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为坡坎资源的开发利用寻求理论和实践依据,从形成地理过程、数量结构与分布、开发利用等方面探讨了川中丘陵区不同地层的坡坎特征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以川中丘陵区的大足县作为研究典型,分析了该县农业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以牧草为中心的农牧结合新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扭转农业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促进农、林、牧、副、渔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人多地少的川中丘陵区,广开饲料资源和大力发展养殖业是生态农业建设的突破口;以家庭为单元的多样化经营则是充分利用资源、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过渡形式;对物质和能量的多层次循环利用、提高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效率乃是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研究了川中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坡面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年际间存在差异;随着坡度的增加,坡面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呈增加的趋势。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降雨量与坡面径流深、土壤侵蚀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而降雨强度、降雨历时与土壤侵蚀量分别存在着显著的幂函数和二次函数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为坡耕地主要的土壤侵蚀因子,降雨历时对土壤侵蚀的贡献率随坡度的增加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6.
川中丘陵区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川中丘陵区29个乡镇500个土样的有机质和全氮的检测发现,川中丘陵区有机质含量为7.48 ~ 43.05 g/kg,平均为18.53 g/kg,主要处于Ⅱ级丰富水平和Ⅲ级中等水平,Ⅱ级和Ⅲ级所占比例分别为63.4%和27.4%.全氮含量为0.55~2.55g/kg,平均为1.27 g/kg,含量主要处于Ⅱ、Ⅲ和Ⅳ级,各级所占比例分别为49.8%、21.6%和22.4%.土壤有机质与全氮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79,线性回归方程为TN =0.0530M +0.29,换算系数0.046~0.103,平均0.070. 相似文献
7.
8.
川中丘陵区小麦耗水特性,及“三水”对小麦产量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不量随小麦生长逐渐增大,到拨节至籽粒乳熟阶段达量大,逐渐减小;小麦产量与其耗水量极显著正相关;在该区小麦大面积生产中,小麦耗水主要来源于同期降水,底墒水对小麦供水虽比例不大,但对小麦稳产高产有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不麦产量与土层厚度极显著正相关;干旱时通过灌溉抗旱对小麦有一定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9.
川中丘陵地处盆地中心部位,以旱地为主。该区域绝大多数旱地既无外来水源,也不能取用地下水进行灌溉,为典型雨养旱地。区域内春旱、夏旱和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USLE模型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估算了川中丘陵区李子溪流域的土壤侵蚀总量以及侵蚀强度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李子溪流域主要以微度侵蚀为主,且不同的方法得到的侵蚀强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川西平原经济圈土地利用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成都、绵阳、德阳、乐山几个地区有关反映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开发程度、土地利用效果、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了四川省川西平原经济圈的土地利用水平。结果表明 :4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水平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就土地利用的整体水平而言 ,成都最高 ,其次为德阳 ,绵阳和乐山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
对四川土壤硫素资源及硫肥施用问题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几年国内硫素研究的综述 ,结合当前四川土壤硫素状况 ,提出了在四川加强对硫素的研究 ,注重硫肥施用的必要性和四川硫素研究方向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3.
川西南味连主要生长在海拔1200—1900米的山地黄壤和黄棕壤带,雅连主要生长在海拔1800—2200米的山地黄棕壤上,其土壤的特点是:土体深厚且夹有砾石,表层孔度大,多具有上粗下粘的质地层次组合;呈酸性或微酸性反应;有机质丰富,氮、钾充足,有效磷缺乏,有效硼极低。黄连生长的最适土壤条件是土层深厚,有机质层15厘米左右,具有上壤下粘的质地层次组合,良好的地形排水和磷、钾、锰、硼、铜素等充足而协调的供应。 相似文献
14.
温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3,11(1):82-86
本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番木瓜(Carica papaya L.)进行了连续三年(1985至1988年)的生态学观察和探讨。树干横断面积、树高、果实纵径及果实大横径月均生长变化量与相应的月均温度和相对湿度之间呈直线相关,与日照时数之间无相关性。果实体积和小横径月均生长变化量与相应的月均温度、相对湿度及日照时数之间无直线和曲线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在参与雅安地区土地详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上 ,分析了雅安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与利用现状特征 ,提出了雅安地区今后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四川白鹅活体拔毛产毛绒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白鹅种群中抽取试验鹅106只,分别进行“成年公鹅常年拔毛”、“种鹅体产期拔毛”、“种鹅育成期投毛”及“肉鸽一次性拔毛”四个试验.除“成年公鹅常年拔毛”试验不设对用外,其余备试验均设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成年公鹅一年可拔毛8次,平均每只一年获得毛绒736.7克.种鹅休产期拔毛二次,平均每只获毛纺157.2克,休产期拔毛对其体重和产蛋性能并无不良影响。种鹅育成期拔毛二次,平均每只获得毛绒111.3克,对有成期生长发育未见不良影响。肉鹅一次性拔毛虽然每只可获得毛绒50.9克,但拔毛后要饲养25天以上方好出售,结果毛绒收入不延长饲养期支出,因此没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农业生产结构虽然得到了较快的调整 ,但与变化更快的市场相比却总是慢半拍。尤其近几年来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农业的连年丰收 ,使农业生产结构面临着新的问题 ,迫切需要进行与以往任何一次调整不同的新一轮调整。本文拟从新一轮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社会经济背景入手 ,分析新一轮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内涵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脐橙在四川盆西北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苗木质量性状、栽植密度和丰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采用壮苗和密植是提高早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不同工艺杀青对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分析了三种工艺杀青的扁形特种绿茶氨基酸的组分含量,三种工艺杀青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苏氨酸和茶氨酸、蛋氨酸含量均为蒸汽杀青>锅炒杀青>滚筒杀青,而且蒸汽杀青茶叶具有一种特殊的清香。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杀青方法对氨基酸含量和组分有一定影响,通过工艺技术措施的作用对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及组分进行调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