天后,日均诱蛾量完全与诱测灯相同。诱捕中心区、边缘区、CK1区的水稻丛害率分别为0.16%、0.39%和0.71%,前两者明显低于1%的危害指标。研究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可作为该虫的测报和发生期等的预测手段;同时建议在白湖圩区推广应用二化螟性诱剂来防治二化螟,可真正起到节本、简便、增产、增效、与环境友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进行二化螟标准化性诱监测器试验与应用探讨,开发诱捕效果优异、性能稳定、应用技术规范的测报专用性诱监测器,推进二化螟监测简易、自动化、多元化,不断提高二化螟监测质量和预报水平。结果表明,性诱剂诱蛾较测报灯的诱蛾时效长,数量多,灵敏性好,效果显著,而且也省去了测报灯维护的麻烦。  相似文献   

5.
性诱剂诱杀二化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雄蛾进行诱捕试验,结果表明:诱捕区、常规施药防治区、不施农药对照区的水稻株害率分别为6.4%、3.1%和17.2%。应用二化螟性诱剂来防治二化螟,可真正起到节本、简便、增效与环境友好的目的;二化螟性诱剂可作为该虫的测报和发生期等的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通过性信息素诱捕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试验,比较了性信息素诱测与测报灯诱蛾监测结果,发生高峰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诱蛾量也较多,在水稻二化螟测报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种不同厂家生产的二化螟性诱剂及配套诱捕器对二化螟成虫的诱杀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宁波纽康公司生产的性诱剂及水盆诱捕器具有较强的引诱二化螟雄蛾能力,与佳多虫情测报灯下诱蛾的动态趋势是一致的,蛾峰日或峰历期都比较接近,吻合度最高,诱测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二化螟的羽化高峰及发生动态,且安装方便,操作安全,可作为基层测报点人员监测二化螟应用于预测预报的一项重要辅助工具,并在防治二化螟上应大力推广这项绿色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快性诱剂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以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为材料,研究了大田试验中不同诱捕器及诱芯摆放位置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诱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式诱捕器内单放二化螟或稻纵卷叶螟诱芯的诱蛾效果良好,且互不干扰;水盆式诱捕器对二化螟的诱捕效果约为干式诱捕器的1.68倍;诱芯垂直摆放可显著提高诱蛾效果,以干式二化螟诱捕器的前后对比最为明显,垂直摆放诱芯的诱蛾量是水平摆放的5倍.同时,从防治效果、防治成本及生态效益方面分析了性诱剂防治与农户自防的差异,并提出了在性诱剂防治的实践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9.
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蛾试验及测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二化螟是上虞市水稻生产中的主要虫害之一,准确开展病虫预测预报是抓好防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性信息素诱捕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试验,比较了性信息素诱测与测报灯诱蛾监测结果,发生高峰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诱蛾量也较多,在水稻二化螟测报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寻求稻纵卷叶螟新的测报方法和开展大面积性诱剂防治,笔者进行了性诱剂、不同诱捕器对稻纵卷叶螟成虫诱测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诱蛾峰期明显,较田间赶蛾峰期迟1~6d,诱蛾量约为200W白炽灯虫量的25%。不同诱捕器的诱测效果比较表明,翅膀型诱捕器优于菱形粘胶型诱捕器。  相似文献   

11.
刘根凤  程莹  汤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714-1716
综述了我国草坪有害生物包括病害、害虫以及杂草的主要发生种类,目前采用的主要防治方法及国内外草坪有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草坪有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华山松木蠹象的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华山松木蠹象(Pissodes punciatus LangerSitu et zhang)是云南省近年来严重危害松属植物的害虫之一,造成大面积的华山松枯死,它的危害相当严重。根据该虫的为害特性及生物学特性、其寄主林木的经济价值、危害的严重程度及进一步传播蔓延的可能性等,对其危险性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华山松木蠹象在云南省属于中度危险的森林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3.
苹果,梨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苹果,梨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的设计方案,阐述了各部分的功能及其实现。该系统可采用电话咨询方式为果农提供24h不间断服务。  相似文献   

14.
信息素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素主要以化学手段研究生态系统中信息物质的产生、转运、传导、接受及作用机理,是当前国际化学生态学界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化学生态学领域中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和植物利己素、互利素等进行害虫综合治理的应用研究现状。同时展示了化学信息素在未来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前景及化学信息素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广西农作物药害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农作物药害呈现发生药害的作物种类和引起药害的农药种类增多、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引发的经济纠纷增多的特点.引起农作物药害的因素有不合格的农药产品、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不适的环境和栽培条件.提出了加强农药市场管理和对农民科学用药的技术指导与宣传培训,大力发展先进施药器械,严格执行农药新产品的试验示范推广程序,鼓励登记或推广用于小作物的农药,成立农药药害鉴定专家委员会,引导农民合法维权等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6.
1985~1989年,我们在江西有代表性的县、市,对大面积栽培的黑麦草、三叶草和引种试验地(豆科和禾本科及部分其它科牧草计8种)的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经初步鉴定,已知害虫191种,隶属于6目48科。其中中国新纪录1种,江西新纪录33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普查和诱虫灯诱捕的方法对世界烟草品种园内的昆虫种类进行了调查,共鉴定昆虫12目36科61种,其中害虫8目23科35种,天敌7目13科26种。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竹子害虫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省现有竹亚科植物29属约220种,占我国竹属种数的50%以上,其中特有属10种以上,特有种超过100种。笔者自2000年开始对云南省竹子害虫进行调查,共采集竹林昆虫标本1500余号,隶属于11目,鉴定害虫7目51种。结合资料记载,认为云南省竹子害虫共计7目49科224种。  相似文献   

19.
蓟马类害虫诱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蓟马类害虫是农业生产中一类重要的有害生物。鉴于诱控技术在该类害虫防治中巨大潜力,概述了国内外关于蓟马类害虫的诱控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归纳、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在诱虫板、杀虫灯、诱集植物、植物精油和挥发物、聚集和性信息素等技术上的研究,旨在为更全面深入地认识该类害虫的诱控防治技术,并为生产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上海市郊防护林主要树种上的害虫种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其中白榆树在市郊防护林中所占比重较大,经调查,为害白榆的害虫种类计4目19科46种。为害杨柳和竹子的害虫亦有许多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