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渗出性子宫内膜炎是比较难治的一种子宫疾病。它的发病原因之一是胎衣停滞,难产子宫受到严重损伤,助产不卫生被微生物感染等。1病例介绍病例1刘××奶牛5产,产后60天开始发情,配3个情期未孕。检查所见:T38.5℃.P96次/分,R64次/分。患畜发情周期、膘情、食欲及反刍均正常。在发情期内从阴道流出大量水样粘液。直肠检查,子宫稍粗、子宫松软、子宫病理变化不大。病例2赵××奶牛4产,产后90天开始发情,配4个情期未孕。经检查所见:T38.7℃,P98次/分,R65次/分,患畜发情周期、膘情、食欲及反刍均正常,在发情期内从阴道流…  相似文献   

2.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奶牛不孕不仅影响奶牛繁殖率和产奶量 ,也直接影响奶牛业发展。奶牛不孕的病因很多 ,其中以子宫内膜炎最为多见。1 子宫内膜炎的病因1 1 难产 奶牛在生产时由于胎儿体形过大或胎位不正而出现难产 ,在助产过程中容易对子宫内膜造成伤害 ,继而产后患子宫内膜炎。1 2 胎衣不下 由于母牛妊娠期运动不足或者羊水过多、胎儿过大 ,也有临床时热应激反应造成胎衣不下。如果剥离时间过晚 (超过 12h)造成胎衣腐败或者进行手术剥离胎衣时动作过大、过猛伤及子宫而引起子宫内膜炎。1 3 助产感染 助产时后躯或助产器械没有充分消毒致使子宫感染引…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炎,轻症母牛产后少乳或无乳,继而导致不发情或发情配不上种;重症病例子宫化脓或长期恶露不净,甚至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 1病因分析 临床上引起奶牛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原因较多,但大体可分为难产引起的和牵引胎儿或剥离胎衣等损伤感染,胎衣或截肢碎片腐败等残留物引起感染2类。临床实践表明,仅用西药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尤其是重病牛,需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才能尽快治愈。  相似文献   

4.
赵刚  袁丽娜 《北方牧业》2006,(23):27-27
<正>在奶牛的产科病中,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很高,因胎衣不下继发子宫内膜炎而造成不孕淘汰的屡见不鲜,给奶牛养殖者造成很大损失。治疗胎衣不下传统的做法是人工剥离,但因剥离时可引起子宫肉阜损伤和子宫出血,以及剥离不净,发生子宫内膜炎。而近年来有人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促进胎衣排出(主要是子宫内投放抗生素,及注射子宫收缩药),可有时效果不很好,很多时候用药几天胎衣也不能排出,造成胎衣腐败分解而引起子宫内膜炎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5.
难产及接产、剥离胎衣不当均可引起黄牛子宫内膜炎.轻度的子宫内膜炎常被忽视,而轻度子宫内膜炎常引起母牛产后无乳或少乳,导致不发情和配不上种,病情严重时,常引起子宫化脓或恶露长期不尽.  相似文献   

6.
慢性子宫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产科疾病之一,是子宫黏膜慢性炎症的过程.多由急性转变而来,多数奶牛因在配种、分娩、接产及助产时,病原微生物侵入而感染,也有的由于大量药液冲击子宫没有完全排除,粗暴接产,剥离胎衣时子宫内膜感染而引起,母牛患阴道炎,子宫颈炎,子宫脱出,胎衣不下,子宫迟缓,产道损伤,难产,患有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均可激发本病.子宫复旧不全、胎衣停滞,剥离胎衣后,不能合理冲洗子宫,则必发生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7.
奶牛子宫炎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奶牛的正常繁殖和产奶量。据统计,克东县2002~2003年患子宫炎的奶牛占可繁母牛8%~10%,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子宫炎奶牛进行了治疗。子宫炎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子宫内膜炎、子宫积脓、子宫颈炎。发病原因一是产犊时接产人员、产畜、产栏消毒不好或难产所致;二是由于胎位不正,胎儿过大、双胎、助产用力不当造成损伤,产绳,器械消毒不好造成的感染;三是胎衣滞留,剥离胎衣不彻底,子宫投药操作不当;四是配种时器械消毒不好造成的感染。1治疗方法1.1治疗子宫积脓。采用直肠把握子宫颈输入…  相似文献   

8.
引起奶牛患子宫内膜炎的原因比较多,有流产、分娩时难产救助、胎衣不下的剥离以及配种时输精操作不当等原因。经过调查分析,配种时输精操作不当是目前引起奶牛患子宫内膜炎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最为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常呈慢性经过,故常常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给奶牛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是危害奶牛养殖业的重要疾病之一。1发病原因1.1产房不干净、难产、胎衣不下(RFM)、子宫弛缓和医源性阴道感染是母牛发生子宫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胎衣不下时剥离不净、胎衣腐败及手术分离时造成子宫黏膜损伤、宫埠蒂受伤,均为外源性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和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当归益母汤加味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分娩后12小时胎衣未排出体外的病例现象,是奶牛的一种产科疾病,一般多发生于正常分娩后,但在异常分娩(流产、难产)后,本病的发生率更高。临床上奶牛胎衣不下易引起子宫内膜炎,加大配种力度,导致配种次数增加,奶牛繁殖周期延长,甚至造成部分奶牛不孕,被迫提前淘汰,  相似文献   

11.
奶牛在产后经常会患上胎衣不下的疾病,可能引发子宫内膜炎和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其生命。因此,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奶牛场实习期间,治疗了四头患有胎衣不下的奶牛。采用促进子宫收缩、手术剥离和药物治疗等方法让胎衣成功排出,并防止了感染腐败化脓情况的发生,均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探索并优化诊断与治疗方案,这对于进一步探究奶牛胎衣不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炎是引起奶牛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病原因多见于产道损伤、难产、流产、子宫脱出、阴道脱出、阴道炎、子宫颈炎、恶露停滞、胎衣不下以及人工授精或阴道检查时消毒不严等.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在分娩后12 h内不能正常排出胎衣时,称为胎衣不下或胎衣停滞.胎衣不下是奶牛的主要产科病之一.胎衣不下不仅可引起产奶量下降,还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和子宫复旧迟缓,从而导致不孕.重症的还可引起败血症,导致奶牛死亡,给奶牛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奶牛子宫内膜炎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分为卡他性子宫内膜炎和化脓性子宫内膜炎两种。子宫内膜炎是奶牛的多发病、常见病,通常是子宫黏膜及深层因感染而发生的炎症。由于炎性分泌物的危害,造成受精、附植、妊娠等出现障碍,影响母牛繁殖,这也是导致产后流产最为常见的生殖器官疾病。助产或剥离胎衣时,术者手臂、器械消毒不严,胎衣不下造成子宫内膜损伤,或由于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侵入造成感染。奶牛机体抵抗力下降,卵巢功能障碍等均可引起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15.
奶牛子宫内膜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子宫内膜炎多发生于产后,在难产、子宫脱、胎衣不下时感染病原菌后继发。慢性子宫内膜炎多数由急性转来,或经配利,感染。慢性子宫内膜炎是母牛不孕的重要原因之,奶牛的空怀期均会延长。因此,有效预防和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成为减少损失并使奶牛保持合理胎间距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奶牛难产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但该例奶牛难产综合征却较为少见。首先该例奶牛产前就因部分子宫脱出,经治疗后按期分娩,分娩过程中因胎儿前肢姿势不正造成难产。后经助产,在取出死胎后子宫全部脱出,在剥离胎衣和整复子宫时,造成子宫出血,经缝合结扎止血后整复入内,对阴门进行纽孔状缝合,并对患牛进行产后护理和治疗一周后彻底痊愈。此病例较集中地反映了产科多个方面,在临床上有较高的指导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母畜生殖器官疾病,是导致母畜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产房卫生条件差,临产母牛的外阴、尾根部污染粪便而未彻底洗净消毒;助产或剥离胎衣时,术者的手臂、器械消毒不严格,胎衣不下腐败分解,恶露停滞等,均可引起产后子宫内膜感染.  相似文献   

18.
奶牛胎衣不下在兽医临床上比较常见,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时多采用手术剥离,并且很难将胎衣完整剥离,往往引起子宫出血,继发子宫内膜炎、子宫瘀血等子宫疾患,使子宫复旧时间长,受胎率低,或屡配不孕。笔者在多年兽医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76例,治愈率达100%。治愈的奶牛受胎率与正常排出胎衣的奶牛受胎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奶牛在分娩后12h内不能正常排出胎衣时,称为胎衣不下或胎衣停滞。胎衣不下是奶牛的主要产科病之一。胎衣不下不仅可引起产奶量下降,还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和子宫复旧迟缓,从而导致不孕,重症的还可引起败血症,导致奶牛死亡,给奶牛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效利用中西医结合新技术,防治奶牛的胎衣不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奶牛分娩后8~12小时仍不排出胎衣,即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正常情况下奶牛产后4~6小时排出胎衣。发病原因孕期饲料单一,矿物质及维生素缺乏;舍饲奶牛消瘦、过肥或运动不足,胎儿过大,双胎及胎水过多;流产、早产、难产等原因引起产后子宫收缩、迟缓无力等。孕期子宫感染发生子宫内膜炎及胎盘炎,使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勃连,也能造成胎衣不下。诊断要点胎衣全部不下时呈带状悬挂于阴门外,(也有的全部胎膜滞留在子宫内);部分胎衣不下时,多因排出过程中断离,部分胎衣残留在子宫内,几天后腐败的胎衣和恶露一同排出来,这种情况下,易引起黏液脓性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如果不经过治疗,多数要在3~12天排出;如子宫颈闭锁,滞留的胎衣甚至可以到产后第一次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