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技术上推行化肥和农药减量施用,以促进绿色农业发展。为此,在汉中市开展了小麦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于增加小麦茎蘖数、单株分蘖数等产量构成因素起重要作用。氮磷钾处理(配方施肥)能提高小麦分蘖数,明显提高穗粒数、穗数等产量构成因素。氮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最大,磷次之,钾最小。氮肥同一水平条件下,增施磷肥可以提高小麦产量,磷肥对小麦的增产效应高于钾肥。氮磷钾处理(配方施肥)氮素的农学效率和利用率较高(主要表现施氮处理产量和效益较高,而不施氮处理产量和效益较低),磷、钾素偏低。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施氮量、氮肥运筹和氮磷钾配比对直播晚粳稻秀水134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氮肥运筹和氮磷钾配比对直播晚粳稻秀水134生长发育和产量有显著影响,氮肥施用量主要通过有效穗和每穗粒数对产量发挥作用,而氮肥运筹主要对每穗粒数产生影响,氮磷钾配施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氮与磷钾肥分别配施,而且适当增加磷钾(尤其是钾)的配比,才能发挥最佳的肥效和提高直播稻的产量。直播晚粳稻秀水134最佳的施肥方法为,施氮量为225 kg·hm-2,基、蘖、秆、穗肥比例为25∶40∶15∶20,氮磷钾配比为1∶0.25∶0.5。  相似文献   

3.
以郑麦366为材料,在秸秆还田和不还田的条件下,进行不同施肥处理(不施氮肥、施纯氮180 kg/hm2、施纯氮180 kg/hm2+干鸡粪1 500 kg/hm2、施纯氮270 kg/hm2)的田间大区对比试验,以探讨秸秆还田与氮肥、有机肥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有机肥的情况下,秸秆还田对小麦的生育时期无影响;在施加有机肥的情况下,秸秆还田能使小麦的开花期和成熟期提前;施有机肥能够推迟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在不施氮肥条件下,秸秆还田能促进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增加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提高小麦产量;在施纯氮180 kg/hm2时,秸秆还田能增加小麦成穗数、千粒质量,提高小麦产量;在施纯氮270 kg/hm2时,秸秆还田抑制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降低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在秸秆不还田时,施加氮肥和有机肥均能促进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提高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且成穗数和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秸秆还田时,施加氮肥能促进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提高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但成穗数和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加有机肥能增加小麦成穗数,但降低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总之,在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施纯氮180 kg/hm2+干鸡粪1 500 kg/hm2处理最优;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纯氮180 kg/hm2处理最优,且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通过北京褐潮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徽区试验,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性状进行了连续9年的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施用氮、磷、钾化肥并配施有机肥(物料),具有显著增加冬小麦穗长,穗粒数及株高的作用,从而显著提高了生物产量和子粒产量,且随着有机物料的增加效果增大,其中尤以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淮北地区砂姜黑土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对2011-2014年度连续3年玉米秸秆还田与不同施肥模组式合下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不同的施肥模式组合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结果还表明秸秆还田在不同施肥模式下在氮素达到一定水平后小麦产量结构中的亩穗数、穗粒数有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千粒重有随着施氮量增加而下降的趋势,穗粒数受不同施肥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1]。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施用量对灌淤土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宁夏灌淤土上,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各3个施肥水平对水稻(宁粳28号)产量、养分累积量及籽粒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钾肥对水稻产量和养分累积有显著影响;水稻当季氮、磷、钾肥利用率都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穗数和每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施磷肥有利于穗粒数的形成,过量施用氮肥还会显著降低水稻千粒质量。本试验水稻氮、磷、钾肥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N 254.3、P2O5150.8和K2O 145.6 kg/hm2,获得最高产量的最大施肥量组合分别为N 309.3、P2O5253.9和K2O177.6 kg/hm2。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在麦棉套作模式下的小麦氮磷钾肥料需求量,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针对氮、磷、钾3种肥料分别设置了0,75,150,225,300 kg/hm2 5个用量梯度,调查小麦分蘖、成穗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氮肥对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磷肥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钾肥无增产效果.[结论]在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麦棉套作小麦适宜肥料用量为氮肥225~300 kg/hm2,磷肥150 kg/hm2,免施钾肥.  相似文献   

8.
2005年在沙县夏茂镇Ⅱ优航1号示范片,设置不同氮钾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分蘖数和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以适中施氮量为最高,产量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相关,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180 kg/hm2,每生产100 kg稻谷的施氮量为1.93 kg;随着施钾量的提高,穗数、每穗粒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随之提高,产量与施钾量呈抛物线型相关,最高产量施钾量为156 kg/hm2,每生产100 kg稻谷的施钾量为1.65 kg。  相似文献   

9.
试验表明,小麦成穗数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而每穗粒数、产量在施氮量300kg/hm2以内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分别达到29.4粒、7 177kg/hm2的最高值,超过300kg/hm2的每穗粒数、产量均有所下降;千粒重则以不施肥最高,施肥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旱薄地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农业科学》2015,(6):718-72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讨施肥对旱薄地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磷钾水平下,施氮量与株高、穗粗、穗长、单株粒质量、穗粒质量、千粒质量、产量等性状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相同氮磷水平下,施钾量与茎粗呈显著相关;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穗长和产量呈增加趋势,穗粒质量呈降低趋势,但均不显著;相同氮钾水平下,施磷量与穗粒质量和产量呈显著相关;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穗长、穗粗呈增加趋势。较高水平的氮、磷、钾配施能有效地改善旱薄地谷子农艺性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小麦06-135超高产群体形成特征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小麦06-135的超高产群体形成特征及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高产攻关田和播期、密度及施氮量等试验,分析高产田产量构成及群体形成特征。结果表明:小麦06-135产量8 000 kg/hm~2的群体形成特征为穗数435万—475万穗/hm~2,穗粒数44—46粒/穗,千粒重42—43 g;冬前茎蘖数/最终穗数约1.1,高峰苗/最终穗数约2.0,分蘖成穗率约38.5%,分蘖穗比例约60%。小麦06-135高产栽培的适宜播期为10月20日—28日,适宜基本苗为165万株/hm~2,适宜施氮量为307.30 kg/hm~2。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施氮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 以期为江苏地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根据施肥方式(C1常规施肥、C2侧深施肥)、施氮量(N1常规施氮、N2氮肥减量20%、N3氮肥减量40%、N4氮肥减量60%)和氮肥运筹(R1分蘖肥一次施用、R2分蘖肥两次施用),设置10个处理,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 侧深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分蘖肥一次施用时,减少氮肥用量显著降低了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具体表现为C2N1R1>C2N2R1>C2N3R1>C2N4R1。分蘖肥二次施用时,随着施氮量减少,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降低,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具体表现为C2N2R2>C2N1R2>C2N3R2>C2N4R2。此外分蘖肥一次施用增产效果优于分次施用。本试验条件下,侧深施肥方式配合全氮且分蘖肥一次施用为最优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在麦棉套作模式下的小麦氮磷钾肥料需求量,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针对氮、磷、钾3种肥料分别设置了0,75,150,225,300 kg/hm~25个用量梯度,调查小麦分蘖、成穗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氮肥对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磷肥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钾肥无增产效果。[结论]在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麦棉套作小麦适宜肥料用量为氮肥225~300 kg/hm~2,磷肥150 kg/hm~2,免施钾肥。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根据土壤养分亏缺状况,平衡微量元素后确定氮磷钾的适宜用量,研究小麦玉米带田的平衡施肥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平衡施用改善了小麦、玉米的经济性状,提高了小麦千粒重、玉米的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平衡微量元素后带田中限制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氮、磷,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氮、磷、钾;平衡施肥处理的产量、产值与纯收入均增加,其中处理N2P2K2的产值与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7085元/hm2和15240元/hm2。综合分析结果说明,小麦玉米带田高产平衡施肥配方应为N2P2K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在麦棉套作模式下的小麦氮磷钾肥料需求量,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针对氮、磷、钾3种肥料分别设置了0,75,150,225,300 kg/hm~25个用量梯度,调查小麦分蘖、成穗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氮肥对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磷肥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钾肥无增产效果。[结论]在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麦棉套作小麦适宜肥料用量为氮肥225~300 kg/hm~2,磷肥150 kg/hm~2,免施钾肥。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旱作条件下,不同氮磷钾配比处理对大麦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探讨旱田大麦施肥最佳配比,构建旱田大麦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方法】旱作条件下,以大麦品种甘啤7号为材料,设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的回归最优设计,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拟合。【结果】氮、磷、钾对旱田大麦的增产效果依次为NK_2OP_2O_5;旱田条件下,增施氮肥大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成穗数均有显著变化,增施磷肥大麦千粒重和成穗数变化显著,增施钾肥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成穗数均有显著变化;生产上氮磷钾施用量分别控制在95.85、120.6和14.96 kg/hm~2以内。【结论】在中低肥力水平条件下,旱田大麦肥料投入中首先考虑氮肥投入,以氮定磷、钾,且N∶P_2O_5∶K_2O比以1∶0.83∶0.02为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中低产地块进行不同施肥方法的田间试验,探讨施肥对中低产田中小麦产量及成产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有机肥和化肥有机结合,氮、磷、钾按需配比平衡施加,可增加亩穗数,有利于籽粒的形成和粒重的提高,是中低产田小麦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磷钾肥运筹对沿淮中低产田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磷钾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沿淮中低产田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能有效增加基本苗和促进冬前分蘖,合理氮磷钾配比能增加有效穗、穗粒数,而且还能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试验中处理3每hm2施纯N 225kg、P2O5120kg、K2O 78kg的处理其每667m2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该施肥组合是本试验中最适合沿淮中低产田小麦栽培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许昌市高肥力土壤小麦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肥力土壤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对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提高小麦分蘖,显著提高穗粒数等产量构成因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的产量逐渐增加,当施氮量在每亩21 kg时,小麦产量最高,继续增大氮肥用量,小麦产量不再增加。从氮素养分利用率分析,N7处理氮素利用率最高,N28处理的氮素利用率最低。从农学效率分析,N14处理的农学效率最高,K6处理农学效率最低。磷肥比钾肥农学效率高。在氮磷钾3因素中,小麦对氮肥具有最强的依赖性,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了解了建湖县不同施氮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无氮处理减少了小麦每667m2穗数和每穗粒数,降低了千粒重,从而影响了小麦产量,小麦总体产量表现为精确施氮区常规施氮区无氮区。精确施肥可节约用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过量施肥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